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黄河大合唱》中央乐团 严良堃指挥 光未然词 冼星海曲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4 10:48
标题: 《黄河大合唱》中央乐团 严良堃指挥 光未然词 冼星海曲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http://music.94888.net/song.asp? ... �%20黄河船夫歌

第二乐章-黄河颂:http://music.94888.net/song.asp? ... mp3&k=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http://music.94888.net/song.asp? ... �河之水天上来

第四乐章-黄水谣:http://music.94888.net/song.asp? ... mp3&k=黄水谣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http://music.94888.net/song.asp? ... p;k=河边对口曲

第六乐章-黄河怨(视频):http://www.youtube.com/watch?v=V2KSD2Dmcw0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http://www.mtvtop.net/html1/1463.htm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http://music.94888.net/song.asp? ... 0怒吼吧%20黄河!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4 11:01
标题: 《黄河大合唱》的诞生
《黄河大合唱》已经诞生60周年了。这首唱遍了全国和世界许多地方的歌,当年是怎样诞生的呢?歌词作者、诗人光未然和曲作者、 音乐家冼星海是怎样共同创作了这首著名大合唱的呢?《黄河大合唱》第一任指挥邬析零同志,是光未然和冼星海的老朋友,是当年参与《黄河大合唱》创作全过程最知情的音乐家,日前《东方》杂志记者李海燕特地登门拜访了老人。下文摘自《东方》第4、5期合刊。

    问:您什么时候认识冼星海、光未然的?

    答:1935年我15岁,在上海上学。通过一位住我家并在我家包中午饭的地下党员作家的介绍,我参加了上海业余合唱队,演唱抗日歌 曲,1936年,冼星海来我们合唱队教唱他写的新歌《救国军歌》,我 第一次见到了冼星海。冼星海教唱《救国军歌》后,又教给大家指挥。所以,我生平第一次学指挥,就是跟冼星海学的。这是我第一次和冼星海交往。

    1937年“八·一三”上海沦陷以后,冼星海和洪深、金山、王莹 组织上海救亡演剧二队,12月到武汉。我们上海业余合唱队的救亡歌 咏队也去了武汉。通过在上海相熟的盛家伦、田冲再次见到冼星海。 此后冼星海多次带田冲和我到几个新成立的救亡歌咏团体,并结识歌咏界负责人士。5月20日,冼星海又约我和田冲参加在武汉成立的中华 全国歌咏界抗敌协会筹备会工作。

    我认识光未然比认识冼星海晚一些。我到政治部第三厅接受改编、集训时,他是教务长,后来知道他是三厅中共特支成员。他向我队同 志说明了返回武汉的原因和组编演剧队的意图。光未然找我们每个人 谈话。他找我谈话时问我,愿不愿意继续参加,还是另有打算。我说, 我愿意去鲁艺。我队同志们另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到延安去。光未 然说,可以请求到西北战区去。那时,西北战区已是抗战前线和敌后, 从那里正可以到延安去。三队出发时,光未然同志是以政治部西北战 地文化宣传工作视察员、三厅特派员的名义参加三队领导工作的。后 来知道,他是我们队党支部书记。出发后,他跟我们队一直在一起。在吕梁根据地辗转期间,我还和他为决死三纵队所属前哨剧团合作写 过歌曲《前哨剧团团歌》。

    问:《黄河大合唱》的词和曲是哪个先诞生的?您能谈谈他们创 作《黄河大合唱》的过程吗?

    答:先有了光未然的词,然后由冼星海谱的曲。

    1939年1月,我们抗演三队到了延安。之前,在吕梁山游击根据地, 光未然不慎坠马,左臂骨折,一到延安,他就被直接送进了延安边区 医院。

    抗演三队在延安的首次演出,获得圆满成功。掌声热烈,赞誉频 频。光未然作为队里的当家人,这时已经想到告别演出时,用什么更 好的节目来回报中央领导同志对我们的真挚关怀,答谢各界人士对我 们的热心支持和帮助。

    2月26日,冼星海去医院看望光未然。这一对在创作上有过沪汉两 度合作,彼此心领神会、融洽无间,还曾多年在白区一起战斗过的老 朋友,如今重逢在党中央所在地,其兴奋之状、欢愉之情,可想而知。 畅谈中,冼星海透露了再度合作的希望,倾吐渴求谱写大型音乐作品 的愿望。

    5天之后,光未然从医院回到西北旅社,带来了刚刚脱稿的《黄河 大合唱》全部歌词。3月11日晚上,在月光映照下的西北旅社一个宽敞 的窑洞里,他为大家朗诵了《黄河大合唱》歌词。那天晚上,冼星海坐在窑洞靠门边的位置上。光未然坐在靠窗户的土炕椅子上。诗人面 前有一张桌子,上面那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词稿。他首先 大略说明歌词的创作动机、意图和过程,然后详细介绍《黄河大合唱》 的结构。它由体裁形式相互不同的8首歌曲组成,依次为:男声合唱、 男声独唱、诗朗诵、女声齐唱、男声对唱、女声独唱、轮唱、大合唱。 每首歌前冠有“说白”,它是歌曲的引子,为歌声的进入开道铺路。 在前后两首歌曲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 这样结构的歌曲,不禁为之动容。冼星海和我们一样,脸上露出惊喜 兴奋之情。

    光未然的朗诵是新体诗的朗诵,400多行的诗句,25岁的诗人一气 呵成,从头朗诵到尾。我们的心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而跳动。听 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全窑洞一 片安静。顷刻,掌声响彻整个窑洞。掌声中,冼星海激动地站了起来, 一把将词稿抓在手里:“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时为你们赶出 来!”仅用了20天,冼星海的曲子就谱好了。

    问:有了光未然的词,冼星海怎么谱的曲呢?

    答:3月11日晚上,冼星海拿走了《黄河大合唱》的词,临行前, 他再三叮嘱,尽快去他家详尽介绍渡河实况、壶口壮景和吕梁山根据 地的战斗情况。第二天,我就去给冼星海介绍有关过黄河的情况。那 天,们俩谈的时间比较长,至少4个小时以上。交谈的中心话题是我 们队在壶口渡河时的所见所闻。一说到渡河时的情景、船夫的紧张劳 动、坐船人的心情感受,冼星海总是要我不厌其详地叙述描绘。我是 力尽所能,有问必答。当我模仿哼唱船夫号子时,他更聚精会神地仔 细倾听。可是,那是将40来个船夫自然的劳动呼声,没有唱词,没有 旋律,光我一个人哼唱怎么能完满表达?于是,我边哼边解释,哼完 划桨的,又学掌舵的,学完船夫的,又哼艄公的,哼完紧张的,又学 松弛的,有时还得站起来比划动作;正当我忙得身上沁出汗水时,星 海忽然好像有所感悟,调过头去,拿起铅笔飒飒地在纸上记下好几个 动机音型。

    大约3月底的一个晚上,我又到冼星海家,他正坐在小矮凳上,把谱纸放在膝盖上,凑着菜油灯的暗黄亮光谱写《黄河颂》。他兴奋地 站起来说:“你来得正好,八个歌子,我已经写好了七个。”他顺手 从桌子上拿起一本厚厚的用简谱写的《黄河大合唱》的总谱稿本对我 说:“我写得很顺利,除韵玲(冼星海的妻子)帮我划格子以外,我 连写带抄一共用4天时间。就是这首《黄河颂》太难写了。我谱出了三 个,但一个也不满意。今天我写了一整天的《黄河颂》,到现在还没 有完成。一看到‘颂’字,马上就联想起西方宗教弥撒曲。我在努力 摆脱宗教颂歌的影响,我一定要新创一种既有中国民族风格特点,又能表现新的时代感情的颂歌旋律。昆曲里有些旋律带点颂的味道,但

不能表现出黄河的伟大战斗气氛。”他把写好的全部曲谱唱了一遍。 有时我们俩人合着一起唱。每唱完一段,他将我视为指挥,为我分析 歌曲的感情内容,阐述他的创作意图,以及歌曲演唱处理上的一些注
意之点。那一晚我们唱得不少,谈得也不少,我回到西北旅社已经是 后半夜了。3月31日,我从冼星海手中拿到《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清稿。那是用白粉莲纸抄写的,由冼星海夫妇手工装订成册,小于16开本,册边整齐如刀切。打开看,字迹清晰秀丽,通本一字不涂,一字不改, 每个字都在规定的位置上。

    问:您是如何排练《黄河大合唱》的?

    答:接到清稿之后,从4月1日起,全队立即正式投入紧张的排练。虽然由于合唱队一共只有30来个人,却认认真真分成了四个声部。平 均每天练一首。

    其间,4月6日我约请冼星海来旅社审听和指导。他为我示范了 《怒吼吧,黄河!》指挥应如何用手势引出声部的交替出现。在另一 个场合他还指导担任独唱《黄河颂》的田冲:“你的第一句不要唱得 太高昂,要把黄河之水从高处引出来,然后经过几个迂回宛转,再一 步步高昂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这样唱就不平板了。要不 然,一开口像个英雄摆着架子唱‘我站在高山之巅’,黄河之水就像 在你脚下,那就不是黄河颂,而是高山颂或自我颂了。”

    延安当时缺乏西洋乐器,冼星海就仅能找到的乐器写伴奏,提琴、竹笛、高音二胡、低音二胡、三弦、口琴、锣、鼓、拔、竹板、木鱼等共11种,我队队员全部投入合唱,冼星海动员鲁艺音乐系师生组成 乐队协助我们演出。

    4月12日,抗演三队的大部分参加合唱的演员到鲁艺与乐队合乐,算是预演,由我执棒指挥。我队与鲁艺师生之间的合作非常融洽、顺 利。冼星海检验通过。合乐后在鲁艺操场上合影留念。

    问:《黄河大合唱》首演的情况,您还记得吗?

    答:4月13日晚上正式演出《黄河大合唱》。是抗演三队向延安各 界的告别演出。演出在延安最大的礼堂陕北公学礼堂,观众在千人以 上。那天,担任男声独唱的是田冲,担任朗诵的是光未然,担任女声 独唱的是蒋旨暇,担任二重唱的是史鉴和刘晨暄,担任“说白”的是 胡丹沸。合唱队全是抗演三队的成员,乐队共有十几个人,全部是鲁艺师生。

    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抗演三队的同志们掏出了军棉祆里的棉花,就不再显得臃肿,穿着冼得发白的军棉衣外套,戴着在西安时买的翻 毛皮军帽,这样的演出服在当时的延安俏得令人羡慕。光未然披着半身多长的黑斗蓬,正好盖住他拄着拐杖的受伤的左臂,他激情地挥舞着右臂,向黄河倾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我们唱的时候,感情是那么投入,忘记了我们是在舞台上,忘记 了台下还有听众,直到唱完,台下发出狂热而持久的掌声,我们才猛 醒过来。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4 11:08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4 11:28
标题: 黄河怨视频里那位矮个子老头就是他,也喜欢喝酒呐
严良堃,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合唱指挥学会理事长、中央乐团指挥。1923年生于武汉。早在1938年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就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1940年首次指挥“孩子剧团”公演了《黄河大合唱》。1942年考入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师从江定仙教授,并随吴伯超先生学习指挥。1947年毕业后到香港中华音乐学院从事理论作曲、指挥教学工作。1949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并担任该校青年工作团合唱指挥。1952年任中央歌舞团合唱指挥。1954年赴苏联深造,为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指挥系研究生,主修交响乐及合唱指挥,师从阿诺索夫及索柯洛夫。1958回国,任中央合唱团指挥。1959年为国庆献礼指挥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1961年指挥首次合唱音乐会。1964年任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千人合唱首席指挥。1979年率中央合唱团赴菲律宾参加第一届国际合唱节。1982年指挥中央乐团合唱团演唱西欧歌剧合唱音乐会。

1983年,匈牙利柯达伊纪念委员授予严良堃证书和纪念章,表彰他在介绍柯达伊的作品和教学法中所作的贡献。1985年他率领中央合唱团赴香港参加“黄河音乐节”,后再度应邀赴香港参加“亚洲艺术节”,指挥香港合唱团演出。1986年在第二届“北京合唱节”中任常委、指挥组组长。同年成立“合唱指挥学会”,被选为会长。由他指挥的中央合唱团,在比赛中荣获第二届“北京合唱节”专业组表演艺术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先后率团或应邀赴北美、东南亚及台、港地指挥演出,并经常在各地进行讲学。严良堃是我国专业合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指挥细腻严谨,乐风含蓄抒情,动作潇洒洗炼,是我国杰出的合唱指挥艺术家。

%%%%%%%%%%%%%%%%%%%%%%%%%%%%%%%%%%%%%%%%%%%%%%

引用[阿车]评论:《保卫黄河》那一浪盖过一浪的“龙格”,二部,三部乃至四部,表达这种激情我想无人可以超越。
********************************************************************************
大师一开言,就不同凡响,你可要多些来,让大伙能增长,提高才好。为了不盖住你的帖,我把想法编辑在“严良堃”后面。
听长辈说,《保卫黄河》那万众一心,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激情表达,其音乐语言是来源于广东音乐《赛龙夺锦》,不知确否。
作者: 阿车    时间: 2007-9-4 22:10
冼星海,音乐“洋务”第一人,我所说的第一,是指最成功的一人。而这成功则集中体现在《黄河大合唱》上。在这之前,中国没有一部作品能这样集中的结合声乐的各种表现形式。独唱,对唱,小合唱,混唱,轮唱,大合唱加上朗诵。作品成功的借自然景观(黄河)而抒情(抗日)。无论从整体上还各个局部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而令人玩味。既有康塔塔的影子又有《欢乐颂》的遗风。作者用这些西洋的表现形式既自然又发展的表现了民族主题。
听《黄河船夫曲》时,你脑海里浮现的难道不是那一排排古铜色的臂膀在与浊流搏斗?对口唱是不是以场景化的方式切入而向你讲述找一个故事?我特喜欢黄河怨且以王秀芬版本为最。特别是第二句那长长的用半音唱的“躲”,故事还没有开讲,这一个半音就给此曲定下了基调,每每哼唱至此时,竟热泪盈眶。《保卫黄河》那一浪盖过一浪的“龙格”,二部,三部乃至四部,表达这种激情我想无人可以超越。
非常可惜至今没有一个好的版本。一般的演奏,一般的录音不客气地说是糟蹋了作品。至少的要求要有纵深感,层次感,恢宏感。

感谢“居士”的音乐帖,感谢“阿方索”。你们的帖尽管无暇全听但却全看了。51不可无音乐,更何况你们代表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捧你们的场。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5 18:54
说起冼星海,会让人想到聂耳, 因为他们是被奉为同一时代的革命音乐家,又都英年早逝, 没有活过于解放...据说冼星海是被林彪阻挠难以归国 最后贫病交加客死他乡(前苏联)...

冼星海是出生在广东, 确能把北方的黄河之魂勾勒得如此传神,复杂的情感被一种愤怒所烘托...表达了一种"民族的灾难、民族的坚韧"... 不能不称之为音乐巨人...

.....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

配上此词,悲壮缠绵, 激昂奔放...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20 09:46
标题: 新找到的youtube视频-黄河船夫曲,严良堃访台交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 ... related&search=

看上去这是近年严良堃访问台北时的演出录像。从画面上看,北京只去了指挥和朗诵翟弦和俩,其余都是台湾的。两岸还未统一,文化音乐却走在前面了,严良堃是武汉孩子剧团出身,在周恩来身边成长的老共啊。

老人家精神气挺好的,八十多的人呐,还那样精瘦,指挥可是大运动量的活啊。
十几年没见了,现在在网上得见,高兴,愿老人家健康长寿。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0 20:59
标题: 回复:新找到的youtube视频-黄河船夫人曲,严良堃访台交流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新找到的youtube视频-黄河船夫人曲,严良堃访台交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 ... related&search=

看上去这是近年严良堃访问台北时的演出录像。从画面上看,北京只去了指挥和朗诵翟弦和俩,其余都是台湾的。两岸还未统一,文化音乐却走在前面了,严良堃是武汉孩子剧团出身,在周恩来身边成长的老共啊。

老人家精神气挺好的,八十多的人呐,还那样精瘦,指挥可是大运动量的活啊。
十几年没见了,现在在网上得见,高兴,愿老人家健康长寿。

好久未听过, 让人为之一振 ...上来的鼓号节奏紧促及朗诵紧紧抓住精神线...

是故友相见,泪满眶? 严指挥不会又是谁的证婚人?...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21 06:06
标题: 回复:回复:新找到的youtube视频-黄河船夫曲,严良堃访台交流
最初由[alfonso]发布
回复:新找到的youtube视频-黄河船夫人曲,严良堃访台交流


严指挥不会又是谁的证婚人?...

不是的,不是的。他是我岳父的老友,当年在香港中华音乐院,中华音乐社一起共过事。他们南来北往的搞音乐活动,到广东时总来我岳父家住住,有时索性不去招待所,他们有说不完的老故事和笑话,别看都是名人,都挺平和的,与常人没两样,文革中也没少受罪。小女婿陪着客人,一来二往,和音乐工作不沾半点边的我也就见过不少大音乐家。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bbs.51.ca/)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