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不染尘 发表于 2007-6-19 11:01:07

平生峥嵘意,漫作今日声------ 话剧《雷雨》导演和主演马锐专访

平生峥嵘意,漫作今日声

             --- 话剧《雷雨》导演和主演马锐专访


(嘉华时报琴心不染尘)





2007 年是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为此精心排练了曹禺先生的经典名作《雷雨》。 《雷雨》 于6月2日晚上在位于 Scarborough 的何伯钊剧院进行首演,演出非常成功,在多伦多地区引起巨大反响。

6月2日下午5时,就在话剧《雷雨》首演开场前的 2 个小时,我们在何伯钊剧院的后台,忙里偷闲地对《雷雨》导演马锐女士进行了一次采访。她还是剧中女主角繁漪的饰演者。

单从外表看,马锐似乎很柔弱,不象一个指挥若定, 雷厉风行的剧组统帅。但是谈话一开始,她就象换了一个人似的。她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坚定执著的眼神,充满自信和激情的话语,和对事情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人实实在在感觉到她锐利的锋芒,真是人如其名。外柔内刚,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

马锐是北京人,1989 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电影导演专业,后来还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在国内,她曾执导过《中国瑶族》《塔铺》《魔舞》《血手印》《血的诗篇》等影视节目, 多显才华。其中《中国瑶族》曾经获得第十届国际人类学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马锐2004 年以投资移民的身份来到加拿大,这是她第一次执导话剧。因此,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何选择《雷雨》这部极有挑战性的经典作品来作第一次话剧尝试? ”
“众所周知,话剧演出和影视艺术有很大不同。我之所以选择《雷雨》这部经典作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谈及选择《雷雨》的初衷,马锐坦言了让‘老树开花’的挑战性。

“其实, 说我喜欢挑战不如说我喜欢经典。《雷雨》是中国杰出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在中国戏剧舞台上久演不衰。这正是所谓经典之作的魅力所在,因为它有经典的故事,经典的人物,严谨的结构,和高于时代的思想意识。《雷雨》是一出严格遵循三一律创作的现实主义悲剧,在艺术精神上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它是一个充满感性的作品,它的每一个人物都带着强烈的个性和情感体验,故事又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正是这种感性的体验,为剧本注入了巨大的生命力。不仅剧中人物之间有着尖锐的冲突,而每个人物的内心有着更加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从郁闷压抑到最后的爆发,人物各自奔向命运的归宿,那种强烈的情绪,推动着戏剧情节不断地向前涌动,直至最后的戏剧高潮。”

“我们选择《雷雨》,也是因为客观条件的制约。因为我们是在异国他乡的多伦多,时间,演员,财政,场地等资源的限制使我们难以选择人物众多和多幕的话剧,比如《茶馆》等。”

“同时,考虑到海外华人的欣赏口味,我们也不能选择具有先锋意识的实验话剧。多伦多的观众群体,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可能有些观众以前从来没有观看过话剧。《雷雨》有很强的故事性,结构紧凑,可以使大家雅俗共赏。而我在导演风格的把握上,也做了许多调整。就是遵循现实主义原则,通过节奏控制,冲突调整,调度处理来强化它的故事性,使情节曲线突出。我们要做的是一个能让所有人看得懂(即便没有观剧经验)让大多数人觉着好看的故事,让观众愿意走进剧场,4个小时里不松懈地沉浸于人物的命运起伏中,紧紧地跟着人物的命运去思,去想,去叹息,去流泪。”

采访刚刚开了一个头,剧务就在边上招呼马锐去化妆,为开演作准备。我们只好和马锐约定以后继续采访,接下来就准备观看这台精心准备的大戏。

“如果我们演得好,请在每场落幕时为我们鼓掌。” 临走时,马锐叮嘱我们。虽然是经过全心尽力的准备,而且她也久经历练,看得出,她还是有些紧张。是啊,幕布即将开启,如同战役即将打响,成败如何,尚难断言。8个月的辛勤付出和心血之作即将等待观众来评判,作为主帅兼主将的她,怎么能不紧张呢?

而事实证明,苍天不负有心人。这次演出非常成功,每个演员都有精彩的表现,对角色的把握恰到好处,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把曹禺先生的经典名作演绎得光彩夺目。浓缩的情节,紧张的节奏,是多伦多版《雷雨》的显著特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主演,马锐的舞台表演既自然,又极有张力,分寸感极好,把繁漪这个内心充满矛盾和挣扎的高难度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她的表演张弛结合,收放自如。当沉静时,表面上看似静止悠闲,实际上是暗流涌动,是静中寓动,如同张满的弓,静的背后是蓄势待发。而爆发时,动作和语言喷薄而出,干脆利落,如同风雨欲来,气势逼人,又不过于夸张和造作。显然,她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都是经过认真揣摩,精雕细琢,才能如此娴熟自如和余韵无尽。

《雷雨》首演成功后,按照约定,我们于6月13日再次采访了马锐导演。尘埃已经落定,她的心境显然也与第一次采访时迥然不同。虽然轻松喜悦,但是终点之后,没有了紧张的压力和奋斗目标,心中也许有一些空旷和孤寂。而这次的采访话题,也更多地集中在马锐个人方面。

“实际上,我选择《雷雨》,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马锐说,我们又回到上次的话题。
   
“最早的灵感和触动,是去年秋天。那时我来到加拿大不久,朋友也不太多,生活非常不适应,心中很是落寞。当时正值秋季,道路两旁满是染上秋色的枫树。这些枫叶红黄参差,色彩斑斓,绚丽壮观至极,却也有些萧瑟悲凉,在飒飒西风中虽然无声,却满是言语。不知怎的,这样的景色一下子渲染和触动了我,我蓦然觉得自己心中再也不能平静下来,似乎有千言万语需要宣泄和表达。”

“现在看来,实际上是因为当时我心里很孤寂,而非同寻常的加拿大秋景正好与之共鸣,深深地刺激了我。我一直认为,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孤寂的心灵,往往是催生艺术灵感最主要的因素。这一点,可以在无数的欧洲艺术家身上得到例证。”

“而艺术作品,不过是表达一个人内心感情的载体。《雷雨》正好符合我宣泄自己的需求,因为它有着激烈的冲突起伏,充满感性和激情。我自己就是一个充满激情,非常感性的人。这一点,很象繁漪。实际上,我在饰演繁漪时,并没有花费太大工夫,而能够恰如其分地演绎,就是得力于我丰富的生活积淀。”

内心的这种起伏和不平,如同火热奔腾的地下熔岩,喷薄欲出,给了马锐坚毅执著的艺术激情和精神动力。所以,行政总监沈谢元一提议,马锐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筹备和排练之中。在过去的8个月内,马锐每天只睡5 个小时,由于劳累,拍戏期间病倒三次。“排演《雷雨》比我在国内导演三部电影还累!” 这是马锐的肺腑之言。

谈及排戏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马锐说:

“排戏如同行军打仗一样,是一个极大的项目,包括市场策划和调查,演员招募和安排,训练演员,协调演员,舞台设计,宣传排练等等,真是千头万绪,繁琐无比。作为领军的导演,需要出众的领导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对哪一个环节都得盯紧,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否则就可能有大问题。而我是一个做事非常严谨认真的人,对于艺术一丝不苟,不允许有任何差错。”

“不仅仅是排戏,做任何事我们都需要一个体系,一个由严谨态度支撑的体系。就是追求一种严谨的感觉,让剧组的每一个成员时刻感受到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于是,我们明白为何在缺人缺钱缺时缺地的条件下,一群人能聚在一起为了艺术志愿服务这么久,仅马锐一个人有魄力与毅力是不够的,剧组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有。马锐的成功就在于她以身作则,凭着自己执着的信念营造了一个“凡事都要精益求精” 的精神磁场,让置身其中的人们不自觉地受到感染与鼓舞。每一个人身上潜藏的力量都被激发出来,并被传递开去,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宝贵的艺术氛围。采访中,马锐反复强调她“不允许出错” 的个人理念,“我不允许出错。如果出错了,没办法,这是一个结果,我们必须接受。但是在过程中,我只要求一点,不可以出错!” 马锐对所有都严格要求,每一场时间精确到秒,舞台设计,道具的摆设等都有精确的定位制图,而重要的道具,则要求专人负责。

“更重要的是,导演是剧组的灵魂,是一个戏的大脑。他/她需要对演出进行定位,通过戏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和理念。对于《雷雨》这部经典话剧,每个人的解读和演绎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而剧组必须以导演的思路和定位为主。不能人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演,否则,作品将会是一个拼盘大杂烩,是一个四不像。所以,我要求服从,不能让其他的人来干扰我的创作思路。” 马锐比喻导演就象一部火车的轨道,他得把轨道铺好,把大的方向和创作思路定好;一点都不能偏离轨道。

“虽然多数人理解这一点,但是还是有一些人不能理解,因此说我‘霸道’。” 马锐多少有些无奈地说。“实际上,我并不在意这些议论,而且我也承认,我的确有些‘霸气’。但是,我以为,这霸气实际上是一种内在的刚强和自信。作为导演,是站在全局的立场看问题,如同森林与树木,与演员的看法可能会迥然不同。为了成功,为了效率最大化,有时确实需要‘霸气’。排戏如同打仗一样,如果没有权威和服从,人人各行其是,何来战斗力和克敌制胜?”

面对成功,马导不禁对剧组成员充满感激。“前后8个多月,排练 300 多个小时,没有报酬,我们克服了无数的困难,终于挺过来了,而且取得极大的成功,靠的就是精诚团结和坚强的信念。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要感谢剧组11 个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才圆了这个梦。我为他们感动和骄傲。”

“我看了一些报道,都是关于成功的。许多人因此以为我是一个女强人,为了事业不顾一切,其实是不了解我。” 马锐特别强调地说。“实际上,我对自己的定位是: 我首先是一个女人,然后才是事业。家庭在我的心中份量非常重。”

谈到这个,马锐导演说,就在她刚刚能够独立导演,事业刚刚起步时,有了女儿。为了孩子和家庭,她不得不把事业暂时搁置。结果,她整整5 年的时间她没有接片,而 5年的时间,在竞争残酷激烈的影视圈,是淘汰出局的时间。

“这无疑对事业的影响很大,但是为了家庭,我觉得值得。即使所有这些牺牲和付出并没有被我所爱的人理解和承认,我也并不后悔。”

“虽然我的个人生活曾经失败,饱受痛苦的折磨,有时甚至感到悲凉。但是将来如果需要,我还会为所爱的人再次牺牲事业。没有办法,我就是这样一个既感性,又充满理想主义的女人。”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象那扑火的飞蛾,为了一点点真爱,不惜一切。”马锐不无伤感地说,与叱咤风云的大导演判若两人。

戏里的女人为爱义无反顾,戏外的女人为爱而不惜一切。直到现在,我才有些真正理解马锐为何能够如此出色地理解和演绎繁漪。因为,二者都是充满感性的女人。

谈到未来的计划时,马锐说:“我10 月份可能就会回国,接拍一些影视。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多伦多毕竟难以给我一个施展自己的舞台。”

“《雷雨》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成就。而且将来,我一定会有比这远远出色的成就。但是它对我来说,却很有意义。因为《雷雨》不仅是我一个充满挑战的大胆尝试,而且是我找回自己,重新开始的起点。”

通过与马锐的数次接触,我深信此言绝非夸大之辞。有着执著信念和坚强毅力的她,一定会取得应有的辉煌成就。

马锐,保重,祝你顺利。24

琴心不染尘 发表于 2007-6-20 23:10:14

up up up up

guitar101010 发表于 2007-6-23 19:07:08

说真的,虽然能做到今天这步已经很不容易不容易了,但是我还是要说:如果导演的压力没那么大,这戏还能更出彩一些。(偶是不是有点不知足?)

呜呼,苦也…………………………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生峥嵘意,漫作今日声------ 话剧《雷雨》导演和主演马锐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