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ping 发表于 2004-2-27 09:12:21

静静的中山陵

静静的中山陵

海平


到过很多的城市,都留下点点滴滴的不全印象。但唯有南京的古老,大气,厚重,宁静,清爽的城市特色在心灵深处给予重重一击。法国梧桐枝柯交加,浓荫掩蔽着的长长甬道.那种恬静整洁,就知道有人在细心打理着它们。在这葱笼如荫,绿沁深邃的街路上,阔叶吞没了热酷暑火,或着遮盖了细雨朦胧,人们在这种悠长惬意之中体味生活着。

出了中山门,从卫桥卫岗可以回望到明代遗留下来的古城墙,墙上青白斑驳,颇具沧桑。雨花台的别样景致,梅花山的姹紫嫣红,秦淮河上的金陵春梦,石像路明孝陵冬雪梅香,明故宫遗处的古朴典雅,玄武烟树莫愁春雨...... 组成一道明媚安和的江南情景。那种挥之不去的、淡淡的诗意般的情怀流动飘逸弥漫渒融着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那种宁静鲜明的气息和韵味情至,不仅能够听到嗅到触摸到,更需要能停留一段较长的时间,用生命体味那份难以言表的蕴涵和隐藏在背后那份至美的人文情怀。从我而来的这种厚重之最是庄严巍峨的中山陵。

我有机会在远离喧闹市区的卫岗生活了两个春秋。它正近对着紫金山风景区。无论寒冷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天,一个人常常沿着小路在一片静谧中沿着起伏的林荫道穿过清幽的苍翠雪松,途经秀丽的紫霞湖,一路聆听着鸟欢虫鸣,便很快来到了绿树掩映之下的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南京紫金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坐北朝南,背负青山,前临平川,向每一个前来瞻仰中山陵的后人,展示了时空的浩茫境界。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从低向上看中山陵,层层级级,极富结构之美;结构的严密完整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人和景的关系,一下子从景跳到人心灵思想的层面。整个陵就像一幅长卷,从遥远岁月浓稠的绿浪巅峰上倒挂下来,有如垂直而下的瀑布,在紫烟迷蒙,夹道森然的林带中银光闪闪。主要建筑子下而上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

陵墓的入口处,冲天而立的牌坊上镌刻着中山先生遒劲有力的手书”博爱”,金色的字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牌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中山先生曾在袁世凯死后发表的宣言中说:“袁氏凡百罪孽,皆由其以天下为私之一念而来。”“今求治无他,一言以蔽之曰,反其道而已。”中山先生身体力行,以国民公仆为己任,最精确地诠释天下为公的意义。再进为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鎏金大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循中山陵整饰宽阔的台阶凌霄而上,推拥着我那肃穆而豪迈的步伐。站在中山陵最高的平台上,天风袅绕于耳际,举目是无尽的烟波,琉璃瓦和大理石在晴朗的秋空下熠熠生辉,沿石级两旁陈列的许多机关和个人捐献的铜鼎铜香炉。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华表乃为柱状标识物,标志祭堂即在此。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有三道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先生身着长袍,一卷文档摊于膝上,双目凝视前方,目光深邃,显示出一代伟人的深沉和睿智。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墓室中央是一个园形的石圹,中山先生的卧像安放于其中。下面即是一具铜棺,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就盛殓于铜棺之中。

当年建造陵墓时种植的松柏已长成了参天大树,高大挺拔,静静地守卫着中山先生的英灵。碣陵的人们无不屏声静气,轻轻的脚步声也被广场的空旷所吸纳。远远望去,碧瓦银墙的陵墓建筑庄严肃穆,坚固巍峨。祭堂后的紫金山峰峦叠幛,静静地俯瞰着怀抱中的陵园,象在静听它在述说着那一代伟人逝去的故事。当深秋来到祭堂前极目四望,茫茫林海树影摇曵,红的是枫,黄的是银杏,绿的是松柏。

看熟了台上高悬遗像上方那“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和遗像两旁那两句遗言。从此,一个伟大爱国者、伟大革命家的形象,矗立在我的面前。以后每次登上中山陵拜谒遗容,总会想起他为祖国、为民族忘我奋斗的一生,想起他的旷世勋业,总会肃立起敬。仿佛他仍然在我们面前,时时都能感受到他灵魂的悸动。想起老一辈的先行者,江河浩茫,风雨同舟,漫漫长途,上下求索。炎黄子孙,亿万同心,爱我中华!兴我中华!强我中华!我们永远都该记住孙中山那浑厚低沉的声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首领,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成就了东亚历史上千古未有的伟业。但他也是一个基督徒,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运动背后,乃有一个超凡神圣的力量一直支持着他,孙中山先生自己见证道:“革命的成功,在于仰赖神的恩助。” 特以圣经腓立比书第四章第六第七节:“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两节经文赠与朋友。孙中山先生在临终前写给儿子孙科的家书中说:“父离世前一日,自证我本基督徒,与魔鬼奋斗,四十余年,尔等亦当如是奋斗,更当信仰上帝。”

每一个生命从这里的一台一阶、一砖一瓦间都无不透出一种来自神圣的鲜美和灵性。心灵也都显得那么宁静,富有意境,静静地,以真实心意透出别样的韵味情致。陵园建筑物之外难以言说的隐藏于这座奇妙背后的那份神韵,需要静静地体会,漫漫地融入,需要有这份心灵感动的沉醉于其中。我深深为孙中山先生个人灵魂思想在神的依托和归宿下显现出的伟大品格所折服。看着一块块普通的砖石,引出一连串交织着诗意与深情的感慨和留给人们的复杂感想以表达对先生的崇敬和爱戴。在这里一个人无法不变得平和、宁静和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思考,进而象孙中山先生一样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祷告感恩和完全仰赖神成全拯救。


草于主历2004年2月17日


本文部分内容发表在加东版<<号角>>月报(2004年3月)‘怀乡’专栏 http://www.cchc.org/hm/ca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静静的中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