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华夏文摘:见证美国文化(ZT)
[打印本页]
作者:
范蠡
时间:
2014-4-21 11:10
标题:
华夏文摘:见证美国文化(ZT)
艾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接到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邀请,赴美深造。华盛顿大学听上去像是北京大学,其实美国有个州叫“华盛顿”,华盛顿大学是州立大学,位于华州第一大城市西雅图。西雅图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多次被评为全美乃至世界最宜居城市。西雅图有两个企业广为人知:波音和微软——全世界最大的硬件和最大的软件公司。另外一个中国人耳能熟详的名字“星巴克”的总部和它的第一家咖啡店也在此。
说到西雅图有两个人不能不提,一个就是那个不断给让中国政府制造麻烦、“黄皮白心”的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这个不会说中文的“中国人”是西雅图土生土长的华人,中学时代当过学生会主席,那时华人很少,他能脱颖而出证明确实是个出色人物。后来进入名牌大学,再后来从政,官至华盛顿州州长、商业部长。他出任驻中国大使后的一系列所作所为曾被炒得沸沸扬扬,比如用折扣卷买咖啡,赴任时不坐头等舱坐经济舱,下飞机后不坐豪华礼车,带着全家和行李挤面包车,到海南开会不住五星住四星级酒店,等等“出格”行为有人爱有人恨。骆大使的解释是“有规定,不能报销”,而国内有专家评论说是“省下来的差价归己”。像骆大使这样级别的官员,他必须谨言慎行,他说是“有规定”就是有规定,你擅自升级,就是不能报销,这一点每个美国官员都懂。专家说他“节约归己”在美国是允许的,但必须是你从可以享受的高一级待遇降下来才有可能。话又说回来,即便是骆大使为给自己省钱而坐经济舱,大家也可想想:一个全世界最富强的国家的部级干部需要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增加财富,是何其可怜(廉洁)!还有人说他是“作秀”,我想,如果中国的官员都像他这样“作秀”,人人作,天天作,那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道德水平,精神面貌,甚至国库的银子都会很不一样吧?
像骆家辉这样的领导干部在美国不是个特例,而是普遍现象。我们办的老人院是政府重点监查对象,经常有各个部门的公务员来检查工作,他们一进门就谈工作,谈完就走,没有一句废话。除了自来水,他们什么都不敢接受,到了午饭时间,他们自己出去找饭吃,吃完了再回来继续工作。你要是给他“好处”,那你是害了他。有一次,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给我们推荐了一位客户,出于感谢,圣诞节我们给她寄去一张50元的礼品卡。她接到后立即打来电话,说:“我们按规定不能接受你们的礼物。你的礼品卡要不退回,要不转送给过节需要钱的穷人。”在这个社会生活得久了,“有钱好办事”,“花钱消灾”,“开后门”,“找关系”,请客送礼等以前熟悉的活法完全用不上,大家都公事公办,照章办事,按法律按经济规律来,人的关系简单,办事公平,心里平衡,社会安定。一个国家能形成这样一种全社会的风气,有很多原因,举个例子也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有一次,一位朋友在市区大街上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美国人,热情地向他打招呼、握手,事后才想起,那人是州长。
西雅图另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是比尔 ? 盖茨。我刚到美国的第一个月是住在一个华大教授家,他的夫人曾是比尔 ? 盖茨中学时期的法语老师。据她回忆,那时计算机是非常稀罕的东西,全市有一台放在科技中心供全市学生使用,每个学校发一张卡,刷卡上机,有时间限制。而盖茨往往一上机就忘记时间,把整个学校的时间全部用完。他的财富和名气全世界都知道,但他的怪异也名声在外。话说当年他刚刚发迹还在“拍拖”的时候,有次带女朋友去看球赛,到了停车场,一看招牌上的价目是每晚收费7元,说“停三小时7元?太荒唐!贵得没有道理!”遂开着车满街乱转找到街边一个免费停车位,然后和女朋友走一大截路入场。后来女朋友跟他吹了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有一次也是去看球赛(他酷爱棒球),回家时在一个不准左转弯的路口他左转了,正好一辆警车在后面,给他开了一张罚单——47元。他不服气,回去后让律师出面跟政府有关部门打官司:在那个路口设不准左转的标志是违法的。在美国,每一个交通标志都有档案:什么时候,什么原因,由哪级部门批准,在哪里设立了这个标志,这个档案就是法律依据。到出庭那天,政府部门找不到有关文件,结果败诉,法官判他不用付那47元罚款了,而他的律师费可能是4700元。再有,他的毫宅2002年被政府估价1.13亿元,每年需缴房地产税超过100万元,他不服,说是估价过高,提出上诉重新评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像比尔 ? 盖茨这种人能坐上世界首富的位置一定有他的特殊的地方,思维方式跟一般人是不一样的。他的“较真儿”,凡事讲究一个“公平合理”,相信自己,不买权威的帐,等等,都是他不同一般的特质。一方面是不可理喻的“吝啬”,另一方面是令人堂目结舌的大手笔的捐款,也是他们这种超级富豪的特点。他和夫人梅琳达共同经营的慈善基金会。三百多亿的基金,加上别的富人加入的捐款,主要用于非洲的贫困儿童,在很多人看来,又是一个不可理喻。
华盛顿大学在美国大学排行四十名左右,有四万学生,五万教职员工。到2013年为止,该校历史上有12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奇怪的是我到该校工作多年后才偶然得知这个情况,可能是因为得奖人太少了,不好意思——人家哈佛得奖人数上百,排名第二的哥伦比亚大学也有九十几,自家才12个,太寒碜了,说不出口。后来我转到本市的另一个科研机构: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千把人的单位,竟有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第一位是骨髓移植发明人,第二位是分子生物学家,我在时是所长,几乎天天在走廊上碰面,只不过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第三位也是分子生物学家,研究嗅觉的,获奖后开记者会,最后一个问题必然是:“你打算怎样用这笔钱。”她说“房贷还没有还完”。要是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中国,别说一套房子,位子,票子,要什么有什么,八十老翁都能娶二八佳人!说来没人相信,在美国获诺贝尔奖的人从单位那里得到的好处是把你的停车位挪近你的办公室。今年获奖者待遇有所改善,芝加哥大学一位教授获诺奖,学校隆重赠与“终身免费停车”优惠,只不过不知他有多大年纪,余生还有多长。
科学研究可能要很多年才能有成果,少有短期商业效益。尽管美国国力强大,用于科研的经费比任何国家都多,科研成果对人类的福祉也作出重大贡献,但毕竟不是能在短期内可以创造利润的商业行为。因此科研工作者所得有限而精力投入却很大,完全是因为兴趣所在追求理想而从事这一行。在美国,没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就不要搞科研,搞科研是没有经济效益的;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不要当官,当官是发不了财的;没有发了财后要施舍的理念,就不要成富翁,富翁几乎个个身后把财富大量回馈社会,甚至连子女都不留;没有辛辛苦苦工作,而大量的收入用于缴各种税赋和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的心理准备,就不要当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经济负担最重;没有事必躬亲、埋头苦干的作风,就不要当老板,当老板比当雇员辛苦得多;没有为国捐躯的精神,就不要当兵,美国兵满世界打仗,要打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那么什么都不行的人在美国怎么个活法呢?有一条阳关大道可走——当穷人。“穷人”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家庭人口和收入而定,比如四口之家的年收入低于22,000美元,你就上了政府的“穷人”名单。上了这个名单,你就进天堂了。什么房租补贴、水电补贴、电话补贴、食品卷、孩子学校免费午餐、免费交通、大学免学费加生活费全包、全家免费医疗,生小孩后牛奶费、保姆费、增加生活补贴,等等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举一个荒唐的例子:一个经常帮我干杂活的年轻“穷人”,两口子外出看电影,政府居然出钱雇保姆帮他们看孩子!(美国法律规定儿童不满十二岁不得单独在家)在美国,日子过得最幸福、最快活、最无忧无虑的是那占人口总数百分之二十的“穷人”。怪不得美国穷人不造反,工人中没有共产党组织,原来共和党、民主党就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尽管他们嘴上不讲。
几年前回老家探亲,见到一位从未见过面的表亲。几句寒暄后他便单刀直入:“你们美国有种族歧视!”我回答:“美国不是完全没有种族歧视,但是世界上种族歧视最少的国家。” 美国少数民族在入学、就业、解聘等问题上,都会得到特殊的照顾,反而有白人学生因为入学录取时被成绩较差的黑人学生挤下而告学校“种族歧视”。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实验室,因为资金缺乏开始解雇人,最后留下我和一个黑人博士后,并不是因为我们是最优秀的两位,只是因为我们的族裔背景,白人老板顾及到法律、舆论等而十分谨慎。跟那位亲戚谈话后的第二年,奥巴马当选总统,种族歧视的质疑不攻自破。
没到美国来之前,以为俺中国人才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到了美国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勤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他们几百年一脉相承的家谱和一路走过来的民族历史;“劳动光荣”,“勤劳致富”在这里不是宣传鼓动的口号,是普遍存在于他们血液中的习惯、传统、特质、灵魂,是家庭教育子女成长、比数理化成绩更重要的必修课题,是根本用不着标榜的社会风气。大人物自己打伞、自己提行李、为后面的人拉门等,你要是被感动了的话那是你思维不正常。有次我去一家泰国小餐馆,进门之前一位高大的中年美国人走在我前面几步,到了门口他拉开门转身满脸笑容示意我先进,我定睛一看,发现是好莱坞著名影视明星Tom Selleck。后来进来一位男子跟他坐在一张只能容二人的小桌子上边吃边谈。我敢说餐馆里所有的客人都认识他,却没有任何人大惊小怪,安安静静各吃各的饭。我有次开车经过我们主任的家门,看到他赤膊在夏日的烈日下在院子里推割草机,全身晒得通红,挥汗如雨。他可是年薪几十万的外科主任,全国有名的专家啊!他上班一个小时上百元,而请个园丁做院子每个小时才10元。除了用勤劳来解释,你再找不到别的理由了。随便再来个例子,我们实验室有位大一美国女孩天天下课后来洗瓶子,有天出了车祸右脚受伤,我以为她夺定请假不来了,谁知到时间她拖着上石膏的右脚照来不误,神态自若地颠着脚在水槽旁洗她的瓶子,周围来来往往的人对她的出现视之理所当然,只有我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十分好奇:“你今天还是开车来的?”她说“是啊。”我问:“你用哪只脚踩油门和刹车?”她说“左脚。”我大惊失色:“你不怕把油门和刹车搞混?”她会意地哈哈大笑:“当然需要习惯一下罗。”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年轻小伙一边跑步一边捡路边的垃圾;你可能会看到邻家金发妙龄女郎一身清凉戴着墨镜开俩敞篷车出去兜风,一小时后又见她满身兮脏爬在梯子上油漆自家的房子。至于洛克菲勒要求他的孙子在纽约大街上擦皮鞋挣自己的零用钱这种例子简直太多了,已无新闻价值。因环境所迫生活所逼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不是真正的吃苦耐劳。真正难能可贵的吃苦耐劳,是有条件享受不享受,没有苦主动找苦吃,以苦为乐,挑战生活,磨练意志,以为社会贡献为乐,以自己劳动所得为荣。
作者:
共产党
时间:
2014-4-21 12:41
好文章要顶哈!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bbs.51.ca/)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