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9-7 20:21:43

杂谈交友、婚姻与家庭——本帖内容纯属嘉宾观点,不一定与转帖人立场有关。

本帖最后由 和者盖寡A 于 2013-3-2 22:03 编辑

郭德纲婚姻与家庭

http://www.youtube.com/v/R6xuiU9fpQA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9-7 20:24:02

锵锵三人行2012-07-12 A:婚姻制度是个阴谋

http://www.youtube.com/v/TsOiTSm4I84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9-7 20:25:02

锵锵三人行2012-07-12 B:婚姻制度是个阴谋

http://www.youtube.com/v/8BA-i6q4oU8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9-29 20:23:34

窦文涛:婚姻是社会管理的阴谋
2012-07-13 10:41:19 来源:凤凰卫视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近日汤姆·克鲁斯是同性恋的消息引起热议,又爆出他的婚姻有数百条的婚前协议,只是一个门面婚姻。本期节目中提到,如今人们对婚姻的评价日渐多元,不能否认门面婚姻、政治婚姻、经济婚姻……都是婚姻存在的形式,有人说婚姻本身是不人道的,还有学者主张婚姻是社会管理的阴谋,为的是方便权力对人们进行管理。

  凤凰卫视7月12日《锵锵三人行》,以下为文字实录:

  竹幼婷:汤姆·克鲁斯是个疯子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首先要向幼婷,还有向我们的观众要说声抱歉。

  竹幼婷:为什么?

  窦文涛:我这个声音听起来很性感,一直在病,就是感冒,咳嗽。

  竹幼婷:好可怜。

  马家辉:她爱的就是你的声音。

  窦文涛:一年360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竹幼婷:真的吗?不过人身体要病一下,你的抵抗力才会好。就像一个机器,你得运作一下,你如果那个免疫系统一直都是好好的,你太健康,它其实哪天真的大病来了,它反而没办法挡它,所以没事的。

  窦文涛:但我今天这个病,主要是因为看到了一张照片。

  竹幼婷:什么照片?

  窦文涛:这个照片我也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马家辉:等一下,在照片出来之前,我要说,其实逻辑刚相反,我们香港人有一句话说,趁你病,要你命。

  窦文涛:没错。

  马家辉:我看你病了,才把这张照片留出。

  窦文涛:这张图片说明就叫做“让窦文涛看看”对,我们看一看。

  竹幼婷:哪一张?

  窦文涛:哇。

  竹幼婷:为什么?

  马家辉:怎么把我切掉了?那是我。

  窦文涛:这是我让他们做的。这表达了我的感情。

  竹幼婷:你还自己承认。

  窦文涛:幼婷,你看我得说心里话,虽然你不是在我怀里,但是我发现你在男人怀里的时候,比平常更漂亮。

  竹幼婷:是吗?

  窦文涛:真的。

  马家辉:我先要跟大家解说那张照片。

  竹幼婷:怎么是你同意,没有,未经我允许。

  窦文涛:我就病了。

  马家辉:可照片的拥有权在我手中。

  竹幼婷:我有肖像吧。

  马家辉:你没有。

  竹幼婷:我没有?

  马家辉:当然没有。你忘记了陈冠希,他开记者会说,对不起,那个照片在我手中。

  竹幼婷:各位,男人的嘴脸看到了。

  马家辉:没有,其实那一天在外面,我们在摄影棚外面,我们摄影棚很窄,走廊很窄,我们擦肩而过,不小心她有点跌倒了,她穿高跟鞋。所以我就一抱,抱着她,然后她发现我多了一个纹身。

  窦文涛:一抱你就看人家脖子里去了。

  竹幼婷:马老师那天那件衬衫就跟这个一样,你会不注意到吗?

  窦文涛:对,咱们大家伙看看。

  马家辉:又来了。

  窦文涛:跟大家分享一下。咱们摄影师怎么跟不上呢。

  竹幼婷:你不是跟我讲是贴上去的嘛。

  马家辉:没有啦。

  竹幼婷:是真的纹的?

  马家辉:我怕人家说我年纪太大还搞怪,然后我就心理想说,那就赶快找个人来拍个照,因为我就故意要把它留出来,让文涛生气一下,所以整个事情就是这样。

  竹幼婷:你也要不要来纹一个。

  窦文涛:很多时候是这样的,你知道男人的心情嘛,就是跟一个女人意淫了许多年,最后发现她在别人的怀里。我这时候就想当汤姆?克鲁斯。

  竹幼婷:为什么?

  窦文涛:很不能对女人没兴趣。

  马家辉:可是文涛,我这个事情付出代价了,因为我通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手机交给我太太检查一下。那一天不小心被她看到了。你知道我们行走江湖,通常有几个原则,碰到这样的事情,第一个,能够不给老婆知道,就不要给老婆知道。第二个,当然估算瞒不了她的时候,要尽快先告诉她,先发制人,我那天就忘了,那天太累了,我本来想应该一回家就跟她说,我跟幼婷拍了一个照。就忘了,被她查到了。

  窦文涛:所以你看家辉他这方面很有体会,因此你谈谈今天的这个话题,可以说是专家级的,因为现在全世界都在谈汤哥的问题,汤姆·克鲁斯,你觉得是怎么回事?

  竹幼婷:汤姆·克鲁斯是个疯子。

  窦文涛:为什么?

  竹幼婷:他就是信仰的那个宗教,我觉得让他变得有点,对不起我对那个宗教不是非常熟,但是起码他的行为让我觉得不符合常理。

  窦文涛:跟他的宗教也不一定有关系。

  竹幼婷:他这次不是说出现问题是在于对小孩子,女儿的教养方式,因为女儿要上学了,但汤姆?克鲁斯认为她应该送进那个宗教所成立的学校,那个学校就是军事化的一个教育,小朋友才6岁,进去以后要每天背诵这些宗教的教文,然后非常军事化的管理,妈妈舍不得,所以不肯。但是汤姆?克鲁斯一向对这个宗教非常虔诚的。

  窦文涛:照你女人的直觉,你觉得汤姆?克鲁斯是喜欢女人的吗?还是双性的?

  竹幼婷: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跟他生活过。以女人的角度,我们是不愿意承认他是同性,是希望他一直是异性恋,但是我觉得这跟他离婚应该不是最大的关系,应该还是小朋友的教养问题吧。

  窦文涛:你看看这个事,当然不知道是真的假的,我现在觉得,我们不能在保守下去了,我是什么意思?我是说有些时候,我们看很多中国人,身上还被绳子捆着,我有的时候我多年的朋友,我看到他们在婚姻里,或者在婚姻外受苦,可是他们这个受苦仅仅是因为脑子里的一个想法,一个别人种在他脑子里的一个想法,一个概念,比如说我一定要结婚,或者说怎么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你就看着他受苦几十年,仅仅因为脑子里的一个想法。所以我有时候很想向他们呼吁,我们应该开阔的去看一个问题,让自己成为一个眼界很开阔的人,理解。你比如说,像汤姆·克鲁斯这种婚姻,他告诉我们这个婚姻现在在世界上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好多种形式。比方说假如这是真的,那么他们有长达几百条的婚姻协议,婚前协议,我把这种婚姻叫做门面婚姻,那么就是演嘛,咱们都规定好了,我不是否定,我是说这也是一种形式。

  马家辉:他的协议我没看内容,他有承认说我们是演的吗?有承认说我们一起是演戏,你不可能碰我,我也不能碰你。

  窦文涛:假如这是真的,第141条,须时刻展示自己的幸福感,这不是演吗?然后规定婚后每年凯蒂将获得300万美金,如果在五年内终止婚姻,她就需要向汤姆?克鲁斯支付1000万美金,然后11年后,就是如果这事你能坚持11年,婚前协议被视为无效。就是说你要坚持了11年,这协议不约束了,反而你可以得到一半的财产,就是让你长久。包括随时接受是否吸毒。汤姆·克鲁斯说话的时候,要微笑,并且赞同。

  竹幼婷:就是不可以破坏他的形象。

  窦文涛:生一孩子,奖1000万美元。

  马家辉:我猜这个可能性不大。

  窦文涛:也可以八卦乱造的。

  马家辉:因为这种假如是协议的话,在美国这种法律制度上面,谁敢流出来这一份协议,风险太大。像你刚刚说人家为了吃苦,为了脑海一个想法,那当然是,可是我们看到很多都是因为孩子,不想孩子受苦,可是那个也是一个想法,那是风险,你不愿意冒这个险,万一小孩受苦怎么办。可是我们看到太多的悲剧,到后来小孩长大了,回头跟爸妈说,我真希望你们当年是离婚的,你们根本不值得不需要为了我而那么痛苦几十年。我看到太多这样的例子,父母亲才是感觉可悲。

  窦文涛:但是你看我现在的想法是什么,尊重每一对人的选择,理解他们,都不容易。为了孩子,选择不离的,就在一块,甚至是没有性生活的。不像汤姆?克鲁斯,他可能是不喜欢。只要人家这样选择,也是很令人尊重的。我们不背这个负担,我们不因为孩子非要绑在一块,这个也同样应该给予尊重和理解,就是都不容易,这事谁办的好。去一下广告,《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9-29 20:26:12

窦文涛:但这方面还是幼婷,她还嫁不出去。

  竹幼婷:你别一再的强调这一件事情。不过我看清楚一件事情,以前有人跟我说,我不可能跟最爱的人结婚,是不是?

  窦文涛:是。

  竹幼婷:是不是很多人这样讲,就是不一定跟最爱的人结,我无法接受这个理论,就是怎么可能,一定是越来越好,一定是越来越爱,到最后跟这最爱的,你才会结婚。

  窦文涛:对,这是一个催化剂,你结了之后又不爱了。

  竹幼婷:不可能,你爱他,他就是最爱。可是后来我发觉,直到我有一个朋友,他的事业从30岁以后,他必须要一直钻研在这个领域里面,所以他就在30岁那一年,他就结婚了,他在25岁认识我的时候,他就跟我讲说,他在30岁一定会结婚,所以他这个结婚变得像是按表操课一样,他就真到30岁,他真的结了婚,然后我对他讲说,你爱她吗?他就跟我讲说,不重要,因为结了这个婚以后,我才能够心无旁鹜的专心于我的事业,我只找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跟她一样,对家庭有责任感,我们回家都会打扫家里,我们知道该回家,我们知道该对这个家付出。但至于两个人之间这个爱情是不是有浓郁到这边,他说我不觉得是最重要的。

  窦文涛:是。

  竹幼婷:我就开始有点说,原来有些婚姻的结合就像可能是汤姆?克鲁斯,他们有他们的一个作用,他有很多功能,不见得是我们以前想象,或者我被灌输的观念说,只有爱情才会走向婚姻。

  窦文涛:你知道最近施南生就是徐克的夫人,对外做了一个说明,她就说,我们夫妻俩还没有离婚,但是我们两个人相约把这个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事业上和工作上,而不是在私人感情这方面。我不是想关心别人私生活,但是我觉得她说的特别好,为什么说的特别好?我现在就在想,为什么我们老说我们一定要对人的选择,往开阔里想,现在已经出现很多种婚姻,比方说像你说的,我某种程度上讲,有人说婚姻是反人性的,或者说婚姻是腐朽的,早该取消了。我现在也没有这么极端,我现在就觉得你看,有门面婚姻,这可以尊重的,两个人总有某些理由维持一种关系,或者说也有一种政治夫妻,像克林顿和莱温斯基,是政治夫妻。还有事业型的夫妻,甚至现在的婚姻,跟什么都有关系,你知道上市公司它不能离婚,他为了股民的利益,他不能离婚,因为老婆可能拿着一半的股权,这两口子关系不好,股价就跌。而且尤其中国人跟外国人还不一样,外国人真是舍得一身剐,不管那么多。中国人我认为是可尊重的,他反正就是这么样,而且老实说,有个人性的东西在里面,就是说离了,男的再找一个新鲜热辣,可是中国人有种轮回的思想,他会跟你说,结果不还是这样,最后不还是这样嘛。于是,有些人他就说,为了某些原因,我们是一个合作关系,一个共同体,让我们找到界限,甚至说你玩你,我玩我的,但是我们互相维持一个婚姻,甚至于哪怕是为了孩子。

  马家辉:所以假如当初婚姻成为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必然的话,其实蛮好玩儿,蛮健康的,你可以找到任何人,用任何的理由,用任何的方式来相处,来结婚,可是前提是说你不要有什么后果,让你承担不起的,比方说有社会压力,或者说有一些在官场里面,或者是企业界,会对你婚姻,会觉得说影响大家。我觉得给婚姻这种自由度,在这种情况下面,不需要来废除婚姻。像我们年轻一点,也像你刚才提到说,总是觉得婚姻不好,不人道,不卫生,不这个、那个。后来觉得说没关系,你可以自由来组合。可是问题是说婚姻世界上永远没那么简单,总是外面的人要指指点点,永远最后在别人的指点下面你就受不了了。

  窦文涛:最讨厌的就是这个。

  马家辉:干脆不要了。

  竹幼婷:所以婚姻看来应该可以稳定心情,这个制度是稳定一个人在人生当中,因为你在年轻的时候是这样,上上下下的,所以这个制度会让你甘愿于稳,这个稳不见得是在爱情里面我找到这个人依附,所以我变得稳,也可能,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我有了这个东西,我再也不用管世俗的说法,所以我也稳定,我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但它都是一种可以让人稳定的制度。你不觉得吗?

  窦文涛:我觉得这是因人而异。

  竹幼婷:没有人因为结婚而更浮躁的,听起来不是这样。

  窦文涛:家辉很浮躁。

  竹幼婷:爆人家料。

  马家辉:我告诉你幼婷,海明威跟第三任太太结婚要签字,签完字之后,做了第一件事是什么?走出那个地方,到对街的酒吧,然后就说给我两杯威士忌放在一起,不够,今天来四份威士忌。他说这是我做过最后悔的一件事,从一个洞,好不容易爬起来,怎么又掉进另外一个洞里面。所以他结婚马上就浮躁了,因为他可能基于不同的理由,可能要被第三任的太太逼着他结婚。所以每个人面对婚姻还是有不同的选择。你刚刚说你那个朋友说娶个老婆,反正放在家里面。我觉得还蛮复古的,因为在17世纪以前,其实一般的对婚姻,对家庭、爱情跟性,是分的蛮开的,婚姻就是维持家庭的状态,然后你有个情人,也不一定经常上床,跟你谈情浪漫的爱。然后性,你有另外处理的方法。后来坦白讲,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整个制度的扩展,才把人强迫,把这三个东西混在一起,性、爱情、家庭的稳定都希望在同一个人身上来拿到,最后就出问题了。

  窦文涛:对。

  马家辉:现在重新解体不就好了嘛。

  窦文涛:是,你看我说往开阔里想,还包括时间概念上,你比如说最早爱情这个词是指的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感情,甚至于在古代的时候,婚姻没有什么爱情,甚至更像咱们刚才说的,门面婚姻,体面婚姻,政治婚姻,经济婚姻,这是当时的情况。但是我们现在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你怎么知道未来的人又怎么样呢?

  竹幼婷:但也有人说这个婚姻是一个政治统治的手段,因为以前我们因为婚姻联姻,我们家族势力可以扩大,当你一直结婚,一直结婚的时候,你家族势力到最后富可敌国,你就可以变成一个小的王国,但为什么现在后来因为宗教的关系,发明出来要发觉有这个婚姻制度,它就是避免你扩张。所以说不定你现在想要灭掉这个,政府还不愿意。

  窦文涛:当然。

  竹幼婷:因为你破坏这个制度,你越来越自由,你可以凝聚,你可以用婚姻来凝聚你的力量,或者是你跟不同的人,发生关系,凝聚你的力量,所以当然要一夫一妻。

  窦文涛:你在法国那些学者的说法,婚姻就是社会管理你们的一个阴谋,权力管理你们,你们必须以这个为细胞,要不然我怎么管理你们,让你们替我们生产,包括生孩子,生育。当然这位专家已经因为艾滋病去世了。《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

  马家辉:台湾女人不能娶

  窦文涛:我再给你看看,你们台湾名人的一个照片。

  竹幼婷:什么照片?

  窦文涛:这也是台湾有名的一段婚姻,这就是大导演杨德昌和蔡琴,当年的这段婚姻,号称是无性的婚姻,就是公开的说,我们是伯拉图的婚姻,据说是杨德昌提出来的。但是这个杨德昌自己在外边找人。

  竹幼婷:因为他自始至终没有真的爱过,真的所以我们说蔡琴要的那个爱情,它从来没存在过。

  窦文涛:你这么看吗?

  竹幼婷:对,我觉得后来看,他真的很爱他第二个老婆,就是在美国跟他一起退居幕后的老婆,我觉得他们是真的是很爱。他跟蔡琴这个结合,我觉得如果我们很俗气的说,这一定是蔡琴爱杨德昌多过于他爱她。

  窦文涛:当时你说蔡琴这样的人,我看有一个女作家叫袁琼琼写的,当时跟杨德昌好了几年,女人都是这样,她觉得他要再不给我一个身份,我就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所以就是你到底要怎么样。结果杨德昌那个性格,他就说我给你那个电话,答录机,我们在那说,然后蔡琴就紧张的,不敢去听这个答录机,甚至说要把它删掉,最后跟着这个女作家一起听,结果一听,听见杨德昌沉默了一分钟之久,然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哎,你叫我怎么说呢。就完了。然后两个人又走到杨德昌的家里,说是那个女作家的描述,说一打开门,杨德昌把蔡琴拦进了怀里,两人就这么结婚了。

  竹幼婷:可是光那个答案就不行了,要是以我标准。

  马家辉:她的要求太高了。

  竹幼婷:他想了一分钟,不可以。

  窦文涛:这你看,男的在想什么。

  竹幼婷:想不要,但讲不出来。

  窦文涛:我的感觉就真是这不简单的是爱情,要是爱情很简单,我这么爱她,我当然要跟她在一起,但是为什么翻来覆去的想。

  马家辉:因为在一起也不一定需要结婚,而且可能他心中还有其他的选择,可是对于这个事情,其实我一直也暗中蛮关注的,因为我很不服气,永远是女人来一面之词,我坦白讲,听太多,看到太多蔡琴的说法。她在电视台也说,电台也说,文章也说。有时候好像所描述的,我们跟杨德昌也有数面之缘,吃饭聊天,好像所说的是完全另外一个人,她把杨德昌说的如此无情,如此的冷,如此的硬。比方我记得蔡琴说到自己,半夜在哪里,哪个城市,好像同一个在美国一个城市,蔡琴说我的车坏掉了,在路边,半夜打给他,喊救命,她就说杨德昌完全不理她,完全挂掉电话。种种的说辞,有时候我都会打个问号,而且再一次来确认我说台湾女人是不能娶的。每一个人一离婚,我经常这样说,一定会写文章。

  窦文涛:除了马家辉的太太。

  竹幼婷:因为他还没离,你看他不敢离就是这样,会出书的。

  马家辉:每一个人都是,从李敖的前妻,到每一个胡瓜的前妻,到每一个都写文章,把老前夫痛骂一顿,一面之词,我觉得听一下就好了。

  窦文涛:是。我觉得也有这个体会,有的时候我不是歧视女性,我确实有时候觉得女人,有时候的叙述,会比较文学。

  竹幼婷:就是感性面多于理性面是这样吗?就是说总是那个情,受伤的时候,她就很容易自怜,因为已经没有人怜她,所以她就自怜。

  窦文涛:也容易怨。当然小男人也很容易怨。

  竹幼婷:大部分都是女生自怜的时间多吧。

  马家辉:幼婷你刚刚那个反应就已经表达了,你说连对方考虑一分钟她都觉得不满意,怎么可以,应该一口答应说。

  竹幼婷:而且还长叹一口气,结婚还叹气,那别结了。

  窦文涛:要你才不结是吗?

  竹幼婷:所以我意思说蔡琴也要接受自己的选择,你看你连听都不敢听这个答案,可见你心里也有犹豫,你知道他没有这么把握的。如果真的是这样,你还要嫁,你就太爱,你太爱,你就要接受这个人,有一天他就会走,因为他不是那么爱你,要接受,但是要是想好,那就结。

  窦文涛:你呢?

  竹幼婷:不行,他当下一定要马上。

  窦文涛:要是才比天高,像我们小马哥一样,你也不能低声下气?

  竹幼婷:不可以,对我一百分才有用。

  窦文涛:那你就得找个奴隶。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10-1 20:55:25

本帖最后由 和者盖寡A 于 2012-10-1 21:58 编辑

中國時報社論-婚姻制度崩解 該擔心的是社福課題
    2012-03-25 01:15
    中國時報
    【本報訊】

 最近「剩女」問題引發風波,台灣女人不結婚,究竟是誰的錯,各方爭議激烈。其實,女性向婚姻說不,不只見於台灣,而是各國普遍的現象。整體而言,以傳統婚姻模式為社會運作基礎的制度,已經逐漸崩潰。

 立委張曉風質詢時表示,台灣許多適合結婚的優秀女子被台灣男人淘汰,成為「剩女」,只因外配比較好控制。這番高論一出,立刻引發批判與反彈,外配團體更齊聲譴責。張曉風的基本假定是:人都要結婚,不結婚就是哪裡出了錯。台灣男性喜歡聽話的女性,所以找外配結婚。但事實並不完全如此。過去的觀念認為結婚是人生的必要,沒有就是不完滿的缺憾;現在愈來愈多人認為婚姻只是人生的選項之一,因此寧缺勿濫,不婚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異常狀態。

 傳統婚姻型態植基於過去的社會狀況與兩性角色,以往女性教育差、經濟能力弱;要有個生活依靠,死後得到香火供養,就必須依附婚姻。而在以男性高於女性的傳統文化裡,女性必須扮演賢妻良母好媳婦的溫順角色。在「格差婚」的傳統觀念下,女性通常「往上嫁」,和年齡、財力、地位高於自己的人結婚,男性則通常「往下娶」。

 愛情當然是結婚的重要原因,但就一個有幾千年歷史的社會制度而言,傳統婚姻其實是一種利益交換,男女都有取得有付出。女性用性、生產、勞務等,換得長期飯票、性愛管道以及生養孩子的安定環境。過去不要女人有腦袋,只要女人的身體功能:性、生育、家務。但教育讓女性的腦袋得到公平的成長機會,當人類的工作愈來愈靠腦袋而非體能時,女性便和男性一樣能在職場出頭天,並在工作中得到快樂與自我價值。

 不過,職場打拚幾年下來,年紀漸長,眼界日開,條件好的單身男僧多粥少,既然自己能獨立,也不必屈就條件差的男性。如果工作環境與生活圈封閉,又抱著隨緣心態未積極找對象,或者始終遇不到想廝守的真命天子,結果便離可能結婚愈來愈遠。

 此外,以往女性只要負責家務,現在往往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婚姻固然可以提供很多寶貴的東西,但也必須付出極大時間心力,這會讓許多自我意識高、要求生活品質、不喜歡束縛的現代女性望之卻步。當婚姻的誘因不再,負擔卻依舊沈重,算盤一打,女性對婚姻的熱度當然減退。

 其實依據統計,剩男比剩女還多。不過男性在找對象時,考量的不只是個人,還有家族與延續香火的需要,會期待配偶承擔起家族責任,而公婆也希望有個乖巧勤快的媳婦。如果自己的條件找不到台灣女性點頭,有些就會往外發展,這的確是事實。有些外配婚姻過得非常美滿,但不可否認的,有些外配的權益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因為她們被納入過時的、已被台灣女人拒絕的傳統婚姻以及兩性模式裡。

 趨近喜歡的、迴避討厭的、爭取想要的,都是最基本的人性。如果有愈來愈多女人不結婚,一定是因為傳統的婚姻已經不是她們所要的了。這是舊婚姻與新人類的落差。舊婚姻並沒有錯,它有它的功能;新人類也沒有錯,他們有他們的需求;只是兩者不對盤罷了。

 其實這並不是台灣的特例,其他國家同樣可以看到傳統婚姻式微、不婚與離婚增加的現象。在日本,卅歲出頭女性約三分之一單身,其中近一半可能終身不婚。美國有將近四成的適婚年齡女性從沒結過婚,英國單身族群已經成為多數,非婚生子女人數超過了婚生子女。

 很顯然的,傳統婚姻模式已不敷時代需求,拒絕婚姻或從婚姻出走的人口,未來仍將持續增加。即使在觀念變遷下,現在許多婚姻互動模式已不若過去僵化,但到底要不要一男一女綁死死,卻仍有愈來愈多人感到懷疑。單身固然是個人的選擇,當事人可能也過得很快樂自在,但不婚不育造成的人口老化問題,以及將來大量單身人口形成的社會安養負擔,卻是政府需要嚴肅正視,並及早規劃因應方案的課題。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10-2 19:38:56

本帖最后由 和者盖寡A 于 2012-10-2 20:43 编辑

反对爱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儿

  作者:劳拉·吉普妮斯 (作者), 李根芳 (译者)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7月1日)
  外文书名: Against Love:A Polemic by Laura kipnis
  平装: 25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47701706
  条形码: 9787547701706
  产品尺寸及重量: 21 x 13.6 x 2 cm ; 240 g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反对爱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儿》内容简介:对大多数当代人来说,偶尔打打野味,与全心拥戴一夫一妻制,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冲突。衡量配偶物质资产与社会资产已内化到爱情心理与欲望的潜意识结构里,当“伴我一生”,“忠贞不渝”等支撑爱情的柱石一根根坍塌时,婚姻还会是爱情的终极梦想吗?劳拉·吉普妮斯深入考察了现代人心灵的困境与欲望,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讨论婚姻制度和爱情教条之疑惑,其观点可谓一针见血,鞭辟入里。恐有将你从爱情的温柔乡里震出之虞,所以阅读前请系好安全带,免得你脆弱的感情就此碎尸万段。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反对爱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儿》编辑推荐:一部挑战社会伦理底线的惊世骇俗之作。
  有外遇的人,请全部起立。幻想过外遇但还没付诸实行的,也请起立。扮演第三者还有被戴绿帽的老公、忍气吞声的老婆,也请起立。还有谁是坐着的吗?
  婚姻这个当代最重要的爱情制度,产品不良率(离婚率)已经高达50%,但从来没有人怪罪婚姻的生产流程有问题:恋人们照样失控地奔向礼堂,毫不在乎自己有一半机率成为爱情的瑕疵品。
  让我们大胆想象一种可能性:离婚人数之所以暴增,会不会因为婚姻制度已经不适合这个年代,就像“室内电话”无法满足现代人随时需要沟通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手机”一样?
  “伴我一生”,“忠贞不渝”这种持续了三百多年的爱情观,已经是众人臣服的最大党,在它之前人人软脚,没人敢反抗。
  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劳拉·吉普妮斯重磅巨著大陆首次面世。这位呛辣的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决心站出来对抗暴政,企图推翻爱情的模式。她希望用最激烈的方式,将你从爱情的温柔乡里震出。所以阅读前请系好安全带,免得你脆弱的感情就此碎尸万段。
  婚姻,其实是一个统治阴谋……跟吉普妮斯比,李银河都OUT了!欢迎拍砖!欢迎吐口水!
  作者犀利地批判了人类对婚姻制度的迷恋式顺从,直指两性情感最不堪目睹现实面。
  挑战人类一夫一妻的“专偶制”伦理底线,质疑婚姻制度的合理性。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一本质疑婚姻制度和爱情的两性情感之书。
  我们选择适合的伴侣,精密地计算他们的资产,仔细地衡量每个可能人选在市场上的价值,刮除浪漫的假面,我们都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手上拿着小型计算器、卡尺和放大镜。现代爱情真正的蜕变,在于衡量配偶物质资产与社会资产,已内化到爱情心理与欲望的潜意识结构里。
  如果伴侣只是彼此的监狱、如果爱的功利目的与爱的理想背离,如果婚姻——我们遵循维系的习俗——为使爱情保持忠贞的制度变成忠贞的最大破坏者时,我们还要不要爱下去?
编辑本段媒体推荐
  辛辣又令人着迷??极其有趣??以散文的犀利笔锋,表达对婚姻迷思的精彩控诉,以及对不忠的赞扬。
  ——《纽约客》
  该是时候有人跳出来戳破我们对爱情和两人关系的理想主义想象了。
  ——《纽约邮报》
  如果你认为家庭价值不仅仅是爱你的家人,还包括更重要、更好的东西,请避开这本书,以免读后中风。
  ——《华盛顿邮报》
  吉普妮斯的论述读起来就像辛辣又脱俗的小说,叙说一桩不忠外遇的开始、过程和结束。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若要一个人不享受吉普妮斯带来的震撼,大概要有一副铁石心肠??有趣又精明??论述有力且有根据。
  ——《芝加哥论坛报》
  令人惊奇的慧黠,美妙的笔锋??吉普妮斯结合记者的活力和哲学家的脑袋??无论你是否同意,吉普妮斯的论证方式让《反对爱情》充满震撼,同时也令人捧腹大笑??就算是最幸福的已婚者,也会喜欢这本书的挑衅味道。
  ——《费城询问报》
  以刀锋般锐利的智慧和逗趣的讽刺笔调,吉普妮斯将一夫一妻制的浪漫迷思完全打破。
  ——《出版者周刊》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作者:(美)劳拉·吉普妮斯 译者:李根芳
  劳拉·吉普妮斯(Laura Kipnis):美国西北大学广播电视电影系教授,也是文化及媒体批评家,谈论领域包括性别议题和当代文化。曾于2007年来台参加第七届“性/别政治”超薄型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的题目是“色情无价”。
编辑本段目录
  读前须知/ 1
  绪论:我刚好遇到了 / 4
  第一章?爱的劳动
  爱情一定要“努力”维持 / 18
  爱情的最低工作时数 / 20
  我们自己选择了爱情? / 25
  爱情政权的维和部队 / 34
  和谐社会需要的爱情关系 / 39
  偷情:小小的乌托邦世界 / 46
  论辩与悲歌 / 53
  第二章?家庭集中营
  现代爱情的特点 / 67
  亲密关系的种种辅助维生系统 / 74
  伴侣错综复杂的需求 / 81
  爱情的文法课课程 / 93
  “不可以”列表 / 96
  通俗文化中的“反”爱情 / 109
  第三章?爱的艺术
  偷来的时光:偷情的时光 / 129
  偷情也是艺术 / 134
  当第三者踏进家门 / 139
  就算配偶不在场?? / 141
  关于欺骗 / 148
  捉奸在床 / 158
  改变与反对改变 / 161
  第四章?追求幸福
  在压抑和解放间挣扎的我们 / 173
  还有谁支持婚姻制度 / 176
  公众人物的私生活 / 183
  配偶风格 / 188
  “我愿意效忠”国家? / 198
  反对爱情的寓言 / 217
  爱与工作 / 224
  爱情VS反对爱情 / 232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10-4 21:55:40

(美)劳拉·吉普妮斯 反对爱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儿
序言
译序:真爱令人自由
李根芳
20世纪70年代的偶像明星刘文正有一首歌就叫《爱情》,歌词并不长,却道尽了爱情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的特性。披着白围巾、身高接近180厘米的刘文正唱着:“若我说我爱你,这就是欺骗了你;若我说我不爱你,这又是违背我心意。”究竟什么是爱情?谁敢反对爱情?就像本书作者劳拉?吉普妮斯所述,爱情是个颐指气使的老大,它要我们忠贞不贰,我们就不敢轻易违反造次;在爱情面前,人人成了小老百姓,臣服于位高权重的帝王,受其摆布;或是像签了约的奴仆,任其使唤。
然而,在一切都被解构、凡事皆受挑战的时代里,为什么独独爱情能继续霸占宝座?何以一夫一妻的专偶制度永远受到众人膜拜?无论是中外影视圈、政坛或是全球体育界,只要有人胆敢违禁,势必受到各方围剿追杀。因此无论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一时的意乱情迷”或是“犯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当事人总要出面道歉,向社会大众坦白认错。或是原本形象完美的居家好男人,突然间各种代言皆被封杀,从此销声匿迹,“闭门思过”,甚至得用天价来挽救一切。
但是,类似的戏码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我们知道,只要专偶制度存在,这出戏就一定会继续上演。
劳拉?吉普妮斯强调的专偶制度,未必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随着同性婚姻渐受法律承认,书中援引的例子可能也适用于同志婚姻。她的重点在于专偶制,特别是“真爱永恒专偶制”的神话。这样的神话在近世似乎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若有人胆敢质疑,恐怕会立刻被人贴上“反社会”的标签。
然而,成为专偶制度的信徒才是真正的爱的追随者吗?这有没有可能其实是打着“真爱”名号,从事种种违反真爱的行径呢?这是吉普妮斯站在悖论的角度,要求读者跟着她一起深思的问题。
我觉得全书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她借由批判理论来检视现代亲密关系与资本主义经济逻辑的相通性,她指出:“我们不可能拒绝爱,正是因为现代人被形塑成是渴求被满足的存在,期望与人联系,需要爱人和被爱。因为爱如血液里的原生质一样重要,世界上其他一切充其量只是白开水。”这样一种对爱的信念与坚持,和现代工业社会强调效率、工作伦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她援用了福柯“规训”的概念,强调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利用“圆形监狱”的逻辑,将专偶制爱情歌颂包装成至高无上的美德与幸福,因此国家机器不需要处处站岗、时时设防,却能达到无时无刻不在监督人民的目的。我们对于工作上的表现和亲密伴侣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努力”来达成希冀的目标,如果表现不尽如人意、关系不尽美好,那就是我们努力得不够。
除了国家对婚姻关系的规范制约、工作场所对专偶制的奖“善”惩“恶”,在巩固这套意识形态之外,现代美国社会也透过各种两性关系畅销书、心理咨询,甚至是脱口秀节目,对人们进行监督与辅导,这便串联成整个经济的生产消费链,一切都可以拼装在线完成。“生命之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这些崇高的目标,就在“努力”之中得以实现。
然而,这样的逻辑是否是为了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而服务呢?事实上,当代社会学家如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贝克夫妇(Ulrich Beck & Elisabeth Beck-Gernsheim)都分别探讨了现代社会结构的改变,已急剧地影响了现代家庭结构,也挑战了传统以来我们对亲密关系的定义与了解。也许种种的逾越行径,无非是挑战僵化现况的革命行动,透过这些逾越,我们开始去探问疆界从何而来?为谁所限?规范如何重写?规则如何改订?
这当然不是一本鼓吹婚外情的书,就如书名所示:Against Love,我的解读是,专偶制度恐怕是以爱之名行反爱之实。既然是制度,自然有其生成的原因与捍卫的价值观。就像父权制度其来有自,但不见得是真理,前仆后继的前人让我们看到了争取性别平等的成果,性别差异不该再成为限制就学或就业的理由,女性应得以接受教育、发挥所长。
长期以来,专偶制度被奉为真理,但是劈腿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就像搅乱一池春水的杂质,逼得我们不得不去诚实地面对究竟这一切出了什么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人是社会动物,我们确实需要相濡以沫的陪伴,但是亲密关系和爱情为什么必须是一体的?若是追溯历史演化,现代专偶(婚姻)制度其实是相当晚近的产物,我们却被紧紧圈住,在其天罗地网下,几乎无处遁逃(现在更有小报新闻、八卦媒体随侍在侧)。
从西方历史观之,古希腊文共有四个词来指涉英文的love,分别是eros,agape,philia,storge。eros是激情的爱,往往有色欲的渴望;agape是对家人、配偶的爱,包含了尊重;philia和友爱相近,也可扩及群体;storge通常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含有宠爱的意味。在现代的爱情神话里,我们似乎要求对方要能给予这四种不同的爱,否则就是对方不够爱自己的明证。虽然吉普妮斯讲的是浪漫爱,但有时读着读着,我仿佛也看到许多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影子。
也许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从她的析论中看见自己也看见别人,在辛勤工作、努力求爱的同时,不妨停下来想想: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相信,真爱令人自由,不仅是自己,也包括对方。
文摘
一、
第一章:爱的劳动
在这个房间里所有私通者请起立,包括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忠的妻子,处处留情的丈夫,还有迷途的家庭伴侣。一天到晚幻想外遇的人,也请起立。曾在偷腥通俗剧里扮演“另一个男人”、“另一个女人”这类配角的也别坐着,有疑心病的配偶或婚姻侦探,“我3点打电话到你办公室,他们说你刚走!”或被戴绿帽的老公,忍气吞声的老婆。当然,你可能(至少在意识上)不知道自己是其中一员。你可以花一秒钟想想这个可能性,或者赶快打个电话:“喔,没事,只是看看你在干吗!”
擅长背叛的专家很快就明白,我们可不是在讨论一夜情。短暂的露水姻缘,喝得半醉的糊涂账,在市郊隐秘住所的交换伴侣游戏,或在后现代美国,其他能够外遇又不会留下痕迹的种种机会。我们活在一个性致勃勃的时代, 这个文化一方面极度突显性欲,一方面又维持新教的基本精神,两者旗鼓相当,比例平衡。据估计,伴侣间至少有一次不忠记录的比例从20%?70%不等,这意味着你基本上选择的是在这类行为里偏好的立场,而不是反映实情。不管确切数字为何,而且说真的,我们一定要像社会科学家和养鸡场管理人一样,斤斤计较那些数字吗?很显然,偶尔打打野味,与全心拥戴一夫一妻制,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冲突。我们之中不少人在必要时都有一套说辞,如“空腹时就不该喝酒”,或是多年来懂得以吹毛求疵的精确,策略性地解释各种例外,如“在外地的不算数”、“口交不算数”等。一些有先见之明者,早就和伴侣约法三章,对这类情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不能有半点隐瞒”等规则,不过据说这类规则较常出现在非异性恋关系里。我要再次强调的是,这类统计数字并非全然可信。
但是我们不是在讨论与自己或配偶的约法三章,或者“不过是性而已,没什么大不了”。我们要谈的是,婚外情─动了心的真感情:亲密的互动、能重新被唤起的激情、倾情告白、理想化、爱的宣言—分享彼此最喜欢的书、童年回忆、抱怨情感关系的不满,甚至是表白最深沉的自我等。最后不得不痛苦地向挚友或专业倾听者求助,后者可是所费不赀。因为陷入爱河的两人可能都有家室或伴侣,这场断不了的热爱得偷偷摸摸地进行,这让你的整个世界天翻地覆。换句话说,我们要谈的是矛盾。在我们这个时代里,爱情正是日益滋长壮大的矛盾。不忠是进入这个充满矛盾与焦虑世界的门槛,也是看清当今爱情伦理的一种方式。它是个想象的空间,也是真实的事件。我的意思是,无论你是否报名参加华丽客轮,我们都是在同一条船上─除非你誓死不从。
二、
我们都知道幸福的婚姻需要努力:我们在这劳工密集的亲密关系教义问答里被教育得很好—努力,努力,努力;如果两者都需要苦其心志,那工作和下班后的差别在哪儿?工作/家庭、办公室/卧室,你可以不照表抄课吗?幸福的关系或许需要努力,但不幸的是,一旦触及到爱,努力往往会过了头,这时努力是行不通的。就情欲来说,玩才是王道。或者如精神分析师亚当?菲立普(Adam Phillips)所述:“在我们的情欲生活里??不可能努力维系关系,就好像你不可能决定要勃起或是打算做一个梦一样。事实上,如果需要努力,你知道一定有问题,有些东西已经不在了。”
然而我们还是在这里辛勤耕耘。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工作伦理竟然渗透到人类存在的一切范畴,就算下了班,也不能玩—或是到处留情。当然工作伦理很早以前就渗透到休闲范畴,原本是抽离工作的休息,现在则是费力去休闲。你发现自己不断在工作后重复操劳时,也就是当你在“努力锻炼塑身”之际,一切都搭上工作伦理也不是什么新说法,这和中产阶级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下回在你凌晨4点躺在床上,思索着自我价值或社会价值这类存在理由的问题时,不妨想想这一点:“我真的成就了什么?”但是究竟何时工厂的修辞成了爱情的预设语言—这难道意味着要改善家庭关系,应该用劳资双方的集体谈判来取代婚姻咨询吗?
一夫一妻制变成劳动,欲望由契约来组织,账务和忠实好比是劳工付出的劳动,婚姻如同家庭工厂,通过严格的生产纪律来管理,使得所有的妻子、丈夫、家庭伴侣都被现有的机制紧紧绑住。这真的是我们所说的幸福关系吗?
关于欺骗
我们也别忘了自我厌恶。或许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自认为是个好人,那么欺骗枕边人实在不是件快乐的事,那些偷来的光阴总是有代价的。即使你偶尔听到,为维系长期的配偶关系,可以容忍某种程度的互相欺骗,美国人通常会说这是“欧洲人”的作风,也就是说,一个遥远而有些肮脏的概念。事实上,最近在法国针对对一夫一妻制的态度所作的调查发现,其实他们和美国人并无二致。但是提到配偶欺骗这个主题的道德负担,提到动物王国的典型代表,或是身体主人与其下半身器官的模拟,光是思考这些问题,可能就需要各种自我形象缓冲装置:酒精是最典型的,通常再加上一点自圆其说,对自己播放的三角关系用古老爬虫类的大脑来解套。
不过让我们承认诚实本身就是个充满欺骗的主题,这使得任何对诚实站得住脚的自我反思,都显得有些不可靠。事实上是,集体社会生活要求所有人习惯性地欺骗,没有一个人可以宣称自己未受污染。有谁从来没有谎称生病而请假?或谎称某个亲人过世但其实人家还活着?有谁从来没有过编造理由爽约,好去做别的事,或者可以什么事都不做?我们游走于变幻莫测的社会,面临困难的人际关系处境,或是进退两难的局面时,欺骗并不罕见。每个社会化的个体都知道,集体存在势必会有某种程度的欺骗,如“你看起来很不错”、“我打电话给你”等,而且我们大概也都意识到,如果没有欺骗,社会运作可能会停止。你不必变成王尔德,也知道要维系友谊、保住工作、和亲人或配偶的亲戚们来往,有时甚至只是想让一天好好过,都需要展现虚假的一面。
集体生活要求的欺骗形式远比社交谎言来得更加复杂细致。研究欺骗的社会科学家在报告中指出,欺骗别人不但是一种自动的社会行为,愿意被骗同样是自动行为,指的是知道某人在说谎,不过通常的情况是我们未必知道。有可能是我们并不想知道真相。研究者猜测有这种可能。人类实际上通常很不擅长判断真假,我们一般依赖的线索,跟真正的诚实与否根本毫不相干,比如说眼神游移、颜面神经抽搐、说话时迟疑不决。就算有人坚持他们非常有自信可以侦测判断别人是否说谎,就算我们的司法系统取决于面对面判断的精确性,但那些训练有素者察觉出谎言的成功率却还是不超过50%,换言之,这跟乱猜的结果相去不远。受挫的欺骗研究者被迫得出结论:人类没有充分的动机去侦测谎言,甚至可能出于自我保护,而对知道真相存有偏见。要维系关系,成功的欺骗侦测显然没有帮助。不成功的欺骗侦测反而是比较明智的策略,成功侦测朋友和亲密伴侣习惯性的谎言,只会造成自己的寂寞孤单。骗子和不知道真相的被骗者之间成功的欺骗行为,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协议。
不过即使某种程度的欺骗是社交生活的一部分,即使谎言侦测有违我们的最大利益,维系现代配偶生活的基本前提是,我们不会欺骗亲密伴侣。我们认为亲密关系应远离一般社交虚伪和敷衍了事,是能够彼此真心以待的私人净土。一般认为,如果两人不能坦诚相待,这个关系也就玩完了,至少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在受访时,都表达了这种信念。这可是克林顿执政年代,权威意见、问卷调查以及茶余饭后闲谈最热门的话题—为什么希拉里在面对克林顿长期的欺骗,却不从这个婚姻出走,她没有离婚也常被视为是她自己道德上的失败,失控的企图心往往成了大家推论出的主因。根据亲密关系典范原则,通奸罪并不限于通奸的一夫一妻制,更糟的是,这项罪责玷污了诚实,这原本是通奸行为发生前最被看重的原则。
毫无疑问的是,任何相信透明是亲密关系的必要条件的人,逮住配偶说谎,绝对是一大伤害,我们大部分的人都这么想。被骗通常令人感到不受尊重,甚至是被羞辱。讽刺的是,被欺骗的理由通常是因为不想伤害人。“在某个层次上”算计过,真相可能令某人或某事有风险,而欺骗在某种棘手的情况下,看起来似乎没那么糟。通常这种情况是当我们的责任和欲望有所冲突,例如社会或配偶对我们有所要求,我们的内在生命又渴望别的的时候。但是,想要鱼与熊掌兼得,本来就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我们是分裂的,在这一刻是自我(ego),下一刻是本我(id)。更重要的是,无论社会化和内在暴徒、罪恶感和自我惩罚如何要求我们全面顺从,两者仍然同时发生,受到从未完全臣服于现实原则的幻想和希望的摆布。拥有不止一个欲望是现代亲密关系最大的禁忌,但是把性欲完全囚禁到紧密的家庭范畴,默默接受一个先行萎缩的欲望世界,对某些人而言,与自我背叛无异—这里的自我指的是最分裂,也最不妥协的饱满“自我”。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10-4 21:56:56

(美)劳拉·吉普妮斯 反对爱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儿
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4575581.html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10-20 21:07:19

令人懷念的民歌 (5) - 愛情

http://www.youtube.com/v/x-CznqURWyw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11-15 23:55:08

1997年,縱橫書海節目,張曼娟談愛情小說。

http://www.youtube.com/v/4_3nQ0tAwig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11-16 15:22:03

张曼娟谈婚姻和爱情

http://www.youtube.com/v/kph7o5wG1Bs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11-18 14:08:22

【補教國文名師】吳岳老師談愛情 part 1

http://www.youtube.com/v/FKB-RVXu_Zw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11-18 14:08:58

【補教國文名師】吳岳老師談愛情 part 2

http://www.youtube.com/v/DBY7sajgBWs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2-11-25 09:52:52

黄浩鳴 謝謝你曾經愛過我 MV (HD)

http://www.youtube.com/v/kCdi5Ebkyfk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杂谈交友、婚姻与家庭——本帖内容纯属嘉宾观点,不一定与转帖人立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