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灿烂 发表于 2013-5-9 08:00:42

[ 前尘往事 ]:信

本帖最后由 星汉灿烂 于 2013-5-9 09:55 编辑

年轻时,喜欢余光中那首《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外地求学的日子里,总是靠写信和母亲联系,那时母亲还不似现在,还称不上为白发苍苍的老娘。有时想,这乡愁愁的是什么?是不是就是邮票那头的母亲。这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的信封里,是一份悠悠的思恋,一份淡淡的乡愁。四年里,有幸为同学们取了四年信,也很荣幸地被同学们称作为邮差。通常都是中饭后去取信,大致分一下类,给每个房间送去。女生的信,一般等下午上课时带去,如没课,晚上自修教室看见,再交给她们,也很喜欢看女生们见信后的欢呼雀跃。额外的收获,四年下来,除从信封上读出每个同学准确的家庭住址外,也比别的同学或多或少地知道多一点点小秘密,不过说实话,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那个年代,恋爱绝对是一个奢侈品。

四年的时光,伴随每月的汇款,绝大部分都是母亲的一封信,从好好学习,到天冷加衣服,到家里的水仙花开了,到邻居的小四考上了大学等,总是满满地好几页纸。四年中唯一一次例外,是父亲写的信,看着传说中父亲们写信的标准格式内容,乐了,

儿:

汇去XX.XX元。望查收。



父。

满腹经纶的父亲,真惜字如金,对儿不屑,儿或不可教也。

在电话还未普及的那个年代,想打电话,还要去电信局,交钱,排队等喊号,如无紧急要紧事,很少打电话。写信,最重要的联系方式, 一直很喜欢,午睡后的下午,坐在静静的宿舍里写信的感觉,其实写的是一份心情。每月总要写上几封,家里一封,同学几封,把思恋,友情,喜怒哀乐装进信封里,剩下的就是一个长长等待,期盼和分享,偶尔还会有些意外。有时,也可见同学坐在铺位之上静静地写着,也一样的心情,一样地期盼。给家里的信,相对来说比较潦草随意,给同学的信则要工整认真多一些。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也可以是一个很值得骄傲的资本。自如其人,漂亮的钢笔字,常常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现如今,信纸淡淡的油墨味已离我们远去。甚至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笔,也渐渐失去往日人们的亲睐。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方便彼此的联系,缩短彼此之间的实体上距离,同时也在增加着人们心灵之间的距离。有时懒到话都不愿多说,一个带着简化符号的短信,送去的是一个有点冷冰的问候。还是很喜欢写信的年代,那样心情,那样期盼。



裤头子 发表于 2013-5-9 08:23:25

能勾起人许多尘封的往事,很难得!

多伦多老王 发表于 2013-5-9 09:12:25

老星还挺多愁善感末:braces:

星汉灿烂 发表于 2013-5-9 09:24:03

老星还挺多愁善感末
多伦多老王 发表于 2013-5-9 10:12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你也来点?:O

多伦多老王 发表于 2013-5-9 09:55:33

你也来点?
星汉灿烂 发表于 2013-5-9 10:24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我没啥可愁的,咋办?:yes: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 前尘往事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