• 实时天气:多伦多 24°
    温度感觉: 25°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4°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5°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8°
    温度感觉: 29°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9°
    温度感觉: 19°
查看: 7578|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车和日本车,到底应该选择谁?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10: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也不是自欺欺人, 任何人都知道同等级的美国车和日本车相撞后会出现什么结果, 而且现在GM的车子质量也很好, 懂车的人都知道Cadillac(中国人说的:卡迪拉克), Buick(别克), Saab等等都是很好的车子, 不是日本车可比的, Cadillac还是历年美国总统宣誓及出游所专用车子.
沙发
发表于 2005-4-16 11: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一篇在文学城上的文章, 可能跟这里这个标题不是很相称, 可是我总是觉得有那么一丝想说却还没有说出的联系.

从金一南感悟中,我们能感悟什么?我觉得就是自信心。信心、意志和力量。  

从金一南感悟中,我们能感悟什么?我觉得就是自信心。信心、意志和力量。

没有这个,就是有再好的武器也打不了胜仗的。不管是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或者更远点说几次中东战争,敌对双方的武器差距,远远没有抗美援朝中美双方那么大。但是战争的结果却大不相同,从这里我们可以感悟,我们胜利之本究竟靠什么?

虽然时代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在武器方面我们也要力求赶上,至少缩小差距。但是我们以往那种具有战胜一切敌人、排山倒海的信心、意志和力量还有吗,我们再谋求武器先进的同时,优势的一面是否在丢失,这也是不能忽视的。


《中国国防报》2005年04月13日

一名中国军人访美归来的感悟——中国军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金一南

近年我几次访美进修、讲学,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十分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仅出于礼貌或者客套,更出自他们内心。美国人自视甚高却为何对中国军人情有独钟?

后来我发现他们一个特点:尊重与他们交过手的对手,尤其是那些让他们吃了亏的对手。

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外用兵次数超过240次。其中规模最大的有3次。在这3场战争中前2场都与遏制中国有关。朝鲜战争持续3年,用兵44万人,美国官方统计死亡、失踪54246人;越南战争持续14年,用兵55万人,死亡、失踪58209人。海湾战争用兵44万人,43 天解决战斗,阵亡146人。

对这3场战争,美国军人自有比较。在为什么失败与为什么取胜这些问题上,他们甚至比现在我们一些人分析得还要客观。一句话:从美国军人的每一分尊重中,我们都能感受到那些长眠于战场的先烈为今日中国军人地位的奠基。

今天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的了。他们或许能记住一两篇描写志愿军的文学作品,对以下这些比任何文字描写都更加震人心魄的数字却不知情。

朝鲜战场上美军1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最初入朝的6个军,1辆坦克也没有。

美一个陆军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同类口径和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我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仅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

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无线电通信可以一直到达排和班;我军入朝时从各部队多方抽调器材,才使每个军的电台达到数十部,勉强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联络仍然主要靠徒步通信、军号、哨子及少量的信号弹等。

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拥有汽车约7000辆;我志愿军入朝之初,主力38军只有汽车100辆,27军则只有45辆。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我38军90%的战斗兵仍在用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空中力量的悬殊更大。志愿军当时不但没有飞机,连防空武器也极端缺乏。面对美军1100架作战飞机,志愿军当时只有一个高炮团,36门75毫米高炮,还要留12门在鸭绿江边保卫渡口,最初带入朝鲜的竟然只有这种旧式的日制高炮24门,至于雷达则一部也没有,搜索空中目标全凭耳听和目视。

侵朝美军总司令李奇微后来回忆道:“我们在北朝鲜战场上空几乎未遭抵抗。除地面火力外,我们可以不受阻碍地攻击敌补给线。在头一年,对方甚至连防空火力还击也没有。”

当时美国飞机从朝鲜东海岸炸到西海岸,从鸭绿江炸到汉江,连后方大榆洞我志愿军司令部都遭到狂轰滥炸,司令员彭德怀几乎遇难。在志愿军总部工作的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刚刚出国一个多月,即牺牲于美国空军凝固汽油弹的熊熊烈焰之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艰苦奋战硬把美国人打回到谈判桌前的。

很多美国人对曾与之对阵的中国军人怀有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对实力的尊重。从他们的角度看,中国军队的实力更多地表现在排山倒海、坚韧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他们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这就是中美两军的相识。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那些在-40℃严寒中单衣单裤作战冻死在长津湖畔的英雄以他们惊人的牺牲为我们这些后来者赢得了今日地位。我们应该骄傲。我们也应该惭愧。我们千万不能吃尽这一老本。我们也应该为明天的中国军人留下点什么。

无须讳言,挑起今天重担的中国军人面临挑战。毛泽东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迫切于高科技知识积累、迫切于复杂技术装备掌握的今日中国军人,更迫切于当年战场对手也不得不由衷叹服的精神底蕴。那种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精神风貌是新中国军人展示在世界面前光耀千秋的无价之宝。我们以这样的精神风貌迎接挑战,便是为明日中国军人地位最好的奠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