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美国来鸿:吸血乌贼又来了
本帖最后由 三达 于 2014-4-7 14:01 编辑http://www.trendhk.hk/usr/uploads/2014/04/3315358190.jpg
美国来鸿:吸血乌贼又来了
森慕辰 发表于 2014-04-07
美国投资银行最大的本领就是钻空子,本领绝对不会比浑身是爪的吸血乌贼逊色,更何况所谓的金融配套活动根本就没有一个严谨的定义。拿著鸡毛当令箭的投资银行,纷纷投入所谓的配套活动。他们这回要干一票大的。
投行,似吸血鸟贼?
今年年初,丹麦上万民众发起上街游行,他们高举一幅幅画有吸血乌贼图像的旗帜,反对国营的Dong能源公司出售19%的股权给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民众的怒潮席捲哥本哈根政坛,联盟政府多个部长集体辞职,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丹麦人民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麽恶形恶状像只深海吸血乌贼的投行高盛,居然可以插手经营一家国营的电网公司。
问题就出来这里。丹麦发生的事,可能就像2008年雷曼投行倒闭,当你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一切都已太晚了。
丹麦事件在美国并没有引起多大注意,但在一些非主流的左倾传媒锲而不捨的挖掘下,隐藏在1999年美国联邦《金融服务更新条款》中一条小小的修订,终于曝光。就是这条名为「金融配套活动」的修订,有可能触发全球另一次金融灾难,其规模有可能比雷曼事件带来的海啸更骇人。
到底什么是「金融配套活动」?它的英文是「Complimentary to a Financial Activity」。根据1999年在国会作证的JP摩根代表帕德森形容,金融配套活动就好像信用卡公司印製餐厅指南,像美国运通公司印製饮食或旅游指南一类的活动。
魔鬼藏在细节中
当年不少国会议员大概都认为,金融公司印製一些宣传资料小册子,根本就没啥大不了,这个修订的《金融服务更新条款》于是获得顺利通过。西方谚语有句话不错:魔鬼藏在细节中。今天,这个魔鬼要有出头天了。
美国投资银行最大的本领就是钻空子,本领绝对不会比浑身是爪的吸血乌贼逊色,更何况所谓的金融配套活动根本就没有一个严谨的定义。北卡罗莱纳州大学法律教授奥玛洛瓦说得好:「在银行家眼中,什么都是配套活动。」
拿著鸡毛当令箭的投资银行,于是纷纷投入所谓的配套活动,他们当然不会傻乎乎的去印书,他们要干大票的。今天,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以及高盛等投行什么都收购:重工业、机场、油船、如山般高的煤矿、天然气、家用燃油、电力以及贵金属。他们不只出资收购,而且还派代表入驻公司董事局,插手业务经营,他们所控制的商品,包罗万有,有工业生产必须用的原料金属,例如铜、锌、锡、镍以及最具炒作投机性的铝。他们当然也不会放过一般民生必须品,例如食物生产以及农作物,例如小麦和玉米。
投行的一切动力源自贪婪,所以美国房贷衍生工具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名堂包装成为各式各样的投资产品,随著背后的炒作,在全球市场流通。雷曼投行的所谓「迷你债券」,当年香港就有不少投资人中计。这些冤大头手上握有的其实不是债券,只是以信贷违约掉期(CDS)为指标的衍生工具。雷曼一垮,这些债券就像爆破的气泡,消失得无影无踪,落得血本无归的下场。
再天真的人因此都会怀疑,投行收购这些金属原料、天然资源、基本设施,为的恐怕不只是所谓的「金融配套活动」,更不可能安分守己一年四季只等著业绩报告,算算自己赚了多少。
这世上恐怕没有用黄鼠狼来看守活鸡养殖场,但美国这条法律,却等于给了黄鼠狼一把鸡场的钥匙。根据《纽约时报》报道,去年夏天,当局查获高盛投资银行有系统地指使旗下物流企业的仓库,故意延误运输金属,达到哄抬价格的效果,从中谋取暴利。又例如在过去两年,摩根大通和巴克莱投行因为在美国数个州的电力供应涉及不法炒作,被罚款四亿美元。
很多人大概都会奇怪,只不过在几年前,这些投行才因为过度贪婪几乎搞垮了全球金融系统,为什麽转眼间却可捲土重来,而且还变本加厉,甚至连地球民生的必需品也不放过,成为他们赚取快钱、容易钱的工具。
这些一度濒临破产边缘的投行,为何一下子会从病猫变成猛虎?这倒要感谢美国联邦政府对他们的厚爱。2008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雷曼倒闭以及AIG(美国保险集团)告急的余震摇撼了美国最大的两家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他们在9月21日当晚,也不管那天是个星期天,就向联邦储备局申请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用这个身份,才可以从联邦贴现窗口取得救命的贷款。美国政府的反应也是出奇的快,翌日就批准了他们的申请。
宠坏了的小孩
美国政府没有亏待摩根大通。在山姆大叔的支持下,摩通以每股10美元的「便宜价」吞噬了经营证券和商品交易的百年老店贝尔斯登,之后又收购了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商品交易业务,包括其旗下英国的亨利巴斯物流仓库。该公司的业务遍佈欧洲。
大摩、高盛以及摩通就像宠坏了的小孩,这边才摔破了玻璃杯,那边大人已经给了一个花瓶让他们玩。 职是之故,根据财务报表,大摩在2009年3月手上拥有25亿美元的商品资产;到了2011年9月,大摩的商品资产已经飙升至103亿美元。
高盛和摩通,巧合得很,不约而同地在2010年一起进军金属仓库业。这些不是一般的仓库,而是专门为伦敦金属交易所盖建的仓库。这个交易所尽管有「伦敦」的名字,却是一个私营机构。它不只是全球金属议价的中心,还进行与金属有关的期货、期权、违约掉期等各样的衍生工具交易。
如果高盛和摩通要做房东收租,他们大可收购其他的仓库,但他们的目的显然就是瞄准跟伦敦金属交易所有关的业务。为什麽他们对这个交易所有兴趣?根据纪录,香港交易所在2012年以14亿英镑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之前,它的两个最大的股东不是别人,恰恰就是高盛和摩通。
这真是活见鬼的「金融配套活动」了,在这群吸血乌贼的兴风作浪下,下一波的风暴必然重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作者系本刊驻华盛顿记者)
标签:non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