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书生 发表于 2010-11-17 02:48:23

清朝是田园牧歌式散漫自由的社会

教科书说清朝是高度独裁,可是仔细研究许多资料,发现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道光皇帝尊守康熙皇帝永不加息的承诺,收入没增加,但是皇室的人增加了,日子过得相当艰难,龙袍还有补丁,为了节约开支,御膳房晚上停火,加班到深夜的皇帝饿了,才发现没东西吃,于是打发太监到街上买元宵,居然太监没买到,让皇帝饿了一夜。
      这是个小故事,但是也说明清朝的皇帝也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吃几个破汤园都办不到。
      同样,鸦片战争开始以后,许多人闹不明白那么大的大清朝,居然就打不过区区两万英军,其实,抛开军事不说,了解清朝的社会结构以后,很容易就明白英国可以横扫沿海。
      清朝全国虽然有几十万武装力量。但是主力就是北京的2万精锐,其他就是个省住防总数也就几万人,分在全国各地,各地方政府可能只有几个县衙役,相当于警察,根本没什么战斗力。
      基本情况就是一个县一个县太爷,一个师爷,几个衙役,十来个人的编制。
   也就是说,你不杀人,不放火,不造反,基本上没人管你干什么,很自由。
      这样的国情下,英国打来,基本上可以说没对手,由于他们是海上来,机动性主动权在他们手上,他们可以选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蹬陆开战,而大清发现他们蹬陆以后,再组织军队走到战场基本上是半年,至少三个月,如果各省住军拉走,地方安全就会成问题,所以,清朝动用了藏军抗英,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不发动沿海人民抗清捏?
      其实,且不说东南沿海人来就是反清复明的老窝,清朝确实也没有全国动员的机制。帝国的思维是,战争最好不秧及平民老百姓。所以,鸦片战争出现大规模的围观。
      研究太平天国的情况也一样,洪秀全一起事,就搞30多个后妃轰轰烈烈,仿佛清军不堪一击,其实,那地方根本没清军,他们功下永安城他们在那自娱自乐到清军南下,很快就被清军包围。
       1852年(咸丰二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应该是狼狈逃串,被赶出了广西,流入湖南。太平军攻长沙近三个月仍未能成功,撤围北上。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昌,人数增至五十万,此后太平军进展较快,直至正式建国。很明星,他们是在逃串中获得了机动,朝挺是没足够的机动部队来对付他们。但是,南方仍然是清军控制,并不是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
         但是,从这以后开始现成拉据,太平军人数急剧增加,湘军淮军成立,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清军无力顾及太平军,主要由曾国藩在和太平军周旋。1856年,第2次片战争结束,清军腾出手来,太平天国的好运到此为止。
      也就是经过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冲击,国体变革是必然,大清那样散漫的田园牧歌式社会已经不合适弱肉强食列强虎视眈眈的局面。
      那么,就需要变革,问题是应该怎么变捏?
      中国近代的人出了一个大错误,其实,也许这个错误是无意的,但是我经过研究很明星是有人故意混淆概念,达到不可告人的卑鄙目的。
      他们宣传清朝是独裁者,是不好的,英国是民主的,日本也是民主的,所以清朝要失败。。。。。。
      其实,日本在黑船事件以后,就武装倒幕,结果是天皇收回皇权,结束自由散满的社会,走向垄断独裁,完成明治维新。包括后来的侵华战争,都是在高度集中权利倾国力发动。
      英国,的民主实质是民主选出首相, 权利集中于首相,对皇帝(国家)负责。并且,那时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可不是什么摆设,鸦片战争的积极支持者就是她。
      英国应该是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呵呵,教科书说的。
      而中国,正需要集中皇权的关键时刻,出现了分裂皇权的思维。国家的命运究竟未来怎么样根本不需要多想。
      于是,大清皇帝的垄断独裁的权利还没建立起来,就被剥夺了权利。
       甲午战争开始以后,光绪皇帝天天等北洋海军的战况,等半个月居然没动静。原来,北洋海军白李鸿章当私家军了,避战保船,在港里呆着捏,光绪大怒,命丁汝昌立即出海歼敌,丁汝昌慌忙出海,炮弹都没带就碰上了日本的舰队。
         唉,中国今天才是高度集中,呵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朝是田园牧歌式散漫自由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