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on0102 发表于 2016-7-26 03:09:09

【Love of life and death】她与张爱玲、萧红等并称民国“四大...

                石评梅                                                               高君宇
      民国"四大才女"中张爱玲,萧红被人熟知,其中有一位山西平定的才女也是"四大才女"之一,她的名字却远没有张爱玲出名。
  可她的才华却不亚于别人,她对爱情的忠贞更是让人落泪。
  她的名字叫石评梅,让人遗憾的是,她是四大才女中最早去逝的人,她只活了26岁。
  过早离逝的原因是:思念去世的生死恋人高君宇!


      1.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片鲜红的叶儿
       石评梅,1902年出生于山西平定县的一户书香之家,幼名元珠,学名汝璧,因她爱慕梅花的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她父亲石铭是清末举人,母亲知书识礼、温柔大方。她也从小天资聪颖、勤勉好学,在太原女子师范学校就读时表现出众,是公认的“才女”,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尤其擅长风琴演奏。
      1920年,在一次山西老乡聚会上,她结识了北京大学学生高君宇。高君宇气概不凡,满怀热情,石评梅深深钦佩他的赤子之心。后来两人经常通信,谈文学,谈理想,谈国家,情愫便在书信中不断滋长。
       1923年,高君宇为革命积劳成疾,在山西养病。当看到满山枫叶红似火,不禁想起了遥远的石评梅。他摘下一片红叶,题诗寄给她:
满山秋叶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高君宇焦急地等待石评梅的回应,不料却等来了这样一句话:
      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片鲜红的叶儿。


      2.从前太认真人生的错误
       为什么深爱着高君宇的石评梅却拒绝了他?
      这要从她的初恋说起。石评梅的初恋是父亲的同乡——北京大学的学生吴天放。吴天放对石评梅照顾得无微不至,得知石评梅从小喜欢梅花,他还特地印制了一叠精美的印花信笺,这让年少的石评梅迅速坠入爱河不可自拔,两人时常聚在一起,或谈论古今,或吟诗作对,或相伴郊游,每天书信不断、电话不少。
(石评梅照片)

       就在石评梅沉浸在恋爱的幸福中不可自拔时,竟偶然发现吴天放是有妻室的,她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小三”,她愤怒地和吴天放分手,并发誓一辈子再不恋爱结婚。       回过头来说高君宇,他在老家曾被父亲逼着娶了一位妻子。在这种情况下,“认真于从前错误”的石评梅自然不敢接受高君宇的追求,她无法忘记不堪回首的初恋,不敢面对失去纯洁的自己,更不能容忍自己再次插足别人的婚姻,伤害另一个无辜的女人,只能选择拒绝和逃避。

      3.我终究对不住他
       高君宇没有停止对石评梅的追求。1923年末,高君宇在信中告诉她,他要与老家的妻子离婚。石评梅表示反对,因为她不忍看他的妻子被抛弃。
       但高君宇还是在第二年6月份与妻子和平离婚了,并向石评梅做了最后的表白: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
       然而,倔强的她还是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不愿意接受他满腔的情谊,固执地在日记上写下“我终究对不住他!”
       1924年10月,高君宇在完成革命任务中九死一生,却仍不忘她的生日。他买了两枚象牙戒指,一只自戴,一只寄给石评梅:“愿你承受了它。或许你不忍,再令它如红叶一样的命运吧。我尊重你的意愿,只希望用象牙戒指的洁白坚固,纪念我们的冰雪友情吧……”



   4.自你死后,我便认识了自己,更深的了解自己
      1925年3月,高君宇得了急性盲肠炎住院,石评梅知道赶紧前去照顾。此时吴天放寄来一封信,里面提到:一方面我是恭贺你们成功;一方面我很伤心,失掉了我的良友……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所可以安慰我的只有你,所以你一天不嫁,我一天就有安慰。
   石评梅想起了从前令她蒙羞的经历,无法战胜心中的恐惧,再次远离了高君宇。
   就是这次拒绝让高君宇陷入了深深的绝望,病情恶化,手术后大出血的他永远地离开了,再见成了再也不见。
(在高君宇墓前的石评梅)5.不管黄昏,不论夜深,醉卧在你墓碑旁,任霜露侵凌吧!我再不醒
       高君宇入殓时,石评梅将自己一帧最美的照片放在高君宇的棺木中作为陪葬,并按照高君宇生前的嘱托,把他安葬在北京的陶然亭畔,这里曾经是他们赏景、散步、谈心的地方。石评梅在墓碑上面铭刻下高君宇生前题赠给自己的一段话:“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高君宇墓碑)



      三年以后,石评梅也自己也因患脑膜炎离开了这个爱恨交加的世界。朋友们根据她生前的遗愿,把她和高君字并葬在一起。当时在古老的北京城,街谈巷议,相互传颂,经年不衰,一时传为佳话。1982年邓颖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我和恩来同志对高君宇和石评梅女士的相爱非常仰慕……缅怀之思,至今犹存。
(高君宇和石评梅的合葬仪式)

石评梅的小说有着一个才女的敏感和热烈,她的文字感情充沛,如同呼之欲出的泪滴,她的作品收录在ibooks电子书《石评梅小说精品》中(扫描以下二维码),想要免费获得此书即可私信楼主














































lemon0102 发表于 2016-7-26 03:14:51

可歌可泣的爱情!读来令人唏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Love of life and death】她与张爱玲、萧红等并称民国“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