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 飞
发表于 2013-8-7 14:11:05
中医在里面多数是滥芋充数。
打一地名 发表于 2013-8-7 12:33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大部分是中医药吧,好象还是治地方病的偏方,只有当时可采的中草药。
西医大概只有最普通的抗菌素吧,连这也缺的。
但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已经足够了。。。现然的西医是过度治疗。。。很多病是歇歇就能好的。。。很多病现在给西医一治,本来是不很危险的急性病,一治疗,当时指标下去了,但最后变成了慢性病。乙肝的很多慢迁肝就是这样来的。
5 past 6
发表于 2013-8-7 14:42:40
回复 1# 克 飞
跟裆跟得这么紧,还不好意思是裆笑出来的?
打一地名
发表于 2013-8-7 14:52:39
大部分是中医药吧,好象还是治地方病的偏方,只有当时可采的中草药。
西医大概只有最普通的抗菌素吧,连这也缺的。
但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已经足够了。。。现然的西医是过度治疗。。。很多病是歇歇就能好的。。。很多病现在给西医一治,本来是不很危险的急性病,一治疗,当时指标下去了,但最后变成了慢性病。乙肝的很多慢迁肝就是这样来的。
克 飞 发表于 2013-8-7 15:11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那时候还没有你呢。
你就会张着一张大嘴巴瞎掰。一说到该帖子的关键地方你就给岔开。
克 飞
发表于 2013-8-7 14:54:28
那时候还没有你呢。
你就会张着一张大嘴巴瞎掰。一说到该帖子的关键地方你就给岔开。
打一地名 发表于 2013-8-7 15:52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我小时候就有赤脚医生。。。因为我的鼻子高,赤脚医生还给我起了个外号“美国佬”.
打一地名
发表于 2013-8-7 14:55:07
民国时期,全国人口的发病数累计每年1400万人,死亡率在20%。以上,其中半致以上死于可预防的传染病。
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日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患霍乱而死亡的人数达10万以上,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上海市在建国前50年间,曾有12次霍乱大流行,其中1938年死亡2400人;1945—1948年霍乱波及15个省,患病、死亡人数不计其数。人间鼠疫在20个省、自治区的549个县(市、旗)发生或流行,1900—1949年的50年间,人间鼠疫连年不断,每年发病人数在1—4万以上,全国发病人数累计达1155884人,死亡1028808人,即89.0%的病人死亡。仅1910、1920、1947年三次在东北流行死亡人数达10万。据东三省督抚锡良奏陈疫情电文所述,1910年冬,东三省鼠疫流行蔓延所及达66处,死亡人口4万余人;哈尔滨市人口不足2万,死亡在6000人以上,经外务部派医官伍连德等前往防治,才使疫势缓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在东北设立细菌制造所,用飞机散布疫源。1945年东北解放前夕,日本帝国主义为销毁罪证将该所炸毁,使带菌生物流窜,再次发生鼠疫流行。天花在不少地区也猖獗流行,1939—1949年间,全国各地天花患者约有38万人。天花每隔几年就大流行一次,每年数以万计的人死于此病。据1950年在湖南省岳阳地区所作的调查,居民患天花者占13.6%。云南省有的县,在解放前出生的居民中,半数以上的人患过天花。在天花危害严重的地区,流传着“生儿只算生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的谚语。黑热病建国前最初在山东、河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六省流行,后来蔓延到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全国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流行,遍及665个县市。1935年初,江苏省政府曾组织“苏北黑热病调查团”,对淮阴、涟水、泗水、宿迁等县作初步调查,患者约在10万人以上,死亡率占5%。到建国初期,全国仍有患者53万人,其中半数集中在山东、苏北和皖北。
血吸虫病在我国有漫长的流行史,据解放后调查,流行范围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8个县市,全国累计查出患者1130多万人,1亿多人口受威胁。在广大疫区,血吸虫病成为危及人群生命、中断生育、遏止生长发育、阻碍生产的一大“瘟神”,有的疫区人死户绝、田园荒芜,呈现“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解放初期,有几十万晚期病人和大批急性感染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疟疾在我国南部各省、自治区及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和山区危害严重,而且由南到北,分布广泛。由于经常有暴发流行,华南不少地区是“瘴疠”之区。据估算,解放前每年患者达3000万人以上,病死率约l%。解放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自治区疟疾广泛流行,湖南、河南、安徽以及辽宁等省的一些县区也曾有暴发流行,危害严重。结核病在解放前也是严重疾病之一,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解放初期,全国结核病患病率高至4%左右,死亡率高达250/10万,居人口十大死因之首,全国每年死于结核病者约100万。此外,还有不少其它传染病在全国各地流行,如伤寒、白喉、猩红热、性病、麻风病、克山病等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很高。性病在旧社会以梅毒的危害最大,流行最广泛,医学界曾将性病、结核病、麻风列为全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据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调查,性病患者约有1800—2000万人。
一些大城市梅毒患病率为4.5—10.10%,农村为0.85%—3.8%,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患病率竟高达21.7%—48.0%,性病流行成为这些地区人口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麻风的流行区在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各省,黄河流域及东北、西北各地也有少量流行。据解放初期估计,全国患麻风病患者约50万人。全国还有80%的地区有地方病,涉及人口高达4亿多人。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于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64个县(旗、市),患者在1300万人以上,受威胁的人口达2.7亿之多。克山病流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内蒙占、陕西、甘肃、西藏、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15个省、自治区的309个县(旗)。急性克山病死亡率极高,对病区人民是一大威胁。
在旧法接生等因素的影响下,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也很高,据国民党政府公开的材料记载,当时大城市的产妇平均死亡率为15‰,小儿死亡率城市平均为130‰,农村为170‰,全国每年有20余万妇女和100多万新生儿被夺去生命,婴儿死亡率竟然达200‰。
根据20世纪30年代的调查,出生婴儿能够活满1岁的只有84%左右,能够满15岁者男性为56.2%,女性为57%,表明近一半婴儿在15岁前死亡。我国人均平均寿命在35岁左右,是当时世界上平均寿命最低的国家之一。
真可谓是疾病猛于虎。
钱信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l页。
黄永昌主编《中国卫生国情》,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19——20页
同l,第1页。
同2,第19—20页。
张怡民主编《中国卫生五十年历程》,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4页。
打一地名
发表于 2013-8-7 15:03:55
1949年以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对农民的卫生保健发挥了很大作用。第一,利于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了农村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爱国卫生运动的落实,使许多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第二,在较短时间内,建立和普及了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培养了一支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卫生队伍,形成了低成本、广覆盖的卫生保障机制,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就近得到基本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患了病的农民也能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大大增强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第三,显著改善了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面貌,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但农村中现有的卫生资源对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居民来说,还是十分有限,不仅医务人员与所服务的人群的比例很小,而且技术层次也较低和主要集中在中医领域,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看病问诊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决定利用稍微强势的城市卫生资源支援农村,组织城市医疗卫生人员到农村进行巡回医疗。
1958年11月中央批转了卫生部党组《关于动员城市医疗力量和医药卫生院校师生支援工矿、农村卫生工作的报告》,该报告指出:“目前广大农村和山区医药卫生力量仍较薄弱,……由于卫生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对集体生活场所的卫生和饮食卫生注意不够,发现疾病未能及时处理,以致有些疾病在不少地区不同程度的流行和发展。”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部门“统一调配现有的各种医药卫生力量,支援工农业生产”。“组织高中级医药院校师生大力支援工农业生产的卫生工作,以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城市医务人员,主要担负以下工作:“深入工地、运输线、农村田间,贯彻预防为主的精神,开展群众性的卫生宣传教育;……结合工农业生产,开展以除四害讲卫生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办基层卫生人员训练班,协助培训初、中级卫生基层人员和积极分子。积极参加防治当地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如血吸虫病、鼠疫、疟疾、钩虫病、丝虫病等。”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党中央要求各省市党委统一规划,认真执行。一些卫生资源较强的省、市,不仅要支援本省市的农村地区,还要支援相邻地区的农村,如上海市除本地区外,应支援浙江、安徽两省,北京市除本地区外,应支援河北和内蒙自治区,甘肃除本地区外,应支援宁夏地区等。从此,大量的城市医务人员,纷纷下到农村、厂矿基层,加强了那些地方的卫生力量。
伴随着城市医务人员下派到农村帮助农村发展卫生工作的同时,那时还下放了一批城市知识分子到农村锻炼,但是那批下放下去的卫生人员,却被长期安排进行农业生产劳动,接受所谓的“贫下中农再教育”,而没有发挥他们的特长,使其很好地为广大农民的卫生健康服务。为此,1959年6月,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卫生技术人员下放基层卫生组织与劳动锻炼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对下放的中、高级卫生人员,“主要应是下放到基层卫生机构中……,以利加强基层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而不应该将卫生技术人员下放到农村、厂矿中,长期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卫生部这个通知,及时地纠正了一些地方浪费卫生人力资源的做法。
《中央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动员城市医疗力量和医药卫生院校师生支援工矿、农村卫生工作的报告》[中发(58)986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一2000)》,(内部资料),第613页。
《卫生部关于卫生技术人员下放基层卫生组织与劳动锻炼问题的通知》[(59)卫干张字第289号],同上,第616页。
打一地名
发表于 2013-8-7 15:04:27
我小时候就有赤脚医生。。。因为我的鼻子高,赤脚医生还给我起了个外号“美国佬”.
克 飞 发表于 2013-8-7 15:54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卫生部医政司前司长张自宽先生认为:赤脚医生“他们的医学技术水平虽然很低,但在宣传卫生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行计划免疫,新法接生,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处治小伤小病等方而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打一地名
发表于 2013-8-7 15:10:40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上巡回医疗保障是关键。其核心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了农村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爱国卫生运动的落实,使许多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打一地名
发表于 2013-8-7 15:12:44
老中医,你以后想说啥前咨询一下我好不好?!我不收你费用。
宇宙洪荒
发表于 2013-8-7 15:32:12
赤脚医生向阳花,
一颗银针治百病,
一颗红心暖万家。
是中西医结合的医生,贡献不小。
克 飞
发表于 2013-8-7 15:53:22
卫生部医政司前司长张自宽先生认为:赤脚医生“他们的医学技术水平虽然很低,但在宣传卫生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行计划免疫,新法接生,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处治小伤小病等方而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打一地名 发表于 2013-8-7 16:04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人本来大部分都是小毛病。。。真正大了,去医院一样也看不好。。还是得自己平时注意为好。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3-8-7 16:43:42
中国统计局,是一个奇迹辈出的地方啊!
我的疑点是:怎么在三年“自灾害害”的60年代和以后的70年代,那么多人饿死,那么多人营养不良,人们都面黄肌瘦的时候,人均寿命还有65岁?难道饥饿能长寿?!谁信?!不合逻辑。
明月照霜 发表于 2013-8-7 07:2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3-8-7 16:49:03
毛时代还出现过亩产万斤的数据!是不是也要一起认真对等呢?
为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什么数字就能造出什么来。
我的疑点是:怎么在三年“自灾害害”的60年代和以后的70年代,那么多人饿死,那么多人营养不良,人们都面黄肌瘦的时候,人均寿命还有65岁?难道饥饿能长寿?!谁信?!不合逻辑。
明月照霜 发表于 2013-8-7 07:2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克 飞
发表于 2013-8-7 17:20:13
毛时代还出现过亩产万斤的数据!是不是也要一起认真对等呢?
为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什么数字就能造出什么来。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3-8-7 17:49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古巴人均医疗费现在才251元。。。比起美国的8000元要少很多。。。但人家的平均寿命也比美国高。。。不是医疗多就是好事。。看病多说明健康差。
孙参001
发表于 2013-8-8 00:38:33
人本来大部分都是小毛病。。。真正大了,去医院一样也看不好。。还是得自己平时注意为好。
克 飞 发表于 2013-8-7 16:53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读了 你很多的帖子,就这句话很在理。
赞,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