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转帖][分享]清明·寒食的由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江南    时间: 2002-4-4 21:41
标题: [转帖][分享]清明·寒食的由来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清明,在周代已经流行了,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寒食节就是。古诗云:“未到清明先禁火”,清明以前禁火的习俗,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据传说,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宝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其实,寒食节的风俗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周礼》一书中已有暮春禁火的记录。
  寒食节介子推的传说故事,端午节屈原投江的传说是一样的,表现了炎黄子孙崇敬先人的民族心态。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 . 小雅 . 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寒食究竟在清明的前几日?有几种说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称寒食节,这样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二天。唐代元稹的诗云:“初过寒食一百六”,认为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清明节与冬至本身所处的日期,就有一天的差异。因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动又往往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严格区分了。
寒食赐火的习俗,如今已不为一般人所知。因为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诗人韦庄的诗:“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清明的火,称为“新火”,故有清明乞新火的习俗。古代人们,四季各用不同的木材钻木取火。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秋取柞梂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这种风俗,大约始于上古,一直沿至宋朝,在唐时最为盛行。唐代的皇帝于此日要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臣民的宠爱。据说每年参加钻火者众多,谁若能先钻得火,把火种献给皇帝,就可以得到皇帝的重赏。

这些风俗和活动,大大丰富了清明节日的内容 。自宋代以后,就成了和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同等重要的节令。有一句俗语叫做“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可见清明节可比元宵灯节的热闹。
作者: 小豆子    时间: 2002-4-5 15:38
标题: 京剧《烧绵山》剧本
小豆子注:看了江南的介绍,再看这出戏就不难懂了,可惜现在已经无人能演此剧,有失传的危险。  

烧绵山(一名:焚绵山;一名:介推逃隐)

主要角色
介子推:老生
晋文公:小生
介母:老旦
解张:老生
颠颉:净
魏犨:净
狐毛:老生
狐偃:丑

情节
此即《左传》所载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之故事。按春秋时鲁僖公二十四年,晋文公既复国正位,大赏诸佐臣,分为三等赏,以从亡为首功,送款者次之,迎降者又次之。赵衰、狐偃、狐毛、魏犨、先轸、颠颉之徒,俱得褒首等功,独遗介子推未及叙。先是,介子推亦在从亡之列,途中曾割股疗重耳饥。适重耳济河之时,心鄙狐偃等有争功之心,遂耻居其列。左丘明所传“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等语,即介之推背地怨尤之言也。盖其秉性过于狷介,故归国后即托疾家居,奉母隐山林。晋文公亦因是不觉遗忘。介子推见赏不及己,遂益怨怼,立志不食晋禄。其邻人解张,颇代介子推不平,继见国门之上,悬有诏令:许有功遗赏者自陈。解张即欣然往告介子推,其母亦一再劝之出,讵介子推拗执不肯听。其母乃曰:汝既能为廉士,吾宁不能为廉士之母乎?即若是,吾与汝偕隐。介子推乃大喜,遂负其母奔绵山,隐于绵山之深林穷谷中。草衣木食,故旧鲜有知者。惟解张知之,为代作《龙蛇怨》词一首,夜悬于朝门。其词有:众蛇入穴,皆有宁宇;一蛇无穴,号于中野,等语。晋文公得之,知为介子推怨词,自承其过,急遣使往召,不得。乃拒问其邻右,谓有能言介子推隐处者,并官其人。于是解张进,为述介子推耻于求禄,及负母逃隐状。晋文公谢之,即拜解张宫下大夫。即日用法驾,同解张亲往绵山访介子推,执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虽穷索数日,竟不得。从者乃有以举火焚林之说进,晋文公度介子推系孝子,果焚及,必当负母出避火。谅断无忍心害理,肯累母葬火窑,而自博其高名者,计亦良是。于是使军士从山后纵火,延烧其林,以迫之走。讵意介子推终不出,竟母子相抱,死于一枯柳之下。至三日后火熄,始寻得其骸骨。晋文公见之,懊丧自责,至涕不能仰,乃命祠葬于绵山之阳,以绵上为之田,供其岁祀,且改绵山曰介山云。即今山西汾州府介休县境,仍有冷食一日,家家不举火之俗,以报介子推。噫嘻介推,杀母杀身,以成己名,汝心究属何心乎?虽然,按《左传》言:本无举火烧山事,其结处仅言“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云云。为此说者,盖《东周列国志》也。

注释
此剧为须生、老旦做工重头戏,其烧山时之跌扑,颇费力量,且最容易做得过火,反致不合视死如归之神理。故近来名伶如鲫,而鲜有以善演此剧名者。

(狐毛、狐偃、颠颉、魏犨同上。)
(点绛唇牌。)
狐毛          (白)          老夫狐毛。
狐偃          (白)          老夫狐偃。
颠颉          (白)          某,颠颉。
魏犨          (白)          某,魏犨。
狐毛          (白)          列公请了。
众人          (同白)          请了!
狐毛          (白)          吾主周游列国一十九载,今日回朝复任,你我排班伺候。
众人          (同白)          香烟渺渺,圣上临朝。
(四太监引晋文公上。)
晋文公          (白)          重整山河,万民安乐。
                 金殿当头色色新,文武百官站朝廷。金钟三响群臣至,万紫千红拱百文。
                 寡人晋文公,国号重耳。父王晋献公,宠爱丽姬,日斩贤良大臣。众卿保孤,周游列国一十九载,今日回朝复位,清赏功臣。众卿,
众人          (同白)          臣。
晋文公          (白)          将功劳薄呈上,寡人论功升赏。
         (西皮摇板)          父王无道乱朝纲,
                 听信谗言斩忠良。
                 周游列国闲漂荡,
                 今日才得坐朝堂。
                 将狐毛封为左丞相,
                 狐偃官居右侍郎;
                 颠颉封为镇殿将,
                 魏犨提督保孤的家邦。
众人          (同白)          谢主龙恩。
晋文公          (西皮摇板)          一道圣旨往下降,
                 文武百官听端详:
                 有功早来请功赏,
                 过后休怨枉思量。
         (白)          众卿,
众人          (同白)          臣。
晋文公          (白)          这有谕榜一道,悬挂午门。凡有功之臣,限三日准期自报。
众人          (同白)          领旨。请驾回宫。
晋文公          (白)          摆驾。
(太监引晋文公下,众人同下。)

(解张上。)
解张          (白)          桃花岁岁皆相似,面目年年大不同。
                 老汉解张,今有晋文公,周游列国一十九载,今日封赏功臣。有榜文在外,凡有功之臣,限三日准期自报。我想介子推有割股之功,不免前去报他一信,叫他前去请功受赏。
                 正是:乡邻做官,大家喜欢。
(解张下。)

(介子推上。)
介子推          (白)          弃职罢朝阁,蹬断名利索。
                 双足跳出是非窝,忙里偷闲得快乐。冷眼观看君王意,告职归家待如何?
                 卑某介子推,晋献公驾前为臣,官居谏议大夫之职。因昏王无道,宠爱丽姬,立斩重耳。我与狐毛、狐偃、颠颉、魏犨,同保重耳太子周游列国一十九载。谁知黄河清渡,冷眼看破,是我告职归家。
                 正是:忠良何所乐?勤以孝为先。
         (西皮慢板)          介子推坐草堂前思后想,
                 想起了当年事好不惨伤:
                 晋献公他把那谗言听上,
                 斩重耳灭人伦搅乱朝纲。
                 俺十人保重耳逃出罗网,
                 日同行夜同眠凄凄凉凉。
                 我也曾在荒郊取食觅浆,
                 我也曾割股肉奉过君王。
                 过黄河一个个争功乱嚷,
                 因此上介子推弃职还乡。
                 归家来织席履心快意爽,
                 蹬断了名和利侍奉高堂。
(解张上。)
解张          (西皮摇板)          好一个有道的仁义皇上,
                 见着了介子推细说一番。
         (白)          介兄开门。
介子推          (白)          是哪个?
解张          (白)          老汉到此。
介子推          (白)          吓,原来是邻舍到此。请进。
解张          (白)          请,老汉有礼。
介子推          (白)          还礼,请坐。
解张          (白)          谢坐。
介子推          (白)          老邻到此,有何见教?
解张          (白)          今有晋文公回朝复位,有谕榜在外:凡有功之臣,限三日准其自报。我想介兄有割股之功,愚下前来送信,介兄何不前去请功受赏?
介子推          (白)          依卑某看来,尽都是虚谬之事。
解张          (白)          怎见得是虚谬之事?
介子推          (白)          哎,老邻,若论功劳,我介子推奇功第一,就该有旨宣我入朝,加封才是;难道我自己前去请功受赏,岂不作了朽木而已?
解张          (白)          介兄吓!
         (西皮慢板)          介兄把话你错讲,
                 细听老汉说比方:
                 前朝有个姜吕尚,
                 八十二岁遇文王。
                 下山背的封神榜,
                 兴周灭纣周武王。
介子推          (西皮慢板)          老邻舍把话休要讲,
                 细听卑某说端详。
                 讲什么兴周灭纣姜吕尚,
         (西皮快板)          说什么武王伐成汤。
                 我今无官身飘荡,
                 散淡逍遥奉萱堂。
解张          (西皮快板)          一十九载伴驾往,
                 鞍前马后受风霜。
                 有功不去请功赏,
                 卧马摇铃枉身扬。
介子推          (西皮快板)          晋文公为君少肚量,
                 弃旧迎新不决王。
                 我也曾对天把誓降,
                 至意不扶无道君。
解张          (西皮快板)          介兄生来秉性强,
                 至意不肯入朝堂。
                 施罢一礼抽身往,
                 介兄休怪老汉言癫狂。
(解张下。)
介子推          (白)          少送了。
         (西皮快板)          好一个邻舍老解张,
                 絮絮叨叨言偏长。
                 劝我前去请功赏,
                 我至意不肯入朝廊。
                 闷恹恹坐在草堂上,
(介母上。)
介母          (西皮摇板)          母子寂寞度日光。
介子推          (白)          儿拜揖。
介母          (白)          一旁坐下。
介子推          (白)          儿告坐。
介母          (白)          儿吓,时才何人到此?
介子推          (白)          邻舍解张。
介母          (白)          到此何事?
介子推          (白)          他言道晋文公回朝复位,封赏功臣,叫孩儿前去请功受赏。
介母          (白)          既是这等说,我儿就该前去请功受赏。
介子推          (白)          老母,想儿随驾一十九载,又有割股之功,就该宣儿入朝,反叫儿自行前去请功,岂不做朽木而已?
         (西皮慢板)          晋文公复位坐朝廊,
                 靠赏功臣枉思量。
                 一十九载随驾往,
                 鞍前马后受风霜。
                 反叫儿自己请功赏,
                 他是那无道不决王。
介母          (西皮慢板)          孝当竭力把忠尽,
                 侍亲奉君礼所当。
                 既是君王请功赏,
                 我儿就该入朝堂。
介子推          (西皮快板)          四四方方一座墙,
                 多少明人里面藏。
                 纣王无道乱朝纲,
                 宠爱妲己斩忠良。
                 比干谏奏反斩丧,
                 箕子、微子一命亡。
                 儿要学古今前朝样,
                 落得个芳名天下扬。
介母          (西皮摇板)          我儿既不请功赏,
                 母子们还要作商量。
         (白)          儿吓,我母子何处安身。
(解张暗上,听。)
介子推          (白)          老母,去至二十里之地,有一绵山,山高崎岖,那厢可以安身。
(解张下。)
介母          (白)          为娘后面收拾。
介子推          (白)          老母请。
(介母下。)
介子推          (西皮摇板)          老母仁德世无双,
                 白发苍苍年迈娘。
                 虽然年高花甲上,
                 一片慈悲达上苍。
(介母上。)
介母          (西皮摇板)          母子双双跪草堂,
                 拜别祖先泪汪汪。
介子推          (西皮摇板)          用手拨开天罗网,
                 双足跳出是非场。
(介子推、介母同下。)

(四太监引晋文公上。)
晋文公          (西皮摇板)          一十九载闲漂荡,
                 今日重振旧家邦。
(太监引解张上。)
太监          (西皮摇板)          用手带定老解张,
                 品级台前奏君王。
         (白)          站定了,奴婢启奏千岁:有一庶民,名叫解张,知道介子推的下落。
晋文公          (白)          宣他上殿。
太监          (白)          宣解张上殿。
解张          (白)          草民见驾。
晋文公          (白)          解张可知介子推母子下落?
解张          (白)          他母子逃走了。
晋文公          (白)          逃往哪里去了?
解张          (白)          逃往绵山去了。
晋文公          (白)          吓,卿家吓!
         (西皮摇板)          听说此言泪汪汪,
                 割股忠良一旦亡。
                 心思切切意彷徨,
                 亲到绵山走一场。
         (白)          解张封为下大夫,朝房官带。
解张          (白)          谢千岁!
(解张下。)
晋文公          (白)          内侍传孤旨意,颠颉、魏犨打扫校场。
(四太监引晋文公下。)
太监          (白)          千岁有旨:命颠颉、魏犨打扫校场。
(众人内允,太监下。)

(介子推搀介母上。)
介子推          (西皮摇板)          搀扶老母到山洼,
                 不贪富贵共荣华。
         (白)          老母,来此绵山。
介母          (白)          儿吓,这高山怎样崎岖,为娘怎生行走?
介子推          (白)          老母,
         (西皮摇板)          这座绵山高接天,
                 峡崴四壁锦物佳。
                 云横峻岭甚潇洒,
                 清泉涧下照眼花。
                 猿猴献果枝头耍,
                 乌鸦林中叫喳喳。
                 攀藤扶草上山洼,
                 古木松林可为家。
         (白)          老母,此地可以安身。
介母          (白)          此地到好,不知母子终日何以为食?
介子推          (西皮导板)          老母不必自嗟呀,
         (西皮慢板)          草衣木食可为佳。
                 无是无非真潇洒,
                 胜似蓬莱第一家。
介母          (西皮摇板)          我儿说的哪里话,
                 为娘岂有此嗟呀?
                 母子且把松林下,
介子推          (西皮摇板)          儿把这功名二字付黄沙。
(介子推、介母同下。)

(颠颉、魏犨同上,四龙套、四下手同上。)
颠颉          (白)          十万狼牙箭,
魏犨          (白)          血染马蹄红。
颠颉          (白)          俺,颠颉。
魏犨          (白)          俺,魏犨。
颠颉、
魏犨          (同白)          请了。
颠颉          (白)          千岁绵山访贤,在此伺候。
(手下引晋文公上。)
晋文公          (白)          孤王到校场,绵山访忠良。
颠颉、
魏犨          (同白)          参见千岁。
晋文公          (白)          人马可齐。
众人          (同白)          俱已齐备。
晋文公          (白)          摆驾绵山。
(泣颜回牌。)
(众人同下。)

介子推          (内导板)          春竹青青隐翠围,
(介子推上。)
         (西皮慢板)          母子叮咛结草依。
                 我好比箕子绝宗义,
                 我好比鸿雁隐山溪。
                 不愿在朝争名利,
                 终朝每日马不停。
                 耳边听得人马喊,
                 此言叫我难猜疑。
                 站在高山用目视,
(介子推上山。)
(晋文公、众人同上,过场,下。)
介子推          (西皮慢板)          彩旗不住空中飞。
                 五色旌旗当空立,
(晋文公、众人同上,过场,下。)
介子推          (西皮快板)          刀枪剑戟排得齐:
                 见几个怀抱双黄锏,
                 见几个手拿打将锤;
                 见几个手执画杆戟,
                 见几个手拿银战杆。
                 莫不是哪国烟尘起?
                 莫不是千岁把兵提?
                 莫不是要把山头洗?
                 莫不是访我介子推?
                 我也曾对天把誓立:
                 永不在朝挂紫衣。
                 观罢一场心上气,
                 一腔恶气往上提。
                 任你搜来任你洗,
(介子推下山。)
介子推          (西皮摇板)          死在绵山总不回!
(介子推下。)

(晋文公、手下同上。)
晋文公          (西皮摇板)          野草闲花遍地黄,
                 亲到绵山访忠良。
(颠颉、魏犨同上。)
颠颉          (西皮摇板)          水底捞月无踪影,
魏犨          (西皮摇板)          沙窝捞金莫处寻。
颠颉、
魏犨          (同白)          参见主公。
晋文公          (白)          可有踪迹?
颠颉、
魏犨          (同白)          并无踪迹。
晋文公          (白)          卿家吓!
         (西皮摇板)          听一言来好惨伤,
                 找不着忠良在哪厢。
                 二卿一齐把马上,
                 东山西岭访忠良。
颠颉          (西皮摇板)          辞别千岁把马上,
魏犨          (西皮摇板)          东山西岭访忠良。
(众人同下。)

介子推          (西皮摇板)          四下不住喊声近,
                 叫人难解其中情。
                 回头便把老娘请,
(介母上。)
介母          (西皮摇板)          我儿请娘为何因?
介子推          (西皮摇板)          老娘有所不知情,
                 重耳带兵将儿寻。
介母          (西皮摇板)          既是重耳将儿寻,
                 就该前去见圣君。
介子推          (西皮摇板)          老母说话欠思论,
                 孩儿立意不回心。
介母          (白)          母子哪里安身?
介子推          (西皮摇板)          搀扶老母东山进,
                 东山以内避躲君。
(介子推、介母同下。)

(颠颉上。)
颠颉          (西皮摇板)          吾主本是有道君,
                 君访贤臣臣隐林。
                 将人马齐把东山进,
                 东山以内寻贤良。
(颠颉下。)

(介子推搀介母上。)
介子推          (西皮摇板)          扶定老母西山进,
                 西山内面去安身。
(介子推、介母同下。)

(魏犨上。)
魏犨          (西皮摇板)          吾主有道坐龙庭,
                 忘却忠臣割股情。
                 人马齐把西山进,
                 西山以内去搜寻。
(魏犨下。)

(介子推搀介母上。)
介子推          (西皮摇板)          母子们同把中山上,
(介子推、介母同上山,下山。)
介子推          (西皮摇板)          中山内面去安身。
(介子推、介母同下。)

(晋文公上。)
晋文公          (西皮摇板)          百鸟不住叫山岗,
                 何处深林将卿藏?
(颠颉、魏犨、众人同上。)
颠颉、
魏犨          (同白)          启奏千岁:满山寻尽,并无踪迹。
晋文公          (白)          这便怎么处?
众人          (同白)          千岁传下旨意,火焚绵山。
晋文公          (白)          岂不将他母子烧死内面?
众人          (同白)          吓,千岁,想那介子推,乃是大孝之人,见火一起,他必定背他老母,前来见驾。
晋文公          (白)          好,吩咐火焚绵山。
(众人允,放火,同下。)

(介子推上。)
介子推          (西皮摇板)          耳旁听得炮连声,
(介子推跌。)
介子推          (西皮摇板)          重耳放火烧山林。
                 东山不进西山隐,
(介子推跌。)
介子推          (西皮摇板)          西山烈火密层层。
                 回头便把老母请,
(介母上。)
介母          (西皮摇板)          我儿慌张为何因?
介子推          (西皮摇板)          老母不解其中情,
                 重耳放火烧山林。
介母          (西皮摇板)          既是重耳烧山林,
                 我儿速速去见君。
介子推          (西皮摇板)          老母不必将儿劝,
                 孩儿立意不回还。
介母          (西皮摇板)          在哪里安身?
介子推          (西皮摇板)          扶定老母东山进,
(放火,介子推跌。)
介子推          (西皮摇板)          东山烈火如烟腾。
                 搀扶老母西山隐,
(介子推跌。)
介子推          (西皮摇板)          西山烈火密层层。
                 一言未尽火扑面,
(介子推跌,散连子。放火,介子推两边望。)
介子推          (西皮摇板)          母子一命赴幽冥。
(介子推死,介母死。)
(晋文公、众人同上。)
众人          (同白)          启千岁:介子推母子已死。
(晋文公哭。)
晋文公          (西皮摇板)          孤哭、哭一声老伯母,
                 叫、叫一声介子推!
         (白)          孤周游列国一十九载,回朝复位,封赏功臣,一时将卿忘记。孤王有旨宣卿入朝,加官受爵。卿家至意不肯入朝,你母子来在绵山,孤万般无奈,只得火焚绵山。不料你母子烧死火光之下。老伯母,介卿家!
         (哭)          孤的卿家吓!
晋文公          (西皮摇板)          哭断肝肠也枉费,
         (白)          也罢!
         (西皮摇板)          倒不如拔剑一命亡。
众人          (同白)          乃是他母子大数已定,千岁还要封赠于他!
晋文公          (白)          尸身搭下。
(介母、介子推同下。)
晋文公          (白)          二卿听孤传旨:从今绵山改为介山,每逢清明佳节前一日,以为“寒食节”。寡人回朝,在午朝门外修造忠良祠,每逢春秋二祭。来,人马回朝。
(众人同下。)
(完)
作者: 活着    时间: 2002-4-5 19:46
如今,寒食只剩下一个美丽的名字了,很多的民俗也只剩下传说,不禁神驰想象:寒食,清雅的江南的早晨,盛装的少女们的嬉戏,唐代的阳光应该更明媚吧?三两只蝴蝶懒散的飞着,少女们斗百草以比聪慧;赛穿针以示女红 ....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bbs.51.ca/)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