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塔勒比:中国学生的西方价值观,我也看不懂
皮埃尔·塔勒比:中国学生的西方价值观,我也看不懂[*]http://i.guancha.cn/authors/PierreTalbi/20150110164106504.png皮埃尔·塔勒比[*]法国经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发表时间:2015-02-04 07:41:30http://www.guancha.cn/images/share-more.png?v20150123
字号:A-AA+
关键字: 高校高校意识形态思想教育教育部长袁贵仁西方价值观高校党建国外文化
【1月29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一场座谈会上发言,提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短短几十字,捅了舆论场的马蜂窝,瞬间引发巨大争议。有些媒体还翻找出袁贵仁过去意味不同的讲话。后续报道则表明,袁部长指的是“西方错误价值观”;求是网则在2日转载《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敢于拔钉子》,认为“社会上的一些公知大V也纷纷加入围攻的行列……参与围攻者越来越嚣张。”近几个月来,关于中国高校教育的意识形态问题,已有几波争议热潮。去年7月,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在巡视中,指出了一些高校的意识形态问题。11月,《辽宁日报》的一封《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公开信曾引爆了舆论。去年底,习近平亲自就高校意识形态作出指示,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今年伊始,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1月24日,求是网发表年轻宣传工作者徐岚的文章《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点名批评贺卫方、陈丹青。中国高校的意识形态问题吸引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高校外教似乎也难以置身事外。本文作者皮埃尔·塔勒比来自爆发过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的法国。他曾在中国授课三年,虽然谦逊地表示对中国高校思想教育和自由开放的中式网络争议并不熟悉,但期望结合亲身经验,谈谈对中国学生思想状况的一些困惑。勃艮第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赵晓天翻译、审校。】http://i.guancha.cn/news/2015/02/04/20150204081548282.jpg贺卫方、陈丹青被点名的争议还没结束,教育部长袁贵仁又陷入舆论漩涡中很多中国人似乎都没有意识,其实中国拥有着和美国不同、但却是强而有力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更加低调但却更加有效。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好几年,我也有幸能接触很多中国的大学生,我能观察到他们被事业的成功、物质、消费、爱情等等东西所激发出的动力,但是还很少能看到为国家的前途所激励的学生——如果我的这番话不是太直接刺耳的话,请允许我继续议论下去。我念过于海的关于中国80后的文章,他在他的观察中也说道:“这代人在他们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关于物质、消费和个人目的的实现”。我在中国不同的省份的大学教了三年书,我能在我的学生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能够在中国教书应该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事之一了。当然,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学生都受到过良好基础教育、对一切都能保持好奇并且在学业上也有相当高的自我要求。但是在学业之外,作为中国一切现象的热情探索者,很多事情还是使我感到惊奇。尤其是在我在课堂上教授经济科学时,我总是希望让学生们思考财富的源泉。我不是新古典自由主义者,所以我喜欢用我的方式来证明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只能造成资本和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并且由于这个系统内资本过积累的缘故,也会造成原始生产力的枯竭。但是当我在课堂论证我的逻辑的同时,总能看到学生困惑的眼光-虽然他们一样对我保持着礼貌和尊敬-往往在课后的交流中我会找到他们怀疑的来源:对不少学生来说,经济学就是一门致富的学问,是使国民富裕、尤其是能使他们每个家庭都富裕起来的学问。我和学生们还有过关于类似经济学不是金融学的有趣讨论,往往中国学生和法国很多大学生一样都会混淆这两门完全不同的学科。个人主义和短期利益的胜利?我绝不是在这里批评中国的年轻人。我只是希望以一个“老外”的身份来理解一个和他们的祖父母甚至父母差别如此之大的一代人。比如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们展示国家干预的必要和一个稳定的政治、安全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还借用希腊危机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如果一个国家放弃履行自己该有的最高职责,那么就是个人主义的胜利,而这种个人主义只能是掠夺性和灾难性的。而且,如果有机会和希腊人进行多层面的谈话,我们也会发现希腊人大多都只会关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而国家在哪儿他们并没有过多的存在。希腊国家没有能力更加没有意愿改变现状。政府沦为人数庞大的公务人员队伍(人数多到国家行政系统都统计不过来)工资的发放者,最严重的是靠借外债发工资,得过且过,这就是他们现在的状况。其实希腊现在的情况,抛开“国际货币无体系”的原因不谈,很大一部分还是大众的个人主义在作祟。不少学生也被这样触目惊心的案例震惊。然后我问了如下的问题: 你们在受到如此良好教育的情况下,你们愿意以后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除开个别一些政治很正确的回答以外,我也听到更多很直白的回答:只有个人金钱和事业的成功才是重要的。寻求短平快的金融投机逻辑很少有学生能够从不同的经济思想方面入手对经济学科真正产生兴趣。经济对很多人来说,就是立即能够获取的快乐,如何简单同时又不付出努力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收益是不少学生的经济学思考方式。我觉得这是一代受过良好教育、知识技能高超却没有公共利益考量的一代。我也好几次被学生问到我对中国的看法。我的回答如下:对我来说,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分热情好客人民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政府能够提供非常完善的基础设施来为其人民教育提供保障,使其人民在文化和智力上都获得发展。不同于巴黎或者很多欧洲、美洲国家大城市,中国城市的街道往往都非常安全。我所接触到的无论是从非洲国家还是从俄罗斯来的同事,也都对中国政府能够为其人民的自由发展提供如此良好的条件羡慕不已。当时我们这些来到中国的外国人,都是从那些国家的角色已经基本从经济、社会和街道生活中消失的地方到来。无论在欧洲还是美洲,制定一切社会经济政策的只有跨国大企业和背后的金融集团。那些被制定的政策,也只朝着越来越有利于那些最有特权的社会阶层的方向发展。我的言论似乎总是会震惊我的学生们,或者说他们更多地生活在一种幻觉里。社会平等安定的法国、充满企业家和自由精神的美国:总之都是快速成功的典范。而作为世界上头号强国的美国,超过五千万人的三餐和医疗不能保证,很大一部分还需要依靠救济券度日。这个结论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我的很多学生也不相信,至少他们没有看见过。他们整日吞食着各种美剧,剧中的人物开着好车、住在安宁的豪华小区,自然也很少看到街上流浪的流民和大量的真实美国黑人。如果要问美国的教育体制是什么,抛开纯粹就是一个培养世袭精英的机器不说,这个系统的结果就是使穷者更穷,富者更加占尽优势。至于说理想美国范式的幻觉,通过美剧宣扬美式生活这种软手段能达到目的的话,我还是把话语权留给美国各大城市的街道暴力和枪支滥用等现象,让它们来说事儿吧。http://i.guancha.cn/news/2015/02/04/20150204081757102.jpg本文作者皮埃尔·塔勒比对国外文化的陌生对国外文化和思想的开放态度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并且也能让人学到更多。但是我们不能混淆数量和质量的区别。对美剧的大规模传播和消费其实就是一种智力欺骗行为,这种产品使人变得更加愚蠢,而且其中宣扬的理念(自由、平等)生产国本身都没有遵守。这是一种消费主义的超市亚文化,使人臃肿肥胖。而个人主义就是这些剧集所宣扬的最大道德。我发现就算这些年轻人从小受过不错的家庭教育,他们也对国外文化保持极高的仰慕态度,尤其是美国文化—甚至他们在不知道美国文化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已经这样了。美国的大众文化似乎使得中国的年轻人不再有兴趣去理解某个国家的历史和社会现实。另外,作为一个不那么典型法国人来说,我观察到一个十分让我震惊的现象:中国的大学生在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的认识似乎几乎都是空白。文化和学术的丰富都需要我们在不同领域博采众长,并为之总结。如果这些学生都想去认识了解国外的文化,我想他们首先得更好地认识并了解自己的文化,这样才有能力去挑选出国外文化中的精髓并为己所用。教育必须着眼国家利益并彰显公共利益之概念以钱生钱、个人主义和物质消费主义等等这种国外的亚文化并不是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方式。它们充其量只是一些短暂的享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现在沉浸在物质享受中的中国年轻人不知道现在所享有的这一切都是借由一个强大的国家政府和一个强大的、为多数人谋福利的发展意愿所造就的话,那么长远来看,中国的未来堪忧。自然,个人主义泛滥这是个席卷全球的问题。 但中国的政府和政党目前还能够超出短期经济利益的考量而能够在更大的公共利益层面行动。如果中国年轻人现在能够享有这一切,只能说是政府行为的正外部效应所赐。中国在历史上和所有其它所有皇权国家一样,都有手握大量资源禀赋却在短时间内葬送的经验和教训。现在能够行动起来还为时不晚。否则,不管不问,个人主义的泛滥能够毁了一个国家。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中国之外地区很多有思想的年轻人,其实很多都想成长在今天的中国。中国是一个能够为不同的个人提供各种教育和全方位发展条件的国家--希望这一代中国年轻人能够尽早有这个意识。(点击下一页,查看法语原文,本文由勃艮第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赵晓天翻译、审校。)http://www.guancha.cn/PierreTalbi/2015_02_04_308497.s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