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 发表于 2006-7-28 09:15:10

寻找精神家园而不得的蒋国兵

寻找精神家园而不得的蒋国兵

一叶知秋

分别拥有美加两国博士学位的华裔移民蒋国兵在多伦多跳桥身亡,引起全球华人社区的强烈反响。在GOOGLE 键入“蒋国兵”搜索,信息竟达近8,000条之多。

震惊,叹息,惋惜。是的,蒋国兵“有一千种活下去的理由”,可是,他就认准了一种让他活不下去的理由,于是,从多伦多一高架桥上飞身一跃而下,永远解脱了生存的痛苦。

有人认为,蒋国兵的自杀是因为经济压力太大而造成的。回答是,可能是,但绝非唯一的原因。假如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蒋国兵就不会寻短见了吗?恐怕不一定!因为,像蒋国兵这样的一个追求哲理,沉溺于心灵世界的知识精英,对物质的要求并不会太高,他所追求的是生命的意义,是心灵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这些,是这个世界无法给他的。因此,他的自杀,归根结底,是精神危机的后果,是他对人生彻底的绝望。

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而对死亡则竭力回避。如果不是生存的痛苦超过了对死亡的畏惧,蒋国兵不会选择自杀。

古往今来,无数人都在问着同样的问题: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人生有什么意义?人的可悲之处在於一生苦苦追求,到老仍不得要领。有人采取逃避的方法,或者逃避生,或者逃避死。孔夫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一句话轻轻带过,把这个严肃的问题略过去了。它反映了儒家注重今生今世,回避死亡问题的人生哲学。中国有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 有人则无可奈何地说, The meaning of life is to live it! (人生的意义在於活下去!),貌似富有哲理,实际上等於什么都没说。如果人生的意义只是为了活而活,与一般动物何异?

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在於人有理性思维。有了理性思维,自然就会问许多问题并寻找解答。而动物则往往只是靠本能生活下去而已,不可能追寻理性的问题。譬如,动物不会考虑死亡的问题,当然也不会有死亡的烦恼和对死亡的恐惧;动物也不会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对它们来说,活着就是活着,无所谓意义。

其实,人与动物的最大分别在於人有灵魂。灵与肉的矛盾冲突是人生痛苦的根源。灵魂渴望着飞升,追求崇高,希望达到永恒的境界;肉体贪恋着尘世,沉溺於享乐,但愿长醉不愿醒。神性、人性、动物性在人身上皆有表现。

生存的痛苦、回归的焦虑是人类共同的感觉。不管你的种族背景如何,也不管你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如何,都是如此。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泥土里讨生活的中国乡下老农的悲哀和痛苦,和一个穷奢极欲的现代亿万富豪的悲哀和痛苦,并没有本质的差别。蒋国兵的痛苦是生存的痛苦,更是灵魂的痛苦。灵魂的问题不解决,即使他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他也快乐不起来。

灵魂需要一个归宿。蒋国兵追求的是一个灵魂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可是他显然没有找到。不独蒋国兵,事实上,无数的人们都在向往一个灵魂的家园,可是都没有找到。失去了家园,已经够可悲的了,更可悲的是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家园在哪里。而这正是现代人精神迷茫的根本原因。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磕磕碰碰,无所适从。物质的丰富只是满足了肉体,而灵魂却仍旧无所归依。

我们的先人也向往一个精神家园,但对去往精神家园的路却不甚明白。

孔子对此模棱两可,语焉不详,他说:“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把握住就存在,放开就失去;出入没有一定的时候,也不知道它的去向。)

孟子稍微说得明白一点,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他断言,精神家园根本就无法在别处寻得,它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存在於我们的本性之中。所以,只要好好修身养性就可以了。

唐代诗人白居易深谙人生羁旅“居大不易”,也主张转向自己的内心以求解脱,他说:“心泰身安是归处,故乡可独在长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能做到心安当然很难得。但是,随寓而安,说白了,无非是自我安慰罢了,充其量只能算是缓解人生痛苦的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生痛苦问题。

于是,各种哲学流派像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试图为人们指点迷津。(“流派”这个词很形象地说明了问题,它们是像水一样流动的,会过去的,不代表永恒真理)18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一语破的,他说,“哲学原就是怀著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据说,蒋国兵对哲学有很深的研究,并且写了不少哲学著作(笔记)。然而,哲学无法给他提供一个精神家园。

尼采认为,有两条出路可以让人摆脱人生的烦恼和痛苦:一条是逃往艺术之乡,另一条是逃往认识之乡。至于平头百姓,既不能逃往艺术之乡,也不能逃往认识之乡,只好生存着,并痛苦着。

可惜的是,尼采指出的这两条逃生之路也还是行不通。艺术家和哲学家其实并不比常人更快乐,恰恰相反,他们的烦恼和痛苦似乎比常人更多。有人说,死是文学的一大主题。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加缪则更直截了当地说,“哲学的根本问题是自杀问题,决定是否值得活著是首要问题。” (《科林斯王的神话》)逃往艺术之乡和认识之乡的亚里士多德、梵高、海明威、三毛、顾城、海子等等,都在绝望中自杀了,而尼采自己却从认识之乡进了疯人院(很快他也死了)。也许在这个长长的名单后面还可以再加上一个名字:蒋国兵。

据报道,多伦多华人社团已经组成了“蒋国兵家庭援助小组”,还有人倡议成立了新移民紧急援助基金,都很好。但是,我要说,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华人需要解决的是灵魂升华的问题,是一个精神信仰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这类悲剧还会发生。(一叶知秋)

斯芬克斯 发表于 2006-8-2 21:00:11

很多宗教是不赞成自杀的,另外124法案如果能够通过,对新移民的就业也许会有帮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找精神家园而不得的蒋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