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FAN 发表于 2015-7-14 13:48:02

中国阻碍美国独霸亚洲的大计划

http://media.bwchinese.com/img/han20150713yy2.jpg冷战结束后,美国逐渐将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但“9?11”事件让布什政府将战略重点放在全球反恐及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两场战争上。
而随着亚洲的迅速崛起,促使着美国决策者作出政策调整。2009年7月,奥巴马政府公开提出了“重返亚洲”的战略。奥巴马政府一边先后宣布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另一边在亚洲频频高调动作。
2011年11月,奥巴马在夏威夷正式提出美国“转向亚洲”战略,后又更名为“亚太再平衡”。
2012年1月5日,奥巴马公布名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加强亚太地区军事力量,即所谓“战略东移”。
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经济上推出了TPP,企图将中国排除在外,通过技术优势和政治外交优势,重新向亚太国家倾销美国的商品,并将亚太国家铸造成提供廉价的初级商品的基地。
军事上推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将60%的军事力量布署在亚洲,企图通过掌控南海及岛链将中国限制在大陆,阻止中国海权的发展,同时通过制造地区紧张局势,来贩卖军火,为美国最强大的军事工业找到合理合法的销路。
中国为了保持其在地区地缘上的中心地位和经济上的影响力,采取了一系列举动,其中阻碍美国独霸亚洲的大计划的首要战略目标之一,就是阻止美国的注意力和资源转向亚太。
首先是增援俄罗斯经济。俄罗斯此前因为石油价格大降和美欧西方的制裁而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受重创这或许是普京当初没有预料到的,普京在去年年终记者会上也坦白地承认要想使俄罗斯经济走出困境大约需要2年的时间,这说明俄罗斯领导层对俄罗斯经济所遭遇的困难比曝光的还要惨。
而中国为俄罗斯经济提供的生命线,令莫斯科能够削弱西方制裁的冲击。俄愈加反美也对中国有利,因为有莫斯科守护着北京的后院,有助于保障中国西部安全。
评论人士占豪指出,美、欧、中、俄是当今世界的大四角关系,在这个大四角关系中,若从大国博弈路线角度说,美国和中、欧、俄都是竞争关系。因为,中、欧、俄希望世界多极化,各自占一极;美国则希望一家独大,维持霸权。
若从发达国家和非发达中国家利益角度考量,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是利益一致方,中俄和非发达国家则是利益利益一致方。
若从国家层面的战略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中俄是战略协作者,绝对互补的小伙伴;中欧是彼此没有大矛盾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不断深化;中美则是既有战略利益又有战略冲突的合作伙伴,关系在磕磕绊绊中发展。
由上述可知,中俄现阶段绝对是杠杠滴利益共同体,无论从哪个层面彼此都能互为支撑,这是由当前的国际形势决定的。
如果俄罗斯倒了,欧盟必然屈服于美国,美欧必然针对中国,然后通过围堵、分化,最终解决掉中国,消灭掉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并瓜分其经济利益。
因此,客观上,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俄罗斯是一个不错的“既带刀又能挡刀”的好伙伴。
中俄两个强国因为某些共同利益的结合,虽不至于成为真正的“盟国”但却足以改变美国霸权的单一极化世界型态。中俄双方都知道携手合作可以威胁美国强权,但过去两国多年交手的恩怨,也让他们都知道维持这种有点腻又不能太腻的合作关系其复杂度可不比一般。
事实上,自从2014年初以来的乌克兰危机以来,全球地缘政治版图就发生了清晰的转变。越来越自信的俄罗斯和中国在多个领域正在挑战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

SUPERFAN 发表于 2015-7-14 13:48:39

一方面,七国集团(G7)在反对俄罗斯方面达成了一致立场,同时美国又加强了对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的太平洋联盟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没有一个加入到制裁俄罗斯的阵营当中,而所有这些国家也都对从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上获利感兴趣。

观察家注意到,俄罗斯正在推动自己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这个一体化计划最开始是关税同盟,旨在建立一个疆域横跨白俄罗斯到吉尔吉斯斯坦的单一市场。而中国则在建设一条“丝绸之路经济带”,方法是在通往欧盟东部边境的所有中亚和南亚地区兴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

中俄有意识地把三个邻近的计划——欧亚经济联盟、上合组织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整合到一起,对中俄协调欧亚利益具有根本重要性。尽管成功地完成了解决地区内边界争议的初始任务,但上合组织一直难以在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现在,上合组织正寻求获得新动力。

乌克兰危机引发俄罗斯强势反弹,普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克里米亚重回俄罗斯怀抱。俄罗斯出其不意,一招即胜。问题的根本不是形式上的果断,而果断的背后是俄罗斯人对国际政治现实和自身能源优势的精确判断,以及在情报收集、媒体宣传和具体操作上的“稳准狠”。

目前,习近平似乎在追求中国版本的世界秩序,更倾向于反对现有规则而不是支持它们。例如中国提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从而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相竞争;提出在亚洲建立新的地区安全框架,把美国排除在外;发起亚太自由贸易协定(FTAAP),遏止美国支持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这也许是人们热议习近平和普京两位政治强人重构世界秩序的抱负的根本原因。但不管怎么看,有一点却是肯定的,中俄将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比过去更加强硬的姿态。

一些学者者所提的“美国的世纪”,让美国在全球称雄了200多年,期间赶超英国成为“老大”。二战后美国更是凭借自己的超强实力,建立起一套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机制,以此影响几十个盟国乃至全球。

但是,这种局面似乎正在发生变化。近来年,随着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影响力的日益上升,已经在国际上产生令人敬畏的力量。本周在俄罗斯举行的“双峰会”上,俄罗斯试图通过同时召开中俄主导的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的领导人会议,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和宣示新世界秩序的形成。

其次是确保印度中立。美国转向亚洲本身并不足以抑制中国,它还需要关键地区伙伴组成有效联盟。华盛顿在地区的头号盟友日本光靠自己达不到这些要求。构筑一个准备联手制衡中国的区域,印度必须充当起西面支柱。

印度是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莫迪当选总理后推出的政治经济政策,不仅作用于本国,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由于冷战思维的驱使,美日一些右翼媒体,念念不忘挑拨中印关系,宣传美印要“联手”抗衡日益强盛和“咄咄逼人”的中国。诚然,莫迪确实说过,印度和美国是两个“真正的、天然的全球伙伴”。

印度虽然不是美国的盟友,但是印度是美国在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用以牵制中国或者说平衡中国的一个重要棋子。

另外从印度方面来讲,印度这些年在国内舆论包括政界方面,都有人把中国视作一个潜在的最大的威胁,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印度提升和美国的关系,也有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中国的含义。

此外,印度已经成为金砖五国成员,正在强化周边关系,融入亚太经济体系,所以印度不能落入大国博弈的圈套之中,这也是印度国内舆论的一个普遍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印美达成同盟关系,共同牵制中国,这种可能性不大。

印度有些专家说得好,印度的DNA决定了印度绝不会像日本那样跟着美国转。印度前外交部长慕克吉也说过,中国是印度“‘向东看’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

事实上,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中印两国一致远远大于分歧,有很好的合作。

目前,某些历史遗留问题虽还没解决,但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两国经贸关系和投资,正在酝酿新的、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的合作,可以预见,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不断迈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

中国也正竭力、恳切地与莫迪接触,目的是减少中印关系中的刺激因素。中国想表明,新德里和北京能够无忧相处,不需要美国的介入,并暗示新德里有被华盛顿拖入冲突的危险——那不符合印度的利益。

若中印能开启“上海进程”——复制解决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共和国的边界争端的外交努力,就能有助于第三个目标实现:说服与中国有陆地和海上领土争端的亚洲国家相信,北京愿意寻求外交途径解决冲突,只要不让美国掺和进来。

此外,中国对整个大欧亚邻国提出的部分计划,是说服他们让本国的增长和繁荣计划搭上“中国梦”快车,将自己与新的丝绸之路相连,把整个地区串在一起——与美国构想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对垒。

近期,中美在南海问题上过招频频,令这个地区个别问题一时成为牵动中美敏感神经的棘手症结。美国作为域外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应扮演何种角色引发众多国际观察人士的思考。

澳大利亚前外长加雷斯?埃文斯撰文称,美国应该在南海问题上保持平和心态。美国应该弄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和东盟就启动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达成共识。

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署《南海行为宣言》(DOC);2011年,中国与东盟达成《落实指针》;2013年的中国东盟高官会议就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达成新的共识。

2014年,中国又提出了“南海争端由当事方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南海的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共同维护”的“双轨思路”。

另一方面,中国就“行为准则”的磋商又明确提出“合理预期、协商一致、排除干扰、循序渐进”和“危机管控机制”而非“争端解决机制”,以及行为准则磋商仅限于中国和东盟之间、反对第三方介入等中方的合理诉求和目标愿景。

由此可见,未来南海海上规则制定主导权似乎牢牢地控制在中国人手中了。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指出,伴随着全球范围内以海洋为中心的地缘政治博弈日趋激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沿海国开发海洋资源由近海向远海推进,南海争议已经由原来的争端国之间的岛礁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演变成了争端国和利益攸关方围绕地缘政治竞争、自然资源开发和航道管控等领域的激烈博弈。

而中美两国在南海的较量已经初期的航行自由关切推进到国际法领域的争端解决机制、南海航行和飞越制度,以及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等领域的交锋和斗争。

如果将中美当前在南海的冲突和博弈放在海权理论的框架下来分析,那就比较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中美南海海权之争,即对当前和未来南海商业通道控制权的争夺。

美国似乎已经看明白了,一旦岛礁及其设施建成到位之后,穿越南海的航线可能就在中国的实际控制之下了。

中国继续在南海进行大规模岛屿建设,而美国向该地区大举派遣装甲部队的可能性很小。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

首先,所有人都喜欢钱。既然中国已经正式被定为头号威胁,那么现在是时候在亚洲增强军力、确保安全了,而这取决于五角大楼增加预算份额,所以每个军种都将力争最大一块蛋糕。

其次,姑且不谈威胁和预算增加等问题,中国目前很强大,而且正在变得更加强大。现在,美国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中国为14%。到2050年,中国经济将占全球GDP的20%,美国占14%。

文章称,对美国纳税人来说,未来几十年在中国后院跟上中国军费开支的步伐将是昂贵的,因此最好适应这一点。

第三,一个不那么明显的因素是,亚洲支点政策从根本上来说是有缺陷的,因为它是建立在美国对亚洲安全领导权的前提上,而“美国领导权”似乎是一种损耗资产。

不仅仅是中国变强。亚洲所有国家都在变强大,美国所占的相对份额在缩减。根据预测,2050年GDP竞争局面如下(单位为美元):中国61万亿,印度42万亿,美国41万亿,印尼12万亿,巴西9万亿,墨西哥8万亿,日本7.9万亿,俄罗斯7.5万亿,尼日利亚7.3万亿,德国6.3万亿。换句话说,美国将占全球GDP的14%,而亚洲会占50%。

不要仅看美国对中国的数字,即41万亿对61万亿。看一看印度、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即中国周边的实际或预期“支点政策盟友”。它们目前的总GDP约与美国相当。

到2050年,将为77万亿,超过中国,更远远超过美国。不过,你不能把那些数字加在美国的“反华同盟”总数里。即使现在也不可以。

不客气的说,中东的经验显示,美国并不是动荡地区民生福祉的可靠且负责任的管理者。毫无疑问,有足够财富和机会的国家会努力确保自身的安全前景,而不是依赖美国。

所有支点政策盟友都已经意识到了亚洲的力量,大多数国家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采取两面下注的策略。因此,对美国来说,迫在眉睫的威胁不仅仅是崛起的中国,还有崛起的亚洲。

美国决策者也看到了这些数据,认定美国的窗口期是有限的。在这个窗口期,美国能利用其军事优势、财富、其体制的经济、技术和文化活力以及对国际金融及安全机构的控制在亚洲占据中心位置。

但是对我来说,夸大中国威胁以增强在太平洋的影响力、提升美国的实力、延长美国的主导地位是徒劳的。这或许可延迟美国衰退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但是这种趋势不可避免。

正如亨利?基辛格在其《世界秩序》一书中写道,东亚的前景取决于中国和美国能否在包含日本、韩国在内的微妙力量平衡中建立一种伙伴关系。这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局面。中国和美国的自我认知都执着于一种观点,即自己——而且只有自己——注定将成为全球领袖。

作为对华“接触”政策主设计师之一的基辛格写道:“英明的政治家应该努力找到这种平衡。因为失去平衡,灾难就会招手。”

盼亡命徒政权亡 发表于 2015-7-14 14:12:44

1、中国一般不要挑战美国霸权,除非是为了中国的利益。
2、中国要擅长对美国玩软硬兼施,要敢于并善于与美国玩硬碰硬,不少的时候美国佬表现出欠揍。
3、中国需要看的很真、言行稳妥。

david-davidabc 发表于 2015-7-14 23:21:37

美国则希望一家独大,维持霸权=独裁;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阻碍美国独霸亚洲的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