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2°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0°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尼伯
    温度感觉: -1°
查看: 3970|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古汉语的基础上!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0:2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北狼 于 2009-12-20 10:34 编辑

任何一门学问,都存在自己的渊源。
人们常说的中医,也不例外。其实,中医应该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简称。但是很遗憾,很多人混淆了这个概念。

在中国贫穷的时代,所有的中国东西,无论是古汉语、古代文明,当然也包括中医,都打上了“落后”的标签。包括中国人,也被称为了东亚病夫。但是,很多人就没有想一想,无论如何,中国的人口最多!中国的历史最长!中国的语言最美!就算是一个活了五千多年的老人,你也应该承认,一定有什么原因吧。

然而,很多人就没与问一问,这些成就怎么来的呢?脱离了古汉语、脱离了古典哲学、脱离了中国历史、脱离了中国传统医学,能有这样的成就吗?!
历史是最好的注释。十六世纪,欧洲发生了很厉害的鼠疫,也叫“黑死病”,因为他们没有中医,所以只能看着一个村落一个村落的人们死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封闭道路,让疫区的人死在里面!
同样,中国古代也有很多的瘟疫,也有很多次鼠疫发生,但是因为有中医,所以我们的先人,可以在村子口,放一个大锅,把采来的草药放到里面,放进水煎煮,然后村民们每人喝上几碗,就可以拯救一村人的生命!所以我们才有了现在的人口,世界第一的人口!所以我们才有了现在的历史,世界最古老的历史!这就是中医,给我们华人的帮助。

同样在2003年“非典”期间,又是中医,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有文献数据为证。因为西医没有治疗根本病因的办法,中医有。)
中医生是没有那么洋气,甚至有的时候很土,使用的工具更是不敢恭维。但是,很多病人受益了!

可惜的是,大多数病人只在在“信不信”的水平上,所以就经常忘记了表面文章对信心的作用。中医师们忙于专业,忙于治病救人,没有时间解决传媒、市场教育的工作,最后,被社会不解、误解、甚至攻击!

有病人就说过,“中医、针灸还能治这么多病,怎么一直没人告诉我?”
我有一个西人病人,五年的抑郁症,从离婚后开始,经过五次的针刺治疗,她告诉我,有天晚上,她突然感到了力量,但是她很激动,她告诉她妈妈,“I felt energy. it's amazing!” 五年多的忧郁,从此消失,开始了她正常的生活。是的,我也每每觉得中国传统医学“amazing”!尤其在治好病的时候。

这么好的医学,存在了几千年,改进了几千年的医学,很值得了解,是不?!很遗憾的是,要想了解中医的原汁原味,古汉语和古典哲学成了最大的绊脚石。就像你想理解古诗词的美妙,就必须懂得古汉语一样。
懂了古汉语,熟读了经典,并不意味着懂得了中医。还有一关,就是比弹琴要求还高的身体训练!比如,诊脉,就要求手下的感觉超常灵敏!否则根本不知脉法为何物。

无论如何,我想告诫华人朋友,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古汉语的基础上!否则就是“伪中医”。
沙发
发表于 2009-12-20 11:56:36 | 只看该作者
用你的逻辑,所有中国中医都是伪中医,因为中国人还有哪个懂古汉语,又或者所有中国中医都要学广东话,因为只有广东话还是古汉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3:28: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北狼 于 2009-12-20 13:30 编辑

回复 2# haodajibae

这是几个问题。
首先,广东话并不是古汉语的根本来源。历史上,只有作为首都的地方,才能成为当时的官话的来源。比如,周秦汉唐时,陕西关中话就是官话。
第二个,大陆的中医,是有问题。因为自卑,所以不是走传统的独立自主之路,大多数人选择了“洋化”,就像中文学不好,但是英语很下功夫的社会状况一样。但是,还是有聪明人发现,传统的比西化的好用。终究,大陆投了很多的钱和人在这个上面,虽然被学术官僚们浪费了九十九,但是总还有百分之一的成绩。
第三,大陆的中医是龙蛇混杂。
第四,关键是不用古汉语,真的没有办法看病。因为中医的概念、理论都是由古汉语表达、定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12-20 15:40:48 | 只看该作者
請教一個問題,現在的中醫究竟能不能通過號脈來知道疾病的情況,還是在裝樣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2-20 17:17:16 | 只看该作者
广东话是不是古汉语的确是有议论,不过现代普通话就一定不是古汉语,而广东话是最接近古汉语一个语言。用古汉语学医行医,又有谁会,怪不得中医药是这个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2-20 20:2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acrophage 于 2009-12-20 20:27 编辑
而广东话是最接近古汉语一个语言。haodajibae 发表于 2009-12-20 17:17

有何依据?

我很怀疑这个推断。

似乎从古至今,广东都未成为汉族的政治文化或者经济中心。

你要说江浙倒是有可能。

很早就有文气南移之说,但这个南移最多也只到江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2-20 21:52:18 | 只看该作者
有何依据?

我很怀疑这个推断。

似乎从古至今,广东都未成为汉族的政治文化或者经济中心。

你 ...
macrophage 发表于 2009-12-20 20:20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转自百读百科: 粤语源于古越语和古汉语的混合,这大抵已是不争的事实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1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2-20 21:55:31 | 只看该作者
中原传入古汉语 广信传播成粤语

  一直以来,代表着岭南文化特色之一的广州话,被认为是源自广州和珠江三角州地区。其实不然,经专家考证,广州话与古时的“百粤”没有关系,它是由中原的汉族移民带来,保留了中原古汉语的特点,在西江一带保留、发展再向外传播。所以说,封开是粤语最初的发祥地。

  语言学家叶国泉、罗康宁教授在他们的文章《粤语源流考》中指出:“粤语虽以‘粤’命名,却跟古‘百粤’的语音没有亲缘关系。它不是古粤地的土产,而是汉族移民从中原带来的”。

  秦汉以来,大量的中原移民顺潇水、贺水古交通线来到岭南,在西江中游一带定居、繁衍,并保留着他们所来处的中原古汉语。

  据学者陈乃良先生分析指出:粤语的流通有三个层次:以广州话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两岸的县市话语为基础,是粤语系统中最流行的主体方言;其次是珠江或西江流域的外围或边远地区,例如东莞、增城、从化、清远、广宁、怀集、新兴,以及广西的岑溪、容县、玉林、南宁等地的方言与广州话比较,虽各有不同的特点,但语言、词汇仍大同小异,他们跟广州人用方言交谈,还可以互相通话;再就是非珠江或西江中游地区,如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阳山、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连南、连山等县市以及广西合浦、廉州、灵山部分乡镇,这些远离西江中游地方的粤语,语言和词汇和广州话有较大差别,广州人难以听懂。

  罗康宁教授在《封川话浊塞音声母初探》一文中论证,封川话较完整地保存了古汉语浊塞音声母系统,这种现象在广东粤语各种层次方言中是特有的。罗教授研究的结论是:“正因为封川话浊塞音声母是‘切韵’以及‘切韵’之前古音的保留,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推断,在‘切韵’之前大约汉至南北朝这一时期,中原汉语就已传入封川(属现今封开县),并逐渐偏离它原来的发展轨迹而形成一种方言。从今天的封川话,我们可以窥见早期粤语的某些面貌。”

  总的来说,目前的研究结果是:粤语是由中原的古汉语传到广信(今封开县)一带,然后在当地保留、发展再向外传播的。直到现在,封川的土话还保留有早期粤语的一些特点,这是其它地方方言所没有的。从这点说明,现在说封川话的封川一带地方就是粤语的发源地。


  图:封开是古代中原汉族移居岭南的聚居地,当地仍保留许多各朝代的建筑。图为唐代建筑大梁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2-20 22:00:02 | 只看该作者
粤语中的古汉语现象探析

粤语作为一种地方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古汉语的现象。本文简单分析了粤语古汉语现象形成的原因,提出研究粤语古汉语现象是研究古代雅言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和保存岭南文化和我国古代语言文化宝贵数据的意义。

http://www.cqvip.com/qk/87947X/200919/3096909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2-20 22:03:2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粤语和闽语是古代不同时期的河南河北山东话,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北方方言)是胡式汉语(胡化汉语)。

http://forum.jyb.cn/redirect.php?tid=1291&goto=lastpos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12-20 22:09:3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来自新华网的哦:

专家:粤语不是粤人古语 而是中原夏朝的官方语言  



“粤语不是粤人古语,而是中原夏语”。文章摘录如下:

    广东人喜欢看粤剧,首先就要知道粤剧的特点,就是以广东话作为声腔进行演出的。粤剧的源头在于外江戏,这不是广东本来自己土生土长的戏剧。更重要的是,广东话也不是原始土著居民原来的语言,而是原来黄河流域夏朝的古老语言。到了今天,黄河流域已经不再流行这种语言了,已经成为失传的语言。反而广东保留了这种古老的语言,广东话成为中国汉语的活化石。

    汉语是汉人的语言,粤语却不是粤人的语言。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荒唐,然而事实如此。

    粤语,俗称广东话,英文叫Cantonese,当地人称白话,正名该称“粤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分布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并以广州话为代表。

    粤语的形成地

    据邢公畹等先生考证,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即尧、舜时期,黄河流域就发生了一场以中原为中心、在空间上向周围、在时间上向后世扩展的“夏语化”运动;到西周时期,进而形成以夏语原生地—秦晋的方言为标准音的“雅言”(见《汉藏语系研究和中国考古学》)。

    当时各部落和民族结成了同盟,共同选领袖,治理天下,联盟之后,进行商品交换,分工合作,经济规模扩大了,部族之间的生存空间界线解决了,可以共同抗御自然灾害的问题,例如共同开发水利,治理洪水,大规模改善生活环境,生产力快速提高,发展出灿烂的夏文明。在共同的劳动中,就需要共同的语言进行沟通。黄河流域之所以成为文明中心,跟“夏语化”运动有着极大的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当今的汉语各大方言之间尽管千差万别,却总可以发现它与黄河流域的某种渊源。

    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粤语,便是如此。虽然它从古百越语言中吸收某些因素,但总体来看与古汉语有着更密切的渊源,有些语音和词汇,在今天中原汉语已经失传,在粤语中却保存完好。例如古汉语中的入声韵母,在今天的中原汉语中已不复存在,而在粤语中就完整地保存着。

    以“粤”命名 却非土产

    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古代岭南“百越”语言,这不合乎事实。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普通话——“雅言”。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

    在秦代之前,广东被称为南蛮。这是百越族人居住的地方,“百越”乃汉语音译,又写作“百粤”,是古代南方土著的自称。百越又通百粤,所以,广东话又叫做粤语。

    百粤的构词方法是通名在前,专名在后,意为“越(粤)人”。“百”是人的意思,越是族名,即越人,或粤人。越南胡说百越乃越南族之古称,长江以南自古以来就是越南的领土,可说是荒唐透顶。百粤与百越都是译音,同一回事,百越三千年前就在中国大地生活,越南仅是一个小藩属,按百越之继承逻辑,岂不是现在的越南也是广东的领土?

    从这一语词可看出,那时候广东人的交际用语是与中原汉语有很大差异的“百越语”。但“百越语”究竟是什么样子,现在已经难以考证。唯一的“化石”,是一部分地名中所保存的非汉语因素,例如“六建”“六贺”“六谢”“六吟”中的“六”,是指“山冲”,“那务”“那霍”“那录”中的“那”是指“田”,“罗镜”“罗龙”“罗沙”中的“罗”是指“山地”,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名的构词方法,也是通名在前,专名在后;同时,其中通名的意思,今天居住在那里的人已经完全不晓得,也就是说,这些地名中的非汉语因素在当地今天的粤语中已经不使用,恰好证明今天的粤语跟古百越语没有继承关系。

    由此可见,粤语虽然以“粤”命名,却非由古“粤人”的语言演变而成,不是古粤地的“土产”,而是从外地“引进”的,是汉族移民带来的。这汉族,是秦代的汉族,主要是晋、赵、燕、魏的旧贵族及其下属兵丁。

  汉人南移 传播“雅言”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原汉人南移,发生于秦统一中国之际。公元前223年,秦国60万大军攻灭楚国,便将大军驻扎于湘南五岭,准备南征百越。到了公元前218年,西江中部的“西瓯国”起兵反秦,秦始皇派50万大军征讨。又派史禄在海阳山开凿灵渠,将湘江与漓江沟通,以保证军事上的运输。灵渠便成为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第一条主要通道。公元前214年,灭了西瓯国,战争告一段落,秦“发诸尝捕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史记.秦始皇本纪》)徐广注:“五十万人守五岭。”(《集解》)这50万人,便是第一批汉族移民。

    在秦始皇时期,岭南各郡地旷人稀。直至东汉时的统计资料,南海郡(广东珠三角洲)也只有9万人。因此,迁入50万人,足以改变岭南越人“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些学者提出质疑,认为一下子迁入那么多移民并无可能。但我们知道,大移民是秦灭六国之后为了巩固政权而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分期分批移入。秦始皇既然可以将12万户豪富迁徙到咸阳以及巴蜀,又将内地大批罪人迁徙到河套以及甘肃一带,那么,完全有可能将大批中原汉人迁至岭南。虽不一定有50万那么多,但也肯定为数不少。而秦始皇之所以搞大迁徙,其目的主要在于铲除六国的地方势力,把族人和故土分开,交叉汇编,徙到南蛮之地戍边,也就连根拔起,不能在秦的京城附近形成威胁,做其复国之梦,秦朝的统治就牢固得多了。这些移民不可能来自与岭南毗邻的楚国,而多半来自中原或北方各国。由于他们是成批迁入,所以到达岭南之后,思念故土、怀念昔日乡音,特别强韧有力地固守原有的文化习俗以及语言,因而成为岭南最早的“雅言”传播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09:40:39 | 只看该作者
说白了,古汉语的来源是陕西关中,现在西安附近。主要原因是周秦汉唐,中国最鼎盛的时期,都是以此地为首都的。至今,很多的唐诗,或者古字典中的反切,都是当地的发音。
至于文化南传,那是另外一回事情。无论朱熹也好,惠能也好,也都是宗源于北方。
但是,南传文化,无论如何,是要跟当地的风俗,语言相适应的。
这也就是碑林在西安的原因。
看过碑林,你就知道了古汉语文化语言的“标准版本”是什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12-21 10:34:2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相信中国因为亡国,胡语入侵,汉人南迁,形成古汉语的保留,不过语言一定有变化,所以广东话不可能和古汉语一样,只能说是和古汉语最接近。

回到作者立场,如果中医前途系于古汉语,一种和拉丁文一样的死人语言,中医不可能有发展,不如把它废了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12-21 10:45:25 | 只看该作者
说白了,古汉语的来源是陕西关中,现在西安附近。主要原因是周秦汉唐,中国最鼎盛的时期,都是以此地为 ...
西北狼 发表于 2009-12-21 09:40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碑林也不是古汉语文化语言的标准版本,碑林收藏大部分是五胡乱华后作品,已经是胡语,不是古汉语,加上碑林在文革时被破坏,珍品保留的不多,现在碑林员工用红油印染碑画,珍品再次受到破坏。古汉语已经失传,文物又受破坏,还要古汉语支持中医,真的TNND开玩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1:21:30 | 只看该作者
TNND,你是真不知道有文化传承的问题。
语言是变化的,而且古汉语也不是一定要五胡乱华以前的语言。
汉朝流传下来的东西就不少。而且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检验的!
什么碑林的珍品不多了?一看,TNND,你就是不懂。现在很多的书法帖子,都还在。
包括四书五经的碑文。这些碑文,保持着中国文字的统一,反切保持着相对的发音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