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卒 发表于 2017-4-16 22:53:32

欧洲大学为何打响语言战争?

最近,意大利宪法法院针对米兰理工学院百余教师对学校的行政诉讼做出裁决,规定大学教育应该优先使用本国语言。这项诉讼缘起于2010年该校的一项规定:该校所有的研究生项目将全部使用英语教学,意大利语将不再是教学语言。宪法法院认为:大学教育应当是意大利语优先,意大利语在传递文化遗产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平等意味着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有平等的机会学习英语。
米兰理工学院的官司在欧洲并非孤例,2013年法国社会各界也曾针对一项扩大英语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的国会提案发起激烈辩论,这个提案以推动国际化和推动大学自主为名,试图打破1994年《杜邦法》对法国大学教学语言的限制,允许各大学自主开设全英语授课学位。此次“语言战争”最后的胜利者还是本国语言,最终通过的法案同样强调其他语言只能作为法语的补充,只有跨国合作培养或外国学生法语水平不足等几种例外情况才能使用全外语教学。
意法两国各自的语言争论表面上均以母语的胜利告终,但明眼人可以看出,意大利语和法语在其本国大学都需要法律来保护已经反证了英语在大学教育领域的强势地位。英语为何在大学教育领域获得如此强势的地位,以至于引发欧洲大国的不安?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美国经济、科技和学术的发达,但直接原因却是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欧洲大学对外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多,在频繁的人员和思想交流互动中,英语在很多领域获得了类似中世纪拉丁语的地位。本学科前沿文献由英语写成,学术会议用英语交流,为了知识传播和交流的便捷,英语从科研的准官方语言升级为教学通用语言是必然的要求。而越来越多的大学使用英语又强化了滚雪球效应,巩固并扩大了英语的优势,这自然对欧洲本国语言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产生冲击。
从全欧洲的范围看,意大利和法国已经是对本国语言保护较好的国家。因为法国和意大利在很多领域特别是人文艺术领域有独到建树和话语权,所以英语对这些学科的影响并不大。但英语对经济管理、基础科学以及工程领域影响仍然不容小视,比如今天法国大约30%的工程师学校和80%的商学院是用英语教学。对于面积相对较小母语并不强势的欧洲小国,出于提高本国师生的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大学排名的考虑,甚至出现大学里英语完全压倒母语的情形。最典型的例子是荷兰,荷兰大学全英语授课的学位课程达到60%,其中涉及硕士学位的课程英语授课率则达到70%,甚至有3所大学提供的硕士课程全部使用英语教授。荷兰大学的英语学位项目甚至吸引了不少不愿支付英国大学高昂学费的英国学生前来就读。
英语授课的支持者认为,在大学专业教育中使用英语有多重好处。不但有利于师生了解国际学界的科研前沿,快速传播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有利于更广泛地吸收外国优秀师生的加入,促进对外交流和合作。目前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国高校均高度重视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留学生(中国、印度、韩国、印尼等),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不少英语授课项目,这不仅因为这些国家的留学生财力充裕,可以带来学费收入,也有利于欧洲大学在亚洲树立良好的形象。
反对英语授课的观点以意大利宪法法院的判决为代表,强调了母语授课在文化传承和维护教育机会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法国社会学家认为英语水平正在成为社会品位和区隔的象征。拥抱全球化的欧洲精英阶层有为子女创造优越的英语学习条件,如就读学费高昂的私立双语中学,从小就前往英语国家游学等,这些是平民阶层所无法企及的。在大学用英语授课和考核,等于变相强化了精英阶层的优势。另外英语授课的效率也遭到质疑,一方面,非英语国家高校可能会在同质化的模仿中丧失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在文科领域,英语充当教学语言往往会让师生丧失对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微妙运用的能力,荷兰已有多名文科教授为此提出抗议。
英语优先还是母语至上?正在迈向国际化的国家迟早都要面临此问题。无论采用哪种教学语言,在公平的基础上推动开放,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保持特色方为真正的大学之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欧洲大学为何打响语言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