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唱衰中国经济的预言帝总是失败.
为何唱衰中国经济的预言帝总是失败送交者: tsgsx[♂大司徒★★★★☆♂] 于 2015-03-06 1:56 已读 467 次 正常字体 http://site.6park.com/pub/2323.gifhttp://site.6park.com/pub/view-activity.gifhttp://member.mobjam.me/images/qrcode/1/100134.jpg?91010扫描果酱二维码
关注楼主新动态
2015年全国两会今天召开,分析人士普遍预计,两会上公布的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将下调至7%,而不是几十年来9%的平均水平。伴随着这个消息,西方金融媒体大肆宣扬发达国家复苏而新兴经济体增速令人担忧。CNN发表文章《达沃斯:糟糕的全球新局势》和《中国经济遭遇24年来最低增长》。路透社就中国2014年经济数据发表三篇文章——《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未达目标,创24年来最低》。美国著名的空头财经博客Zero Hedge更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表了名为《巨龙坠落:21张图表预示中国经济将要硬着陆》的佳作。【“中国崩溃论”由来已久】其实早在2014年初,这种论调就开始了。老牌“唱空”中国的《华尔街日报》连发五篇文章唱空中国楼市,与之相伴的还有《福布斯》中文网,该网刊出专栏作家章家敦文章《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崩溃》。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东北经济再度告急》则揭开了2015年外媒唱空中国经济的序幕,随后英国《金融时报》也发文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会跌破7%。看看这些国外媒体,都有个大概的调调:美国复苏,欧洲转危为安,日本正在摆脱多年的通货紧缩。而给中国的是描绘了一幅极其悲观的图景。增速7%,这是现时国内外对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主流看法和建议,似乎已经非常明确。没错,中国的GDP的确出现了放缓的趋势,但也许这些西方媒体没注意到,这是中国政府亲自制定的目标。这不算新鲜了,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今天,关于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言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记得主流媒体《新闻周刊》在1994年3月刊登的一篇名为《A Make-or-break Year》的文章,大概结论是,“中国的社会混乱看上去是一个失控的国家,很快将走向经济崩溃”;又比如《外交季刊》在其后刊登的一篇名为《Bursting China's Bubble》的文章:大概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短命的,是建立在游资基础上的,因此是泡沫经济”。至于后来《外交政策》发表的《The coming Chinese Collapse 》观点则更加直接:“中国决定性的危机将在今后十到十五年内出现。”结果是什么样呢?中国经济随后的几年,继续以9%多的平均涨幅奥冠全球。外媒对于中国经济的唱衰结果往往都是落空。就算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格曼,预测全球经济相当精准,但一谈到中国经济同样不灵。远的不说,最近几年笃定2014年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人们不知道现在做何感想。【西方经济模型为何失效】中国的经济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何西方的经济理论模型在分析预测中国经济会否崩溃的问题时纷纷失效?问题就出在一些关键环节上,不用一些例子来分析的话,是很难去体会这种感受的。在欧美,政府主导一个投资项目究竟有多困难呢?我们还是来看看一个美国最典型的实例:以最近联邦后勤总署管理和建设的政府办公用房为例,从立项到竣工后的管理程序是:联邦行政部门向后勤总署提出用房需求计划,后勤总署进行立项评估,确定是在现有政府办公用房间调剂,还是对用房单位旧楼进行维修改造、扩建或新建。方案确定后,后勤总署与用房部门协商,根据政府办公用房的总体情况提出预算报白宫预算管理办公室(OMB)审核,OMB对预算明细及依据进行检查并上报国会;国会组织听证会,征求国会议员意见后决定是否批准;国会通过后提出相应的法案转交OMB,经总统签字后法案生效;至此,项目决策阶段完成,项目进入建设实施阶段。在这些过程中,尤其是OMB和国会审议预算的过程中,时间相当漫长并且要进行多次调整反复。如果碰上复杂项目,预算明细必须非常清楚并依据充分,才可能得到白宫与国会的批准。在美国,由政府主导一项工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审批就是个很长的过程。再来看看中国。从2014年10月至今,国家发改委密集公批复基建项目62个,分别为2014年10月批复15个项目、11月22个项目、12月14个项目、今年1月11个项目,保持了每个月2位数的批复数量。根据发改委公开资料显示,这6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5万亿元。整个2014年,发改委批复的项目不下10万亿。http://www.popo8.com/host/data/201503/06/15/fdb94d3.jpg以上只是列出的部分审批项目, 外国人一直很纳闷,为什么中国的发改委能那么随意的去批一个项目出来?这种密集性的批复,跟欧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是天壤之别。欧美网络论坛上曾经对中国发改委审批的这种超密集基础设施投资展开过深刻讨论,为什么美国就做不到呢?当时不少国外的网友认为,这是美国的两党制在扯皮搞的,是制度上的原因。显然,这个分析片面了,关键的因素不在这里。还是来看看一个纽约中央公园沃尔曼溜冰场翻新重修工程的例子。比如这项工程是1980年6月由纽约市政府决定闭馆重修的,计划耗时两年半,耗资200万美元。但过了9个月之后的1981年3月,工人才开始陆续进场施工,工程开始后相当长时间里,这项工程都因为资金问题和管理问题而未能顺利进行,到了6年后的1986年,距离完工依然遥遥无期,但是花在这项工程上的资金却已经超预期达到了2000万美元!这个例子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这些投资的项目审批完之后,需要的是钱啊。美国政府哪来的钱啊。【中国优势:大政府和高储蓄率】相比美国政府在资金上的各种游说忽悠,中国政府的高效在这里就体现的淋漓尽致:直接指定从银行贷款。这是中国和欧美很关键的差异。欧美的银行是私有的,任何一项工程要想得到贷款,尤其是巨额贷款,政府只能是呼吁。而在中国则不同,中国拥有五大国有银行,项目需要的资金由政府直接指定,银行是听政府的话的,银行行长都是任命的,钱的问题就这么轻松解决了。当然了,中国这么大,那么多的工程,那么多的贷款,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银行的钱又从哪里来? 这一点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另一大优势:高储蓄率。显然,过去几十年,中国老百姓的高储蓄率支持着发改委的这些政府投资项目,高储蓄也就意味着银行可以贷出更多的资金来参与项目投资,有高储蓄率作为强大后盾,银行也愿意贷出更多的钱。所以不要相信所谓高储蓄率的危害的鬼话。正是高储蓄率造就了高投资的能力,而通过直接拉动投资,让老百姓有更高收入,还可以进一步刺激反哺消费。很显然,西方经济理论中,可以通过财政、货币等政策手段刺激投资,从而拉动经济。而中国拥有第三大法宝,直接由发改委审批出去投资。美国在解决项目资金来源上靠的是呼吁,这也太没个准了,而中国不一样,直接审批了。本质的,还是由于“投资资金”直接控制在政府手中,中央政府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直接落实每个具体项目的建设,有此底气的背后是以国有银行、高储蓄率和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特殊经济体制等因素作为强大支撑的,而中国这个独一无二的优势是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所不具备的,同时也是让欧美政府羡慕不已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其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面临的一个重大隐患就是:面对经济增长问题,现在的大多数经济体,除了宽松之后再宽松,似乎很难再找到行之有效的刺激经济的方法,而这也正是我国对比美国,当前在经济领域中所依仗的几大优势,尤其是在投资项目的操作层面上,这里就更不用提货币发行权也掌握在政府手里。不可否认,中国的优势的确让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望尘莫及,因为中国经济的“脉门”始终握在政府手中。我们真正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投资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如何提高投资效率。现在政府在做的,是让这些政府项目更多地引入民间资本提高投资效率,另外一点,咱们的政府如今正在通过鼓励资本从这些发改委审批的政府项目中流向更加有效率的民间行业,但这些变革在短期内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或许正是基于这两层考虑,中国政府才主动放慢了拉动投资的步伐,中国GDP7%的增长率正是一种政府的主动行为,要不然GDP的增长率几乎是个指哪打哪的指标。短时间内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还不太现实,中国的经济还是需要依靠投资来拉动。至于投资所面临的更为深层次的监管和信用缺失问题则需要中央高层在将来更为深入的改革中慢慢解决。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是不存在问题的,真的不必拘泥于依靠西方的经济学模型推演出的“经济崩溃论”,更不必去担忧那根扰人稻草什么时候会落到骆驼背上。因为每当清晨你睁开双眼,看看电视里的新闻,看看地铁里窜动的人、路上川流不息的车,你才会切实地感受到:中国的经济真的不缺活力!
没有人唱衰中国经济,搞自摘的轮子算不上人,别理他们。他们自以为高人一等,以为看共产党像看一只蚂蚁一样;为了和共产党搞个平等,不惜自摘斤两,他们现在正在捡孔老二的遗渣挤学问呢,顾不上唱衰。共党好好干吧,别管闲言碎语。 言论自由的地方对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有各种不同的解读,既有人唱好,也有人唱衰。只喜欢听好话的中国人对这种现象很不习惯。 唱衰中国的人的理论其实很简单:中国是共产党统治,所有中国必定崩溃。
可如本贴所说,中共的执政效率是西方民主制度没法比的。西方的民主,其实就是反对党给执政党下绊子,哪个反对党也不希望执政党能干好。执政党干好了,反对党在下次的选举中还能有机会? 本帖最后由 weinberger 于 2015-3-7 10:49 编辑
chineseguy 发表于 2015-3-7 10:35
唱衰中国的人的理论其实很简单:中国是共产党统治,所有中国必定崩溃。
可如本贴所说,中共的执政效率是西 ...
那你如何解释民主的西方国家至今人均收入和人均GDP仍远远高于中国呢。你要说中国起步晚了,要再等等,那么你看看同样起步晚的民主国家如日本,韩国,台湾,可以在30年里从比大陆还穷的国家一跃使得人均收入和GDP达到或超过了西方国家。比较一下改革开放已经35年了,中国大陆远没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反倒在环境和自然资源上付出了巨大代价,你所谓的'一党独裁的高效率优势'哪里去了? weinberger 发表于 2015-3-7 10:47
那你如何解释民主的西方国家至今人均收入和人均GDP仍远远高于中国呢。你要说中国起步晚了,要再等等,那 ...
解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60来年。1949年之前,中国经历了100年的战乱和动荡。
台湾,南朝鲜在经济腾飞的60,70年代是民主政治吗?实现了几十年民主的南美各国,现在如何?跟中国同时起步的印度,巴基斯坦呢?
中国现在7%的年增长率,也是世界最高的。民主的西方国家呢?台湾呢?韩国呢?日本呢?敢不敢把这些国家的增长率贴出来? chineseguy 发表于 2015-3-7 10:57
解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60来年。1949年之前,中国经历了100年的战乱和动荡。
台湾,南朝鲜在经济 ...
中国的经济数字水分太大,地方统计上来的GDP和中央统计的都有很大差异。比较可靠的是看用电量,钢产量和汽车销售,消费额这样的硬指标,从这些方面看中国经济已经接近饱和,大幅放缓了。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有很大关系,南美,印度有些国家发展速度过慢是由这些地区人口素质,宗教等因素决定的,如果没有民主这些地方很可能会更差。 而凭中国人的智慧和素质,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一个民主的中国会比一党独裁的中国更差。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是实行资本主义,加上人口红利,全球化,环境破坏,和西方对华全面开放市场,投资和技术输出所带来的,和一党独裁毫无关系。如果1949年就实行改革开放和民主政治的话,中国40年前就会是一个首屈一指的强国了。 weinberger 发表于 2015-3-7 11:13
中国的经济数字水分太大,地方统计上来的GDP和中央统计的都有很大差异。比较可靠的是看用电量,钢产量和 ...
中国经济的水分?你能再搞笑点吗?
中国的钢铁,水泥,铜,铝等等的消耗量是全世界总消耗量的一半,汽车的产销量世界第一,商品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一,发电量世界第一。你还能找出比这更有说服力的数据?几年前还有人信中国GDP有水分。现在说这个的,智商堪忧。
中国经济大幅放缓了吗?7%叫大幅放缓的话,其他国家的那不到2%的增长率叫什么?
你们这些小丑不觉得自己可笑,可别人都看着你们呢。你们其实都是预设一个中国崩溃的理论,然后去找那微不足道的事实来证明自己正确。喊中国崩溃了20多年了,中国却依然在高数发展。你们要有点脸皮的话,就赶快闭嘴吧。 chineseguy 发表于 2015-3-7 11:26
中国经济的水分?你能再搞笑点吗?
中国的钢铁,水泥,铜,铝等等的消耗量是全世界总消耗量的一半,汽车 ...
还是你有学问,讲得真好。我就说呀,这共产党干都干出来了,咋可能没有人能说出来道道呢? 本帖最后由 weinberger 于 2015-3-7 11:45 编辑
chineseguy 发表于 2015-3-7 11:26
中国经济的水分?你能再搞笑点吗?
中国的钢铁,水泥,铜,铝等等的消耗量是全世界总消耗量的一半,汽车 ...
中国经济规模,用钢量等是其人口规模和世界工厂的功能决定的。正因为其规模对世界经济所占的比重大,所以关注的人会多,会有人唱衰,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唱好。唱好的声音你们怎么不提呢?另外,唱衰美国经济的'崩溃论'更多,人家为什么根本不care呢? 言论自由的国家还指望着大家都报喜不报忧是不正常的。有的时候听上一两句逆耳的话没什么坏处。经济过去没衰不证明永远不会衰,就像一个人过去没死不证明永远不会死,一样的道理。至于经济增长率是一个过程,起点越低增长会越快,就像我43岁了身高增长肯定不会比6岁的儿子快。经济增长快的地区物价增长也会同样快,所以老百姓的获利并不会感觉那么大。 为何唱衰中国经济的预言帝总是失败
2015年全国两会今天召开,分析人士普遍预计,两会上公布的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将下调至7%,而不是几十年来9%的平均水平。
伴随着这个消息,西方金融媒体大肆宣扬发达国家复苏而新兴经济体增速令人担忧。CNN发表文章《达沃斯:糟糕的全球新局势》和《中国经济遭遇24年来最低增长》。路透社就中国2014年经济数据发表三篇文章——《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未达目标,创24年来最低》。美国著名的空头财经博客Zero Hedge更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表了名为《巨龙坠落:21张图表预示中国经济将要硬着陆》的佳作。
【“中国崩溃论”由来已久】
其实早在2014年初,这种论调就开始了。老牌“唱空”中国的《华尔街日报》连发五篇文章唱空中国楼市,与之相伴的还有《福布斯》中文网,该网刊出专栏作家章家敦文章《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崩溃》。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东北经济再度告急》则揭开了2015年外媒唱空中国经济的序幕,随后英国《金融时报》也发文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会跌破7%。
看看这些国外媒体,都有个大概的调调:美国复苏,欧洲转危为安,日本正在摆脱多年的通货紧缩。而给中国的是描绘了一幅极其悲观的图景。
增速7%,这是现时国内外对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主流看法和建议,似乎已经非常明确。
没错,中国的GDP的确出现了放缓的趋势,但也许这些西方媒体没注意到,这是中国政府亲自制定的目标。
这不算新鲜了,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今天,关于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言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记得主流媒体《新闻周刊》在1994年3月刊登的一篇名为《A Make-or-break Year》的文章,大概结论是,“中国的社会混乱看上去是一个失控的国家,很快将走向经济崩溃”;又比如《外交季刊》在其后刊登的一篇名为《Bursting China's Bubble》的文章:大概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短命的,是建立在游资基础上的,因此是泡沫经济”。至于后来《外交政策》发表的《The coming Chinese Collapse 》观点则更加直接:“中国决定性的危机将在今后十到十五年内出现。”
结果是什么样呢?中国经济随后的几年,继续以9%多的平均涨幅奥冠全球。
外媒对于中国经济的唱衰结果往往都是落空。就算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格曼,预测全球经济相当精准,但一谈到中国经济同样不灵。远的不说,最近几年笃定2014年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人们不知道现在做何感想。
【西方经济模型为何失效】
中国的经济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何西方的经济理论模型在分析预测中国经济会否崩溃的问题时纷纷失效?
问题就出在一些关键环节上,不用一些例子来分析的话,是很难去体会这种感受的。
在欧美,政府主导一个投资项目究竟有多困难呢?我们还是来看看一个美国最典型的实例:
以最近联邦后勤总署管理和建设的政府办公用房为例,从立项到竣工后的管理程序是:联邦行政部门向后勤总署提出用房需求计划,后勤总署进行立项评估,确定是在现有政府办公用房间调剂,还是对用房单位旧楼进行维修改造、扩建或新建。方案确定后,后勤总署与用房部门协商,根据政府办公用房的总体情况提出预算报白宫预算管理办公室(OMB)审核,OMB对预算明细及依据进行检查并上报国会;国会组织听证会,征求国会议员意见后决定是否批准;国会通过后提出相应的法案转交OMB,经总统签字后法案生效;至此,项目决策阶段完成,项目进入建设实施阶段。在这些过程中,尤其是OMB和国会审议预算的过程中,时间相当漫长并且要进行多次调整反复。如果碰上复杂项目,预算明细必须非常清楚并依据充分,才可能得到白宫与国会的批准。
在美国,由政府主导一项工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审批就是个很长的过程。再来看看中国。
从2014年10月至今,国家发改委密集公批复基建项目62个,分别为2014年10月批复15个项目、11月22个项目、12月14个项目、今年1月11个项目,保持了每个月2位数的批复数量。根据发改委公开资料显示,这6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5万亿元。整个2014年,发改委批复的项目不下10万亿。
以上只是列出的部分审批项目, 外国人一直很纳闷,为什么中国的发改委能那么随意的去批一个项目出来?这种密集性的批复,跟欧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是天壤之别。欧美网络论坛上曾经对中国发改委审批的这种超密集基础设施投资展开过深刻讨论,为什么美国就做不到呢?
当时不少国外的网友认为,这是美国的两党制在扯皮搞的,是制度上的原因。显然,这个分析片面了,关键的因素不在这里。
还是来看看一个纽约中央公园沃尔曼溜冰场翻新重修工程的例子。比如这项工程是1980年6月由纽约市政府决定闭馆重修的,计划耗时两年半,耗资200万美元。但过了9个月之后的1981年3月,工人才开始陆续进场施工,工程开始后相当长时间里,这项工程都因为资金问题和管理问题而未能顺利进行,到了6年后的1986年,距离完工依然遥遥无期,但是花在这项工程上的资金却已经超预期达到了2000万美元!
这个例子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这些投资的项目审批完之后,需要的是钱啊。美国政府哪来的钱啊。
【中国优势:大政府和高储蓄率】
相比美国政府在资金上的各种游说忽悠,中国政府的高效在这里就体现的淋漓尽致:直接指定从银行贷款。这是中国和欧美很关键的差异。欧美的银行是私有的,任何一项工程要想得到贷款,尤其是巨额贷款,政府只能是呼吁。而在中国则不同,中国拥有五大国有银行,项目需要的资金由政府直接指定,银行是听政府的话的,银行行长都是任命的,钱的问题就这么轻松解决了。
当然了,中国这么大,那么多的工程,那么多的贷款,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银行的钱又从哪里来? 这一点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另一大优势:高储蓄率。显然,过去几十年,中国老百姓的高储蓄率支持着发改委的这些政府投资项目,高储蓄也就意味着银行可以贷出更多的资金来参与项目投资,有高储蓄率作为强大后盾,银行也愿意贷出更多的钱。所以不要相信所谓高储蓄率的危害的鬼话。正是高储蓄率造就了高投资的能力,而通过直接拉动投资,让老百姓有更高收入,还可以进一步刺激反哺消费。
很显然,西方经济理论中,可以通过财政、货币等政策手段刺激投资,从而拉动经济。而中国拥有第三大法宝,直接由发改委审批出去投资。美国在解决项目资金来源上靠的是呼吁,这也太没个准了,而中国不一样,直接审批了。本质的,还是由于“投资资金”直接控制在政府手中,中央政府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直接落实每个具体项目的建设,有此底气的背后是以国有银行、高储蓄率和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特殊经济体制等因素作为强大支撑的,而中国这个独一无二的优势是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所不具备的,同时也是让欧美政府羡慕不已的。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其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面临的一个重大隐患就是:面对经济增长问题,现在的大多数经济体,除了宽松之后再宽松,似乎很难再找到行之有效的刺激经济的方法,而这也正是我国对比美国,当前在经济领域中所依仗的几大优势,尤其是在投资项目的操作层面上,这里就更不用提货币发行权也掌握在政府手里。不可否认,中国的优势的确让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望尘莫及,因为中国经济的“脉门”始终握在政府手中。
我们真正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投资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如何提高投资效率。现在政府在做的,是让这些政府项目更多地引入民间资本提高投资效率,另外一点,咱们的政府如今正在通过鼓励资本从这些发改委审批的政府项目中流向更加有效率的民间行业,但这些变革在短期内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或许正是基于这两层考虑,中国政府才主动放慢了拉动投资的步伐,中国GDP7%的增长率正是一种政府的主动行为,要不然GDP的增长率几乎是个指哪打哪的指标。
短时间内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还不太现实,中国的经济还是需要依靠投资来拉动。至于投资所面临的更为深层次的监管和信用缺失问题则需要中央高层在将来更为深入的改革中慢慢解决。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是不存在问题的,真的不必拘泥于依靠西方的经济学模型推演出的“经济崩溃论”,更不必去担忧那根扰人稻草什么时候会落到骆驼背上。因为每当清晨你睁开双眼,看看电视里的新闻,看看地铁里窜动的人、路上川流不息的车,你才会切实地感受到:中国的经济真的不缺活力! 这样分段好读一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