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ebloor 发表于 2005-8-29 19:07:54

网络音乐即将轰鸣?

郝宇,一个看上去胖墩墩,说起话来还带点书卷气的男孩,现在正在北京闹市区附近的一间屋子里复习考研究生,他报考的专业是说唱艺术。而在一年前,他还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习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为什么短短一年时间让他的人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都因为他写的一首歌《大学自习室》。这首歌他曾经给不少同学听,其中一个同学给了另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把它贴到了网上,于是去年这首歌便在网上散播开来。相声演员姜昆的女儿姜姗听到了这首歌,便推荐给了她爸爸,正在为上春节晚会节目发愁的姜昆听后非常感兴趣,费尽周折,找到郝宇,希望他能上春节联欢晚会,并希望他能在说唱艺术方面有所成就。于是郝宇在经过一番抉择之后,摆脱了“控制”,走向一个人生新的起点。“没有这首歌,我不可能接触中国艺术研究院,就不会选择这条路。”郝宇说。

这样的故事看上去有点传奇,也有点俗套,但这就是事实。网络可以改变张朝阳的一生,也可以改变郝宇的一生,可以改变千千万万人的一生。

2004年,虽然现实中的流行音乐没什么突飞猛进,但是网络上的音乐却异常热闹。从1999年中国有了第一家专业音乐网站以来,到2004年,音乐终于在网络上找到了它该扮演的角色。风险投资商在投资音乐网站的时候,拿出了美国的五种模式,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所谓的模式都因中国国情的不同而宣告破灭。如今,自由歌手、词曲作者、网站、唱片公司、发行公司甚至盗版商都终于看清了一点端倪——网络可以成为他们的试金石。现在,这些业内人士已经迫不及待地宣布,2005年是中国网络音乐年。

一些音乐网站已经不仅仅只盯着彩铃下载这项业务上,因为网站已成为一个展示自创作品的平台,比如“16388”、“51555”、汤姆网站的“玩乐吧”频道、“翰音工作室”等。很多网民自创作品都会集中在这些网站,然后再从这里传播开来。当它成为网上流行歌曲之后,其他方面的增值也就随之而来。

就这样让自己走红

郝宇早就知道网络的厉害了,“我在做《大学自习室》之前,做过一张专辑,里面有一首歌《我的大学》。这首歌相对来说愤青一些,里面提到了学校的名字,提到了学生浑浑噩噩的状态,传到学校的BBS上面,结果被校方盯上了。当时我还是学生会的干部,学校开会让我去找是谁唱的,最后我只好自首。”郝宇在讲述网络的影响给他带来尴尬的那一幕。

陈旭,几年前还是一支跳舞组合TNT的成员,后来因一次交通事故离开组合,在住院期间,他写出了一首《东北特产不是黑社会》,放在网上后,立刻流行开,他因此每月能收到几千块钱的彩铃下载的版权费用,同时更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唱片公司的一张合同。陈旭说:“这真是有心栽花和无心插柳。我花了很长时间给自己做了一张专辑,一直找不到公司发行,我在病床上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写出的一首歌,就火了。”因为这首歌,陈旭的未来清晰了很多。

从雪村、郝宇到陈旭,他们的走红往往是无意间发生的事情。他们本人其实对网络的传播力量和速度还缺乏明确认识,当他们有一天上网之后,发现自己已经成了网络明星,都会觉得自己发懵。

但是,一个叫梁栋的人却看到了网络的力量,他只动用了一点点小聪明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梁栋对留学生涯有很多感受,当他看到很多人在写关于留学经历的文章后,发现里面有很多不真实的东西,于是他写出了一首《留学垃圾》。这首带着粗口并对留学生活进行无情嘲讽和批判的Hip-Hop歌曲,很快便在网上传播,“我把作品放在网上之后的第二天,全新西兰的中国留学生差不多都听过了,一周后,远在加拿大、爱尔兰甚至冰岛的留学生都告诉他听到这首歌了。”梁栋说。

回到大连后,梁栋想开一个酒吧,但是市中心的酒吧区每年租金要在100万元左右,他根本掏不出这些钱,只能开到偏僻的地方,但是这样就很少有人光顾。于是梁栋又想出一个主意,他写了一首揭露现实阴暗面的《大连站》,主题和内容都跟大连有关。和他预想的一样,这首歌很快在大连地区引起反响,媒体开始采访他。“当大连人都注意我的时候,也就注意我的酒吧了。年轻人都好奇,他们不会因为酒吧偏远而不去捧我的场。”现在,很多大连人都知道梁栋开酒吧这件事了。

这还没完,梁栋的目的不仅仅是开酒吧,他还要进入娱乐圈,于是他写了一首《愚乐圈》,嘲讽娱乐圈的明星。“我写《愚乐圈》就是想让娱乐圈的人知道,让他们注意我,我写歌都有目的性。我写的作品从来不推荐给别人,你喜欢,你就来找我。”梁栋说,“我的新专辑也很快出版了。”

梁栋的做法看上去有点歪门邪道,但是很有效果,“搞笑、粗口的歌在网上更容易被接受,没有人付我费用,盗版帮助了我们这些人的非正规做法。”他说。

15块钱的麦克风就能让你唱红

即便是在5年前,一个普通人想成为歌手,或者想混到音乐圈,他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带着自己写的、唱的歌曲敲开音乐制作公司的门。制作公司的负责人每天应付这些“上访者”都焦头烂额,这种方式“中招”几率和买彩票的几率一样。而与此同时,音乐公司天天为找不到一首好歌而愁眉不展。现在,一些大牌一点的歌手,出一张专辑可能要百里挑一。由于机制上的缺憾,音乐制作公司和业余歌手、创作者之间一直没能形成真正的沟通。

网络平台的成熟,使那些做歌星梦的人可以先通过网络起步。首先,做网络歌手的起点非常低,只要你有一台奔腾3的电脑、一个100块钱的声卡和一个15块钱的麦克风就可以实现,通过网络DIY,虽然不会都迅速成为明星,但总比被音乐制作公司拒之门外的感觉好受一些。郝宇说:“网络可以提供一个让年轻人展示自我的平台。”陈旭说:“网络让怀才不遇的人有个公平的平台,让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拉近了距离。”

如果没有网络,正在走红的歌手香香可能只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但是网络让她实现了梦想。“我胆子小,不敢去歌厅唱歌。”喜欢唱歌的香香2002年9月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教人如何用电脑录歌的帖子,她按照这个帖子,一步步地做了下来。她发现在家录一首歌非常简单,所以,在短短的两年间,她录制了上百首歌曲,她把录好的歌曲传到网上,让网友听和评论。一开始,她只是觉得好玩,到后来,她不想唱都不行了。直到有一天,一家音乐公司听到了香香翻唱的《江南》,觉得很有意思,上网一看,发现这个女孩的人气很高,也就顺理成章地和音乐公司签约。“网络对我的回报只有知名度,没有钱,我也没想过成为职业歌手,推广、散播我的歌曲的都是别人。”成名的成本原来也可以这么低,比起那些每天只能靠绯闻维持人气的职业歌手,这些网络歌手真有点不劳而获的样子。

在网上,人们就是为了找个乐

在去年,一些在网上人气颇高的歌手:唐磊、杨臣刚、香香、陈旭、“东来东往”都与音乐制作公司签约,并且都出版了专辑。但是,人气很高的郝宇却谢绝了任何一家公司邀请,“我从来没有想过通过这个让自己发迹,我就是像玩一样。《大学自习室》被人接受得也比较偶然,我没有必要利用这个机会去做什么事情。当时就是觉得有机会出张唱片,对自己有个交代,但是并不喜欢进入这个娱乐圈。我喜欢做学问,不喜欢做艺人,就算是做了艺人,也希望像刘欢、黄磊那样的,而不是周杰伦那样的。我希望能做一个推动中国文艺复兴的人,不做娱乐大众的人。”郝宇现在已经录制了3张专辑,但是他仍然习惯把这些唱片送给他的朋友而不是唱片公司。

郝宇至今不承认自己是个网络歌手,甚至他对自己的歌曲流行感到有些无奈:“《大学自习室》大家在网上觉得这是一个乐,这种感觉我是挺无奈的,它之所以流行往往不在于它唱得多好听,它和某些人产生了共鸣。这是一个比较浮躁的时代,大学生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知识分子群体,知识分子都有批判性,有自我嘲讽的精神,怀疑精神和自我嘲讽有力量,大学生最应该学会剥自己的皮。尤其是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生指手画脚的时候,你应该告诉大家大学生确实有很多问题。我的很多歌都是在写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多半都是一种自我讽刺的态度。”

郝宇无法抗拒的是,在网上,人们就是为了找个乐,《大学自习室》是因为它的乐不是自嘲精神才在网上流行的,没有大学生会因为听到这首歌曲反思自身问题,也不会去思考教育问题,因为它符合网上“乐”的标准。同样,《东北特产不是黑社会》和《留学垃圾》中触及的社会问题也因它的“乐”的成分而被冲淡。

网络给音乐创作更大自由空间

但从另外一点来看,网络给音乐提供了很大自由度,如果没有网络,梁栋现在写出的5首批判性很强的歌曲不可能会流行,梁栋说:“放在网上的歌曲,内容不会有什么限制,爱情歌曲甚至可以写得更露骨一些。”陈旭说:“电视台播放的歌曲受到很多限制,不是谁都能上电视,网络比较自由、公平。”

如果说网络会影响到音乐风格的变化,那么最有可能流行的是Hip-Hop,首先它是年轻人喜欢的音乐,其次它达到了网络要求的“乐”的标准,还有就是这类音乐在制作上标准不是很高,即便一个不懂音乐的人,也一样可以做出一首像样的Hip-Hop歌曲,“51555”就是一个非常专业的Hip-Hop音乐网站,有很多网民自创的歌曲。

网络音乐热究竟带来什么?

2004年被音乐界称作网络音乐起步年,他们现在已迫不及待宣布,2005年是网络音乐年,这一年的流行音乐将会涂上更重的网络油彩。广州飞乐唱片公司总经理钟雄兵告诉记者,他们在南京的市场上发现了一张盗版唱片非常好卖,但是不知道这个歌手是哪一家公司的,一打听才知道是个网络歌手。“从这件事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音像市场上好卖的都是网上流行而不是电台播出的。现在网络点击率排行榜和市场销售榜惊人的相似,而电台排行榜和销售榜完全是两回事。”也正是基于这个判断,飞乐公司在2004年签下了杨臣刚、香香和陈旭三位网络歌手。

目前,两个基本上没有怎么做宣传的网络歌手杨臣刚和香香的专辑分别卖掉了40万张和20万张。钟雄兵说:“网上口水歌偏多,还有各地网民翻唱、歪唱的歌曲,特别贴近生活。”网络指标是发行公司的试金石,有了网络效应,发行公司会增大保险系数。“我们给歌手出版的专辑中的很多歌曲是从网上收集上来的,在网上可以发现很多人才,为我们后继提供了保障。”钟雄兵说。

而吉量信息科技公司总经理窦刚的设想可能更远一些,针对很多唱片公司使用网络作品不尊重著作权的做法,窦刚想先从网络作品代理权入手,与著作权协会合作,提供网络作品备案,对于好的作品,既可以自己录制唱片,又可以通过代理收取费用。同时,他们拿下了中国移动和联通的收费系统,在无线领域做音乐作品的增值业务。“我们这么做是为了打造品牌,最后的目标是成立一个网络唱片公司。”窦刚说。

网络音乐的前途一片光明,在未来的日子里,它的轰鸣声甚至可能盖过传统的唱片公司。唱片公司由于事事都要考虑眼前利益,所以,在利用网络这一点上步骤一直都很缓慢,他们都想研究出一套鱼与熊掌兼得的方案,但就在他们犹豫的期间,一些看似不太正规的网络与现实间的焊接已经形成了。

那么,更现实一点的问题是,网络歌手真的都有那么多机会吗?记者采访的几个网络受益者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梁栋说:“网络会帮助一些人,但只是极少的一部分,Tom网站的“玩乐吧”每天能收到无数网民发来的歌曲,但是一个星期也只能更新不到10首歌曲,这些歌曲也基本上都被听众否定了。2003年流行的只是《大学自习室》和《留学垃圾》;2004年流行的是《老鼠爱大米》、《丁香花》和《大连站》。网络比电视要严格100倍,真的从网络出来的歌曲一定是不错的歌曲。”而香香也说:“不一定走向这条路的人都能出来。”郝宇说:“我倒并不是十分赞赏年轻人把网络当成发迹的平台,我觉得还是强调音乐而不是网络。”

而目前网络音乐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制作上太粗糙,梁栋说,他在做《留学垃圾》时干脆用的是别人的音乐,也一样那么流行。但是随着人们对网络音乐欣赏口味的提高,制作问题就凸现出来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创作者只能提高制作水平,但是对于大部分并不专业的网民来说,这的确是个问题。

但是有一点,几年前在中关村做着发财梦的风险投资商们苦苦追寻的模式,在今天变得明晰起来,网络与音乐的关系不再是停留在版权争端问题上了,而是结合得更紧密,成为各方受益的新的商业模式。■《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01月24日


网络歌手:虚拟与现实的传奇

没有电台的打榜,没有唱片公司包装、炒作,没有尖叫的歌迷,没有太多的商业因素,只要有一台能够正常运转的电脑,一套名为“CoolEdit”的音乐编辑软件,外加一个可以出声的麦克风,就可以成为一夜成名的网络歌手。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2004年流行乐坛的最大奇迹,不是刀郎的突然蹿红,而是杨臣刚和唐磊们掀起的网络歌曲风暴。杨臣刚的爱情歌曲《老鼠爱大米》不仅迅速占领了MP3下载排行榜榜首,创下互联网搜索过亿的新纪录,还迅速闯入各大KTV的点唱机,成为年轻人广为传唱的“口水歌”,飞乐唱片更是以500万元的高价签下这位“网络创作歌手”。

唐磊的民谣歌曲《丁香花》也不甘示弱,一举赢得了网络单歌点击下载近2000万次的骄人战绩。更令人惊诧的是,在正版专辑还未推出之际,市面上就已经出现了十几种盗版《丁香花》。其中一个盗版的封面上居然颇为自豪地写着“第一张还没发行就已被盗版的唱片”。

老鼠为什么爱大米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不管有多少风雨我都会依然陪着你。我想你想着你,不管有多么的苦,只要能让你开心我什么都愿意……”

还算动听的“口水歌”《老鼠爱大米》,不可思议地创下互联网有史以来同一首歌同一时期最高点击率——1亿人次。如洪水一般势不可当的点击率,让唱片公司的老总也开始相信——点击率也许就意味着购买力。

《老鼠爱大米》让杨臣刚获得了超乎想象的名气,更让他有了进军乐坛的本钱。在十几家大公司力邀加盟的橄榄枝面前,杨臣刚以500万元身价签约飞乐唱片公司,并迅速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老鼠爱大米》、网络音乐电影《老鼠爱大米》和长篇小说《老鼠爱大米》。飞乐公司以短、平、快的网络速度将《老鼠爱大米》的音乐、影视、图书做成“串烧”一并批发给网络和现实中的“老鼠迷”们。

更有意思的是,“法盲”杨臣刚竟然一口气将《老鼠爱大米》的版权卖了4家!1月11日,飞乐公司在北京宣布用 40万元天价购回《老鼠爱大米》的永久版权,创造了近期中国流行音乐单首歌曲词曲转让的最高价。2005年伊始,《老鼠爱大米》的蹿红与其纠缠不清的版权官司成了娱记们源源不断的“稿源”,空气中到处弥漫的《老鼠爱大米》的廉价爱情也因为众多音乐商人的加入而变得有些“昂贵”。

杨臣刚并不认为《老鼠爱大米》是自己写得最好的一首歌曲,但他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并为之寻找合适的理由来应付各路媒体相同的质问——《老鼠爱大米》为什么会一夜走红?

杨臣刚说,《老鼠爱大米》的歌词原本是一句俗语,大家都知道,而网络的受众群体多为学生,愿意接受通俗直接的东西,再加上大众化的旋律,容易学唱,一夜走红很正常。二是当前跟风潮流普遍,网络这个平台一传十,十传百,宣传速度惊人。三是2004年正版唱片市场比较低迷,制作精良音乐大气的作品不多,大家的注意力都投放到网络上了,导致《老鼠爱大米》在网络上快速成长起来。

同样签约飞乐公司的“网络偶像歌手”香香也是凭着翻唱《老鼠爱大米》成为网络新宠的。这位年仅20岁的漂亮女孩,使这首翻唱歌的网络点击率高达1000万人次,并在杨臣刚之前“捷足先登”成为飞乐唱片的签约歌手,推出《老鼠爱大米》单曲唱片。

“香香,香香,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已成为众多香香“粉丝”的顺口溜。“柔情万种、别样韵味”是网友对香香40多首翻唱歌曲最多的评价。

眼下,香香不仅参加了网络音乐电影《老鼠爱大米》的演出,还在加紧制作自己的最新专辑,专辑的制作人之一就是她的“师弟”杨臣刚。

丁香花与牙尖帮

唐磊的《丁香花》以“感伤的故事,深情的演唱”一举成为全球最大中文网站“百度”的“十大网络歌曲”第一名,感动了万千网民的《丁香花》迅速从网络走向市场。

2004年12月,唐磊推出了他的处子大碟《丁香花》。专辑阵容空前——不仅有校园民谣鼻祖高晓松,华人乐坛顶级吉他手江键民、李延亮、龙隆、捞仔,还有阿杜的御用编曲陈军伍。同时配合专辑上市的MV《丁香花》故事由海岩担纲,张一白导演。

据称该专辑花费百万重金,力图将唐磊打造成新一代的校园民谣王子。唐磊的唱片公司不惜血本地将5万张名为《丁香花》的单曲唱片在北京各大音像店、商场免费派送,唐磊的经纪人普杰认为“这样的付出不算什么,因为唐磊即将成为乐坛上第二个刀郎”。

在《丁香花》正式出版发行之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几十种盗版,其中既有包含《丁香花》一曲的大杂烩,也有从网上收集了十余首唐磊歌曲小样的整张“专辑”甚至精选集。盗版市场如火如荼,正版唱片姗姗来迟。网络这把双刃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也改变了唱片业通常的操作流程。

“先有市场,后有唱片”的营销特例,在2004年末居然成了唱片业一招屡试不爽的商业秘籍。

2004年12月底,网络川普歪唱组合“牙尖帮”也实现了出专辑的愿望。四川影音制作人吕品帮助他们推出了第一张歪唱专辑《牙尖道》。专辑的封面酷似《无间道》,但却“更嬉皮,更搞笑”。吕品称这是“无间其外,牙尖其中”。

“牙尖十八怪”是四川的一句方言,意指搞怪,讨厌的人,语含讥意。“牙尖帮”的主唱王飞和谢飞套用流行歌曲的曲调,将“扯把子”、“跑得脱马脑壳”、“整醒豁”等典型的成都方言融入新创作的歌词中,并用川普话(带有浓厚四川味的普通话)加以演唱。此次出版的专辑收有《传奇算你狠》、《斗地主之歌》等在网络上红得发紫的“歪唱”歌曲。

据当地媒体报道,《牙尖道》上市5天,零售已过万张,与刀郎的《喀什噶尔胡杨》不相上下。购买《牙尖道》专辑的既有热情的大学生,也有爱尝鲜的中年人。

方言似乎没有成为歌曲流传的障碍。王飞透露,自从他推出川普歌后,上海、武汉等地的网友都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模仿者跟随而来。“我前不久创作的‘牙尖帮帮歌’,还有一位上海网友加盟,他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却非要学川普,我只有通过电话或者语音聊天,一句一句地教他。”

虚拟与现实的传奇

猪!你的肚子是那么鼓,一看就知道受不了生活的苦。猪!你的皮肤是那么白,上辈子一定投在了富贵人家……

2004年“百度”十大网络歌曲之一的《猪之歌》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网络歌曲特性——轻松自在、幽默搞笑、颠覆解构,充满无厘头的个性语言。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好吃懒做的小肥猪,在网络歌曲的带动下摇身变得如此可爱,以至于人人争着抢着叫猪、叫鼠。成年人对着如此离谱、偶尔还会跑调的歌曲不屑一顾,成千上万的年轻网民们却对此追捧至极。如果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这样的歌曲,十有八九会得到这样的答案——好玩!

其实,成功的网络歌曲大都是一些年轻人对生活的感悟,曲调清新易于上口,歌词诙谐幽默又透着小智慧,比那些矫揉造作、绵软无力的爱情歌曲更多了几分真实,所以特别切合都市青年人的口味。

背上一把吉他走遍天下,长发的飘逸与牛仔裤上的破洞,永远都是青年热血里不会熄灭的火种,而网络则最大限度地成全这些实践着和幻梦着的年轻人,一个既虚拟又现实的世界,吉他与背包置换成了麦克和电脑,但在这屏幕面前吟唱的面孔却与校园角落里的歌手一样青春。所有的年轻人都有过类似的梦想,而今天的网络歌手把它用最简单的装置予以实现,他们依靠点击率一夜成名的事迹也在音乐之外添上了传奇的色彩,显得更加迷人。

北京太合麦田音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柯对网络歌手的现实唱功、音乐素质和创作实力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但他不得不承认网络带给传统唱片业最致命的冲击就是人人可以DIY——企划、制作、录音、伴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过,它并不是我们的真正对手,相反,当下正是将网络歌曲转变为盈利的商业模式的最佳时机。”把老狼的《虎口脱险》作为手机彩铃的宋柯透露,他们公司光是依靠手机彩铃一项就获得了大量财富。

高晓松也预言,也许十年之后99%的歌手都是先通过网络出名,然后才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虚拟世界走入现实。未来的唱片工业将会在网络完成生产、销售的全部环节。

看来,网络歌手的传奇,注定要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继续书写下去。 (陈冰)

《新民周刊》2005年01月19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音乐即将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