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6°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2°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6°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5°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2°
    温度感觉: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_古典音乐集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3: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JOSHUA BELL《ROMANCE OF THE VIOLIN》


01. 普契尼 / 钱宁史基基:亲爱的爸爸
Puccini -omio babbino caro    3:26

02. 德彪西 / 棕发女孩
Debussy- the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    2:36

03. 肖邦 / 升C小调夜曲
Chopin-nocturne    4:08

04. 圣桑 / 动物狂欢节:天鹅
Saint-Saens- the swan    2:49

05. 舒伯特 / 天鹅之歌:小夜曲
Schubert-serenade    3:47

06. 贝里尼 / 诺玛:圣洁的女神
Casta Diva (Bellini)    4:57

07. 莫扎特 / 第21号C大调钢琴协奏曲:行板
Mozart-andante    6:16

08. 格鲁克 / 奥菲欧与尤丽迪丝:受佑精灵之舞
Gluck- dance of the blessed spirits    3:53

09. 玻罗定 / 第2号D大调弦乐四重奏:夜曲
Borodin- nocturne    6:38

10. 德沃夏克 / 母亲教我的歌
Dvorak- sonts my mother taught me    2: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7: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琴与吉它-帕格尼尼  


⑴ 《摩西主题变奏曲》
Variations on a Theme from the Opera "Moses" by Rossini (07:47) 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
Centone di Sonate Nos. 1 - 3, for Violin and Guitar

⑵ A小调第一奏鸣曲
Sonata No. 1, in A minor, 引子:小广板-庄严的快板
Introdution: Largo - Allegro maestoso (tempo di marcia) (07:55 )

⑶ D大调第二奏鸣曲
Sonata No. 2, in D major, 如歌的柔板
Adagio cantabile - Rondoncino (06:44 )

⑷D大调第一协奏曲 作品6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 1 in D major, Op.6 如歌的柔板-回旋曲
Adagio cantabile - Rond Andantino, Allegro (09:07)

⑸ 庄严的快板 Allegro maestoso (17:56 )

⑹ 柔板 Adagio (06:17 )

⑺ 回旋曲:活泼的快板 Rond Allegro spirituoso (06: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9-28 12: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抒情女高声乐作品《我亲爱的爸爸》


小提琴版,JOSHUA BELL




人声版,Sarah Brightm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23: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是太迷人了, 零点的晨曲    

“晨曲”(Morning Mood)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Edvard Grieg)的《培尔·金特》组曲(Peer Gynt)中的一部 (SuiteNo.1,Op.46),仿佛描写的是一幅令人愉快的挪威树林的黎明时光的音画。其中双簧管独奏段落很精彩。 双簧管音色明亮、清新,酷似牧笛,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乡村景色,它善于表现温柔、真诚的感情。双簧管不仅能够出色地演奏抒情如歌、柔美动人的音乐段落,而且还能够表达那些诙谐怪诞、忧郁沉思的情绪。有的音乐家甚至认为,双簧管所具有的纯朴和坦率是任何一件管弦乐器都无法表达的。


SuiteNo.1,Op.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09: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漫旅程】The Orchestral Recordings Of Italian Classics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 08: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漫旅程】The Orchestral Recordings Of Italian Classics I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 08: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An amazing voice, nobody can compare with her vocal technique in this world so far.  :smile:  :smile:

次女高音契西利亚·芭托莉,1966年6月4日出生于意大利罗马,父母都是职业歌唱家。芭托莉九岁首次在歌剧《托斯卡》中饰唱牧童,后来进入罗马圣塞西利亚音乐院跟随母亲芭佐妮(Silvana Bazzoni)学习,十九岁在意大利电视上的演出得到指挥家穆蒂(Riccardo Muti)的注意,立刻请芭托莉到米兰史卡拉歌剧院演出;卡拉扬也在1990年邀请芭托莉在萨尔兹堡复活节音乐节中合作,最后因为卡拉扬逝世而未能实现。不过,芭托莉此时也得到指挥家巴伦波英的注意,邀请她在法国的卡拉丝纪念音乐会中共同演出。芭托莉1993年首度在萨尔兹堡音乐节演出莫扎特《女人皆如此》,1993年在美国休士顿演罗西尼《塞维亚的理发师》,特别擅长演唱罗西尼与莫扎特的作品。


Vivaldi - Cecilia Bartol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10: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Cecilia Bartoli - Exsultate Jubilate - Alleluj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3: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不宜多听,消遣一下即可。。。当你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古典的时候,那你的生命警钟就已经敲响了----你已经步入了老年阶段(真理)。。。



第一钢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





这首钢琴曲,初稿在1875年初写出,后来在1880年和1893年间,作者又吸引许多演奏家的意见,进行两次修改才最后定稿。这首钢琴协奏曲的遭遇,同作者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获得公众的承认的。原先这部作品题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但是平素对音乐艺术界一切有价值的新事物总是十分敏感的鲁宾斯坦,这一回对柴科夫斯基在钢琴协奏曲体裁方面的第一次尝试,却持否定态度。于是,柴科夫斯基把他的题献一度改为献给塔涅耶夫,到最后才确定献给德国钢琴家封•彪罗(H•Von Bulow,1830-1894)。1875年10月间,当彪罗到美国巡回演出时,在波士顿首次演奏这首作品,获得很大的成功。同年,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又相继演出这部作品,当时才十九岁的塔涅耶夫的钢琴演奏还得到了作者的很高评价。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协奏曲,但就其构思之宏伟和作品的规模而论,它可   以称为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一部交响曲。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点——作者在这里引用了一些真正的乌克兰曲调,同时也特别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协奏曲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之丰富,它的主题的多样和对置,紧张地发展的乐思所具有的内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正也就是这些特点,使得这首协奏曲在作者生前就已广泛流传,欧美各国音乐会舞台时常有各种类型的钢琴家演奏它,作者也经常把它列入自己的交响音乐会曲目,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演出;到1878年,尼•鲁宾什坦终于也理解到这部作品的优点和价值,并出色地演奏它,从而也使这部作品更加牢固地确立它在音乐会舞台上的地位。

柴科夫斯基承继并发展了源自贝多芬的协奏曲交响化的进程,他使乐队在协奏曲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同生活或大自然等观感密切相关的形象的发展大都委托它,而关于个人的抒情因素则主要曲独奏乐器来体现;这两种力量相互策应,协同动作,从不削弱任何一方。柴科夫斯基采用古典协奏曲的三乐章结构:他让最交响化的第一乐章起主导作用,用它来确定整部作品的特点;至于第二乐章,乃是交响曲当中两个乐章——抒情的慢板乐章同诙谐曲乐章的有机结合;而最后乐章则为全曲作出同前面两个乐章相适应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它的音乐光辉灿烂、富丽堂皇,色彩变化多端,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充分的发挥,所有这些都是很多协奏曲所难匹比的。乐章从一长段引子开始,在这里,可以听到全乐队的四小节强奏,其中法国号的音响特别突出。接着,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用它那温暖的声音庄严地奏出这段引子的基本主题,钢琴用大量洪亮的和弦伴随着它。这个主题气息宽广,宏伟有力,充满着一种炫目的光辉,具有俄罗斯民歌旋律的特征,它是一支庄严壮丽的生活颂歌,是继贝多芬之后的另一首新的《欢乐颂》。与此同时,钢琴遍及它的整个音域的活动,它那来严厉有力的音响,矫健的步调,创造出一种情绪饱满而和谐的背景;钢琴在这里虽然只是处于陪衬主题的地位,但是,它充分发挥了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主导作用,即使在整个乐队的全奏中,它的音响依然十分清晰、嘹亮和雄浑有力。

像柴科夫斯基的一些交响曲主题结构一样,这个主题由于反复三次,有点像三段体曲式。这主题第一次在乐队中陈述之后,第二次改由独奏钢琴奏出,它的发展由于引进一些新的旋律素材,具有即兴演奏的意味,反映出一种悲壮的戏剧性,最后还用一小段华彩独奏的带点附点节奏的宏伟和弦伴随之下,更加光辉、更加紧张地复奏这一主题,并结束主题本身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引子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它一直保持在D大调中,而且它的主题后来在整个协奏曲中从未再出现过,不过,这段引子一开始就创造出一种强有力的气息和宏伟的规模的感觉,它像一首序曲一样预示着随后的剧情内容,在这一方面,它同整个作品又是息息相通的。

从引子转到奏鸣曲本体之间的过渡,起先是在近乎寂静之中出现一个小休止,后来钢琴奏出一些断断续续的音型,宛如嗫嚅私评语一般,忽然,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呈现出来了。
        
这个主题原来作者在卡明卡村听到的乌克兰民间弹奏里拉的盲歌手所唱的一支哀怨的曲调,但是在这里它起了深刻的变化:柴科夫斯基并没有改变这支旋律的音调结构,只是把这支悠缓的叙事性曲调纳入一个出奇的节奏型,即在每一个三连音当中插进一个休止符的做法,从而把一个主要是抒情的形象变成飞也似地进行和精力充沛的诙谐形象,简直就无从认出它是直接从民间旋律转化出来的——柴科夫斯基发展主题的想象力和胆识,由此可见一斑。乐章的第二主题是这一乐章的抒性的中心,充满温暖而诚挚的感情,它包含有两支互为补充的旋律,同前面出现过的主题素材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支旋律是对幸福的向往,接着钢琴再加以复奏;第二支旋律同样温柔而抒情,但非常明朗,并没有丝毫困惑的神情,它那轻盈摇动的音型显然同第一支旋律同出一源。

乐章的发展部主要发展乐章的第二主题。在这里,这支温柔的“慰安之歌”有时变成英勇的号召,钢琴像急流一般的双八度的大段进行,加强了音乐的英雄性因素;有时它那忧郁的疑问式动机经过不断的模进发展而引入戏剧性高潮;乐队与钢琴之间的激烈竞争在开展着,主题的变化达到了不可复识的地步。最后,在再现部中,乐章的一些基本主题都有很大的变化,靠近乐章结束处的一大段华彩乐段,不但展示了钢琴演奏的卓越技巧,同时也为整个乐章的音乐的发展作出了总结,集中表达出这一乐章的意志力和激情的力量。抒情的静观突然为愤怒的爆发所驱散,戏剧性情绪的浪潮在急剧发展,但在后来又为一个新的抒情插句所替代。最后,尾声的音乐活力充沛,它以其急速奔驰的音流,辉煌地结束这“钢琴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是介乎前后两个乐章之间的一首抒情间奏曲,它的音乐怡神悦耳,具有温雅朴质的田园风味。乐章的基本主题是一支具有民歌气质的优美动听的旋律,体现了人对大自然形象的静观和省察,反映了人同大自然永远相亲的感情。这个主题在整个乐章中共反复六次——在乐章第一大段中由独奏长笛、钢琴、两个独奏大提琴和独奏双簧管轮流演奏四次;在最后一段主题重现时又由钢琴和双簧管复奏两次。这主题的反复有五次几乎一成不变,只有乐器音色的变换而已,还有,伴奏笔法每次都在变化:有时是旋律性的对位,有时使用柔和的切分和弦,有时钢琴的轻快的银铃般的和弦充当活跃的背景;主题只是在最后一次陈述时,它的旋律才有所变化。
      
这一乐章的曲式近似三段体结构,但是在第一大段基本主题的四次反复中,穿插进两个其他的主题(一个是在钢琴的不同音区中传递的诙谐性主题,另一个是在十六分音符的进行背景之上的法国号独奏),因此又具有回旋曲的一些特点。乐章中段是一首快速度的圆舞曲,取材于一首古老的法国民歌,它的旋律非常简朴、几乎近于原始,即由同一类型的动机不断反复构成。这时候弦乐器组演奏这支旋律,钢琴则在其上用一些轻松愉快的音调作为一种华丽而戏谑的伴奏;在这里,音乐的节奏和情绪都发生变化,同前一段恬静安适的音乐适成对比,具有奇幻飘渺的特点,好像闪现出对过去的明朗回忆一般。

最后乐章是一首欢乐的颂歌,是充满元气和生命力的表现,乐章中出现的一些形象,全都在同一个明朗、乐观的氛围中活动。这一乐章用回旋奏鸣曲形式写成,乐曲的基本主题在乐队奏出的一段简短的引子之后由独奏钢琴奏出,这个主题选自乌克兰民间的一首春季歌曲,其中同一个音型的三次反复,是很多乌克兰歌曲所共有的一个特点。
         
像第一乐章的乌克兰主题一样,柴科夫斯基也赋予这个主题全新的特点:他用断音奏法的枯干音响、和弦式的织体,以及像小伙子的踏步效果,借以强调表现出这一乐章的狂放活泼的舞蹈性特点和毅力。同这一主题相呼应,或者说,作为这个主题的补充,在乐队全奏中出现另一个节奏相同的新主题,但移到G大调上,它的效果就像继某些声部的歌唱之后,出现合唱的大声应和一样,音乐的进行生气勃勃,活力充沛,栩栩如生。接着,在一个简短的连接句之后,乐章的第二主题先后由小提琴和钢琴奏出。这个主题步调平稳、安详,开始时从进行中可以感到它的威力还有所抑制,只是在后来才把它所蕴藏的全部欢乐表达出来。
        
乐章的这两个主题,一个急速有力,充满无尽的表现力,另一个虽然比较平静,但逐渐也转换为胜利的步调,发展成为对生活的狂喜赞歌。这两个主题互相对比,互相补充,共同表达这终曲的明朗而乐观的基本思想。最后,尾声的音乐更是高潮迭现,其雄浑的气势,其亢奋的情绪,其辉煌的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钢琴协奏曲》在柴科夫斯基早期的大型作品中,是真正开朗的情绪和乐观主义的深刻体现,它称得上是十九世纪俄罗斯钢琴音乐的一个顶锋,也是上一世纪欧洲音乐艺术中最有天才的创作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6: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想偷懒, 作业又来了啊    俺的欣赏原则是先听音乐后了解作者以及创作背景。所以每次俺发现的好的作品经常作者都不出名, 呵呵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第一乐章:热情的甚快板,e小调,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第一主题是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 这一乐章是如此的出名, 以至于一提到门德尔松,人们便会联想到这个主题。同时, 这一乐章的华采乐段也体现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6/8拍, 这是一个抒情的而且富有门德尔松韵味的极其醇美的乐章。

第三乐章,以奏鸣曲式写成,也是世界著名的乐章。(曾经最喜欢) :p

给阿兄个连接, 介绍非常全面, 如果要是有总谱就很容易明白。它几乎把每个乐句的弓法都分析了。

http://blog.sina.com.tw/john_pik ... 17&entryid=34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0: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八度的弦乐直冲击灵魂, 现在知道为什么作曲前要研究西方的建筑和绘画, 怎么就会那么完美, 完美的让人无可挑剔。。。唉, 我叹! 叹艺术的博大精深 !谁能理解 Fa 到 Si 的美致死呢?!!!   (f)  :smile:  (f)








德沃夏克 ---- 妈妈教我的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9-2-19 21: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西里舞曲---大提琴




钢琴曲----牧童短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2-19 21: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这不是古典啊    先放到这里  :smile:

红雪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9-2-19 23: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提琴曲 天鹅



杜普蕾



马友友




秦立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喜欢的一曲,无论什么言语都不能够表达内心的敬意, 相比之下, 我们太渺小了, 他应该是拿特等奖的。。。。这些白痴评委   :mad:


野蜂飞舞---孙岩 (盲人选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