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6°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0°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5°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7°
    温度感觉: 17°
查看: 169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我参加过的“政治体制改革”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0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网上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空对空谈得很多,但对如何改,改到什么程度都是很虚幻的,至少是纸上谈兵的。本人却地地道道参加过正经的“政治体制改革”活动。

那年,正逢“企业改革”开头,“厂长负责制”已经开始实行。就在厂长们由“生产委员”一下子跃身变企业“一把手”的时候,一个问题出现了:党委(书记)放哪里?在企业管理标准里面,这摊子怎么放?在中国,面对“党”,有两条底线是不能逾越的:一是“不能踢开党委闹革命”;二是“党管干部原则不变”。这让我这个基层干事的怎么摆弄?我这个小年轻虽然只在一亩三分地里奉令企业改革(以前的企业管理体制是双线的、甚至是多线的,各岗位的干部不仅对本单位领导负责,也要对条线上级负责),但这些事是当时普遍的、全国性的问题。

后来,红头文件下来了:“党委属地化”---- 即党委及书记主要与地方联系,系统上只负责备案。

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也不影响到什么。但却引起巨大的反应!知道为什么吗?所谓“属地化”,就是企业党委归地方党委领导,如区、县等,这原本没什么。但要知道,在中国,官职是论“品级”的。这既有点像古代的三品、五品,又有点像军队的校、尉制,无论是厂长还是书记,也都有“级别”,这种级别是与所在企业、行业及本人有关联的。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工厂企业地位普遍很高,其领导人的地位水涨船高,一般中型企业的厂长和书记(他们是平级的),都是“处级”干部。大型一些的,都是“局级”,甚至有“部级”厂长、书记的,如大型船厂、钢铁厂、油田等。干部调换也是按品级进行的。而“地方”上的干部普遍级别不高,大型城市的区县一把手也就“处级”的干活,那些小地方的“地方”,有的只有“科级”,甚至是“股级”,而大企业往往又是坐落在偏郊、远郊,这让那些戴着小官帽的地方干部,如何面对下面一尊尊“大佛”、“真神”而作台上讲话和任务布置?事实上他们宣讲的文件内容,这些高级别的参会者早就已经收阅,早已经知道----中国发文件是按照“级别”的。他们本来是面对系统,如工业局、经济委员会,或直接面对中央部委,在“级别”问题上是没有尴尬的。

这样一来,地方干部压力很到,很不自在,落地书记们也很别扭,即便他们觉悟再怎么高,也不是个事啊,何况他们中的许多人,未必如他们与人谈心时所表现的那样高觉悟。虽然那时有许多很有才干的书记转型当了厂长,但归根到底问题是:企业党委怎么办?

好了,运转不下去了。只能层层上报,最后到了天庭。老赵说,这不错,凡事开头难。小平比较现实:先缓一下,条件不成熟就不搞试点。都是共产党干部,互相兼职吧-----书记兼副厂长,厂长兼副书记。“党委属地化”停止,这场“政治体制改革”也就告终了。(我也无端得罪了不少人,因为我有一句当时上《内参》的话:“党,不仅指党委,党委不是共产党的全部内涵”)

后记:这个难题并没有解决。随着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力推广,最后给党委书记找到了最好的归属:董事长----我当时又发表论文了,认为把党组织视为出资方,不是很好的解释。但我也想不到更好的替代办法,既然大家都认为好的,一定有它的道理。

该帖已经同步到51微博 紫黄 的微博
沙发
发表于 2012-3-17 21:55:12 | 只看该作者
改革不能伤及当权者利益,否则就原形毕露了。

紫黄出来就对了,跟他们着不起那急:thumbu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3-18 12:22:14 | 只看该作者
半农奴半封建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等级森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3-18 12:5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紫黄


    老赵说,这不错,凡事开头难。小平比较现实:先缓一下,条件不成熟就不搞试点。都是共产党干部,互相兼职吧-----书记兼副厂长,厂长兼副书记。“党委属地化”停止,这场“政治体制改革”也就告终了。

——总书记说了不算数,得听军委主席的,究竟是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这算什么领导体制?
      
      温总理所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这是要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老百姓应该有耐心,期望值也不要太高,给党内改革派充分的时间和回旋余地,哪怕从当年紫兄经历的那种小打小闹的企业体制改革开始,改总比不改好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22:41:50 | 只看该作者
    老赵说,这不错,凡事开头难。小平比较现实:先缓一下,条件不成熟就不搞试点。都是共产党干部,互相兼职吧-----书记兼副厂长,厂长兼副书记。“党委属地化”停止,这场“政治体制改革”也就告终了。

——总书记说了不算数,得听军委主席的,究竟是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这算什么领导体制?
      
      温总理所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这是要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老百姓应该有耐心,期望值也不要太高,给党内改革派充分的时间和回旋余地,哪怕从当年紫兄经历的那种小打小闹的企业体制改革开始,改总比不改好嘛。
爱国侨胞 发表于 2012-3-18 13:59


共产党的决策机制很复杂,包含一线的,二线的,所谓的“集体领导”。另外,“总书记”不是“党主席”。

该帖已经同步到51微博 紫黄 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3-22 04:04:56 | 只看该作者
说的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3-22 07:28:37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像两套干部在企业或单位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3-22 08:49:46 | 只看该作者
哎,这样改要改到牛年马月才是个头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3-30 16:04:0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有意思的经历。可见要搞改革,而不伤害一些人的利益,很难。而搞改革,效果如何,也没有定数。等到改革不得不而为时,差不多和一场豪赌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4-2 22:05:43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党政行政一肩挑。否则书记和厂长总打杖,相互整,不利于团结不利于生产。但一肩挑很快就变成一支笔了,没人管了。一支笔被美其名曰有魄力。从那时起贪污才以光速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