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7°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5°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0°
    温度感觉: 19°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4°
    温度感觉: 14°
查看: 110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令人激赏的昆明大观楼长联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2-19 19:0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令人激赏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李如鸾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倾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略去对对联作者孙髯和大砚楼的描述)

    这幅长达一百八十字的对联 ,因景及情,借物咏怀,对仗精工,文情并茂,曾被誉为 " 古今第一长联 " ( " 第一 " ,不是指字数最多,而是指水平最高)和 " 海内长联第一佳者 " ,赢得很多文学爱好者的激赏和倾倒。
    下面逐句地解释一下这幅长联,在解释的过程中,穿插着作些分析。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 滇池 " ,也称为昆明湖、昆明池、或滇南泽,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 " 五百里 " ,是个成数,或者说是个定数。用定数代替不定数,是一种修辞方式。实际上滇池的总面积约为三百四十平方公里,南北长四十里。用 " 五百里 " 修饰 " 滇池 " ,很有气势。 " 奔来眼底 " ,是说滇池的水汹涌激荡,映入眼帘。 " 披襟岸帻 " ,敞开衣襟。 " 披 " 的本义是散开,这里引申为敞开。 " 岸帻 " , " 帻 " ,头巾,本来缠在额上,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叫 " 岸帻 " 。 " 披襟岸帻 " ,原是形容读书人态度潇洒,不拘束;用在这里,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初登大观楼时那种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动情的神态。 " 喜茫茫空阔无边 " 一句不但坐实了 " 披襟岸帻 " 四个字,还起着自然领起下文的作用。 " 喜 " 字正是整个上联的意脉; " 茫茫 " ,是形容滇池的水势之大; " 空阔无边 " ,准确地抓住了滇池的特征,状写了滇池的平辽浩渺。这种写法很像北宋范仲淹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写岳阳楼,离不开洞庭湖,因为洞庭湖是 " 巴陵胜状 " ,是岳阳楼的 " 大观 " 。同样道理,写昆明大观楼,势必要写滇池,才能见出此地的风光。上联开篇,从寥廓的空间落墨,写眼前景。这几句起得很得势,除暗点了大观楼的地理位置,还透露出作者登临大观楼、饱览汪洋浩瀚的滇池时的喜悦。下面对周围的山峦的情态,作了动态的刻画。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 看 " ,是这四个排偶句的尖头领字。 " 东骧神骏 " ,是以昂首奔驰的骏马描绘东面的金马山。 " 骧 " ,形容骏马昂头奔跑的情态; " 神骏 " ,意思如同 " 宝马 " ,这里指金马山。金马山在滇池东岸,相传有金马隐现,因此得名。 " 西翥灵仪 " ,是用振翅高翔的飞鸟状写西面的碧鸡山。 " 翥 " ,鸟飞; " 灵仪 " ,超俗的仪表,这里指碧鸡山。碧鸡山在滇池西岸,相传古代有凤凰落在这座山上鸣叫,看到的人不知道是什么飞禽,就管它叫 " 碧鸡 " ,因此得名。金马,碧鸡两山隔着滇池,东西夹峙,登山俯瞰,烟波荡漾,也是昆明胜境。 " 北走蜿蜒 " ,是将蜿蜒游动的长蛇喻指北面的蚀山。 " 走 " ,本义是奔跑,这里引申为迅速爬行、游动; " 蜿蜒 " ,形容长蛇爬行的样子,这里指蚀山(俗称长虫山、蛇山)。 " 南翔缟素 " ,是把凌空飞舞的白绢借代南面的白鹤山。 " 缟素 " ,一种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晋宁县西五里的白鹤山。四个短句都采用比似的修辞方式,特别是其中选用了骧、翥、走、翔四个声调各异的动词,读起来不仅音调铿锵,抑昂顿挫,具有语言的音乐美,而且把山峦描写得很灵动、很有生气,真可以说是写活了。下面接着写到: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情 " 高人 " ,是指高雅不俗的读书人。 " 韵士 " ,是指富有情致的诗人。 " 选胜登临 " ,是说选择风景佳丽的名胜来登览,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作者今番独自凭眺,他愿意有更多有诗人雅客也来饱览这秀美的山川,分享登临的乐趣,于是深地提出这样的倡议。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 蟹屿螺洲 " ,是指露出滇池水面的蟹形小岛和螺形的沙滩。 " 屿 " ,指小岛; " 洲 " ,指沙滩。 " 风鬟雾鬓 " ,本义是指古代美女蓬松的发髻和薄雾般的双鬓,这里用来形容滇池洲屿中繁茂的花树。 " 梳裹就 " ,打扮成,状束好。 " 蘋天苇地 " ,到处都有水草和芦荻(句式同 " 荆天棘地 " )。 " 蘋 " ,即浮萍,飘游在水面的水生隐花植物。 " 翠羽 " ,本来是指翠绿羽毛,这里泛称毛色华美的飞禽。 " 丹霞 " ,指灿烂的红霞。这几句的大意是:趁着这螺状蟹形的洲屿装扮得象仕女那样,具有淡雅丰姿的美好时节,更加上水中的青蘋、滩头修苇、凌空翠鸟、照眼红霞的迷人景色,何不来此一游!这是由本句自对而又隔句互对的形势组成的复句(所谓本句自对是指 " 蟹屿 " 对 " 螺洲 " , " 风鬟 " 对 " 雾鬓 " , " 蘋天 " 对 " 苇地 " , " 翠羽 " 对 " 丹霞 " ;所谓隔句互对是指 " 趁蟹屿螺洲 " 和 " 更蘋天苇地 " 相对, " 梳裹就风鬟雾鬓 " 和 " 点缀些翠羽丹霞 " 相对)。这种对仗的复句,不仅能够取得视觉上的对称匀齐和听觉上音调谐美的艺术效果,而且在写景状物方面也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上联的最后几句写到: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 孤负 " ,也作 " 辜负 " ,对不起的意思。韩愈《感春》诗,其中就有 " 孤负平生心 " 的句子。 " 九夏 " ,夏季是九十天,所以称为 " 九夏 " 。 " 三春 " ,旧称阴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 " 三春 " 。春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三月)也称为 " 三春 " 。 " 芙蓉 " 这里指水芙蓉,即莲花。
    这上联的最后几句,作者又把思路推开一层,用不同季节而又富有地区特征的香稻、晴沙、芙蓉、杨柳,来渲染大观楼的迷人景色。
    满眼风光长画卷。整个上联描绘的这幅画面,层次鲜明,色彩绚丽,景物浓淡相宜,动静相生,艺术地再现了滇池风物,字里行间充满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没有游览过昆明大观楼的人,读了这幅上联,会感到这里的风光着实地令人神往!
        以上是对上联的分析;现在,再看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注到心头”的“注”字,是灌进去的意思,作者用来形容所想到的往事之多,纷至踏来。“把酒”,端起酒杯。“凌虚”,凌,升起。虚,虚空。“凌虚”一词,在这里是实指登上大观楼。“叹滚滚英雄谁在”的“叹”字,是整个下联的意脉。下联的起句是从旷远的时间着笔,怀古代事。作者先用一句奠定怀古基调;又以“叹滚滚英雄谁在”自然过渡到对历史的追怀。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想”字,在这里同样是下面四句的尖头领字,它统领着“汉习楼船”以下四个短句。“汉习楼船”,《史记 . 平准书》记载:“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这是指汉武帝刘彻,因洱海地区昆明族阻碍从滇 池通往印度,他让杨仆当楼船将军,练习水战的史实。不过《史记》上所说的昆明池在陕西西安附近,是汉武帝刘彻为了从实战出发,依照云南的滇池而疏凿的。“楼船”,指高大的战船。“唐标铁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见《新唐书》的《吐蕃列传上》,说在景龙元年(公元七 O 七年),吐番族的统治者入侵唐代边界,姚 X 派遣讨击使唐九征打败了他们,唐九征在滇池附近建立铁柱以表功。另一说法是,汉代马援到过交止,立下铜柱作为汉代南疆的极界;到了唐代,南安都护马总也在原来的地方建造两 个铜柱,用来宣扬唐代的功德,并表明自己是马援的后代。根据考察,马援和马总所立的铜柱是在广东省分茅岭下,似乎与昆明关系不大,所以前一种说法与诗人所咏的史实更接近些。“宋挥玉斧”,《续资治通鉴 . 宋纪》中记载:“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划大渡河以西曰: ' 此外,非我有也。 '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王全斌已经平定了蜀地,想借着兵力趁势占取云南,便画了地图献给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认为唐代天宝之乱是从南诏引起的,这个历史教训应该引以为戒,便用玉斧在地图上标着大渡河的地方,划了一下,说:“从这里往西,不是归我所有。”这段史实,在《渊鉴类函》二百三十二卷《边塞》部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只是文字稍有出入。“玉斧”,是一种观赏性的玩物,也有人认为是指头上的一种装饰品。“元跨革囊”,《元史 . 宪宗本纪》记载:“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这是指忽必烈于公元一二五三年亲统大军攻云南的事,随后大理国王段兴智败降,大理便被元代统一了。“革囊”,就是羊皮筏子,不是指盛箭的口袋。
  以上四则典故都与云南有关,所以用在这里,说明自汉代以来,滇池就是一处青史著称的胜地。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作者这里是在用典,而不是在实写云南的历史。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伟烈丰功”,是说功勋显赫,业绩辉煌。“烈”,在这里当名词用,指功绩、功业。“心力”,指心思和劳力。这里,诗人怀古后再总成一句,表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然后笔锋陡转,写道: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尽”,尽管。“珠帘画栋”,字面上是指宫廷帘幕和雕梁画栋,这里暗寓繁华的帝王基业。“暮雨朝云”,是从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脱化而来,这里喻指变幻不定的政治风云。“便”,即使。“断碣残碑”指折断的碣石的残破的碑石。“碣”圆顶的碑石。“苍烟”,指黄昏时的雾霭。“落照”,即落山的太阳。这几句的大意是:尽管帝王的基业一时繁华,也禁不住政治风云变化;即使是昔日宣扬封建帝王功德的碑碣,也已折断或字迹模糊,笼罩在黄昏的雾霭之中,倒卧在残阳的斜照之下。这几句是从对历史的追怀回到凄凉的现实。诗人感叹风物虽好,却是人世沧桑;碑碣虽存,但已成历史陈迹。从而呼应了前文的“叹滚滚英雄谁在”一句。
  下联的最后几句写道: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青霜。
“几杵”,几下的意思 ,“杵”,本指舂米或捶衣用的木棒,这里作量词。“疏钟”,稀疏的钟声。“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唐代诗人张继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中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句。“一枕”,作了短暂的一个梦。这几句的大意是:如今仅仅赢得了稀疏的钟声,滇池中明灭寥落的渔火,两行南飞的秋雁和如同梦幻般的满目寒霜。下联以凄凉肃杀的秋景作结,烘托了浓重的凭吊气氛,表现出凄清苍凉的情调,预示着封建王朝不可避免的衰亡命运,从中不难窥到作者因盛世的“繁华春去”而产生的对现实的严重不满与深切失望的心境。这种心境在当时正直爱国的文人中,是有广泛的代表性的。
  这副长联,一气贯注,浑然天成,有开有合,大起大落,写得景情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写景则意境壮美,场面开阔: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态,有静态;有实写,有虚写。抒情则格调苍凉,辞深意切:有凭吊,有缅怀;有赞叹,有惋惜;有嘲讽,有不平。至于语言的锤炼,气魄的宏伟,对仗的工妥,用典的贴切,都是古今联语中所罕见的。今天,我们重温二百多年前的这副长联,除了在思想方面受到有益的启示以外,还能得到丰美的艺术享受。
沙发
发表于 2002-2-19 20:14:42 | 只看该作者
虽然自来文人墨客多少喜欢曲解历史 , 确是一副好联 . 只是如此亢长的解说 , 多少令我们凡夫俗子望而却步 . 豆兄何不精选几处 , 三言两笔 , 使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其中奥妙 , 则豆兄真功德无量了 .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2-2-19 20:48:19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我写的啊,只是觉得分析的不错,所以全部转过来了。
地板
发表于 2012-2-11 12:52: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不知这里还有人兴趣楹联

有空可访问中国楹联学会网:http://www.china-ysc.cn/01s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