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2°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6°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2°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8°
    温度感觉: 17°
楼主: 和者盖寡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看电影,播放插曲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和者盖寡C 于 2013-11-10 17:29 编辑

隐墙 Die Wand | Deutscher Trailer HD



http://www.youtube.com/v/0GWjp65R3zo



电影简介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片《隐墙》[1]此片生动阐释了社会环境在个体身上的投射和影响,是深刻的,甚至根本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社会性,尽管我们中的很多人常常声明:我这个人从不受旁人左右。事实上,脱离了自己的同类,任谁都会不安吧。


剧情简介
一个孤独女人的独白与思索贯穿了整部影片,让我在想这是不是根据书改编而成的。查了下简介,果然是以一位奥地利作家Marlen Haushofer最畅销的小说为蓝本而拍。
影片几乎无高潮,相信满屏奥地利的大好河山和女主角的喃喃自语能让不少观众昏昏欲睡。女主角跟随一对老夫妻来到他们的山间小屋度假。老夫妻开车去另一个村子留下她与他们的狗说晚上回来,谁知竟一去不复返。第二天女主角和狗出门去找他们,不料被公路中央一道莫名的隐形墙“弹”了回来。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不断在野外碰到这面巨大的隐墙。女主角渐渐明白:她与原来的世界隔绝了,未来不知将发生什么,很可能她永远回不去了。更令她无法忍受的是,她是这里仅存的人类。
于是,她开始了一种新生活,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割草砍柴摘野果打猎通通上手。她第一次如此直接感受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忍受时间忽快忽慢的前进,而陪伴她左右的除了最初的那条狗,还有一只已怀有身孕的猫与奶牛。她找到了一叠纸开始记录每天发生的事,各种琐碎的杂事、心情与思考。这些动物对她而言早已如同朋友、亲人,她在日记里坦言,即使这样她还是想活下去,但是她的动力与其来自自身,不如说是因为那肩负着照顾动物们的责任感。所以,她必须打猎,这意味着她必须违背她原来的原则去杀生。影片拍到一只鹿被她打死抽搐了许久的揪心场景。她心情沉重地把鹿驮回家,无法安心入睡。她说,虽然打猎越来越顺手,但她至今无法习惯这样结束动物的生命。在此地,她是唯一一个有感知、有判断力、有思想,唯一一个知道对错、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又怀有怜悯与愧疚心的生物。然而,这种让她区别于动物得以成为“人”的品质似乎在此显得多余。她希望自己能与其他动物一样,单纯无辜,为所欲为。但是,她知道,身为一个来自文明世界的异类,她没有选择。
她在这座山中生活了三年,三年里,原来那只母猫和奶牛生下来的小猫、小牛还有那只狗相继死去。小牛和狗的死,可以说是本片唯一的一个高潮又有点匪夷所思的地方——女主角和狗从野外回家时,竟然看到一个胡子拉渣的男人出现在家门外屠杀小牛,于是狗上前反击,女主角在惊慌与愤恨之下冲进屋里拿了猎枪把男人一枪击毙。而此时那只狗已经被男人的刀砍得奄奄一息了。
影片没有交代为什么突然出现了第二个人、为什么他要杀了那牛,可能他也逃亡至此,发现一头可以吃的牛。影片也没有让女主角对此有疑惑。她开枪打死他时,完全没有像最初开枪打死鹿时那样犹豫、愧疚。她至始至终只是不明白那男人为何要杀她的朋友,而压根没想到:原来她不是一个人,原来还有一个同类和她处在同一困境中,他们也许能并肩“作战”或找个伴。我觉得,此时的她已经完全与动物们融为了一体,他们才是同类;而那个新出现的男人是一个异类,是一个杀了她同类的畜生。
影片的最后,依然没有奇迹,日子还是这样循环往复,看不得尽头。冬天阴冷的小屋里,女主角坐着写日记,母猫静静蹲在旁边。她说,今天是她最后一天写日记了,因为,纸都写完了。以后她将不再记录,继续生活。
这部电影的主题看上去与《鲁滨孙漂流记》相似,但仍存在着根本差异:鲁滨孙不是在一个封闭的地方,多年以后,他遇到了人类,并且终于回到了家乡。而这影片,并没有让我们看到这个希望。如果让美国人拍,多少可能会把它拍成悬疑灾难励志片。但奥地利人将它演绎成一部较为压抑的文艺片,真实呈现了一个女人、一个人类在一个封闭状态下有悲有喜但更多的是一种平静自然的生活、以及对自然、生命、孤独、自我的思考与追问。至于那堵“墙”,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它应该无处不在吧,我们往往感觉到了它,却触不到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1-10 18: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10 21: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隐墙》:“她用更甚于我的尊严承受着她的命运”  姜小瑁 发布于: 2013-06-24 21:14
     
"如今有时我会迷失在自己的思想里,就好像这森林开始在我的内心生根发芽,用我的大脑,念着它古老恒久的心思。而那时,第二个夏天时,我还没有到达那一步,外物与本我的界限还甚为分明。现在要我在书写中区别早前的自我和新的自我,我觉得很困难。所谓新的自我,我都不确定,它是不是在慢慢变成一个更大的,我们。"

这段女主角在影片接近尾声时的独白恰到好处地总结了影片的主线,而对于这段话结尾提出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肯定地回答,”是“。《隐墙》这部电影是孤独的,但它不是为了孤独而孤独,而是为了超越而孤独。就像曾经有人说只有知道饥饿的痛苦才能体会饱餐的快乐,人也只有知道孤独的滋味才会明白相伴的可贵。只是在影片中相伴不一定非要发生在人和人之间。相反,《隐墙》展现了人与动物、自然和自我内心的灵魂对话的可能,它展现的是一种超越的状态。

《隐墙》整部影片的叙述框架是一个女人的自白,她将自己在过去几年内的经历付诸纸笔,与此同时画面在我们的眼前展开。影片的呈现方式很特别,全片只有极少极少的现场对白(更准确地说是现场独白,因为人和狗狗、和小牛之间的语言交流只能是单向的),其余的部分要么是纯粹的画面加配乐或自然之声,要么是以旁白做引。值得一提的是,在《隐墙》中画面和旁白的关系也有了小小的创新,旁白不再单向地为解说画面和推进剧情服务;相反,画面倒更像是为女人的回忆录配的动态插图。

《隐墙》的基调是惊悚的,甚至是恐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影片的主题达成了完美的呼应,因为孤独——完全与世隔绝、生死未明的孤独——是恐怖的。这种恐怖的气氛几乎渗透在每一帧壮美的画面里,在女主角第一次接触隐墙时更是来的让人措手不及。故事的背景是女主人公、一个叫雨果的男人、一个叫路易斯的女人和他们的猎犬卢克斯到奥地利北部的一个山中小村落度假,安顿好后雨果和路易斯便动身去了村里,留下女主人公和猎犬卢克斯独自在小猎屋中,然而两个人当天夜里并没有回来。导演用阴郁的画面和恐怖的配乐给了进村的唯一一条盘山公路特写,暗示着不祥的降临。第二天,女主人公和卢克斯沿着这条公路找寻雨果和路易斯的踪迹。卢克斯毫无征兆的痛苦低嚎将先前的恐怖特写全然唤醒,此时画面虽然阳光明媚、景色秀美,但气氛却很恐怖,因为此时的人物处在盘山公路的拐角处,我们无法想象拐过弯之后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http://img31.mtime.cn/mg/2013/06/24/235250.83744183.jpg
[镜头对准未知的拐角,观众的想象增加了画面的恐怖效果]

随后,导演运用了两种镜头视角。我们先是借用了猎犬卢克斯的视角,蜷缩在女主人公的后方不敢前行,眼见她离我们越来越远。随着女主人公转身向前,我们也突然被安置到了她的前方,眼见她前进的脚步因撞上了一个看不见的物体戛然而止。至此,影片的标题宣告了自己的物理存在——女主人公撞上了一堵隐形的墙。
http://img31.mtime.cn/mg/2013/06/25/000418.50074769.jpg
[两种视角的转变让恐怖氛围来的更加措手不及]
对于女主人公来说,一股恐怖感同样遍布了她的全身。她无法得知这个看不见的、可怕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这条路上,而雨果和路易斯怎么会没有碰上它。她更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村民没有对这个现象产生好奇。最后一个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因为这是一座死亡之谷,山谷中的人都已经死光了。她再次回到这堵隐墙前,双手触摸着这个可怕的东西。在自然和未知力量面前,人的力量和认知是如此渺小,因此导演也把人物缩小、将景物扩大,同时将人物放置在画面的一个角落中,通过这种巨大的反差来强调人所处的极端境地。而这也是《隐墙》这部电影的一个构图特点:人很少会主导画面;主导画面的是自然和某种未知的神秘力量。
http://img31.mtime.cn/mg/2013/06/25/001648.65537439.jpg
[人只占有画面中很小很小的部分,而环绕人物的群山似乎正注视着主人公,等待她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陷阱]

像前文提到的,这座山谷是死亡之谷,所有与人类社会有关的意象——装运木头的卡车、小木屋——都被这道隐形的墙隔开了。墙内,卡车上的起重装置在永无止境地重复着机械的无生命运动,小木屋前的水井不停地喷涌出新鲜的水,只是小木屋的主人——一对已逝的老夫妻——永远静止在了某个未知的时间点。像是死神来得太快,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还没有退去生命的迹象就被打成了蜡像。这些画面是恐怖的,甚至比完全死寂的画面更恐怖,因为流动的水和不停运动的起重装置像是死神的炫耀,它用生的力量书写着死的恐惧,正如影片通过孤寂刻画相伴的可贵。这道隐形的墙就像是展览的橱窗,女主人公在橱窗内看到了可能会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这种与死亡隔窗对望的感觉怎么会不恐怖呢。
http://img31.mtime.cn/mg/2013/06/25/003431.83828205.jpg
[水还是流动的,机械还是工作的,但生命已经没有了]

与被死神突袭的老夫妻相比,女主人公的遭遇更加悲惨。因为死神似乎决定了要和她做一场胜负已经很明显的游戏。死神不会突然降临封印住她的生命,而是给了她足够的时间,让她自己在生与死的碰撞中消磨掉生的渴望。这种生死的碰撞一方面是生理的,同时又是精神的。在隐墙圈起的巨大围场中,女主人公不仅有爱犬卢克斯相伴,还邂逅了待产的母牛和同样待产的花猫,不久以后它们都成功地诞下了新生命。女主为这些动物伙伴都起了人类的名字,相依为命也使他们情同家人。然而为了生存女主人公不得不杀生,她只能通过频繁射杀野鹿来维持自己这个”小家庭“的生存,但在这个死亡之谷中,野鹿也是可贵的生命。这种物理上的生与死也逐渐引导女主人公去思考关于生和死的终极命题。开始的时候,身处绝境的女主人公依然能够保持理性,因为她相信”只有像人一样思考才能免除死亡“。但这样的想法在不可抗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面前越发荒谬起来,因为这种完全隔绝式的生存已经让主人公与周遭的自然慢慢融合在一起,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的自我”正慢慢变成一个更大的我们“。在整个蜕变过程中,理性正被逐步边缘化,感性逐渐趋于主导。比如在自然界中鹿到了发情期,主人公夜晚和衣而睡,躺在床上听着这股不可抗拒的自然之声。此时的人物也只占画面右下角九分之一的地方,画面的其余部分则是神秘、恐怖、不可探的黑暗。
http://img31.mtime.cn/mg/2013/06/25/005548.50876926.jpg

而影片也将第一头被射杀的野鹿的惨死过程尽数展现,似乎在突出所有生命体在死神降临那一刻无谓的挣扎。主人公将这一整个过程尽收眼底,从此刻起她也便踏上了无止境的心灵挣扎,因为鹿的垂死挣扎其实就是她此刻生活的翻版。频繁地射杀动物使主人公生病,她的理性此时也几近崩溃。她无法想象那些以猎杀为乐趣的人是怎么想的,只能躲在寒冷的被窝中想象着那颗被自己挖出的、已经冻成冰的鹿心。她逐渐意识到人是以抗拒自然的方式活着;他们变得残暴无度,毫无可爱之处。人类的”理性“为无辜的生灵判了死刑。人完全可以不用这样活着。女主人公也在一种新的、完全和谐的秩序中逐渐成长。
http://img31.mtime.cn/mg/2013/06/25/011041.91500413.jpg

然而好景不长,人类的出现打破了主人公辛苦建立起来的联系与平衡。一个男人突然闯入了主人公的夏季牧场,用斧头杀死了小牛。猎犬卢克斯英勇地扑上去与男人战斗,主人公跑回小屋中去拿枪。导演刻意对这一连串的动作用了慢镜头,我们追随着女主人公跑回小屋、等待着她再次出现、再等待着她上膛、瞄准、射击。这组慢镜头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一切都已经来不及。小牛已死、卢克斯垂死,主人公生命中为数不多的依靠就这样突然离去。讽刺的是,主人公渴望已久的人类同伴竟是以残忍无度的凶手和死神的身份出现,他拆散了这个在绝境中苦苦求生的小家庭,带来了浓郁的绝望和死亡气息。这组镜头中穿插着现在与过去的闪回,作为回忆录作者出现的女主人公勇敢地盯着镜头,她的眼神中写满了各种复杂的情绪,或许有难过、有对自己的震惊、还有对未来的恐惧。而镜头和屏幕也成了片中隐墙的一部分,主人公隔着这道墙与观众进行着真挚的眼神交流,可是这个交流只能是单向的,因为屏幕外/墙外的我们无法给屏幕内/墙内的她足够生的勇气。
http://img31.mtime.cn/mg/2013/06/25/012258.27644073.jpg

影片结尾,主人公的绝境求生还在继续,她依旧努力铲除着杂草,试图为这座山谷留一线生机。但正如主人公自己所言,逝者不再,而现在的一切远不是终结,一切还在向前。未来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就过去而言,她用更甚于我们的尊严承受着她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1-10 21: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隐墙.Die.Wand.2012  WinteRisCominG 发布于: 2013-10-11 21:32
     

http://img31.mtime.cn/mg/2013/10/11/213055.49984000.jpg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每个人的生活中或远或近或大或小都有这样的隐墙,或许是存在于人们的工作、事业领域,或许是存在于感情世界,或许存在于……,最简单直接的例子:人们一切的生活总是一定的空间里进行,甚至我敢说一辈子生活在某一个小城市乃至小乡村的人也并不少。而在这空间之外,从地面到星空,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要说去到哪里,甚至抬起眼望一望、在心里想一想都没有过。
类似隐墙的屏障更普遍地存在于精神领域。据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类的思想和精神空间。但是尽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多数人类事实上却并不象鱼和鸟遨游于大海翱翔于天空一样对思想自由精神自由有强烈渴望。相反,本该给予人类更多自由的自我意识,实际上往往有意无意、自觉或不自觉成为限制人们的框框。这些隐墙,或来自外在,比如体制的禁锢、经济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或来自内在,比如知识、视野的局限或信仰的约束、思想的愚昧。?

http://img31.mtime.cn/mg/2013/10/11/213124.23698051.jpg


对于隐墙,或许这令你意外,多数人对之并非采取一种不可接受或排斥的态度,而和片中女主角一样,多数人会接受它并在其中安之泰然。就象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的生活。
在隐墙世界,孤独是一种常态。和人们日常的生活一样,尽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家人有同事有朋友有敌人……可是,真正敢确认自己绝不孤独、无论何时均有人为伴(真正的“伴”)的幸运儿,有几个呢?
在隐墙之内,就是所有的世界。无论什么样的隐墙世界,在里面生活的人总会寻找到日常生活之外的美好和新鲜。比如片中的高山牧场,能让女主角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卢克斯死前,夏季搬到那里去就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在隐墙的世界里,和人们日常的生活一样,总会有一件事物让你产生爱意和依恋,这事物或许是你的孩子,或许是你的初恋,又或许是和片中一样,是一条狗。
在隐墙世界里,和人们日常的生活一样,总会有一天有一些不期而至的灾难或恶人,夺走你的所爱,伤害你,让你生不如死。就象片中一个不期而至的男人杀死了小公牛和卢克斯,以及珍珠冻死在寒夜。
在隐墙世界里,和人们日常生活一样,随着那个堪称精神寄托的至爱逝去,主角会慢慢心如死灰,机械而麻木地种植、打猎,为活着而活着。或许某一天会出现一个可能的替代品,但你再也不能象最开始一样有发自内心最深处最纯粹的激情。你知道,替代始终只是替代,就象片中出现的白乌鸦。
影片中,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的持续,女主角觉得记录下隐墙内的生活其实再无意义,即使纸张没有用完。因为生活本身就那么沿着时间移动着,根本不在乎你的愿望和想法,就象绝大多数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样。于是,“就好象这森林开始在我的内心生根发芽,用我的大脑,念着它的心思”(片中女主角的独白,实际上,全片台词几乎全部是她的旁白,因为基本上全片就她一个演员)。而实际上,这是本片主题的升华,同时也是女主角自我的升华,在最后,在精神世界,她和所生活的隐墙内世界已经融为一体了,有点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意思。而我们绝大多数的凡人,却只会一生沦为环境的附庸,要么不得不把自己的自我意识空间压缩到最小,要么甚至麻木愚昧得没有自觉的自我意识——这种隐墙,不是比片中的隐墙可怕得多吗?
本片是一部纯意识流作品,基本没有故事情节,全片几乎全是女主角一个人的独白(全部是她自言自语地对自己隐墙内生活的回忆和思考),虽然片中风景(故事是发生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在那里取的景)极美,但自觉地与文艺范划清了界限的人们,或者认为电影要么是故事片要么是纪录片的人们,或许会觉得本片沉闷无比看不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