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3°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尼伯
    温度感觉:
查看: 193|回复: 0

雨傘運動情勢分析 週一 2014-10-20 華人民主書院

发表于 2014-10-20 14: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irst they ignore you,then they laugh at you, then they fight you,then you win.–Mahatma Gandhi"
「最初他們忽視你,繼而取笑你,然後打擊你,然後你便勝利了!」——甘地

過去數周,數以萬計爭取民主的香港民眾,湧進市中心的馬路和大街,成功演譯了一場有組織和有紀律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展示了極高創意和組織力。運動參與者嚴守非暴力原則,與防暴警察的暴力行為形成強烈對比,更令北京定性示威者為暴徒的決定顯得過份。這場「雨傘革命」無論在參與程度或自我組織上都是史無前例的。
然而,當運動進入膠著階段時,一個必然的問題是:下一步怎樣?如何維持對政府的壓力,同時謹慎避免面對最終武力鎮壓的結果,但又要盡力削弱北京在香港的民意支柱。
目標/結果分析:
1.1  首先,何謂勝利? 從整體運動主訴求(學聯)來看,目標主要有四:
  • 通過「公民提名」方案:
  • 撤回人大常委決議 :
  • 梁振英下台:
  • 奪回公民廣場。

目標(1)是由港府在第二階段諮詢階段提出「公民提名」方案,實現真普選;
目標(2) 即使不是接受公民提名,但至少要收回提名門檻過半數的規定。兩者均直接挑戰北京權威,要北京吞回人大決議,除非北京國內外壓力併發,使領導者決定讓香港問題迅速落幕,不然可能性不大;
目標(3) 不應視為一個退場選擇,因為即使梁下台,仍解決不了制度問題。但梁必須下台,為自己的過失向香港人負責;
目標(4) 最易達成但無實質意義。
1.2  若不探討其他目標的可行性(如中共下台、重修基本法、改變一國兩制根本格局等等),而從結果論來看,928運動發展迄今,可能有幾種「收場」方式
  • 北京與港府讓步:提出滿足「真普選」的方案,群眾和平離開。
  • 和平清場:從過去幾星期的經驗看,和平清場讓群眾散去的可能性不大。
  • 武力清場只會令巿民有更大反彈,參與的人數反而更多,同時亦會引來國際關注,後患無窮。
  • 拖延分化,讓運動自行潰散:而這大概正是政府現有的策略。之前政府與學聯安排會面,企圖緩和氣氛,也沒有黑社會的大規模「踩場」,甚至派出笑容可掬的警察充當公關,與佔領區巿民閒談。
  • 暫時休兵:學聯或任何有公信力人士承諾未來將行動升級,大家回家休息預備。
  • 鬥氣長:港府與群眾雙方捱到半年後立法會拉倒假普選方案。
  • 學聯被政府非實質讓步成功勸退。

其他突發事件,如爆發激烈警民衝突、抗爭群眾衝擊政府部門或解放軍總部等,甚至是中國內部發生變局等等,都可能使情勢一夜逆轉。
現狀優劣分析:這場運動成功與否,首先取決於時機戰,其次是謀略戰,最後是組織戰。
2.1 時機研判
不利因素如下:
  • 北京迴旋空間極小
  • 中國是高度集權的單一制國家,允諾香港隨心所欲的普選首長,等於承認國家可以存有多種管治價值及模式,日後中共面對新疆、西藏、台灣、城鄉等問題,將形成更大挑戰。

北京領導人逐漸定調,香港問題為「顏色革命」,是海外民運、台獨、港獨、疆獨、藏獨沆瀣一氣,聯手搞事。只要一步退讓,未來就得面對更多內部危機。
這種「外部勢力透過香港介入中國」的思維,已逐漸凌駕其他理性思考,也壓縮中國進一步推動政改的可能,結果是強化了強硬作風。
香港議題牽動共黨「四中全會」前夕的內部政爭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第四次中央全體會議確定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原本,以習近平為首主張「依憲執政、依法執政、從嚴治黨」的「法治中國派」,以及另一批「重新提倡『無產階級專政論』」、「防範顏色革命論」等強硬鷹派(有一說是江澤民的剩餘勢力),正進行路線上激烈鬥爭。香港「雨傘革命」的爆發,正好給予強硬鷹派一個天賜良機。過去幾個月來,強硬派利用中聯辦系統收集「外部勢力」介入香港事務的證據。鎖定黎智英、李柱銘、佔中三子、華人民主書院等組織。此外強硬派在中國內部大舉逮捕聲援香港佔中的異議者,塑造外部勢力「製造香港動亂以推動顏色革命」的「強力證據」。
從許多跡象來看,強硬派已逐漸掌握輿論,對港「不妥協」、「不讓步」已成為北京處理香港事務的主要原則。
北京傾向暫時保「梁」
梁振英當選後,爭議就從來沒有停過。「雨傘革命」期間,突然傳出梁振英涉嫌收受一家澳洲企業UGL近5,000萬港元的「秘密費用」,作為梁振英支持其亞洲業務發展之用。這次由澳洲媒體爆料並不尋常,因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家族與澳洲關係密切,也傳出北京藉此讓梁振英下台的說法。
但隨著情勢發展與強硬派勢力抬頭,北京逐漸相信「梁下台不但不能平息事件,還可能讓香港反對派得寸進尺」。預估北京應該已經授意梁振英在一段時間內解決香港問題。有了北京的支持,梁政府將更肆無忌憚地武力清場。
有利因素方面:
  • 北京與港府難以繼續拖延戰術
  • 面臨重大政治危機,權力內部一般會由於處理危機的理念不同和權力鬥爭需要而產生分歧,拖的越久,分歧就越可能公開化。雖然目前中共上層似乎不會出現像“六四”前那樣大的分歧,但是,政治鬥爭從來都是動態的, 面臨著政治危機,中共上層的權力結構並不一定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穩定,比如說,被習近平反腐打壓的一派會不會伺機反戈一擊?上層有沒有野心家伺機而動?再加上香港民主運動對中國內地的直接示範鼓動作用, 運動拖得愈久,內地爆發民主運動的可能就愈大。

而可見的未來亦有兩個戰略時間點,一個是這個月底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另一個是下個月初在北京召開的亞太經合會(APEC)。這兩個時間點都會給北京造成壓力。北京內部的分歧,最後誰會佔了上風,最終可能決定這場運動的命運。因此,習近平未必會氣定神閒地拖下去。所以罷課的學生和佔中的市民更要和習近平比耐力。
2.2  策略運用
不利因素為:
  • 運動目標定義不明確
  • 客觀而言,目前佔領運動的三大訴求︰實現真普選、「開閘」撤回人大決議與梁振英下台,皆非短期內容易達到。梁振英下台或有1%的機會,但即使北京換馬,也不會在現時這個風高浪急的時刻,向爭取民主的香港民眾示弱。真普選則顯然是需要更多外部條件配合,可能必須花更長時間,才能爭取到成果。 一旦北京誓不退讓,三大目標一無所成,運動的目標將轉成「悲情」訴求,難以達成具體政治成果。而眼前最近、最可掌握的「階段性勝利」(或「退場機制」),其實是立法會泛民議員在民意壓力下,拉倒假普選方案的時刻;也就是至少半年之後。但除此以外,幾無其他明確政治目標。

空間佔領的侷限與僵化
最初,以學生主導的佔領公民廣場為「空間佔領」打開一個缺口。其後「佔中運動」在此基礎上,繼續推動「公民不服從」運動,理想上是形成「遍地開花」的效應。當群眾佔領了公共空間,那個空間即變成「自由空間」,甚至是某程度的「無政府」狀態。在運動缺乏明確時程安排,演變成曠日廢時的僵持戰,使空間的爭奪成為棘手的難題。不同抗爭組織、警方(政府)、附近居民,乃至是抗爭者個人之間,對於「空間」本身的使用、定義,都將進入難以平衡、週而復始的執拗,甚至是最直接赤裸的暴力威脅。而原本的運動目標逐漸被媒體模糊焦點,甚至抗爭者也陷入不知為何而「佔」以及為何而「戰」。
有利因素方面,則包括:
  • 運動的偶發性與必然性
  • 佔中三子原訂10月1日「去飲」(喝喜宴)。9月22日學聯發動罷課行動,9月27日戴耀廷仍表明不會提早佔中,但到了28日凌晨1點40分戴宣佈即時啟動佔中。這種偶發性改變了運動的特質:由三子領導改為學聯為中心,甚至是「去中心」。佔領地由中環改為金鐘,並擴展至銅鑼灣與旺角。參與者由「佔中死士」變成自主參與的民眾。而原訂的協商步驟,也被打破,但也意外地打亂了北京與港府的反佔中布局。
  • 另一方面,這場運動也非絕對偶然,「和平佔中」運動經過一年半的商討、宣傳、訓練、組織與動員,已讓「非暴力佔領」行動的理念深植港人心中。8月31日人大落閘的失落與憤怒更催化了港人付諸行動的決心。

抗爭群眾逐漸破解清場四招「狠、黑、情、騙
從928至今,梁振英政府按照原先設計的劇本,動用了三招清場:狠、黑、情。
第一招是驅之以狠:動用78枚催淚彈,逾期拘留黃之鋒三人,沒收大會音響器材等一連串高壓手段。可是手段越狠,市民反彈越大,令香港人練就了「抗命是常規」的膽識,更把佔領區從金鐘擴展至銅鑼灣和旺角,還在國際媒體面前贏得「全球最有禮示威者」的聲譽。
第二招是嚇之以黑:黑道勢力與愛字頭的建制力量合流對付學生,起初傳媒不明就裏,以為佔中與反佔中人士爆發衝突,但很快便弄清事實,國際媒體大幅報導暴徒襲擊和平示威者而警察拖延執法的場面。市民不但沒有退縮,更練就到提高警惕,實時支援學生的機動性。
第三招是哄之以情:政府在幕後散佈即將武力清場的恐慌,利用一少撮學者和八大校長、加上李國能和董建華,以愛惜同學生命安全之「情」,勸戒集會市民撤離。學聯在讓出政總通道等小節上配合,卻堅守不達政改目標不退場的初衷,使梁振英失去清場藉口之餘,還令留守集會者識破「狼來了」的謊言。
三招清場失敗後,梁振英的第四招是「委托」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與學聯代表對話,但對話未開始,梁氏便強調政改必須在人大框架下進行,如是者拖足一周,政府更要求第一次會面議程只討論政改憲制基礎和法律規定,恰好反映了梁氏與林鄭的分歧:梁振英不肯為林鄭向中央爭取談判空間以防她功高蓋主,而林鄭不願在毫無退讓空間的情況下跑到談判桌上當炮灰。導致林鄭砌詞取消原定進行的會面,更聲稱她對是否清場的決定只是「局外人」,便是梁班子內部矛盾表面化的證據。
從中央急於化解危機的角度來說,第四回合的成敗取決於林鄭的「騙」功:如何在寸步不讓的情況下,哄騙學聯退場,例如說「只有先撤離才能有實質談判」,「談判需時所以為減市民不便應先讓出馬路」等等,再發動地區團體製造輿論攻勢,誇大佔領區的社會影響,對集會者製造壓力。
然而,北京與港府不斷醜化雨傘運動,同時使出各種方式打壓參與者人數,但實際效果有限。這場被稱為「黏膠式的非暴力抗爭」,抗爭者意志堅強、驅之復來,令執政當局很難對付。 面對建制派人士、黑道騷擾,或者右派人士的滋擾、分化、黑函,佔領區民眾逐漸習以為常,也發展出一套應對方式,不易輕易撤退。
2.3 組織形態
不利因素包括:
  • 自主組織的運動
  • 今次佔領運動以「XXX不代表我」為特色。加上多為「自發性」參與者、人數眾多,分三地佔領。沒有「大台」意味着沒有人可以完全代表群眾。沒有「大台」意味着沒有人可以完全代表群眾。從優點來看:這是「黏膠性抗爭」,驅之則散、散而復來;警方難以以「斬首」方式驅離群眾;群眾自主高、熱情高,願意承擔風險與抗爭代價。且沒有明確領導中心不意味著無秩序或一盤散沙。參與者多數透過臉書等社群APP進行溝通、動員、彼此連結。但缺點是:即使「兩學三子」是運動的號召者和發動者,但如今他們能左右運動的力量卻相當有限;個別或組織行動者都可能影響大局,時間拖長了,出事的機會就高。此外,沒有領導核心,意味著無人有足夠認受性進行「談判」,就算雙方談成具體條件,參與者也未必散去。

民與民鬥的局面
由於警方很快了解強勢驅離行動帶來負面效果。但「民鬥民」、「黑警合作」、「左右互搏」的情況變成最大挑戰。佔領區的抗爭民眾將不斷面對反對民眾的滋擾,有預謀有組織的破壞者,不分青紅皂白,有既得利益者、有被聘用的、有欲借機上位的,都已經準備就緒,要打擊這場運動,意圖使抗爭者面對極大的心理恐懼與煩厭感,最終讓運動隨之煙散。
對於非暴力抗爭的理論而言,如何面對來自「非國家機器的暴力」,都形成很大挑戰。除堅持「和理非」的基本原則外,幾無其他應對之策。
然而,「和理非」的有效性,也面對來自內部強烈質疑與挑戰。以陳雲、熱血公民為主的「本土右翼」從運動開始之前就不斷狙擊「左膠」(社運份子),「左膠」一詞變成一種簡化的、空洞的負面「政治標籤」,藉由貼標籤與狙擊「左膠」發洩人們對經濟、自由行與新移民問題引起的不滿情緒,當中更難免踐踏了人權、公平、平等等普世價值,籍此打擊異己。如此時要不要撤(散水)、要不要佔領等,或投射某種害怕運動被騎劫、對於抗爭結果的失落感。這種「左右互搏」的情勢,也嚴重耗損內部戰力。
曠日廢時的耗損不利於陣地戰
抗爭運動一旦進入膠著狀態,參與民眾的熱情將日益衰退,許多現實的考量將逐漸浮現。不同佔領區之間,物資、人力的匱乏,也影響著後續組織發展工作。
而群眾對於整體運動的發展方向:或激進、或妥協、或對話,也會產生更多意見與分歧。加上,原本積極參與運動的(左膠)社運活躍份子,已被內(本土右翼的攻擊)外(政府陣營的打壓)交困的形勢迫得疲於奔命。「本土右翼」有計劃的騷擾、分化,甚至逐步接管佔領區的話事權(領導權),最終恐將使運動產生質變。
至於有利因素,則為:
  • 民氣積累不散,自主群眾展現「動人的奇蹟」
  • 這場運動激起的驚人能量,讓港人充滿希望與信心,民氣得以積蓄不散。無論是抗爭過程的身體經驗或思想準備,都讓參與者不易妥協。運動過程,帶來社會溝通並捲動社會底層的參與:參與者都經過漫長的會議、深入的討論、多次的爭拗,以及朝夕的相處。鼓動、凝聚了「最無運動條件」的底層群體。
  • 無論是佔領區裡街頭抗爭者的群像、「搭棚」等公共藝術景物,甚至是故事本身。香港街頭不斷上演群眾抗爭的「奇蹟」,也讓香港這座城市成為全球注目的動人風景。

我方仍掌握戰術主動權
形勢發展迄今,北京與港府在處理群眾上並無絕對優勢。反觀,運動組織可透過不斷出招,逼迫當局回應。
時機研判與策略方案:和港府「鬥氣長」可能是當前最好策略。
如前所述,本次運動成敗與否,取決於時機、謀略與組織。此次運動適逢中共「四中全會」與「北京APEC會議」前夕,這是凶險也是轉機。隨著上述日期的到臨,北京也面臨著「妥協或強硬」之間的策略搖擺。一旦香港街頭佔領的情況,始終民氣不墜,甚至爆發另一波不合作運動,都將造成北京與港府巨大壓力。
3.1 準備長期的「空間佔領」
空間佔領是本次運動的基礎,必須堅守陣地並且爭取更多民意支持,沒有了佔領區,政府連理都不會理你。這並非意味著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堅守街頭,甚至是長達半年時間的堅守。能夠士氣高昂地佔領下去固然好,但形勢令人未敢樂觀。無論條件如何,我們要有充份的心理準備。學聯學民等朋友發表聲明時,也請勿再提出口吻過急的修辭了。我們需要的,不是速戰速決的氣魄,而是鬥到最後的韌力,是必須維持具強度、能量、恢復力的社會行動或不合作運動。為實現長期佔領,我們應:
  • 改變思維:將臨時佔領轉化為中長期佔領的佈局,並適時調整公共空間的管理方式以爭取市民支持。
  • 做好輿論戰:不斷強化佔領的目的、佔領者的犧牲與個人故事,以團結市民一致去爭取。並防止敵對陣營的抹黑、分化與瓦解。
  • 包容與區隔:對於不同意見的「同路者」,仍必須透過不斷的對話、呼籲、溝通,使之融入群體目標。但必須額外提防,有預謀有組織的破壞者。
  • 在適當的時間,考慮縮小佔領區:如考慮到運動發展至長期佔領的情況,難免要考慮佔領者筋疲力竭或參與者減小的可能性。因此,只要能配合實際情況,我們不應把縮小佔領區排拒於考慮以外。

3.2 擴大公民不服從運動
公民抵抗運動的成敗,與參與者的數目及多樣性有直接關係。此外,必須透過戰術變化與創新,讓運動保持活力和韌力,令對方措手不及,也能將壓力點擴至最大。例如,南非透過拒買運動,成功在政治和經濟的精英階層裡製造裂縫、甘地透過「製鹽」行動打擊英國經濟利益等。我們也可考慮其他適合香港的不合作運動,例如:
  • 消費者抵制(拒絕購買親政府商人提供的服務和商品);
  • 特殊群體的罷工(如教師、公務員,甚至紀律部隊,增加政府施政的難度);
  • 抵制支持政府的組織機構(如不向支持政府的組織捐款);
  • 浪費對方辦工人員的時間(3分鍾可查詢完畢的事花30分鍾完成);
  • 強行發言干擾(打斷官員發言);
  • 使政府設施超出負苛(集體報案);
  • 使政府行政系統超出負苛(對政府機構提交集體反復的詢問、建議、申請);
  • (更多可行的不合作運動可參閱吉恩·夏普(Gene Sharp) 博士的《非暴力抗爭小手冊》,內容彙整包含抗議與說服、拒絕合作等198種非暴力方式。(網上閱覽

3.3繼續各佔領區組織工作
學聯或學民同學不應該順理成章放棄其組織的責任。目前群眾反對的是由上而下的指揮,但整體上還是對周永康、岑敖輝、黃之鋒等核心組織者信任的。如果全盤放棄組織,運動難免容易流於渙散,部分參與者可能會覺得無目標、無日程,以致失去投入感。學聯同學宜盡量組織來自相關院校的同學,並計劃及預告未來一兩週之基本部署,建議給抗爭者參考,甚至共同行動
3.4 做好長期及多輪談判準備
繼續爭取談判,沒有談判就失去了可以和政府角力的機會,這樣造成的變數會更多,因為缺少了談判的籌碼就不能搶回主動權。更重要的是,談判並非一輪,而是為多輪談判作準備。
後佔中香港的政局:體制問題繼續暴露、一國兩制勢必有所調整:
無論這場運動最終結果如何,幾乎可確定的是,在現行體制下,特區政府管治面臨非常大的困難。如何解決體制上內在的矛盾、問題,對北京與港府而言,都將成為燙手山芋。這必將牽動「一國兩制」的基本格局。北京越來越緊的控制與香港越來越激的抗爭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可能給一國兩制帶來根本改變。
「民主回歸」、「一國兩制」已全面破滅,香港社運界與知識界將重新檢討「中/港定位」,而「自決」的論述,將成為下一波政治論述與政治運動的主軸。新生世代(抗爭政治)的崛起,逐漸取代「老人政治」(協商式政治)。
必須警惕的是,無論此次運動失敗與否,「本土右翼」都可能是最終贏家。特別是倘若「佔中」失敗,極端派與港獨意識將急遽抬頭,中產階級與溫和派則瀰漫失敗主義。泛民互相指責的情勢將無可避免。下一階段立法會選舉制度的改革將會更艱困。而這才是真正影響香港民主發展的關鍵問題。
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九日
華人民主書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