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0°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
    温度感觉: -2°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
    温度感觉: -3°
查看: 7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豆豆找工经验谈(续)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2-2 02:3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心意网
--------------

前面提到,最近我朋友圈中找到工作的人,有 IT 专业的,电信专业的、还有化学、土建等专业的。因此各位非 IT 专业的朋友也不要着急, Never give up ,也许你离成功的日子已经很近了。

上 job shop 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打了比方,人生就象是爬山,也许你爬一个山坡已经很久了,一直看不出到顶的迹象,也许你甚至正在走下坡路,支持不住快要放弃了,但要想想,也许山顶就在前面一个小山坡后面,翻过它,你将见到一片美好的天空。

然后他在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两个中国字“危机”,给我们全班的中国人讲解起这两个中国字的意思——“ Danger ”和“ Opportunity ”,有“危”的时候“机会”也同时存在。我喜欢看名人的传记,发现好些名人,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商人,他们事业的转机往往紧接在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时期之后。

所以各位非 IT 专业的朋友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正如“一年大苦、两年小苦、三年不苦”里面说的,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改行去学计算机编程——这首歌不再好唱了,前两年可能还行得通,那时候缺人确得厉害。事实上我发现,这两年从国内出来的人当中真正搞计算机的人还真不少——可能受到前两年 .com 市场好光景的鼓舞吧,他们尚且还有相当部分的人找不到工作,更何况半路出家的你呢?

更加不建议去编简历——关于弄虚作假的争论网上很多,我不想再多说了。但是当我亲耳听到有人说不弄虚作假就找不到工作这个斩钉截铁的论断的时候,我还是大吃一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他的神情,“你们这帮刚来的知道什么?跟我谈诚实和信用?你们还嫩着呢”,不知道最后这位朋友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我的感受是现在即使是想弄虚作假也挺难的,在我面试的时候面对一个总监,一个经理,问问题问得特别详细,特别细节,没干过肯定答不出来。正如我上篇写的,第一句话问我干过什么?第二句问怎么干的,然后根据我回答中的每个步骤,基本上是一个一个盯着问,为什么这么干?如果出现 **** 情况怎么办? 这些问题即使是面试前拼命抱佛脚,也不容易答出来。

我不是非常清楚非 IT 和电信专业就业市场的情况。但我总觉得,各位申请移民的时候都打过分数,好些专业的 ETF 和 Occupation 都和计算机专业不相上下,须知道,这些分数可是根据加拿大的市场需求设计出来的呀——分数越高,表明加拿大越需要这种专业的人才。我想,它总不至于拿自己的移民政策开玩笑,引进一大堆找不到工作的人,放任自流,让他们沦落到社会的底层 ( 勤劳聪明的中国人也许不至于到这一步——大不了一走了之,但谁能保证其他国家过来的移民不会这样呢? ) ,“不利于加拿大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吧”。

上篇文章里面提到的那位姓翁的朋友,他是机械专业的。他的经验是开着车一个一个工业区转,看到生产类似产品的工厂就直接进去——他说,这里的工厂都没有围墙,一般都可以直接进去。找经理,找厂长,跟人家谈,介绍自己,让人家介绍他们的产品和设备。虽然最后找到的工作不是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的,但他说,通过这样的 networking ,他至少学到了不少和本地人打交道的,特别是 Business 交流的方法 ( 我自己也有这种感受,有一次直接冲上门去找一家公司的技术副总裁,坐在 Reception 等他的时候,望着周围忙碌的人群,看着办公室里熟悉的格子间,闻着以前最讨厌的办公室家具的味道,快半年没上班的我,多少也找回了点 Professional 的感觉 ) ,同时多少也获得了些加拿大工厂的知识——人家总得跟他谈些什么吧。

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言,具体的体会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我觉得与其每天闷在家里,不如多出去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大街上的人,感受一下别人的快乐,和不认识的人说声“ Hi ”,和没事的老头老太聊聊天,去和 Agency 打打交道,去合适的公司和漂亮的秘书小姐 ( 或老太太 ) 套套瓷,自己的心情和自信心都会好很多吧。

接着上篇的内容:
3 、 CO-OP ——我经常推荐我的朋友去上 CO-OP 班,特别是非 IT 、非电信专业的朋友。我认识一对夫妇,两个人都不是 IT 和电信专业的,两个人都是去年通过 CO-OP 找到工作,而且都是去了 Volunteer 的单位不到一个月就转成正式的拿工资的员工。这里面巧合和运气之处,但也证明了 CO-OP 这种形式的确有用——特别对于非 IT 和电信专业的朋友,据跟我 CO-OP 同班的同学说我们班上电信专业的大部分到都还没找到 Placement 。而计算机的同学找到的 Placement 一般都是做一些杂务性的工作——管管微机,整理整理材料,很少让你直接去编程的,可能他们怕我们做完 3 个月 Volunteer ,又没有预算可以留下来,造成程序没人跟进和维护吧。我感觉搞计算机的公司都比较抠门,好些都是想占点小便宜,找几个 Volunteer 干几个月,不管你干得怎样,给你份 Reference ,让你走人,然后找 CO-OP 的机构再要几个。可能刚好我上的那个 CO-OP 班情况特殊,或者他们熟悉的关系户中搞计算机的比较少吧。多伦多类似的 CO-OP 班很多,大家可以去找一找,我知道的一家在 777 Bloor ,还有多伦多市政教育局下属有七家中学都有这样的 Program 。下面的网址有这七家学校的电话和地址: http://www.tdsb.on.ca/scripts/IndexResult.asp?schooltype=ConEd ,大家可以上网去看看。

我当时上的是 Yorkdale Secondary School 的 CO-OP 班,也就是网站上最后的那间。位于 401 和 Dufferin 附近,每年分两个学期开学,二月和九月。二月份的学期一般在一月中开始考试 ( 每个学校、每个学期都可能不一样,还是自己打电话去问问比较准确 ) ,考英语笔试和面试——笔试考作文、词汇和阅读,面试非常简单地问一两个问题,诸如你是什么专业的?为什么要参加 CO-OP ( 千万不能回答想通过 CO-OP 找工作 ) 。

据说 Yorkdale 这间学校开始主要是为东欧国家过来的移民开设的 ( 我现在的 Team Leader ,从东欧过来的,三、四年前就在 CO-OP 班上过课,有一次我们俩还拼命向经理推荐招一两个 CO-OP 学生进来缓解一下我们人手不够的局面呢,可惜后来没有下文了 ) 。近来,参加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基本上在每个班上都是人数最多的 ( 它一期招收 4 个班的学生,每个班都接近 80 人,我那个班,中国人大概有 16 、 7 个 ) ,其次就是罗马尼亚、俄罗斯、乌克兰等等东欧移民。很多知道它的朋友和我 CO-OP 同学都说它是最好的一家——特别对非 IT 和电信的朋友而言。

可能有些刚来的朋友还不太清楚 CO-OP 的情况,下面根据 Yorkdale 的宣传资料介绍一下:
CO-OP 的全称是 Co-operative Eduction Program ,一般 CO-OP 的学生在学校里面学习 4 到 5 个星期——主要讲解的还是 workshop 讲的那些内容:写简历、如何 cold call ,如何准备面试等等。

到第 3 或第 4 个星期的时候,教师会教学生去搜索些各专业公司的资料,按照资料上的电话致电各个公司,询问他们负责 CO-OP 的部门或人的名字和电话 ( 大公司会有专门部门负责 CO-OP ,小公司一般由人事部负责 ) ,然后将公司名、人名和电话号码交给老师,由老师去和这些公司联系——解释 CO-OP 的计划安排,传真简历等,毕竟老师是本地人,沟通起来要方便很多。如果对方公司对这个学生感兴趣,会安排面试——这个面试比正式的找工作面试要轻松和简单一些,雇主对面试者的要求也低得多——毕竟你是不拿工资的,而且如果他真的想招你进去,长长的三个月 volunteer 时间足够他看清楚你的能力和工作表现了。

实际上按我的理解,这时候是最考验各个 CO-OP 机构水准的时候。因为除了少数情况以外,老师不会用你提交给他们的公司名单 ( 他们仍然让学生去准备的目的是 Push 学生一次 cold call 的机会,锻炼学生和公司打交道的能力和口才,我感觉这种为 CO-OP 而打的 cold call 比真正的那种 cold call 要容易,不象平时打过去的时候接电话的一句“没有机会”就挂断电话;他们听完你的介绍后,一般都会给你一个电话号码,有些还会告诉一个人名,让你跟他 / 她联系 ) ,大部分情况下他们还是信任他们以前的关系客户,尽量争取在原来接触过的公司里找一个安排你去面试。

这时候,这个 CO-OP 机构的口碑,以前推荐的学生素质,客户名单的长短就显得非常重要,决定你是否能找到 placement ,或者能否找到合你心意的 placement ——有些学生可能会去一些不完全专业对口的公司。越是快速找到合心意地方的学生越是珍惜机会,在公司里努力工作。而高素质学生在 placement 的表现会给这个机构做最生动的广告,反过来又会促进下一次的合作,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一般情况下, CO-OP 的学生会在 placement 义务工作三个月,这三个月是没有工资的,只有少数人可以拿到一些很少的交通或午餐补助,一个月大概几十、上百块。在公司工作的其间,每个星期的星期五会回到学校,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在公司里工作的感受和经验;老师也会定期不定期地去单位访问,了解学生在公司工作的表现,听取雇主对这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对这个学生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适时地对学生提出批评和建议。

三个月后,这个 CO-OP 项目就结束了,这个学生可以在公司那里拿到一份 reference ,同时在学校拿到一份结业证书,获得几个 Credit 。少数人可以直接由 volunteer 转成正式的 staff 或 Contract ——正如我前面介绍的那一对幸运的夫妇那样。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的,同时学校或其他机构也三番五次强调不要把期望寄托在这种小概率事件上,出现过有人去到公司,勤奋工作了一、两个月以后找经理要职位的事件,对他本人和学校都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另外还有少部分人可以继续在公司留下去——以 volunteer 的形式,直到公司有 budget 为止。

按我的理解, CO-OP 原本是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设计的,类似国内的大学生实习,在 University 和 College 的学生当中非常普遍。一般是第三或第四年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找一些对口的公司,进公司进行实习四个月,一个学期左右,然后再回学校完成毕业设计。这种实习是拿工资的,工资一般也不低,基本上和你做的职位是对应的。比如,最近我有个在 College 读书的朋友 ( 计算机专业 ) 找到一个 CO-OP 的机会,按年薪计算也能拿 3 万——大家不要小瞧这个数字,现在这样的市道下,我觉得这个数字已经不少了。更何况因为是 CO-OP 的学生,老板也不会给太大的压力,对你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干多干少完全取决于自己——谁说加拿大单位工作轻松容易混,我现在就“混”得特别辛苦,感觉压力特别大,特别怕犯错误——犯了之后由于语言能力问题容易解释不清。

但我们现在所讲的 CO-OP 和上面所讲的还有些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工资。它的本意是提供一个机会,让拥有其他国家学历和工作经验的新移民能获得加拿大本地经验——相信很多新移民朋友都有共同的感受,在这里找工作加拿大经验 (Canadian Experience) 太重要了。在好多次上 workshop 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列举在加拿大找工作的障碍,往往得票最高的就是 Canadian Experience 。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的移民,这一条是必选的。

我的理解 Canadian Experience 包括好些方面的因素,有些朋友认为这只是面试后雇主拒绝你的一个借口——我不这么认为,我要是老板,直接告诉你还有比你更好的候选人就行了,还用找其他借口吗?还有人认为信任是个首要的原因,当然这也是其中一个因素——我知道一个朋友,因为现在的经理认识他原来公司的一个人,没怎么问直接就招过来了。但我总觉得,这不是主要的原因。

我认为交流能力才是雇主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这一点,一些对雇主的调查报告也是这么认为的。这里所指的交流能力不单指英语能力,而是包括语言能力在内的,与同事或客户或合作伙伴的打交道的能力。比如怎么正确表达自己意思,自己的意愿,能让人家能清楚地明白而不至于搞错;同时,能正确理解上司、同事的意图,准确地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这一点并不容易,我在加拿大上班三个多月了,现在最苦恼的就是交流问题。不能正确理解 Team Leader 的意图,虽然他说的英文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我都听得懂,他对我说的也是频频点头。可我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能令他完全满意,总是说这不是他的原意,我的意图跟他解释半天他也听不明白;有时侯我和别人商量好的方案,向他解释,往往是他听着听着就不耐烦 ( 其实我说的也是英语,他也明白 ) ,站起来和我一起去找那个人,结果他们两个叽哩呱啦一番 ( 这个时候就真的看语言能力了,一般这个时候我只能站在旁边听,还记得吗?我的 Team Leader 是东欧移民 ! ) ,把原来的方案全给推翻了,气得我够呛,但也不得不承认是因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服力不够造成的。

再举个例子,不同语言中对于数字的表达方式大有不同,中文对数字的表达相对是比较严格的,“个、十、百、千、万”,前两个音发出来,你就明白最后这个数字大致上是在哪个范围之内,我们习惯的是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在学校学习的英语也是基于这种严格的表达方法。“ Billion, Million, Thousand, Hundred … .. ”

但是在口头英语里面数字的表达要灵活得多,比如“ 1234 ”这个数字,按我们以前学习的正统的英语表达方法,它应该这么说“ One thousand, two hundred and thirty four ”,但人们实际会说“ Twelve thirty four ”,短了许多;按正统英语的表达方法,“ 1000 ”和“ 1500 ”应该是差不多,只是后者多了一个“ five hundred ”而已,但在英语口语中,这两个数字说出来差别太大了,前者还是“ One thousand ”,后者就变成“ Fifteen hundred ”。

这些差别说出来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我刚进公司的时候,最令我痛苦的就是这些数字,因为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经常要和数字打交道,每天翻来覆去地听到的和要说的话里面都充满了这些数字,每个数字我都得在脑海中反应出来它到底是哪几个阿拉伯数字,但这样的思维方式大大影响了我和别人交流的速度,也就影响了我表达自己意见的速度和数量。但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逐渐就适应了,这就是我认为现在这份工作带给我的第一个好处——交流能力上的提高。我想还有好些专业的工作都需要这种数字的交流,比如会计专业。

可能因为我表达能力不够强的缘故,始终我交代不清楚这种交流能力和英语的区别。我认为中国人的英语底子都听好的,但因为国内的英语教育方法问题,大部分的中国人听说能力都成问题。聊天的时候我经常打比喻说,这就好比是教一个厨师做菜,师傅告诉徒弟什么菜好吃,为什么好吃,有哪些材料,各种材料如何搭配,搭配的时候有什么讲究。。。。讲了许多,就是没教他怎么炒。你说这样的师傅教出来的徒弟能成为优秀的厨师吗?满腹的理论,没有实际的经验。

但上班以后,认识了些单位里面的中国同事,也认识了其他的一些有工作的中国人,大家普遍的反映是中国人的英语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关键要多说,多练。实际上在工作单位我也发现有很多中国同事英语特别棒,至少是在工作中的交流没有任何问题。

因此我的观点是把英语当工具,是练出来,说出来的而不是学出来的。现在和同事聊天的时候,经常手舞足蹈,手指比划,各种身体语言都用上,总之是让人家明白。也不怕错,管它三七二十一,说了再说,错了下次改正,只要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管它中间有多少语法,词汇的错误呢,事实上人家一看你一张东方人的面孔对你的英语就没抱多大的期望。因此,慢慢地感觉到自己的英语真的在进步,这完全是和人不断地说、不断地听锻炼出来的,而不是学习出来的。事实上我都感觉自己有些朝着加拿大文盲的方向发展,很多词我问过同事,知道怎么发音,别人说出来我也知道大概什么意思,在什么地方用,可是我不会写,看到了估计也不认识。当然这已经超出我们讨论的范围,但不管怎么样,通过这三个月在公司上班的锻炼,自己的英语已经进步了非常多。

所以我觉得在加拿大的公司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提供一个机会提高自己的英语和交流能力。

我觉得 CO-OP 带来的第二个好处是人缘。进了单位以后,认识了很多人,有中国人,也有其他国家的人。发现他们,或者他们的朋友,好些都是通过朋友或是以前的同事找到工作的,而且现在还有人通过这种方式刚刚找到工作。证明了书上所说的—— Networking 的确是找工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事实上我进公司以后,发现无论是中国人、本地人,还是其他国家来的移民,大部分都非常 Nice ,容易打交道,也非常愿意帮助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总觉得可能各个不同国家来的人个性不同,经历不同,可能很难交流。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其实无论从哪里来的,人其实都差不多,心里打的小九九都差不多,车子、房子、孩子、工作、事业、前途、体育、爱情——有天在办公室和一个本地人和一个东欧人聊天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他们读大学的时候,坐火车回家也爱和女孩子套近乎,拉关系,想想当时大家互相眨眨眼,一脸诡密的奸笑样子就觉得好笑。

因此,我觉得如果能够通过 CO-OP 的机会,进到一个与自己专业相符的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大家也会看到你的能力和工作表现。同时你也认识了一大帮和你专业相同或相似的朋友或同事,无论对获取一份本地的 reference ——这也是参加 CO-OP 的第二大目的,还是获取本行业的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这个公司不肯留你下来继续做下去,对将来找工作也是非常有益的——正如所有 workshop 介绍的那样,单位同事之间经常讨论哪里、哪里有工作机会,谁又从哪里跳到哪里去了。也许他们之间的闲聊或是他们知道的一条消息对你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呢——毕竟大家都是同一个行当的。而且,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如果有个人认识要招人的经理,由他推荐你过去,那个职位十有八九就是你的。

另外,通过一段时间在加拿大公司工作的经历,和公司同事相处,共事,自信心不知不觉中会恢复和增强,而且这种自信心不再是盲目的自负,是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交流能力和职位需求重新评估以后作出的判断。我感觉我现在的职位既不是象有些朋友所讲的那么轻松,那么容易混;也不象自己在没找到工作之前觉得的那么高不可攀。可以这么说,现在我知道加拿大的电信公司里面的人们怎么工作的,他们有哪些长处是我没有,或是需要提高的;我有哪些长处是他们没有,我可以贡献的——这一切在我进公司面试的时候所不知道的,至少我知道下次面试的时候我该说些什么,更能表现我的自信,更好地吸引雇主。

事实上,我当时在想,参加 CO-OP 我付出了什么呢? 无非是时间和精力,再加上一点汽油费,可我能接触工作环境,认识些本地的搞电信专业的人,提高我的英语听说能力和交流能力,我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些可能只能是家庭财政上暂时没有困难的朋友才能做到。说实话,如果我自己处于家庭财务有问题的情况下,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打 Labour 工和找工作之间的关系,有哪位朋友有这方面的经验吗?

一般来讲, Accounting 、化学、机械、 Lab 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比较容易找到 Placement( 这方面我没有统计资料,各个机构的情况可能也不一样 ) , IT 或电信专业的人稍微困难些——至少在 Yorkdale 是这样的。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 CO-OP ,就是利用自己的朋友圈,直接去找些公司咨询是否可以 volunteer 做一段时间。这种形式也有成功的例子,我有个朋友去年 9 月份就是这么找到一个 volunteer 的公司,做了两个星期,最后还转成 Contract 。

但这种形式有个劳动保险的问题。按我的理解,在加拿大,雇主必须给雇员购买劳动保险,万一出现因工作原因而造成的伤害事故,由劳动保险赔偿。当然一般咱们来加拿大的移民,专业工作多数是在办公室,不大可能出现什么事故,但这是法律规定,每个公司都必须执行。因此,如果直接找上门要求 volunteer 的,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雇主一般不愿意给你买劳动保险。参加 CO-OP 的好处就是我们的劳动保险由学校负责,其实是统一由多伦多市政教育局购买的,因为是集体购买,非常便宜,一般的加拿大公司都知道这一点,因此在这方面不存在障碍。但是我觉得 IT 和电信专业的人通过这种形式找到 volunteer 机会的可能性更大点,毕竟在那家公司里有个现成的 reference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