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2.5代 文革后首批大学生的生存状况实录
可怕的2.5代 文革后首批大学生的生存状况实录(博讯2007年1月22日)
20年前,有两批特殊的大学生几乎都在1982年走出校园。这群特殊的学生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学员——77、78级,入校时他们从16岁到40多岁不等。他们当年如何,现在又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博讯 boxun.com)
<推荐:月费起价$4.99,免费大陆回拨号码、任选美、加电话号码.点击这里加入有5美元折扣>
可怕的2.5代
1977年8月,邓小平请来包括周培源、苏步青在内的40多位教育界人士和官员在人民大会堂畅谈教育。会上,湖北大学的查全性教授激动地站起来请求改变当时的大学招生办法。当时,大学招生采取的方法是各级组织推荐“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青年”。邓小平询问身边管教育的刘西尧部长有关具体细节后,当即拍板恢复高考。
于是,这一年出现了新中国教育史上的两大奇观:一是中央连续44天不停地开教育工作会议,决定第一次在冬季进行大学招生;二是这个消息一下就吸引了上千万的应试者。1977年10月20日,被他们永远地留在了记忆中。
中国儿童剧院编剧、北京师范大学78级学生陈传敏说“当时一个同学特别兴奋地骑车来告诉我,说要恢复高考了。我一下子就惊呆了,眼泪一涌而出。我跟同学反反复复地说一句话:这下有希望了!当时那种情况,有点像在黑夜里走路,四面全是黑的,什么东西都看不见。恢复高考这个消息,相当于前头突然冒出火光,当时没有别的念头,只想着赶快蹦到那儿去。”
消息在中国飞快地传播着,像火一样在高粱地、橡胶林、稻田、军营和车间里蔓延,带给无数在文化的黑暗中挣扎的青年尤其在农村的青年们一个巨大的希望。人们的命运和试卷再次联系了起来。
上千万的试卷需要大量的纸张,而当时国家并没有这个准备。中国人民大学姚裕群教授告诉记者,国家紧急调用纸张印刷当年考试用的试卷,那时全国都穷,中央决定:不增加群众负担,每个考生只收五毛钱考卷费,不足部分由国家补贴,试卷先调用准备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在记者的采访生涯中,再没有比追踪77、78级更让人激动的事情了。原本以为,20年前的风云一代,要找到他们的踪迹很难。可后来的结果是,只要记者将视野扫向中年的成功人士,总会不断发现77、78级的踪影。
由于这一批人包括77级、78级全体和79级的一半大学生,因此,国外有人给他们取了一个名称:“可怕的二点五”。而在国内,区别于老三届(1966-1968年毕业的初、高中生),他们被称作“新三届”。
考试:百里挑一的精英
与现在近2:1的高考录取比例相比,当年的高考可以说是十分艰辛。
当年北京电影学院宣布招生后,申请报名者居然逾万,而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录音五个系总共才招收了153人。
“从宣布高考到考试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能考上大学,说明这群人起码在文化上是出色的。而且在当年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学习,这本身就很了不起。”陈昕认为,能从当年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本身就是77、78级学员的一个重要特点。
自1968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到1978年,先后上山下乡的青年学子达到2000万人。在那个年代,学习文化知识被认为是不正经的事。多少走入农村的知识青年只能在劳动了一天后才能在夜晚挑上煤油灯学习,就算这样,有时也得“偷偷摸摸”进行。
“如果坚持读书,会被称为‘白专道路’,当时是用批判态度来看待读书的。在工厂,别说上班的时候看书,就连下班后看书都是领导所不喜欢的。”陈昕说。
大学生活:争分夺秒 追回青春
9年前,当记者还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学的时候,不断听到任课的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他30多年的教师生涯里,印象最深,感觉最努力的就是77、78级的学生。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产学联合中心主任倪军是上海交通大学77级的学生,他在今年6月重返交大的时候,很自然地想起当年的情形:“那时大家都珍惜好不容易得来的求学机会 Those were the days: the summer of 1982 in GZ. 勾起不少回亿。我在GZ,第一学期有的课是复习高中内容,不用功,晚上到对面的军医大看战争片,巴顿将军,山本56,啊海军。。。伤员多,大多是断腿和瞎眼的。
后来用工了,傍晚有学生吹冲锋号,进图书馆占位。花了近半精力在英语,结果不汤不水,工作了也不怎么用,入学时已超龄,还不是最年长的,同学在16--32。遇上较开放时期,党史课有一段时间不讲课了,讲师主持,同学自由发言,争论真理标准,马列要否经实践检验。后来收了,反自由化,有同学是民刊的人,查出来了,入党吹了,毕业贬到边远地区。50来人,1/4读研。1/3在国外,大多不咋样,个别当个研究室主任。国内,省会市委副书记1人,地级副市长副书记2人,厅局级若干,也有一直在基层的。经济有问题的几个。经商的极少。少奶奶1人,离婚的,从未婚娶嫁的近10人。英年早逝1人。
那四年,值得怀念。 俺们学校77级的是从15岁到40岁,两代人呢!
留校做辅导员的那些男生,以查看档案材料发现学生干部为借口,物色老婆。 最初由[芸芸众生]发布
留校做辅导员的那些男生,以查看档案材料发现学生干部为借口,物色老婆。
也说说我的三个辅导员。
入学负责接待的是徐小姐,上海的干部子女,下乡海南农垦兵团的,工兵留校。她热情,做事有分寸,不张狂,有教养。后来到地方药厂搞研发,再后来大学扩充,又回到母校电镜室。
反自由化时换了某男,粤东普宁人,也是工兵留校。一轮长枪短炮后,升学校学生科头头,再升大学党委办主任,再调任经济导报社长,后来因扒了一大笔钱,是佣金和广告费,判了15年,在牢里呢。
第三任时间最长,李某人,还是工兵留校,农村子弟,为人忠,而办法不多,韧性够而刚不足。记得当年李辅导员为了让我的室友唐某某早上7点能起床参加早操,每天必是6:30到床边催起。可唐某人何许人也,是晚上不睡觉,走道上挑灯夜读资本论,硬是以理科生考上厦大南洋经济所研究生的怪才。等唐同学起得床来,别说早操早散了,就是早餐别人也吃下一半了。李辅导员现在在大学离退休办当主任,自己也等退休啰。 我们第一个辅导员是76届的,天津地震赶上了,问怕不怕?怕!
第二个辅导员是78届的,特板,我们班以前在中学作学生干部多,辅导员说我们班都是自由电子,谁也束缚不了谁,毕业分配了,同学们的去向多不理想。
我们那时还有班主任呢,是老老教师们兼任的,上来的第一条声明是不许谈恋爱。我们都挺听话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