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难 发表于 2013-12-22 21:11:38

也说说北京的饭局

酒过三巡,“部长”的随行开始说话:“其实,今天你们应该好好接待一下部长的。可我们到了这里,前15分钟,都没上一杯水。”此话一出,让约部长的一位地方官,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不断的谴责负责接待的人。由于这样的饭局,大都是大家彼此不熟悉,因为一俩个人的关系,把大家都聚到了一起。可能是因为邀请“部长”的人没有交代好,才导致这样的接待疏忽,被人家现场“踢馆”。接下来,便是做东者的道歉和自我检讨。在北京多年,也参加过好多饭局。有些人,在饭局上,只敬那些部委的人,其他的人,即便在喝酒的时候,都不会主动敬酒。他们在所谓的领导面前,表现的卑躬屈膝,却在非公务人员面前,又极其傲慢。也有一些人,一些地方领导来京,接待的人总会找一些自己在各大部委的朋友,这样给领导感觉有面子。回去一说,跟谁一起吃饭了,某某部委的谁。表面上是一顿饭,背后是一种强烈的暗示,即自己的人脉资源。有时,你会发现,桌子不大,却总会有一些诸如部长,司长,处长的称呼,真真假假,大家都是哈哈一下,不会太认真。这样场合不会交流名片,大都是留个号码。因为,很多时候,明明的副职,也会被说成是正职。掏出名片不太好,干脆就直接留号码。当然,也会在这样的饭局中,遇到同道之人,大家很是聊得来。但,即便是当时聊得来,后来也都慢慢冷淡,不会再有联系,除非有一些要紧的事情,需要帮忙,才会再次联系中间人,请其帮着联络聚一下。细细想来,在饭桌上相识的人,大都没有长久的联系。很多时候,在饭局上竭尽所能,并不是为了认识谁,而是自己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邀请的人加分。前两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北京饭局》这样描述北京的饭局:北京饭局,很有讲究的,基本穷讲究:地点很重要,交通要方便,场子要体面,饭菜要可口,价格要适中。最重要还是朋友要对路,要物以类聚,要臭味相投,场面冷清不行,场面太闹不行,话不投机不行,不会喝酒不行。饭局是交往的方式,可,饭局之后,谁又认识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也说说北京的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