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poo 发表于 2016-9-13 21:31:26

广陵散流传至今,为何嵇康临死前说「广陵散於今绝矣」?

‘’广陵散绝矣‘’,完全是音乐载体造成的结果。
《广陵散》是一首琴曲,也就是现在说的‘’古琴‘’,注意,不是古筝啊。

从古至今,古琴记谱方式比较特殊,大致有三种:
一,唐代以前,文字谱;
文字谱就是汉字文言文,手头上有本《碣石調·幽蘭》琴谱,正文第一段是这样的:
      耶臥中指十上半寸許案商。食指中指雙牽宮商。中指急下與拘俱下十三下一寸許住末商起。食指散緩半扶宮商。食指挑商。又半扶宮商。縱容下無名於十三外一寸許案商角。於商角即作兩半扶挾挑聲。
很明白易懂吧,就是用哪个指头,弹哪根线,按哪个徽位,全部是文字叙述。絮絮叨叨的,这曲子写了12页。。。
二,唐代发明了减字谱;是这样的:
https://pic4.zhimg.com/c2cd68c0e40ee217313721b9038566a7_b.jpg
就是将文字符号化了,内容依然是用哪个指头,弹哪根线,按哪个徽位。加上一些辅助字,记录弹奏的缓急程度。《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拿的那本琴谱应该就是这个样子。所以被误认为剑谱是不奇怪的。没弹过琴的人见到这样密码本一样的物事当然会想歪。。。
三,清末以后,减字谱加五线谱或简谱。
所以总结下,在西式记谱法被添加之前,古琴曲都是不记载旋律节奏的。

近代以前,琴曲的传承一直非常讲究传承与谱系,口传心授,未必是师长敝屣自珍,多半是因为记谱方式的缺陷不得不如此。时至今日,一些老先生授琴曲,开指前会言明,本曲采用哪家谱本,传承如何如何,然后是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教授,然后是对弹。最后,学生得以完全copy老师的曲风。
有兴趣的话,可以搜索下老琴家张子谦和刘少椿的琴曲,相同曲目的话,有些曲子两位先生弹得节奏是一模一样的。。因为他们师承相同。
----------------------------------------------------------------------------------------------------------------------------------------------------------------------------------------------------------
最后,回到嵇中散的问题:
按照他生活的年代推论,应该是使用最原始的文字谱(或者不愿授人,没留下谱本,那之后借嵇康之名的广陵曲都是伪托)。
这部文字谱在中唐之后,被改成了减字谱,就是后来明代《神奇秘谱》中的那首广陵散。
现在能听到的版本,基本依据是管平湖先生依据《神奇秘谱》打谱演奏的版本。
总之,嵇先生挂了之后,他那个版本的广陵因为无法记录(没有完善的记谱方式),没有传承(没有口传心授的弟子),两条线都断了

正确的说法是:嵇中散之广陵,绝矣,早在1752年之前。



Ryan poo 发表于 2016-9-13 21:31:37

赞一个

Ryan poo 发表于 2016-9-13 21:32:01

顶 顶 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陵散流传至今,为何嵇康临死前说「广陵散於今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