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转一个关于911的帖:“9?11”七年后,美国陷入焦虑
“9?11”七年后,美国陷入焦虑马小宁 管克江 雷达 郑润宇纪双城
今天是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的7周年纪念日,当年纽约世贸大厦在浓烟中倒塌的画面又在美国人的记忆中复活。“9?11”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7年前,在反恐大旗下,一个受伤、愤怒的美国扮演起了全球反恐领导者的角色;但7年过后,美国却陷入了反恐的泥淖之中,阿布格莱布的虐囚丑闻重创了美国的道义感召力,伊拉克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美国。与此同时,俄罗斯等国家的崛起加速了美国单极霸权的衰落。今年也是美国的大选年。站在“9?11”的十字路口。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恩考:国家究竟应走向何方。美联社说, “9?11”后的第七年。美国进入了一个“焦虑的时代”。
爱国主义成美国的黏合剂
与过去7年中的每个9月份一样,美国这几天上下都弥漫着浓重的爱国主义情绪。大街小巷建筑物上的国旗明显比往常增多;高速公路上,不时可见插着星条旗的汽车疾驰而过。从8月下旬开始,只要打开电视,翻开报纸,7年前世贸大厦轰然倒下的冲击波便阵阵袭来。据美国福克斯电视合报道,11日,五角大楼前将落成一座“9?11”纪念碑,纪念184位死难者。从纽约到华盛顿,从亚利桑那到密歇根,从政府、社区到学校、教会,美国各地都将在11日举行各种悼念活动,甚至在佛罗里达海滩上举行的美国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也被冠名为“爱国高尔夫球赛”。这一天也依然是政治人物表达爱国主义情绪的重要时刻。上个月还相互攻击、嘲讽的美国两大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和奥巴马,日前发表联合声明称,他们将于11日一起前往纽约参加纪念活动,届时,他们的身份不再是共和党人或民主党人,“而是美国人”。
“9?11”打破了美国人平静的生活,但它所激发的爱国主义却在7年间一直充当着凝聚美国人心的强力黏合剂。最新民调显示,81%的美国人把“9?11”事件当作一生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两天,佛罗里达州“新媒体”网站上刚有一名网民发表了“我厌烦了每年都听这些话,虽然它的确是悲哀的一天”的帖子,就立即引来了潮水般的口诛笔伐。有网友说,“我们纪念‘9?11’就像纪念珍珠港事件或越南死亡集中营一样”。在美国的网站上,一个名为“旗正飘飘”的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活动发起者号召每个网友积极发动亲朋好友,让全美城乡各地在9月11日当天飘扬起“这面象征民主、自由与团结御侮的旗帜”。
世界失去了“和平股”
尽管“9,11”可以随时在瞬间唤起美国人当年受伤和愤怒的情绪,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却在质凝。自“9?11”事件以来,包括伊拉克战争费用在内,经美国国会批准的“反恐战争”经费高达8580亿美元,此外美国还在伊战中付出了3.3万名军人伤亡的高昂代价。美联社8日发表题为“‘9?11’把美国带入了恐怖主义和焦虑的时代”的长篇报道说,7年后,布什依旧背负着由他发动的两场战争的包袱,美国的全球形象因此受到损坏。美国“反战”网站日前转载美国独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希格斯的文章说,在反恐战争名义下,美国将全球都纳入其军事辐射范围之内:它在全球140多个国家拥有800多个军事设施、6个战区联合司令部、12个海外基地群、每天12.5万名美国军人游弋在全球各大洋上。“如果这不是帝国,又能是什么?”
世界媒体也在质疑。德国《商报》10日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全世界都以为获得了一只“和平股”,但“9?11”后的7年中。全世界又把钱投进了军事设施、安全事业,“和平股”没了。德国《图片报》畅想,如果没有“9?11”,就没有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的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侵略战争,就没有能源短缺……世界将更和平。英国《卫报》9日的文章则称美国在全球大面积撒网扫荡“基地”组织,按照常理,即使本?拉登还活着,其组织力量也该被大大削弱,但事实上,从马德里的火车爆炸案到伦敦希思罗机场国际航班险遭空中爆炸,全球极端组织俨然变成了一个连锁组织,通过一切可乘之机报复西方。
7年前,遭遇重创的美国发出反恐号令,几乎“一呼百应”,但显然如此的感召力现在已不复存在。俄《观点报》说,“9?11”改变了美国看世界的眼光,世界格局也因此发生巨大变化,全球形成了在美国“统领”下联手反恐这样一种非对称性的斗争态势。莫斯科大学俄罗斯及世界政治教研室考斯科夫教授对记者说,“9?11”是美国的国家之痛,它因此发起了一场全球性的复仇反击战,其出发点和动机非常明确,就是要彻底摧毁恐怖主义势力,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在这场敌我分明的“第四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道义上引起了国际共鸣,它充当着反恐宪兵的角色,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数千亿反恐经费换来的是美国反恐旗帜的摇摇欲坠”
但事情随后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考斯科夫说,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很难说是一场反恐战争,只是美国借此前形成的反恐大好形势,剔除自己的眼中钉上,当然,也为了石油。随后的行动就更离谱,美国开始借反恐名义在全球拓展势力范围,如在中亚驻军、建军事基地。他说,“美国领导的这场全球反恐战争越发显得模糊不清”。
“在过去7年里,布什始终没能说服美国的盟友及遭受恐怖主义伤害的人们接受其观点:美国想消灭的是全世界的公敌,而不仅是美国自己的敌人。”英国皇家三军联合研究所的国际安全问题研究员麦克?波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个理由越来越经不起推敲。他说,让欧洲国家从伊拉克纷纷撤军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国内的民众示威。而是那些过去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欧洲国家领导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美国的“反恐策略”是一条既不能救己,也不能救人的死路,美国在理念上彻底失去了盟友的支持,在全球反恐呵问题上美欧越来越形同陌路,“数千亿美元的反恐经费,换来的是美国反恐旗帜的摇摇欲坠”。
7年前的反恐战争使美国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一个“自私、持双重标准形象的美国”。考斯科夫说,美国的焦点始终只停留在自己的利益之上,对美国有威胁的就是恐怖主义。对他国有威胁而被该国认定为恐怖主义的,美国却往往采取改重标准。他举例说,中国认定十几个“疆独”组织为恐怖组织,而美国只承认其中的少数几个,甚至还允许其他组织在美国活动;而在车臣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反反复复,当它需要俄罗斯时,车臣问题就是“反恐问题”,不需要俄罗斯时,车臣问题就变成了“人权问题”。
“号称反恐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绝对安全,完全是美国人装天真、是他们玩的一种把戏”。瑞典安全与发展研究所反恐问题专家卡利斯?纳尼这样向《环球时报》记者解释美国7年来始终将反恐口号喊得震天响的原因。他认为,美国并不想把恐怖组织彻底消灭干净,只要它们不对美国造成威胁就可以了,“其实,如果恐怖组织时不时能造出一点声响,反而会让美国获利更多”。他说,冷战时期,美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并非是让苏联垮台,而是利用存在苏联这个“敌人”的现实,实现其领导欧洲、插手拉美、非洲、中东等地区事务的目标;冷战结束后,美国因为失去了苏联这个对手,原来的欧洲伙伴对它更疏远,拉美、非洲、中东一些国家也不再处处依赖美国;因此美国要想和冷战时期一样实现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制造“敌人”。纳尼举例说,今年6月2日,丹麦驻巴基斯坦使馆门前发生爆炸,这使欧洲各国意识到,恐怖主义的威胁就在身边。“可以设想,随后的结果会是什么?”——除了对恐怖主义的谴责,各国加强防范外,必然出现的便是欧美跨大西洋合作的加强,这正是美国所希望看到的。“假如没有反恐,今天的跨大西洋纽带又靠什么呢?”纳尼说,美国需要拉登这样一个“敌人”,只有如此,美国才有机会领导盟友,打击异己。纳尼说,显而易见,美国的反恐战争在“9?11”7年后陷入了困境,如就此停止,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但继续下去,美国又缺乏一个足够合格的“敌人”。更让人担忧的是,在拉登之后美国又会以谁为敌?
美国还不是“无助的巨人”
英国《金融时报》称,另一个使美国无力领导全球反恐战争的现实是,“单极时代——史无前例的美国称霸世界的时代——结束了。”多数美国学者也无奈地承认了这个现实。美国著名学者约翰?伊肯伯里提出、美国应当通过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国际体制,作为美国霸权衰落的“刹车阀”,不仅最大程度地拖延美国霸权的衰落时间,还能在美国让位之后,以此牵制新兴的霸权国家。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院罗伯特?卡根在9月期的《外交》杂志上说,新崛起的国家没有试图抵消美国的影响,欧洲也正在重新向美国靠拢,但认为美国能轻易恢复冷战时期世界领导地位的看法是种假象,美国应当实行开明政策,在一个有更多法则和规矩的世界中获利。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霍尔布鲁克也在9月期的《外交》杂志上撰文称,美国还不是被抛弃在历史大海中的无助的巨人,它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美国今后必须在一个多极化世界中重塑自己的命运。
不少舆论将美国霸权衰落的标志看作是俄罗斯的复兴和中国的崛起。但莫斯科大学考斯科夫教授认为,俄中并不是在充当挑战霸权的角色,而只是在全力守卫自己的利益,避免美国在以反恐为名的全对利益扩张中蚕食、排挤其利益和安全。只不过两者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中国一向对外持中庸之道,不会选择对抗方式,而俄罗斯则更习惯以激烈的方式来维护利益。在根本上,俄中从自身利益出发都不想主动与美国发生摩擦,更多的是因为在美国的直接挤压下出现一定的反弹。考斯科夫认为,在目前全球的政治秩序条理不清、不成体系时,美国考虑的是如何在这种情形下确立自己的最佳位置,实现其“最后一个也是最伟大的帝国梦想”。不过,他也提醒美国说,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必须尽量不要激化与中国、俄罗斯的矛盾,尤其是不要过于激怒俄罗斯。
(《环球视野》摘自2008年9月11日《环球时报》) 焦虑没有恐怖袭击?美国人被焦虑?在911前美国不爱国?现在变得不知道怎么爱国?神经病之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