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9°
    温度感觉: 31°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5°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2°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9°
    温度感觉: 31°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0°
    温度感觉: 19°
查看: 136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浅谈一种常用的诡辩之术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11: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头发乱了 于 2013-10-15 16:40 编辑

你如何与其他人辩论我可以不管,但是既然提到我,我就不得不说两句。首先你所提的“外延”或“疆域”,是你自己定下的,不是我或中立机构订下的,以“这方面不能太依赖于中文的资源”为例:1、首先是哪方面?2、不可依赖的评判标准是什么?3、为什么“不可依赖”不可以应用于你所列举的其他资料?答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你自定义的方面。2、以你的喜好为标准。3、如果将同样的喜好标准应用于你引用的其他例子会导致不利就不计入第一条之范围。就具体案例而言:1、军事方面。2、你不愿意看到中国军事的进步。3、但是通过否定来论证自己是正确的,就会反过来损害其他被你引用的负面报道,所以否定范围必须是模糊的,可根据情况随时再定义的。也就是说为了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你为辩论设定了一个完整的,只有利于你自己的逻辑环,你抛出这个“外延”论只是想将这个本来就不合理的设定说的看上去理所当然,这个“外延”的定义同样遵守以上三条。所以你生活在自己的逻辑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你”与外界不存在平等关系,并依赖此不平等获得辩论的优势,所以是谁在诡辩实在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你这篇帖子再次诠释了你对它的定义,和你的执行标准。


另,我引用你的其他帖子意在论证你的逻辑错误,并非想讨论帖子内容存在什么问题,实际上对你其他帖子的内容,我暂时没时间去考证。

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都有它适用的“外延”。也就是它的“疆域”,它在一定的范围内讲才是成立的,有它得以成立的条件。这个“疆界”有时候需要言明,有的时候则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或默认的。所谓诡辩,一个常用手段就是,把人家的概念或判断,从得以成立的条件中剥离出来,嫁接到另一个领域,得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

以五毛旗手胡锡进的诡辩为例。

1、在今年年初的“朱令案”中,人们一面倒地怀疑朱令的室友孙维投毒。于是胡锡进说网友是“有罪推定”。而“有罪推定”是司法程序中的一个特有概念,只有在司法程序中讲才是成立的。而胡锡进将这个概念从“司法”这个背景下抽离出来,嫁接到公共言论领域,打压的是言论自由。如果你怀疑孙维了,他就说你“有罪推定”。这是典型的诡辩。

2、上周胡锡进写的文章——《瓦解爱国主义,好象给中华文明下毒》。我们谈到“中国”至少有四个意义上的中国 1)地理意义上的中国,这个“中国”的疆域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一直在变化着。2)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我们的历史、哲学、艺术、风俗、伦理传统。3)血缘情感意义的中国:我们的民族、祖先、亲人。4)政治现实意义上的中国:社会制度、国旗、国徽等政治符号。
胡锡进全篇讲的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落脚点让人们爱的却是现今政治意义上的“中国”。

再以我前几天和人的交谈为例

1、我在谈有关中国的军事成就的文章时说——“这方面不能太依赖于中文的资源”。从围绕这个话题的所有谈话出发,这个判断是指:在军事成就领域、阅读获取信息方面,不能太依赖于中国大陆的媒体。
而“头发乱了”则抛开前面所有的谈话内容,抛开整个语境,质问:“《汉和》也是中文资源,你自己说的也是中文,为什么不能依赖中文资源”?

我说“中国媒体在这方面吹牛造假成风,信誉度极低”,所有的话都是围绕军事话题展开的,这个判断也是针对军事话题而说的。而”头发乱了“则抛开这个语境,把我谈夏俊峰的贴子拿出来,说——你谈夏俊峰的时候,也是引用中国的网站上的内容,怎么不是大力丸?

这就是典型的胡搅蛮缠。

2、再比如——我说,我在和海外华人的接触中,很少发现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华人用斗争式的、粗鲁的语气和人讲话。而这在大陆移民中比较常见,很容易把谈话发展到这个氛围——我说的是生活经验,谈的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交流。

马上有人贴出一组视频,说台湾的议会上演武戏,美国、加拿大的民主中很少见。意思是台湾人也不文明

我说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给我说议会风云。

台湾立法院的武戏我也不喜欢,它是那个环境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有一定的表演和哗众取宠的意味。但这不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但你要真谈政治文化呢,台湾虽有立法院的武戏,但它的立法机构是真实扮演了制约政府的责任,纵有闹剧,也不伤国体、不害民生。而大陆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够“文明”了,但只不过是橡皮图章。

那你问中国人:你是想要上演武戏的台湾立法院呢,还是想要“文明”的人民代表大会呢?结论恐怕是心知肚明的。可是你真要在政治文明这个范围内、这个语境内来谈的时候,这些人又给你扯别的去了。

以上就是一种常见的诡辩术——把一个概念或判断,从它得以适用的外延中、它得以成立的条件中抽离出来,嫁接到另一个领域中去,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来“反驳”你。可笑的是,有人乐此不疲,还自以为有水平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3-10-15 11: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0-15 12: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头发乱了 于 2013-10-15 13:42 编辑

我再问一次,我引用的哪张照片是“盲目夸大、不切实际”的?

究竟有哪些网站?哪些内容属于大力丸?你的条件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判断的标准究竟在哪里?

你自问一下,你的这些边界和判断标准是否与我所说的那三条吻合?

如与中国大陆自己10年、20年前的状况比,中共军事力量有所提升,这个我承认。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供的报告中,关于中国军力的部分,我都会很认真地看。

华盛顿有几个研究地区安全很资深的智库,他们release的文章我都看。和其中的某几位我还有personal的联系,有时会去请教些问题。在综合比较若干不同信息来源的基础上,我认为《汉和》是一个靠谱的刊物。

我所针对的,是大陆中文网站上那种盲目夸大、不切实际地宣扬中国军事技术超俄赶美,我称之为大力丸现象。这些内容不尊重事实,目的也不是客观地探讨军事话题,给读者valuable的信息,目的是鼓吹大国撅起,天朝威武、从而让人们产生脱离实际的“自豪感”,从而认同现政权。

军事题材,在中国国内属于“政治宣传”的一部分。和其他“宣传”一样,他们不在意事实。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3-10-15 13: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0-16 08: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一炮打的就是自己,而且我确定你不可能改。

愿闻其详,有则改之。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3-10-15 18: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