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爆炸打乱奥巴马算盘
波士顿恐袭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的策源地波士顿因恐怖袭击事件令全球瞩目。2013年4月15日,在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事马拉松赛的终点处突然发生连环爆炸,导致3人死亡,173人受伤。
这是继“9.11”事件后在美国本土发生的又一起重大恐怖事件,如果说“9.11”事件给人们带来的是震撼性的冲击的话,那么这次发生的惨剧则是使渐渐复原的伤口再染新恙,由此将会加深和强化美国公众对本土安全的忧惧心理。
“9.11”事件已经使美国改变了一次,波士顿恐怖袭击事件将使这种改变得到固化和加强,因太平洋和太平洋的阻隔而产生的安全优越感必定会永久成为历史。可以预见,新的恐怖袭击事件必将对美国的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对刚刚获得连任、雄心勃勃地将施政重点转向外交领域的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他领导下的政府能否有效应对危机,消除公众恐慌,将是一个严峻考验。鉴于民选政府对民众的需求具有本能的“嗅觉”和适应的自觉性,奥巴马政府的原有步调将会被打乱,他很可能不得不调整既定政策进程,更多地关注、系统地考虑国土安全和反恐斗争,为此采取相关必要措施,并构筑国内国际两个牢固的“统一战线”,在遏制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继续推动经济复苏和确保美国超级大国的领导地位。
光是改善经济和保障民生、应付纷纭多变的国际政治格局,就足以让人焦头烂额了,如今又增加了国土安全保卫和反恐斗争继续加强两大重点任务,不仅是奥巴马政府的难题,也将由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某些变化对全球政治和部分地缘政治游戏产生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对中国来说更具有“显在”和“潜在”两个层面的影响。
所谓的“显在影响”,就是对中国的外部环境很快、直接发生的影响,看得见,摸得着。主要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美国重返亚太和重点以防范中国为目标的亚洲战略实施的步伐会有所放慢、咄咄逼人的势头将会有所放缓,中国在亚洲的压力将会有所降低,并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升至新的峰值。
这是由于奥巴马政府的主要精力将会在包括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国土安全在内的国内事务上,外交战略相对退居次席——虽然不是绝对如此。
另外,美国的反恐斗争的持续加强有赖于中国的合作,美国编织的反恐国际“统一战线”里,中国是必不可少和重要的因素。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会松一口气,有利于减少外交消耗,将更多注意力聚焦于国内改革和发展。
二是对朝鲜将会作出更加复杂的“二元反应”。朝鲜作为“无赖国家”的定性将会继续强化,美国将会视之为重要威胁,并在朝鲜核武化问题上施加更大压力,采取更多措施。从另外一个角度,中国扮演的角色将会愈加重要,寻求中国的合作与支持,将是美国在东北亚外交努力的重点目标。这样既能减缓自身的压力,也会将中国团结到其主导的国际反恐体系中。美国对中国的倚重,对地缘政治来说,将是一个利好消息,是中国改善地缘和全球政治环境、为自身更好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这就延伸出“潜在影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是否将如历史上一再发生的那样,对其他国家构成致命威胁,始终是令各国担忧的一个心结。特别是身居全球第二的新兴大国和旧的世界老大之间关系更为微妙,两者的竞争会达到什么程度,有悲观和乐观两种可能。悲观的是,最后兵戎相见、互为仇雠;乐观的结局是,保持良性发展势头,和平共处,后者历史上还没出现过。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政府目前达成的共识,不过由于现实中相互冲突的因素较多,它的可信度和持久性备受怀疑。然而,美国深化反恐斗争和战略重点内移,对中国来说,将是改善国际生存和发展环境、加速构建与美国良性互动的国家关系、避免走大国崛起老路的重大机遇。
中国的合作态度至关重要。中国应表现出荣辱与共的精神,与美国站在一起,消除国际上任何可能的恐怖主义因素(比如在朝鲜半岛事务上,更大力度地推动“无核化”),用实际行动诠释“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与此同时,与美国在亚洲建立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的“共治”框架,更有针对性地消除周边邻国对中国发展的不安心理,在深度融入现存国际体系的前提下,寻求领土问题的积极、合理解决,实现国家利益诉求、人民利益诉求和国际责任担当的最佳契合。 最近有人很怀念这个话题,俺就多唠叨唠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