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效论文造假:葛兰素史克:“贿赂门”里的另类战争
“在中国,不给医生好处,这生意就没法做,外资药企也不例外。”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某跨国药企负责人称,即使公司的合规部门做再多努力,也很难杜绝员工的商业贿赂行为。如他们公司每年都会对销售业绩相对异常的员工做重点调查,每年都会有员工因此被辞退。作为全球领先的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下称“GSK”)在中国度过了一个极不平静的6月。论文造假、商业贿赂等关键词,让这家公司受关注的热度居高不下。近日,有微博爆料称,政府人员先后“造访”GSK上海、北京办公室,带走多名正在工作的财务人员。长沙警方随后又通过微博平台公布,其正在调查GSK有关高管人员的经济犯罪。在这之前的6月初,一场论文造假事件,已使GSK研发部门的诸位高管被迫离职。有GSK员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爆料称,2012年年末,该公司有高管离职,对公司开出的补偿条件不满,遂向警方及GSK海外总部递去材料,举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商业贿赂等行为。诸多线索均表明,GSK中国公司内部的人事争斗,或是引发上述事宜的根源所在。而GSK在多地接受调查的同时,制药行业的销售潜规则也都浮出水面。“在中国,不给医生好处,这生意就没法做,外资药企也不例外。”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某跨国药企负责人称,即使公司的合规部门做再多努力,也很难杜绝员工的商业贿赂行为。如他们公司每年都会对销售业绩相对异常的员工做重点调查,每年都会有员工因此被辞退。举报引发人事地震臧敬五离职后,GSK中国研发中心何去何从目前仍未有定数。如果说此次举报GSK商业贿赂等行为的内部人士身份仍存悬疑的话,那么近期GSK内部爆发的另一起人事地震,则处处显露出内部人事斗争的痕迹。6月中旬,GSK向外界确认,因涉嫌论文造假,公司已经解雇了原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研发中心总裁臧敬五。公司原研发中心神经免疫副总监刘学彬提出辞职申请,另有涉及该事件的另外3人离职。此事件缘起于2010年《自然医学》杂志的一篇《白细胞介素7(IL-7)对TH17细胞的存活和扩增作用》论文,论证白细胞介素7(IL-7)对多硬化症起到关键作用。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葛兰素史克中国区研发中心神经免疫副总监刘学彬,通讯作者为该公司上海神经免疫学中心的主管臧敬五,联合署名作者共计16人。今年3月,葛兰素史克总部和《自然医学》杂志收到了一份相同的材料,指控“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科学家2010年发表在《自然医学》的研究论文涉嫌数据造假”。举报者称,研究者用健康人血样冒充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血样,数据存在造假现象。葛兰素史克于6月10日发表声明称,经过调查,数据造假得到证实,并公布了处理结果。此后,主要当事人刘学彬在国内某医药网站上,发表了自己亲手签名的声明,直指此事背后有人在操纵。“在 6 月 3 日的调查中,长达 5 个小时,调查人员使用威胁的语气和口吻,进而直接点出臧敬五先生,其目的就是引诱我说出臧敬五先生是否指使或要求我们故意作假,我本人是否因此而获得晋升等。”刘学彬说。臧敬五是全球免疫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在其领导下,GSK中国研发中心一路升级为GSK全球神经科学研究“总部”,主导其全世界范围内神经科学最前沿的药物研究活动。臧敬五离职后,GSK中国研发中心何去何从目前仍未有定数。记者获悉,臧敬五论文涉嫌造假事发,同样是来自一位署名“GSK前员工”的匿名举报。对于此事,GSK同样未作更多回应,只是表示“公司内部已在开展进一步的审查和自纠”。“近期GSK中国所遭遇的一切,都是源于公司内斗。”多名GSK 前、现任员工告诉记者,近期围绕GSK的负面新闻,无论是商业贿赂或是论文造假,“这些事件的细节,公司之外的人根本难以掌握”。这些信息在准确地发送到中国的政府部门、GSK董事会及合规部门等渠道后,逐渐发酵成为一个公众事件。而在公众前引爆这一切的,却是来自GSK在中国一个极为不起眼的区域市场。6月28日,长沙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长沙警事”发布一条简短消息称,“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关高管人员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长沙市公安机关调查”。对于葛兰素史克湖南办事处涉事高管身份及案情细节,长沙警方未作公布。7月2日,记者在位于长沙市湖南大剧院商务楼层里的GSK长沙办事处门前看到,该办事处早已空无一人,其玻璃大门上留有“各快递公司送件员,遇公司无人接待时,请将公司快件送至物业部”的字条。该大楼物业人士表示,自今年4月以来,该大门就再也没有人进出过,其下半年的物业费至今也未能按时交纳。对于长沙办事处何时受到中国警方的调查,以及长沙办事处未来何去何从,GSK中国公司公关部经理方芳表示,对于公司长沙办事处的相关事宜,至今仍未获公司授权作答。目前GSK能够明确回应的,是来自微博的一条消息。6月27日,微博上传出消息称:“当晚十多名便衣闯入葛兰素史克上海公司,直奔财务总监办公室,当即查封了账本并带走了外籍财务管理人员。”“6月27日确有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到访了我公司的上海、北京办公室,但我们尚不清楚他们来访的目的。”GSK回应称。外界则普遍猜测,此次调查和GSK财务造假、偷逃税款有关。据记者了解,北京是GSK的法律注册地,GSK北京办公室一直是其在中国市场的办公中心,而上海办公室是GSK中国的业务总部,长沙办事处则是其区域市场的销售中心。也就是说,此番遭调查的三地,在GSK的业务架构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都具有各自的代表性。方芳表示,目前公司不能对有关举报人身份的猜测做任何回应。但她同时表示,上述员工口中提交举报信的高管,确于半年前离开GSK。或源自公司内斗外界则普遍猜测,此次调查和GSK财务造假、偷逃税款有关。商业贿赂路径国内的医生多有职称考评的压力,这就需要其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能够定期发表文章。而国外的药企有科研的优势,也有海外期刊的联络渠道,这也是跨国药企在“医生争夺战”中的一个重要筹码。虽然警方及GSK公司均未对三地调查的具体原因做明确解释,但据业内普遍认为,商业贿赂将是这起风暴的关键词。据《华尔街日报》6月13日报道,有爆料人称,在2004年至2010年,GSK在华销售人员涉嫌对医生行贿开药方。有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往往针对同一个病症,有中外资数十家企业的 药可以用,手握处方权的医生便成为各家药企争相拉拢的重心。在现有的医药体制下,医生开出什么药方,很大程度上不是受患者的病症所决定,而是在于药企的公 关是否做到位。该人士表示,国内药企的分成比例中,按中标价格为基准,30%归医院,30%归科室,这是行业里不成文的规定。也就是说,患者100元买到的药品中, 有60元可能产生商业的灰色空间。而跨国药企由于产品多为原研药,研发成本较高,给医生的回扣比例相对会低一些,但其会通过安排研讨会、旅游等方式,拉近 与医生之间的距离。此外,跨国药企在竞争中还有另外一项优势。国内的医生多有职称考评的压力,这就需要其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能够定期发表文章。而国外的药企,有科研的优势,也有海外期刊的联络渠道,这也是跨国药企在“医生争夺战”中的一个重要筹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某跨国药企负责人基本认可上述人士的说法。但其表示,跨国药企由于面临海外反贿赂的风险,从出发点来讲,是不愿意给医生商业贿赂的。在合规风险下,跨国药企近年来也确实在打击公司员工的商业贿赂行为。以该人士所在公司为例,目前该公司已严令禁止邀请医生到风景区去开研讨会,同时对所邀请医生的往返机票也会做严格审查,要求机票往返时间与会议时间相吻合。在会议期间,公司甚至会通过摄像的方式,确保员工在与医生的接触中,不出现送礼等行为。但该人士同时称,即使公司的合规部门做再多努力,也很难杜绝员工的商业贿赂行为。“据我了解,所有的跨国药企都陷入了这样的矛盾中。”该人士表示,一方面,公司层面真心实意地追查商业贿赂行为,但另一方面,员工迫于业绩压力,又在不断尝试行贿的新路径。外资药企人士透露,销售员工的收入多为基本工资与销售提成组成,不同级别有不同比例,销售提成在收入中的占比较高。 本帖最后由 克 飞 于 2013-7-14 11:29 编辑
医药间的学术腐败是一个普遍现象。
一个研究生的论文,可能是做实验来认证一个有效性或一个模型的。
可悲的是,实验的结果常常与权威的结论不符合。
如果,用他的实验去推翻权威的结论,不现实。。。他们会指质你实验条件不满足(鸡蛋能挑出骨头的,没有就塞一根进去)。。。最后的结果其实就是论论文通不过,无法拿到学位。
要么重做,重做也不能保证结果,还有时间、资金上的压力。
最现实的做法,就是修改数据,自己的实验支持XXX权威的新发现。
听着好象也没什么,是吗?也是没办法,是吗?。。。但是一个错误的或不成熟的结论就这样受到不同地方的假数据的支撑,最终被证实是可靠的。
受害者是谁?病人,他们得到了错误的诊断和治疗。。。。还有国家,他们白付了冤枉钱给这个邪恶的产业。 这个举报人,应该是美国的制药厂商。。。他们有棱镜计划,可以得到任何所需要的信息。。。英国制药厂Out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