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4-25 20:13:45

萌叔韩磊 《天边》 又 吉尔格楞与《天边》的故事:草原往事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4-4-29 21:56 编辑

生平韩磊(1968年2月23日-),又名森布尔,中国大陆知名歌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蒙古族,现任内蒙古青联名誉主席。

1968年2月23日出生。父亲汉族,母亲蒙古族,本人登记的民族为蒙古族。1982年至1988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长号,与景岗山、汪峰为学长学弟关系。1989年至1991年在内蒙古交响乐团任长号演奏员,1991年7月韩磊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新人新声》大型演出,演唱《爱情飞蛾》,从此步入中国流行乐坛。此后,韩磊演唱了大量影视剧主题曲。2001年《康熙王朝》热播,其演唱之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备受好评,从此拥有“帝王之声”之美誉。2007年3月9日,韩磊与其其格(汉名:王燕)在家乡呼和浩特市举办了婚礼,育有一子一女。2009年创建了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2013年底参加《我是歌手》(2014年开播),获得总冠军,是《我是歌手》史上第二位五冠王,和第一位六冠王。并在该节目表示在第六期演唱的《天边》的填词人吉尔格楞是其舅舅,在该次演场前,只在婚礼现场演唱过一次。 在我是歌手进行时,韩磊也因为也曾经是留守家中的农村孩子,更被正式封为变形计公益大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QD5fq-C4R0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4-25 20:41:00

再听听降央卓玛的版本:
降央卓玛,1984年生于四川甘孜一个贫苦藏族农民的家庭。自幼学习成绩优秀,但因家贫,几度辍学,后半工半读,学成电力专业,却到宾馆打工,洗碗、服务员、兼职餐厅伴唱。最终在四川音乐学院完成声乐专业。

她的演唱风格淡定,纯净,听她的歌有一种心灵抚慰的享受。她被誉为最美的女中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0kM0rfzMxs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4-25 21:00:50

我是歌手-第二季-第12期-韩磊《在那遥远的地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gKkNynw6U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4-25 21:08:02

我是歌手-第二季-第8期-韩磊《送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mbeXQsV1uc



深沉、忧郁、凄美、悲壮。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4-4-27 21:25:32

生平韩磊(1968年2月23日-),又名森布尔,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4-25 21:13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梦中的眼睛被那绵绵柔情蒙上了晨雾。

我愿你与你再次策马前行。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4-4-27 21:30:57

我是歌手-第二季-第8期-韩磊《送别》





深沉、忧郁、凄美、悲壮。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4-25 22:08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4-29 20:52:00

回复 6# 和者盖寡A


草原往事 画家吉尔格楞与他的天边故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xNzM1OTYw.html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4-5-2 11:16:12

回复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4-29 21:52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我是歌手-第二季-第4期-韩磊《暗香》

http://www.youtube.com/v/4iAbqSnSPLo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4-5-2 12:47:39

送別這首詩 的意念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052306065
最佳解答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送別》分三段,第一段是「寫景」 ,寫在長亭外、古道邊送別的畫面;第二段則是抒情,抒發知交零落天涯的心靈悲慨;第三 段從文字上看,是對第一段的重複,其實不然,是文字重複而意蘊昇華:經歷了「送友離別 」,而感悟到人生短暫猶如日落,充滿著徹骨的寒意。整首歌詞瀰漫著濃重的人生空幻感 ,深藏著頓悟出世的暗示。

李叔同(1880-1942)法號弘一法師,。他是中國新文
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
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
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


   這是李叔同1915年在杭州第一師範任教時所寫的歌曲。也是「學堂樂歌」的一個代表作品。所謂「學堂樂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負的知識分子,鼓吹音樂對思想啟蒙的重大作用,積極提倡在學校中開設音樂課。同時,一些在日本留學的青年學子,借當時流行於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上新詞,編成新的歌曲。此外,「學堂樂歌」還常常採用中國古典詩詞來填寫新的歌詞。李叔同就是根據當時美國的j.p.奧特威的一首歌曲填詞的。




許多人認為,這首歌在寫送別友人,但實際上李叔同的用意並非如此。為什麼這麼說呢?這還得從李叔同的人生際遇開始講起。



他生在天津的富商家中,從小就生活在花團錦繡、鐘鳴鼎食之中。18歲結婚時,獲30萬的家產。他自己又是一個藝術天才,「二十文章驚海內」,為享譽滬上的濁世公子,出入青樓,淺斟低唱。後來又留學日本,潛心學藝,凡音樂、繪畫、戲劇無所不精。可以說,從出生到留學回國的三十餘年間,李叔同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出盡了風頭。
  1911年,他的命運出現了重大轉折,數十萬家資為票號所倒,幾瀕破產。1912年,他告別了燈紅酒綠的上海灘,應聘到杭州第一師範任教。從此成了「工薪族」,開始自食其力的艱苦生涯。1917年,他在給弟子劉質平的信中寫道:每月薪水一百零五圓,上海家用四十圓、天津家用二十五圓,年節另加;自己食物十圓,零用五圓,應酬費買物添衣費五圓。每月所餘二十圓,可供劉質平留學日本。從早年在滬上千金買笑的豪舉,到現在靠微薄薪水養家餬口的精細計算;可以說,李叔同在人生道路上,是從峰頂跌落到低谷。
  在這種人生如夢的巨變中,像他這樣早就有慧根的藝術天才,自然要找個清靜的地方,去細細沉思人生的奧秘。所以,在杭州第一師範任教之餘,他經常一個人到西湖邊上的茶樓品茗,也常去湖心亭喝茶。當年的西湖,還是一個冷清的去處。他獨自一人喝著清茶,對著西湖清靜的山水,在沉思冥想些什麼?是在回味自己大富大貴又大起大落的前半生,還是由此反省人生,追究生命的意義?



人們常說,經歷了大富大貴、大起大落的人,最容易大悟大徹。譬如曹雪芹就是這樣。所以才有《紅樓夢》中的「好了歌」。沒有達到「好」的極致的人,常常不可能「了」。因為他們對人生還有許多奢望,還盼望將來還有機會再多多享福,所以不可能看破紅塵。





對已經經歷了人生「好」的頂點的李叔同來說,人間的諸般快樂他都享受過了,品賞過了,已沒有什麼可留戀了。所以他才會看破紅塵,歸隱佛門。不僅如此,他還自願選擇了佛教中最艱苦的律宗來修行。




      1915年,李叔同寫完《送別》,表明他對人生已沒有什麼留戀了。1916年,他就到杭州虎跑寺試驗斷食。隨後在著名佛教居士馬一浮的指導下全心學佛。1917年,在虎跑寺拜了悟法師為皈依師,為在家弟子。1918年,最後與學生劉質平和豐子愷合影留念,正式出家。
      所以《送別》表面上是在送別朋友,實際上是送別人生,了斷塵緣。
      短短一首《送別》,從長亭、古道、芳草、晚風、拂柳、笛聲以及夕陽這些具體的景象來營造了一種濃濃的離別氛圍。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來抒發離愁別緒,而隱藏在字面背後的大師的人生情懷又更讓人印象深刻。不禁又想起了第一次客串講解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後主李煜與佛學大師弘一法師(李叔同)又何嘗不是有著相似的人生際遇呢。只是李煜空餘悲恨在歷史的塵埃裡,李叔同追求心靈的頓悟超越人生境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萌叔韩磊 《天边》 又 吉尔格楞与《天边》的故事:草原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