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 发表于 2010-4-4 08:46:36

鼻烟、鼻烟壶与中医药

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0-4-4 09:47 编辑

    也许你不曾注意,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许多清代达官贵人的衣服上常常挂有一个小瓶,这个小瓶就是鼻烟壶,而里面装的就是鼻烟。
盛鼻烟的容器。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于携带。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系将烟叶烘烤、去茎、磨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鼻烟17世纪前期在欧洲开始流行,后期传入中国。中国最初并无特制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间由宫内养心殿造办处特制鼻烟壶,壶盖内附小细匙,以便舀取烟粉。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的玻璃、铜胎画珐琅等各种鼻烟壶,开辟了一项工艺美术的新门类。清宫造办处经常做鼻烟壶的作坊有玻璃厂、珐琅作、玉作、牙雕作和镶嵌作;壶盖、勺由镀金作或牙雕作配制。咸丰、同治以后,官办作坊用贵重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显著减少,多为玻璃、瓷制品。这时民间作坊的产品大量出现,造型较单调,装饰图案中出现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市井风俗等题材。清末出现内画壶,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反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堪称精品。20世纪70年代后,内画壶发展迅速。鼻烟壶壁内画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进京办事,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径得到办理。由于朝廷官员办事效率低,也没有进行贿赂,尽管等了很长时间,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吏钱粮耗尽,无奈的寄宿在京城的一所寺庙里,他嗜好鼻烟成癖,当玻璃鼻烟壶中的鼻烟用尽时,他便用烟签去掏挖壶壁上粘有的鼻烟,在内壁上形成许多的划痕,这个鼻烟壶让一个有心机和尚看见,这和尚通过实验,用竹签烤弯削出尖头,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烟壶的内壁上画上图画,这种奇特的画就诞生了。鼻烟始自明末,兴于清代。开始为达官贵人们权力的象征,后来遍及百姓,主要用于避瘟。鼻烟用具中,又以鼻烟壶最为讲究,而鼻烟壶中所盛装的鼻烟则依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民间能够佩带者,多以预防瘟疫的避瘟散装之,高官贵人则以能用从外国进口的鼻烟为荣,也有人以此促进觉醒。后因战乱从国外进口的鼻烟日见减少,直至逐渐消亡,而鼻烟壶作为一种工艺品流传至今。说到鼻烟,常会使人想到鸦片,其实错矣。鼻烟与鸦片不同,但与烟草有关。真正的鼻烟多是来自欧洲各国,最初称为“布路辉卢”、“大子孤”等,《澳门纪略》载:“又有鼻烟,制烟为末,研极细,色红,入鼻孔中,气倍辛辣,来自西城市舶,今粤中亦造之。本名洋烟,出大西洋,以烟杂香物花露碾细末,嗅之入鼻中。”根据文献记载,鼻烟主要产自意大利,于明万历年间,由利窦玛泛海入广东,后又辗转进贡北京的皇帝。后来,康熙微服私访时,由汪儒望将此物进献给康熙,康熙用之感觉甚好,此后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壅正三年,意大利人来华进献的贡品,多为鼻烟,甚得皇帝的奖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有内务府造、洋造、广造以及土烟数种。”鼻烟的组成现今只有《广大新书》有记载:“香白芷二分,北细辛八分,焙干猪牙皂角二分,研薄二分,冰片三厘,干烟丝为君,干丝一钱,必配福烟六七分。又药各研细末。酌量配合,不必拘分量,以色如棕色为佳。”鼻烟的作用,《常中丞笔记》曰:“鼻烟,或冒风寒,或受秽气,以少许引之取嚏,则邪秽疏散,积满亦解。若刻不少间,反有致疾者,烟有多品,总以洋烟为最,取其滋润不烈,所以为佳。通管窍,治惊风明目,定头痛,避疫尤验。”又有《南越笔记》载:“驱寒冷,治头眩,开鼻,无烦。烟火其品最为高逸。”到了清代慈禧太后的时期,鼻烟已经甚少,宫廷中的医生常以代鼻烟方治疗鼻病和瘟疫。闻鼻烟是唤其芬芳之气,借以醒脑提神,驱秽避疫。它有驱寒冷、治头痛、开鼻塞、明目、活血等药物作用。因为闻鼻烟可起到轻度的麻醉作用,以缓解神经紧张的压力,使疲劳的身躯得到暂时的休息和松弛。 鼻烟的原料主要是晒烟。最初是用自来红(蛤蟆头)的烟面加人一些黄羊粪灰即可。黄羊吃的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因此,黄羊粪对一些疾病能起治疗作用。闻鼻烟的蒙古族人能占其人数的60%。后来由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鼻烟的制作方法也更加科学。将晒烟叶原料晒干,粉碎过筛后所得的粉末,即成为鼻烟的初制品。再将初制品以蒸气熏制并加其它香料。如:烟面50克,草豆蔻2克、薄荷冰2克、冰片2克,白芷5克、白檀或紫檀香2克、红花2克、丁香2克、面碱3克,成粉搅拌均匀,分装小瓶或小包,即为鼻烟成品。尽管鼻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消失,但是,通过嗅觉治疗疾病的方法却在民间广泛流传,对人体黏膜吸收作用的研究也因此受到重视。研究古代治疗疾病的特色,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继承和提高,是今天的中医药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http://attach.51.ca/sns/201004/4/185382_1270388105ix7c.jpg
徐茂公中医诊所Add:6 Corvus Starway North YorkM2J 1P2647-302-7320;416-800-617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鼻烟、鼻烟壶与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