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祖国啊,给海外华侨留点脸行不行?《纽时》:中国从加拿大偷取Imax技术 [打印本页]

作者: 克虏伯大炮    时间: 2014-2-4 22:40
标题: 祖国啊,给海外华侨留点脸行不行?《纽时》:中国从加拿大偷取Imax技术
党啊,国啊,给我们海外华人留点脸行不?你能留一天出来,啥也不偷行么?
《纽约时报》披露:中国从加拿大偷取i-max技术

《纽约时报》的文章,英文的,不翻译了。也省得看不懂英文的五毛搅和

http://www.nytimes.com/2014/02/0 ... -in-china.html?_r=0

Imax Faces a Threat in China
http://static01.nyt.com/images/2014/02/03/business/subimaxjump/subimaxjump-master675.jpg

LOS ANGELES — “We’ve got the future under control,” contends OmniCorp, the giant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 “RoboCop,” a blockbuster remake set for release by Sony Pictures and MGM next month.

But can Imax Corporation, the movie studios’ business ally, say the same about its dealings in China?

Imax, whose huge screens will play a 2-D version of “RoboCop” starting on Feb. 12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wary eye on the Chinese market, where the same film will open 16 days later, in 3-D, on a competing set of large screens.

That will happen with the support of a powerful government-owned company, the China Film Group, which both controls the import of films to China and oversees the competing large-screen system. The issue is especially sensitive for Imax: Not only could competitors in China cut into its potential market share there, but Imax has charged in several courts that the Chinese system relies on technology that was blatantly stolen from its offices in Canada.

For months, Imax has been quietly trying to settle a bitter dispute with Chinese officials over misappropriate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people who were briefed on the matter and spoke on condition of anonymity to avoid further disrupting the talks. The planned Chinese “RoboCop” release threatens to upset a private agreement the two sides have been working toward, these people said.

The dispute underscores the challenges the North American film industry faces as it seeks to expand in China. Hollywood studios have dealt with bureaucratic obstacles on issues like censorship, release dates and delays in the payment of profits. China has also pushed to make its own domestic companies a bigger part of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For Imax,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fight over Chinese technologies could be considerable.

Failure to contain their use could stunt Imax’s growth in China, while also poisoning the company’s relations with American studios that use Chinese operations to convert their films to 3-D or large-format. It could also cause problems in the United States if, as expected, Chinese companies eventually deploy their products here as a competitor to Imax.

But Imax’s options are complicated by the intertwined nature of China’s film industry. For a Western company to directly challenge the China Film Group is virtually unthinkable. As the gatekeeper of China’s film imports, the group is the arbiter of success and failure in a fast-growing film market that is now No. 2 in the world behind the United States, with about $3.6 billion in annual ticket sales.

Imax’s misappropriation claims are centered on Gary Tsui, a former Imax software engineer who is accused of taking the company’s technology and using it to found or provide engineering help to low-cost Chinese rivals.

Those include China Film Giant Screen, which was co-developed by the China Film Group and will play “RoboCop” on its large-format screens in China, following its conversion to 3-D by a company called Beijing Cubic Pictures Technology. Mr. Tsui has been identified by Imax as the chief engineer for the C.F.G.S. system, which Imax says was developed from its technology, and as having founded Cubic Pictures after supposedly misappropriating Imax’s 2-D to 3-D conversion methods.

In an email last week, Mr. Tsui strongly disputed Imax’s claims that he had stolen its technology. Calling the infringement accusations against him “utterly false,” he said, “I’m a former Imax employee being scapegoated when the company chooses not to fac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ever-changing technology, and the dislikes of market monopoly and itself.”

Separately, a lawyer for the China Film Group said that the China Film Giant Screen venture “is not involved in the matter of technology infringement” described in several Imax court filings. He said the matter should be left for courts to resolve.

The Imax dispute with Mr. Tsui and others is still playing out in courts here, in China, and in Canada. In Ontario, Imax won an injunction ordering Mr. Tsui to stop competing with Imax pending trial, and the court later ordered Mr. Tsui detained — though he has remained free, and apparently outside of Canada — for failing to comply with its orders.

In August, Imax filed a lawsuit in the Los Angeles County Superior Court against GDC Technology, a digital information display company based in Burbank, Calif.,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a Hong Kong-based parent. The Burbank company, which has been planning a public offe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ccused by Imax of selling the C.F.G.S. system that Imax says is based on technology stolen by Mr. Tsui.

According to court documents, settlement talks are underway in that suit. GDC has not formally responded to the accusations. But Robert N. Schwartz, a lawyer for the company, last week denied that GDC was using stolen technology.

In a statement, an Imax representative said the company would continue to pursue Mr. Tsui, and might consider “further actions” against others connected to its misappropriated trade secrets. But the company also acknowledged that it had been working toward an accommodation with the Chinese.

“We have had informal discussions with representatives of China Film Group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believe they understand our concerns,” the statement said.

People briefed on the talks said Chinese officials were eager to resolve the dispute, and had asked Imax officials not to discuss it publicly while terms were being worked out. A possible resolution, those people said, might involve an agreement not to sell the Chinese giant-screen systems in the United States.

Still, Imax was jolted by the news that Sony and MGM were using Mr. Tsui’s companies to sell “RoboCop” in China, where until recently the giant-screen business had largely been an Imax preserve.

As of Sept. 30, when it last reported financial results, Imax said that approximately 20 percent of its 785 theaters were in China, where moviegoers show a strong appetite for large-screen showings. The theater count there had expanded by 37 percent, to 152, in just one year.

According to Imax court filings in the United States, Mr. Tsui, who was also known as Xiaoyu Cui, worked as a software engineer for Imax in Mississauga, Ontario from 1999 until 2009. That year, he gave notice of intent to quit, but was immediately fired after it was learned that he had started Jiangsu Sunway Digital, a company that was bidding for giant-screen business in China at a price cheaper than that offered by Imax. According to Imax, a search of Mr. Tsui’s computer revealed his “rampant use” of its trade secrets in starting Sunway, which Imax said eventually “morphed” into C.F.G.S.

When C.F.G.S. announced its giant-screen products at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in 2012, Film Business Asia described it as an attempt to “break the Imax big-screen monopoly.” The systems, which were deployed in roughly 50 Chinese theaters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are cheaper than Imax systems, and allow for lower ticket prices.

How widely the C.F.G.S. system has been used for American studio imports — and whether the China Film Group specifically required that a Chinese company be used as a condition of admitting “RoboCop” to China — remains unclear.

One Chinese executive briefed on the film said Sony, which has taken the lead in distributing “RoboCop” abroad, was guided only by confidence in Beijing Cubic, and by the prospect of extra ticket sales, in undertaking the conversion. That executive and others associated with the movie said they were unaware of the Imax dispute with Mr. Tsui and his associated companies.

Representatives of Sony and MGM declined to discuss details of the Chinese release of “RoboCop.”
作者: 罗西    时间: 2014-2-4 23:21
党啊,国啊,给我们海外华人留点脸行不?你能留一天出来,啥也不偷行么?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4-2-4 22:40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磕巴大泡啊, 傻逼啊, 你要点脸行不? 你能留一天出来,啥也不造谣不自慰不自虐行么?
作者: 师大    时间: 2014-2-4 23:41
回复 1# 克虏伯大炮

真把自己当加拿大看门狗了。滑稽。
作者: SUPERFAN    时间: 2014-2-5 15:02
这样的垃圾,至于偷么。白人从中国抢走的东西,才真值得中国把他们偷回来。
作者: 克虏伯大炮    时间: 2014-2-5 15:04
加拿大从中国抢了啥???

这样的垃圾,至于偷么。白人从中国抢走的东西,才真值得中国把他们偷回来。
SUPERFAN 发表于 2014-2-5 15:02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作者: 克虏伯大炮    时间: 2014-2-5 15:06
一只老贼王八,养了一群小贼王八。
一伙不知羞耻的东西,当贼的还敢装傻充愣,还想学人家“理直气壮。狗日的给祖宗丢脸啊,你们也敢说自己是中国人?
贼王八到啥时候都是贼王八。
作者: SUPERFAN    时间: 2014-2-5 15:07
加拿大想加入八国联军来着,可又不想出钱,所以没去成,什么都没抢到,非常憋气。

加拿大从中国抢了啥???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4-2-5 15:04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作者: Orientspear    时间: 2014-2-5 17:06
一只老贼王八,养了一群小贼王八。
一伙不知羞耻的东西,当贼的还敢装傻充愣,还想学人家“理直气壮。狗日的给祖宗丢脸啊,你们也敢说自己是中国人?
贼王八到啥时候都是贼王八。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4-2-5 15:0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恼羞成怒就破口成脏?
作者: Orientspear    时间: 2014-2-5 17:27
歼20偷取了F22,歼31偷取了F35。。。。
搂主怎么不说自己的短发也是偷取了西洋人的,衣服裤子也是偷取了西洋人的,吃的面包也是偷取西洋人的。。。。
作者: 罗西    时间: 2014-2-5 17:35
一只老贼王八克虏伯大炮,养了一群小贼王八毛瑟九八。
克虏伯大炮一伙不知羞耻的东西,克虏伯大炮当贼的还敢装傻充愣,还想学人家“理直气壮。狗日的克虏伯大炮给祖宗丢脸啊,你们也敢说自己是中国人?
贼王八克虏伯大炮到啥时候都是贼王八。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4-2-5 15:06 http://b9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磕巴大泡, 你这是咋地啦, 疯啦,傻啦, 孽了,气急败坏的, 那茅厕酒吧怎么糟践你啦, 至于嘛
作者: 罗西    时间: 2014-2-5 17:39
[quote]一只老贼王八克虏伯大炮,养了一群小贼王八毛瑟九八。
克虏伯大炮一伙不知羞耻的东西,克虏伯大炮当贼的还敢装傻充愣,还想学人家“理直气壮。狗日的克虏伯大炮给祖宗丢脸啊,你们也敢说自己是中国人?
贼王八克虏伯大炮到啥时候都是贼王八。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4-2-5 15:0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恼羞成怒就破口成脏?
Orientspear 发表于 2014-2-5 17:0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quote]
那磕巴大泡明显是疯了, 咱不和一个疯狗一般见识  :bhuhhh:
作者: Orientspear    时间: 2014-2-6 10:16
搂主啊,给海外华侨留点脸行不行?你怎么从德国偷取了克鲁伯大炮的名字呢?
作者: 宇宙洪荒    时间: 2014-2-6 10:28
偷了又怎么样?
他们过去强抢,中国今天就偷。
日本不是偷了很多。
作者: superca    时间: 2014-2-6 11:04
什么时候考虑过这些人的感受!
作者: SUPERFAN    时间: 2014-2-6 11:41
土共只有买不到的东西,才会偷。而且这也是向美国人学的,美国没发达的时候没少偷过,美国自己是小偷所以认为所有人都是小偷。
作者: 克虏伯大炮    时间: 2014-2-6 11:45
a bunch of low creatures, now everybody knows why this forum is a garbage
作者: 宇宙洪荒    时间: 2014-2-6 11:55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做小人却偏偏要求中国人做君子?

满世界的经济军事间谍都是在旅游玩乐么?
作者: 水中茉莉    时间: 2014-2-6 12:04
回复 17# 落日浮云


    因为爱之深所以恨之切。。。
作者: 罗西    时间: 2014-2-6 12:08
a bunch of low creatures, now everybody knows why this forum is a garbage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4-2-6 11:45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why?  because you are garbage
作者: 邴醉山    时间: 2014-2-6 12:17
加拿大从中国抢了啥???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4-2-5 15:04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加拿大它爷爷和爹从中国抢了很多东西,有钱去伦敦的话,到大英博物馆去看看。顺便告诉你,门票免费
作者: 5 past 6    时间: 2014-2-6 12:22
a bunch of low creatures, now everybody knows why this forum is a garbage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4-2-6 11:45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炮兄,
我得说道你两句了,
上论坛是为了消遣的,
不是来生闷气的。
不要轻易中了敌人的奸计:smokin:。
作者: 扳大轮    时间: 2014-2-6 12:29
本帖最后由 扳大轮 于 2014-2-6 12:30 编辑

回复 21# 5 past 6

这消息真让人愤怒。诺贝尔奖师叔祖要注意了,提防那个自己找上门来的表徒孙的类似行为。没办法呀,谁让表徒孙是贪官二代涅,不得不防欧。
作者: 5 past 6    时间: 2014-2-6 12:33
回复  5 past 6

这消息真让人愤怒。诺贝尔奖师叔祖要注意了,提防那个自己找上门来的表徒孙的类似行为。没办法呀,谁让表徒孙是贪官二代涅,不得不防欧。
扳大轮 发表于 2014-2-6 12:29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你这个国移啊,
玩笑看不懂,也开不象,
真的很极品了。。。。。。
替你主人惋惜了
作者: 罗西    时间: 2014-2-6 12:36
炮兄,
我得说道你两句了,
上论坛是为了消遣的,
不是来生闷气的。
不要轻易中了敌人的奸计。
5 past 6 发表于 2014-2-6 12:22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你的炮兄估计是天生靠自我糟践来逗大伙一笑的:  
你的炮兄的能耐是:   这里是垃圾站-----用脚投票----自己的一对滥脚丫子,有俩六趾死死地钉在垃圾站里------然后嫌味大而整天生闷气
作者: 5 past 6    时间: 2014-2-6 12:42
偷了又怎么样?
他们过去强抢,中国今天就偷。
日本不是偷了很多。
落日浮云 发表于 2014-2-6 10:28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贵国的逻辑是,
别人吃了一遍屎,
我喝点尿不遭报应:smokin:。
作者: 扳大轮    时间: 2014-2-6 12:43
你这个国移啊,
玩笑看不懂,也开不象,
真的很极品了。。。。。。
替你主人惋惜了
5 past 6 发表于 2014-2-6 12:33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天哪!原来以下这个是玩笑?
我爸当年也混入某省会城市人大常痿会,
5 past 6 发表于 2013-8-27 14:0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网络里随便认亲,逆天喽。家里长辈可允许?
作者: 罗西    时间: 2014-2-6 12:45
别人吃了一遍屎,
我喝点尿不遭报应。
5 past 6 发表于 2014-2-6 12:42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那是酒中仙的逻辑, 别往楼主磕巴大泡身上扯
作者: 扳大轮    时间: 2014-2-6 12:47
贵国的逻辑是,
别人吃了一遍屎,
我喝点尿不遭报应。
5 past 6 发表于 2014-2-6 12:42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这逻辑在人大常痿那特流行,不遵循是常痿不了的。
作者: 宇宙洪荒    时间: 2014-2-6 12:55
贵国的逻辑是,
别人吃了一遍屎,
我喝点尿不遭报应。
5 past 6 发表于 2014-2-6 12:42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吃屎是他们的事情,
我贵国就是要发展,
谁要是说中国偷了他的东西,
先想想自己的国家又做了什么。
还有啊,可以去法庭,可以大兵压境。。。

他们的能耐不是大了去了,这里唧唧歪歪个屁。
作者: Orientspear    时间: 2014-2-6 13:11
a bunch of low creatures, now everybody knows why this forum is a garbage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4-2-6 11:45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It is because a bunch of low creatures like you who spread junks and make this forum a gabage place.
作者: 无忧了    时间: 2014-2-6 13:16
一只老贼王八,养了一群小贼王八。
一伙不知羞耻的东西,当贼的还敢装傻充愣,还想学人家“理直气壮。狗日的给祖宗丢脸啊,你们也敢说自己是中国人?
贼王八到啥时候都是贼王八。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4-2-5 15:0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天下文章一大借。。。
从来就没听说加拿大发明过什么,不照样享受高科技产品?有怎么说?
作者: Orientspear    时间: 2014-2-6 13:22
a bunch of low creatures, now everybody knows why this forum is a garbage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4-2-6 11:45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Tell us what kind of creature you are?
作者: 无忧了    时间: 2014-2-6 13:35
Tell us what kind of creature you are?
Orientspear 发表于 2014-2-6 13:22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一个自命不凡的毛毛虫而已,根本不懂世界生存法则。
作者: Orientspear    时间: 2014-2-6 13:44
一个自命不凡的毛毛虫而已,根本不懂世界生存法则。
无忧了 发表于 2014-2-6 13:35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You mean that a caterpillar wants to "upgrade" to mammal by barking?;)
作者: 5 past 6    时间: 2014-2-6 13:48
You mean that a caterpillar wants to "upgrade" to mammal by barking?
Orientspear 发表于 2014-2-6 13:44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你这话就说得多余了,
一多余就不可爱了。
作者: SUPERFAN    时间: 2014-2-6 13:56
看看可口可乐配方究竟如何保密的,就知道美国的小偷也很多而且无孔不入

1、保密意识,深入人心。为了保住这一秘方,可口可乐公司享誉盛名的元老罗伯特·伍德拉夫在1923年成为公司领导人时,就把保护秘方作为首要任务。

    2、单本留世,严密封存。原始的配方只有单本留存于世,它被锁存在佐治亚信托公司的地下保险库中。

    3、关键配料,三人分管。事实上,可口可乐的主要配料是公开的,包括糖、碳酸水、焦糖、磷酸、咖啡因、“失效”的古柯叶等,但是,其核心技术是在可口可乐中占不到1%的神秘配料“7X100”。这种配料由三种关键成分组成,这三种成分分别由公司总部的3个高级职员掌握,而且这三个人的身份被绝对保密。这三个人,除了自己知道的那部分,都不知道另外两种成分是什么。

    4、保密协议,严格遵守。三个分管关键成分的高级职员皆与可口可乐公司签署了“决不泄密”的协议。

    5、查询程序,极端繁琐。如果有人提出查询这一秘方,必须先提出书面申请,经公司董事会正式投票同意,才能在有官员在场的情况下,在指定的时间内打开。

    6、对外交易,同样保密。在与合作伙伴的贸易中,可口可乐公司只向合作伙伴提供半成品,获得其生产许可的厂家只能得到浓缩的原浆,以及从将原浆配成可口可乐成品的技术和方法,却得不到原浆的配方以及技术。

    采取了这么多元化的管理措施,才使得可口可乐的配方始终让我们感觉到是一种神秘,而正是这种神秘以及美味的口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喜欢上这种饮料,从而给可口可乐公司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100年前的美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保密呢?因为那时的美国就象现在的中国一样,较劲脑汁,从英国和德国那里山寨剽窃他们所需要的技术。贼喊捉贼就是这么来的。
作者: SUPERFAN    时间: 2014-2-6 15:38
十大商业间谍案

1、力拓间谍案

商业间谍方:力拓集团


反商业间谍方:中国政府

案例看点:国家安全

2009年,力拓4名中国员工被捕,据上海市国安局称,起因于在中外进出口铁矿石谈判期间,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拉拢收买中国钢铁生产单位内部人员,刺探窃取了中国国家秘密,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2010年,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9日下午对被告人胡士泰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侵犯商业秘密案作出一审判决,分别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商业秘密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胡士泰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2、宝洁联合利华商业间谍案

商业间谍方:宝洁(P&G)公司


反商业间谍方:联合利华(Unilever)

案例看点:垃圾窃密

2001年初,宝洁(P&&G)公司和联合利华(Unilever)公司之间爆发了情报纠纷事件。

2001年4月,面对主要竞争对手联合利华的强烈质疑,宝洁公司公开承认,该公司员工通过一些不太光明正大的途径获取了联合利华的产品资料,而这80多份重要的机密文件中居然有相当比例是宝洁的情报人员从联合利华扔出的“垃圾”里找到的。

后来,宝洁公司归还了那些文件,并保证不会使用得来的情报,沸沸扬扬的“间谍案”就此不了了之。





3、通用大众商业间谍案

商业间谍方:通用

反商业间谍方:大众

案例看点:两巨头相争,难言谁获利

2002年5月,通用汽车公司的一名前主管被起诉。

据调查,他在1996年携带着通用的一些重要文件,包括新车型计划、供货价格和即将投产的一条新车型生产线的详细方案加入德国大众公司。有关方面认定,该名主管所带走的那些资料对大众有着重要的情报价值。最终,作为了结,大众公司向通用公司赔偿了1亿美元。





4、甲骨文派私人侦探调查微软

商业间谍方:甲骨文

反商业间谍方:媒体

案例看点:为达目的,无所不为

2002年,Oracle的CEO拉里·埃里森面对外界的追问承认,Oracle一直在雇用私人侦探调查微软的违法行为,比如派私人侦探去翻竞争技术协会的垃圾桶,试图找到微软公司向这个组织行贿以便影响其反托拉斯案审理的证据。

埃里森的做法暴露了企业竞争潜规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尽可能多的获取外界的信息也是每家公司每天都必须要做和正在做的事情。





5、威盛涉嫌商业间谍案

商业间谍方:威盛

反商业间谍方:友讯

案例看点:主角夫妇齐步登场

2003年12月5初,威盛董事长王雪红、总经理陈文琦被起诉,涉嫌派遣商业间谍盗取同业研发的电脑程序著作。检方认定,王、陈二与张至皓均为共犯,已涉嫌背信、违反著作权法等罪嫌,将王雪红、陈文琦夫妇起诉,并各要求判刑4年,涉嫌担任商业间谍的张至皓则被要求判刑3年。据传,此事后由威盛花费17亿新台币摆平。





6、香港首名“电脑商业间谍”被囚

商业间谍方:仲量联行龚杏明

反商业间谍方:某物业代理公司

案件看点:香港首宗

2002年11月,香港首宗被成功定罪的“电脑商业间谍案”中,31岁的女被告承认20项非法入侵电脑罪名。

女被告龚杏明,于2000年受雇于一公司任职物业代理,一个月后离职转投仲量行。被告在仲量行(现称仲量联行)任职高级磋商员时,通过新加坡互联网供应商的联机服务,连日入侵旧公司著名跨国地产公司的电脑,盗取81封涉及楼宇报价及市场分析的电邮。





7、爱立信公司5名职员涉嫌参与间谍案

商业间谍方:爱立信员工

反商业间谍方:爱立信公司

案例看点:为保密不惜曝家丑

2002年11月8日, 瑞典爱立信公司8日宣布,该公司5名职员因涉嫌参与一起间谍案,其中3人已于5日被捕,另有2人被停职。

爱立信公司称,这3名被捕的嫌疑犯是或者曾是该公司研发部门的职员,另外2名职员因向间谍嫌疑犯提供信息而“违反了爱立信公司内部安全和保密的规定”,于6日被停职。

此案涉及的外国情报人员是一名俄罗斯外交官。





8、维尔康药业曝出离奇的技术偷窃案

商业间谍方:维尔康药业

反商业间谍方:江山制药

案例看点:间谍就躲在你的门后

1999年开始,4名华北制药集团旗下的维尔康药业“卧底”分布在江山制药的4个生产车间,分别对应VC生产过程中提取、发酵、转化等4道工序。直到2001年5、6月间,江山制药才初步察觉到技术失窃事件的存在。江苏警方后逮捕了唐清海、毛雷等5人,另外在网上通缉了其他两位维尔康方面的人士,但至今未能抓获。正是窃密使维尔康企业的生产工艺迅速赶上了江苏江山制药企业。




9、FBI参与的日美商业间谍案


商业间谍方:日立制作所和三菱电机

反商业间谍方:IBM公司

案例看点:IBM一战成名

1982年6月23日早7时,6名日本人被FBI警员押解。被逮捕的是日本日立制作所和三菱电机两家著名电气公司的6名雇员,另有12名雇员被美方发出了逮捕令,理由是“非法获取有关世界头号计算机生产商IBM的基本软件(OS操作系统)和硬件的最新技术情报,并偷运至美国境外”。1983年2月,日立三菱公司在承认雇员有罪的前提下与原告方达成和解。经此一役,IBM的OS操作系统的著作权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得到了全面的承认。




10、杜邦公司诉克里斯托夫商业秘密侵权案

商业间谍方:克氏兄弟

反商业间谍方:杜邦公司


案例看点:商业机密至上

杜邦公司在德克萨斯的比尔蒙特开设了一家工厂,计划生产甲醇。由于工厂还在建设之中,厂房尚未加顶。1969年3月19日,受身份不明的第三人的雇佣,比尔蒙特的摄影师克里斯托夫兄弟驾驶飞机,在空中对杜邦公司的新建厂房进行了拍摄。冲洗后交给了身份不明的第三人。杜邦公司就对克氏兄弟进行起诉其商业机密。法院最终判决该公司正在建设的厂房属于商业秘密,克氏兄弟以不正当手段窃取信息,属于侵犯杜邦公司的商业秘密,同时要按照杜邦的要求披露其雇佣者。
作者: 宇宙洪荒    时间: 2014-2-7 14:13
“中国从加拿大偷取i-max技术”

大炮,你文章中哪句那段话可以证明是中国偷的

作者: 水中茉莉    时间: 2014-2-7 14:16
IMAX技术 大家拿想免费给中国,中国都不见得想要
作者: 宇宙洪荒    时间: 2014-2-7 14:18
IMAX技术 大家拿想免费给中国,中国都不见得想要
水中茉莉 发表于 2014-2-7 14:1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我读了一遍,应该是前雇员的问题,还是称为”dispute“,怎么就成了”中国偷窃。。。了。
作者: 水中茉莉    时间: 2014-2-7 14:24
我读了一遍,应该是前雇员的问题,还是称为”dispute“,怎么就成了”中国偷窃。。。了。
落日浮云 发表于 2014-2-7 14:18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这种标题的帖子,带有太多楼猪的主观想象,咱从来不花时间去读
进来纯碎是为了看网友的回帖 JJYY 搞笑下子 :laugh:
作者: 罗西    时间: 2014-2-7 14:31
自4月1日美军EP-3侦察机违反飞行规则撞毁我军飞机并擅自闯入中国领空、降落我机场事件发生后,世界舆论为之大哗。各国媒体纷纷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其实,熟悉美国情况的人都知道,这种事情的发生决非偶然。多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许多地方进行着间谍侦察活动,使尽浑身解数,多方窥探他国的军事、
  
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秘密。


侦察飞机四处游荡
  在美国眼里,对他国进行侦察活动,已经成了一种“例行性”行为。4月3日,一名俄罗斯军方高级官员说,今年以来,俄罗斯已在其边境地带侦测到数百次北约间谍飞机活动。去年俄罗斯侦测到约1000次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的间谍飞机行动;俄雷达系统每周都在俄罗斯远东海岸几个大的军事基地附近追踪到60架侦察机。而在前苏联时期,战斗机紧急升空驱赶外国飞机的事几乎是家常便饭。朝鲜也指责美国侦察机对其进行间谍活动。朝鲜中央通讯社说,美国侦察机3月份对朝鲜进行了180次空中侦察,参与间谍活动的有战略及战术侦察机和指挥机。它们执行的是驻韩美军及其他海外基地指派的侦察任务。至于近年来美间谍飞机对伊拉克、南联盟、伊朗等所谓“受关注国家”的侦察和滋扰活动,更是多不胜数。

  自1916年3月16日,美军一架“寇蒂斯”JN-3型飞机飞越边界,深入墨西哥境内50公里而首开对外军事侦察的先河之后,美国的军用侦察机便逐步飞出国门,窥探别国,至二次大战及以后的冷战时期,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顶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虽然趋向缓和,但美国为实现独霸天下的美梦,并未放弃其对全球尤其是欧洲、亚太、中东这3大地区的空中侦察活动。以对亚太地区的侦察活动为例,为刺探中俄朝等国的军事情况,美国仅在冲绳基地部署的各类电子侦察机就有50架之多,另有数十架各类电子对抗飞机。其侦察机的活动相当活跃,单是对朝鲜的侦察,平均每月就有五六十架次。据俄军《红星报》披露,为了对付美军频繁的空中侦察活动,俄军每分钟都准备驱逐侦察机,并用电子对抗设施进行“软反击”,俄军还经常发出大量假讯息,迷惑和欺骗美国的军用侦察机。


间谍卫星贼眼窥人
  除了运用空中侦察外,太空电子侦察也是美国获取情报的一大手段。在2000 年里,欧洲曾对美国通过卫星进行电子窃听表示过强烈不满。欧盟主要机构之一的欧洲议会曾揭露说,美国自冷战以来一直利用“阶梯”太空窃听系统在全球进行窃密活动,甚至对欧洲盟友也不留情,“每小时都有数十万条信息和数据被窃取”,其中包括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欧洲议会初步估计,美国通过电子窃听获取商业秘密的活动已使欧洲损失200亿美元。

  美国的间谍卫星已经在太空晃悠了40多年,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仔细勘测了无数遍,拍下了数不清的高分辨率照片。但美国仍不满足,继续加强间谍卫星网的构筑。据3月18日美国《洛杉矶时报》透露,美国国家侦察局准备花250亿美元,在未来20年里打造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名为“未来图像基建”的间谍卫星网,以便利用性能更强大的雷达和望远镜系统,能够在任何气候条件下,拍摄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军事设施的高清晰度照片。美国军事专家说,这个用最先进科技武装起来的间谍卫星网部署完成后,美国在太空将拥有世界第一大间谍卫星阵容,可随时在世界各地侦察军事动态。这种新式侦察卫星将处于比目前的卫星更高的位置,这使得该卫星可以在单位时间单位地点内拍摄的图像数是目前的8~10倍。

  目前美军正研制体积更小、制造精巧、更便宜、更高效、更容易布置的小卫星。这些小卫星在不远的将来,可形成相互联系的微型卫星群(每颗重量在10~ 100公斤)和超微卫星群(每颗重量低于10公斤)。这些卫星群可帮助美国实现“ 数字化地球”的梦想。


监听网站无孔不入
  在对全球的窥视活动中,除了卫星和侦察飞机等外,还有一个必须提到的,就是美国的国家安全总局(NSA)及其遍及全球的各类监听站(所)。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位于华盛顿和巴尔的摩市之间,是目前美国最大的间谍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监控海外的通讯和破译密码,其在美国本土的主要任务是监控外国驻美使领馆,也监控被怀疑是外国间谍的美国公民。

  国家安全局是美国军事系统的重要情报机关。它名义上是国防部的一个部门,而实际上则是一个隶属于总统并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情报的秘密组织,其经费开支和人员编制均不受财政部和人事部检查。该局谍报活动每小时耗资约达10 0万美元,总计每年至少耗资120亿美元。该局总部和外站共有军人和文职工作人员约16万人,比美国其他情报部门的雇员总和还多。美国政府每天收到的秘密情报,约有85%是NSA提供的。因此该局一向有世界上最大的“超级情报机构”之称。

  NSA的主要工作是:通过侦察卫星和遍布全世界的监听站,截获世界各国的无线电通讯信号,侦察各国的军事动向,破译各国的密码;搜集各国的信息资料,为美国政府提供各种加工整理的情报资料等。NSA拥有一流的设备。它的总部大楼里布满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性能电子装置。

  在本部之外工作的NSA人员主要采用电子监听和窃听设备获得原始情报资料。美国生产的一种激光窃听枪能在800米之外将激光束发射到要窃听的目标玻璃上,根据室内谈话时声波轻微振动玻璃窗的原理,再用一个激光接收器接收由玻璃反射回来的激光而还原成声音。NSA还可以把一套复杂的电子窃听系统伪装成一段树枝,并包上树皮,然后嫁接在敌对国某空军基地的大树上。这段“电子树枝”可监听到该基地的任何声音,获取新式飞机的通信联络密码、各种型号雷达的绝密资料和驻扎战机的战略意图。前苏联空军某基地就曾经被美国“电子树枝”监听过。


海上谍影出没四海
  广阔无垠的海洋,既是美国全力争夺的战略空间,也是其进行多类军事侦察的重要场所。自冷战以来,不仅美国海军的各类舰艇频繁对沿海国家及海上活动的各类舰船进行跟踪、监视、侦察和滋扰活动,而且NSA亦是赤膊上阵,用专门研制的海上情报船对别国进行侦察刺探活动。这种侦察船上一般都载有高精密的设备,如电信接收机、传感器、超远距离照相机以及密码破译机等,可对海岸附近军事情况进行监视,收集军事情报。除利用侦察船对别国进行间谍活动外,美国还利用安装在许多国家海底电缆上的窃听装置进行水中监听。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时,就曾经有美国的“间谍艇”偷偷潜入前苏联的领海。艇上有善于深海潜水的蛙人。他们潜入前苏联领海的海底,把一个个窃听装置安装在电话电缆上。几个星期后,这些蛙人会再次来到苏联深海,取走已经录有谈话的窃听装置。

  尽管这种监听手段比起卫星联网似乎要落后许多,但据一个名叫邓肯·坎贝尔的调查监视专家指出,美国目前仍保留一艘从事这种监听任务的潜水艇,对中东、地中海、东亚和和南美等地区进行水下监听。


威胁他国屡遭回击
  捍卫国家领空领海等的安全,防止和遏制各类敌对军事活动对国家安全的危害,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军队的天职。因而,美国不顾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肆意对别国进行充满敌意和挑衅意味的军事侦察活动的霸权行径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和有关国家的坚决回击。

  1960年5月1日,美一架U-2侦察机在苏联上空进行侦察时被地对空导弹击落。驾驶员鲍尔斯被苏联以间谍罪判处10年监禁。飞机的残骸,包括飞机上的摄像机、胶卷也被苏联没收。

  1968年朝鲜扣押美国的侦察船“普韦布洛”号。由此引起的争端使美国与朝鲜几近交战。11个月后,船员获释,但侦察船被扣,并被公开展示。

  1969年4月15日,朝鲜击落了一架美国海军EC-121侦察机,机上31人全部丧生。该飞机当时深入朝鲜境内很远,但华盛顿却说该机奉命在朝鲜边界80公里以外飞行。

  1999年3月21日,一架美国飞机因涉嫌进行间谍活动,在印度西部被印空军拦截迫降并扣留。

  其实,美国并非不知道使用侦察机等对别国进行侦察是十分危险的。在NSA的展览区内,摆放着18棵树,用以纪念在冷战中坠毁的40多架美国飞机以及因执行间谍任务而丧生的200多名情报人员。为获取别国情报,美国真可谓不惜血本。


费尽心机霸欲难逞
  美国斥巨资发展建立遍布全球的间谍网,并不惜血本地进行侦察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目前,美军正大力加强情报系统的建设。其中,美国空军计划在2030年之前完成空军信息战部队的组建,加强新一代侦察、监视、预警等装备的研制,开发新一代的侦察卫星和高性能的无人侦察机。美国陆军和海军也在加紧发展新的侦察系统,其根本目的在于抢占21世纪的军事制高点,为其霸权战略服务。

  除了军事因素外,强大的情报系统还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作用。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争夺制信息权已经成为世界风云的“制高点”。所以,美国不择手段地掠夺别国的信息资源,其真正目的和实质是为了“控制地球 ”!在经济上,美国历来主张经济应当是“建立在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科学技术之上”,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则是“信息优势”。所以,获取信息的间谍活动展示着科技先锋的形象。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知识经济的出现,情报将成为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从这些方面看出,美国大搞间谍活动有着深远的战略企图。

  美国的所作所为,已经在各个领域引发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不满。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不得人心,冷战思维没有出路。谁若死抱着霸权主义、冷战思维不放,谁就必将遭到时代的唾弃。美国应当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免得惹恼天下,最终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作者: 罗西    时间: 2014-2-7 14:33
美国“棱镜”门事件的曝光,再次将美国的情报系统推到了世人面前。长期以来,美国情报机关对我国形成了以间谍卫星、侦察飞机、测控电子船以及星罗棋布的监听站为核心的“360度无死角”立体网状侦测系统。

  高薪招揽华裔特工

  美国政府有一个名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组织(简称NRC),全面统管情报搜集工作,该委员会主席由总统担任。在这个委员会的领导之下,美国的情报系统全速运转。

  自1952年美国国家安全局成立之日起,对华谍报就一直是该局最优先的重点之一。

  除了动用人力侦查,最安全的手段还是空中侦察了,美国空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次派出U2侦察机进入中国,同中国防空导弹部队直接交火

  美国共和党政府派遣的驻华大使,几乎都具有CIA背景,最为人所知的两位就是老布什和李洁明。美国拥有的情报人员约20万人。尽管如此庞大,但为对抗所谓 “来自东方的威胁”,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仍然大量招募特工,在华人报纸上大做广告,积极劝说华裔加入该组织,提供的职位起薪有的高达9万美元。据 悉,美国还计划派出更多的情报人员搜集中国情报。

  空中“黑鸟”拍摄“东风”导弹

  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国海军EP-3型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进行侦察,中国海军航空兵派战机进行监视和拦截,结果两机相撞,造成了震惊世界的中美撞机事件。



资料图:美军侦察机偷拍中国核导弹 窃听键盘声破解密码



  实际上,美军EP-3型侦察机早已在日本筑巢,成为美军从空中获取中国军事情报的重要平台。美国飞机在中国上空的侦察飞行,早在1951年1月就已开始, 而且尤其重视刺探中国核项目的实施情况。美国侦察机一度定期在中国本土上空进行侦察飞行,但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中国一直在和美国的空中间谍飞机作斗争,曾 提供了“至少消灭美军18架侦察机”的令人信服的证据,不过美国只承认损失了9架。
 “黑鸟”侦察机同样对中国“感兴趣”。它是上世纪80年代末全球飞得最快、最高的飞机,机上有先进的间谍仪器,服役至今从未被击落。“黑鸟”飞行一小时, 即能把26万平方公里内的景物摄下。1967年,中国首次“东风”2号核导弹试爆后8分钟,美国总统约翰逊的桌上已有了“黑鸟”窃取的机密情报。

  RC—135是美军专门执行空中电子侦察任务的飞机,其巡航速度为每小时960公里,机上27名电子侦察操作人员分别负责雷达、通信和照相侦察三大系统。机上还有红外探测器和前视雷达,探测距离达238至370公里,可在360公里内分辨出3.7米长的物体。

  1996年3月,中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演习期间,美国空军第55侦察机联队的1架RC—135S侦察机,自美国本土奥福特基地起飞,到达了中国东海上空,以刺探、搜集中国导弹发射演习的相关情报。
作者: 宇宙洪荒    时间: 2014-2-7 14:36
这种标题的帖子,带有太多楼猪的主观想象,咱从来不花时间去读
进来纯碎是为了看网友的回帖 JJYY 搞笑下子
水中茉莉 发表于 2014-2-7 14:24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充满智慧!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bbs.51.ca/)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