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获李光耀世界城市奖 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追求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平衡的探索,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再次赢得全球瞩目。6月2日,新加坡世界城市峰会上,第三届“李光耀世界城市奖”花落苏州。“尽管面临高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带来的诸多挑战,苏州克服困难,在取得经济繁荣的同时,有效保留了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奖项组委会认为,苏州城市发展的经验解决了目前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很多共性问题,可以给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两年一届的“李光耀世界城市奖”是一项国际大奖,旨在表彰全球各地在创造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社区中作出的杰出贡献。苏州从36个全球提名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城市。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说,“这既是对苏州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倒逼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宽的国际视野审视未来发展之路。”
出产著名工艺品“双面绣”的苏州紧紧抓住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带来的每一次重大机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一个农业地区迅速变成名闻天下的工业重地;与此同时,依然保留着小桥流水和粉墙黛瓦的传统城市风貌。“她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她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方与西方的对接。”对苏州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李光耀世界城市奖”提名委员会主席马凯硕也给予充分褒奖。
那么,苏州是如何找到城市发展和文化保护的最佳平衡点?“苏州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和矛盾,靠不断创新和转型加以解决。”苏州市市长周乃翔认为,苏州始终强调以人为本,以科学规划为引领,致力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的优化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光大、生态的保护与改善、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苏州在古城两翼发展新型工业区,成为古城保护与更新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苏州古城区至今仍实行严格的建筑限高政策。
围绕让城市既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文化传承的中心,苏州持续推动制度创新。通过实施《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出台《古建筑保护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古村落保护条例》等,苏州构建了较完备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2012年,该市将平江、沧浪、金阊三区合并成立姑苏区,并在全国率先成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实现了从过去“点面结合”到现在整体保护的跨越。
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体两翼”格局,到新世纪初东、西、南、北、中“五区组团”的框架,再到如今“一核四城”的新定位,在创新理念引领下,苏州城市发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新飞跃。充分尊重和满足城市居民对宜居环境和幸福生活的诉求,是苏州决策层始终把握的原则。
古城,有着几十万市民的栖身之所,古城保护与发展本质上就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2010年,苏州拆除重建城区规模最大、建造年代最早的老新村之一南环新村,工程总投资20多亿元;2011年,苏州花20余亿元启动“改厕”工程,让老城区最后2万多户居民彻底甩掉马桶;2012年5月,又拿出3亿多元整治110条城区河道,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州首次全面彻底治理河道……正因为注重居民改善生活的诉求,古城保护才能赢得广泛支持。
“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双面绣’之所以在苏州产生,是因为苏州拥有优良的历史文化基因。”苏州大学博导、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方世南认为,苏州在城市建设发展中一直追求古与今、内与外、人与景的和谐,凝炼为当今“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的苏州精神。它是城市生命历程的链接与伸展,是滋养历代苏州人心灵的不竭源泉。 知道新加坡在苏州投了多少钱吗?新加坡举国之力撑起了苏州这些年的发展。甚至有说新加坡在给自己打造退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