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4°
    温度感觉: -9°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查看: 15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子篇(四)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5-19 22:1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子篇 (四)

凡天下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有出息。而这有出息的标准却是因人因家庭而大异了。上哈佛耶鲁,拿全额奖学金,进大公司,一年挣十万以上。这算不算出息?那要是上普通州立大学,自掏腰包念书,每年挣三四万,老婆孩子地过日子,则应该算是有出息呢,还应算没出息?您要拿这话问人,不同的人便会有不同的答复。搁老美那儿,答复会是多种多样,不一而足。放中国人这儿,答复恐怕就要齐整得多,大多数人是要选择上哈佛耶鲁为最有出息的。中国人的这种上进心世人有目共睹,不仅在中国见得到,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中国人也还是保持着这个传统。这不仅使我而且恐怕也使全世界的人都觉得中国人是心气儿最高,最要强,最肯比试,最争上游的民族。我很有点儿为此而自豪。但自豪之余不禁又要问:中国人的这种 “宏伟抱负” 是近年来才有的呢?还是自古以来祖宗的遗传?要是近年才有,那我们应该为之欢呼,并且真的可以盼着下个世纪成为 “中国人的世纪”。要是自古就有,那我就得多问一句:这么大心气儿怎么国家还是个二流强国,国人们还过着今天这种穷日子呢?怎么没见中国人象打乒乓球那样囊括诺贝尔奖和大部份最新科技,倒反而让老想着玩儿的美国佬们抢了先呢?这问题使我对一个人的出息前程有了新的看法,我觉得光有心气儿不能保证就有出息。实际上一个人的出息与否有时不是心气儿使然,而是社会、时代、和命运所造就的。

首先要说的就是怎么着算是有出息。前面说过出息的标准因人而异。但有个标准的算是好的,多数人虽心气儿十万丈但却根本没有一个确定的出息标准。我可能就是这种人。我从小就羡慕和佩服有出息的人,觉得人家过的是风风光光、衣食无虑、走南闯北、吃香喝辣的日子。心想自己也得做个有出息的人,过出息人的日子。但究竟到什么程度就算有出息了却是从来没有想过的。只是蒙胧地觉得只要名儿越大钱越多就越好。等后来岁数渐大,才发现做个出息人原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得废寝忘食、蝉精竭力地苦干许多年也不一定成就什么出息。到后来工作了,接触了一些有点儿出息的人,便更发现原来这出息人的日子一点儿也不滋润,而是充满了责任和忙碌。于是决定不奔原订的出息道儿上走了。改主意做个普通的人。但心里还时不时地想着出人头地的事儿。盘算着以普通人为基础,也许万一哪一天有机会能出息了。再说有出息的人也不全是从小就打算有出息,还不是碰上了运气?这么想着,一转眼就混到了今天这步田地。

眼下我面临着两个问题。

一个是如何评价我自己,我到底算有出息呢?还是算没出息?我没上了哈佛耶鲁,也错过了北大清华,可我已经把能念的最高学位念完了,并且在美国的大学里混了个正式工作。我年薪不够十万可也能过个小康。我一会儿觉得自己出息不小,一会儿又觉得自己仍然是个没什么出息的普通人。我已经为弄清这个问题翻来复去地折腾了很久。但我仍然找不到答案,从而也就仍然达不到内心的平衡。我有时恨恨地问自己,为什么当初不把出息的标准订得明确点儿呢?我今天内心里对一种不知名也不清楚的成就感的追求,对自己个人功名成败的责问,不全是因为对“出息”二字的追求所造成的吗?

我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跟我儿子谈论他的出息。我的内心深处和许多中国人一样,希望我的儿子上哈佛耶鲁,进微软通用,年薪十万以上,不愁吃不愁穿。但是我很少想过为了这个标准我儿子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牺牲多少人生的乐趣。我更没有想过万一这个标准达不到,我儿子混成了跟我今天差不多的地步,他心里是否也会有我今天所有的这种不平衡。象所有的中国家长一样,我找机会便吊我儿子的心气儿。让他跟别人比较。努力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灌输给他。他现在还小,听起这些来有一搭无一搭,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听进去了没有。但据我个人的经历,我实在是正在努力将儿子造就成第二个我自己。不仅我这样儿,各位读者不妨拿我当镜子照照,看看咱们除了头发皮肤相同之外是不是连教子的指导思想都一样。

读到这儿您可能得问:照你这么说就不给孩子吊心气儿说理想了?明儿他长大了上WAL-MART 外头敛购物车去你心里就踏实了?您的问题正问到了我的疼处。我不可想象没有心气儿的日子怎么过,因为我是憋着一口心气儿而活到今天的。可有时觉得这口心气儿又憋得太长太久,憋得我有点儿喘不过气来。我不肯放出这口气,但憋着又使我劳心伤神。您说我这么活着是不是太累点儿了?我担心如果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把这口气含
在嗓子眼儿里,恐怕他们长大了以后也难摆脱我今天的烦恼,没准还得弄出高血压和冠心病来。

心气儿高了不一定就全都是好事儿。高涨的心气儿可以使人张狂傲气,看不起天下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某初中生从大陆来美数年。功课优秀。但每外出购物则羞与其父母同行。一日,该生欲购运动鞋一双,携其父母同赴购物中心 (MALL)。既至,嘱父母候于车内而独入店中。选定式样后返,详细交代货在位置及式样颜色。遂父母入而子留车中。父母购之。合家返回”。这小子将来也许能进哈佛耶鲁,但他老爸老妈到时候还有没有一个儿子可就是问题了。心气儿高的人还可以变得很脆弱,情感极容易受伤而导致脑子出毛病。我爸爸一个同事的儿子在文革前是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高才生。凡我爸同事无不夸这孩子有出息。不巧毕业赶上插队风潮,被分至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半年后被送回家,因为得了精神分裂症。所以我说,心气儿这东西是不是应该适可而止的好。我儿子在加州上学时有一个同学是亚美尼亚人 (ARMENIAN)。小孩又聪明又机灵。家庭情况和我们一样,也是新移民。有一天和他爸在家长会上相遇。谈及对孩子的教育和期望,同时也就谈到了“天才班 (GIFTED PROGRAM)” 的问题。这位物理学家直言要让他的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去天才班,不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就让他的孩子和美国孩子一样一天到晚地玩儿。我肯定这人不是缺心眼儿才这样对待孩子。人家一定有人家的道理。只是不知这道理在中国人的耳朵里听着顺耳不顺耳?

中国的传统教育教人以天下为己任,心气儿不可谓不大。于是读书人多喜参政,多追求功名,多善滔滔宏论,多望出人头地。一旦心气儿不达,未成就了功名而是做了个普通人,便顿时失掉了当初的抱负。不是象李白那样饮酒作诗、狂妄不绎,便是象孔乙己那样穷困潦倒、无以为生。这样教育出来的人到了美国这儿可就得遭点儿罪了。这儿的天下是普通人的天下,这儿的功名是给普通人当摧奔儿。当的好了是应该的,当的不好就招普通人一阵臭骂。所以中国的读书人到了这儿就把心气儿给改了。谁也不奔功名了,全都抓美金。不仅自己抓,也得督促着孩子学能抓钱的专业。个别没醒过闷儿的 (比如像我这样儿的) 还不时在心里搅和从前那点儿心气儿,自然就找不到心理的平衡了。

做人能不能抛开心气儿,抛开功名利禄,抛开天才班,抛开哈佛耶鲁,抛开十万年薪,抛开金屋玉颜,就做个普通老百姓呢?我说这对中国人来说将是很难很难的。当然对美国人、甚至对全世界的人来说这都不容易。可同样是背着这些抱负 (包袱) 过日子,人家怎么能过得那么有声有色,而咱们怎么老过得挺累呢?看来这包袱里的内容值得琢磨。

说到这儿,我不是要劝您放纵孩子不要抱负。我只不过是想给您提个醒儿,别给您孩子的包袱里放太多金条让他背着,那样太沉,放点儿轻省的行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