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0°
    温度感觉: 19°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1°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4°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7°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2°
    温度感觉: 22°
查看: 3381|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梁彼得“有罪”的关键 华人竟视而不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09: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2-23 10:26 编辑

  《为什么梁彼得被裁定所有罪名成立?》
  前几天看了中文媒体关于梁彼得案的几篇文章,刚开始我也很困惑,为什么一个走火误杀会判那么重。直到昨天我无意中看到梁彼得的配枪,由于接受过长期的枪械训练,我瞬间反应过来那几篇文章很可能只选择性披露了部分事实。所以我去找了一下相关的英文报道,发现陪审团在梁彼得案上作出的裁决,并非如一些中文媒体口中所说的不公。

       梁彼得之所以被裁定所有罪名成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事发时梁使用的是一支格洛克G19手枪,纽约巡警的标准装备。熟悉枪械的人看到这里,可能已经意识到问题,那就是这支手枪几乎不会走火。通常我们讲的走火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枪械故障,在没有扣扳机的情况下自己击发;另一种则是由于使用者紧张或惊恐,无意中误扣扳机。G19的设计非常特殊,它有个保险在扳机上,没扣扳机时保险会自动弹起顶住扳机,这个保险只有在扳机被扣下时才会打开。
  纽约警局为了防止误击,所订购的G19都是更换过扳机弹簧的定制版,Trigger Pull力度达到12磅(约合5.44kg)。要知道原厂出品的G19扣发力度仅5.5磅,而另一款被美国军警广泛使用的P226手枪也才6.5磅。换言之,要击发一支纽约警局(NYPD)定制版的G19,需要很大的力度,无意中误扣的可能性很低。而经过枪械专家的测试,梁的G19手枪实际扣发力度为11.5磅,陪审团12 位成员都试过这只手枪,给出了「并不容易扣下扳机」的结论。

  二
  在中文媒体的报道里,梁彼得被普遍描写成一个菜鸟新手的形象,认为他的犯错是由于经验不足情有可原。纽约警局对菜鸟警员的认定标准是入职低于2年,事实上梁彼得入职18个月,也就是一年半了,勉强算半个菜鸟;但他作证时承认,巡查那栋建筑将近一千次了,所以梁彼得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菜鸟,经验不足的说法在陪审团面前很难站得住脚。
  梁被起诉的二级误杀罪,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鲁莽(Reckless),也就是说控方要证明:梁主观上明知有风险致他人死亡,但依然不顾后果放任发生。在这里有3个细节比较值得关注,首先,梁掏枪是在他推门进入楼梯间前,即他当时还没有身处危险中;其次,梁和搭档事发时正从上往下的垂直巡逻 (Vertical Patrol),他们从8楼进入楼梯间遭遇7楼的死者时,处于射击上的优势高位;最后,梁明知事发时的楼梯间非常狭窄,很有可能发生流弹伤人。
  梁对这三点的辩护是他当时正处于一个犯罪高发地带,而他通过门上小窗发现楼梯间一片漆黑感到有危险,所以他提前掏枪以保护自己。从我个人角度讲,我认为梁的说法是合理的,他提前掏枪行为也并不过分。但是法庭上的诉讼是很扣字眼和讲究因果关系。梁在推门前还是推门后掏枪,因果逻辑上存在很微妙的差异;而在梁相对死者占据优势位置,又明知楼梯间狭窄的情况下,他在陪审团眼里已经输了。

  三
  上面讲的几点虽然对梁不利,但并非他被定罪的真正原因。梁之所以被裁定所有罪名成立,是因为他在开枪后一系列让人目瞪口呆的作为,也正是几乎所有中文媒体报道里都忽略不提的事。那就是他在开枪后没有呼叫急救车,也没有主动施救受害者,更没有马上通报总台。梁在庭审上解释说他当时并没有立刻意识到子弹射中人,几分钟后才发现Akai Gurley倒在血泊中。
  事发时Akai Gurley正和他女友在一起,距离梁开枪的位置只有一层楼。死者女友说Akai Gurley在中枪后慘叫着向楼下跑,最终体力不支倒在5楼,而他女朋友在5楼哭喊求救。我猜死者当时也没明白怎么回事,以为是黑帮寻仇,中枪后第一反应往楼下逃跑。但大家想想,一个人中枪后有可能不发出任何声音吗?梁会听不到Akai Gurley的慘叫声、脚步声和倒地声吗?更不要提后来他女友的哭喊求救,所以这个可能性是非常低。
  并且梁在开枪后的一系列行为很反常,根据他搭档Landau的证词,梁开枪后第一时间去找子弹外壳,并亲口说「他要被炒掉」;然后他不肯让Landau通报总台,要求先打电话给上司寻求帮助,接着失联长达整整6分半钟后才回应总台的呼叫(以上几点梁在庭审中都承认,他解释不想惊动其他人)。要知道配枪走火如果没有伤到人,并不至于开除。梁种种不合逻辑的反应,说明他当时很有可能完全清楚知道他打中人,他说没意识到只是借口,而检察官更直接在庭上指控他撒谎。
  那么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庭审的报道,梁彼得在开枪后头两分钟内找子弹外壳,并对Landau说他要被炒掉了。与此同时,Akai Gurley的女友和邻居打电话报警并叫了急救车,还试图以心肺复苏术抢救Akai Gurley。纽约警察总台接到报案后,马上使用无线电联系梁和Landau却没有收到回复。紧接着2分钟到4分钟内,梁和Landau就是否上报总台发生争执,梁阻止了Landau上报总台,并向他借手机打给上司。Landau借手机后又拿了回来,梁没能联系到他上司。之后4分钟到6分钟内,梁和 Landau走到5楼找到倒在血泊中的Akai Gurley,但梁依然没有对Akai Gurley实施心肺复苏术,而是用手机发短信联系警察工会代表寻求帮助。工会代表回复短信让他上报,梁这才回复总台呼叫确认有开枪,此时距离他开枪已经过去6分半钟。

  四
  梁彼得在开枪后没有及时抢救Akai Gurley,是他被判二级误杀和渎职的关键。事后抢救未必能百分百救活受害人,但这在法律上的区别却非常大。以前有个案例,一个女生反抗性侵,不小心捅了罪犯几刀,之后她过于惊慌,看着罪犯在血泊中慢慢死去没有施救。由于她没有及时施救,导致她本来是正当防卫,最后却变成了误杀。这还是普通人对罪犯的行为,更不要说梁彼得作为警察开枪射中无辜路人,从头到尾居然没有任何抢救,只想着如何减轻责任,不要丢掉工作。控方甚至用”Care only about himself in the minutes after firing, not whether anyone had been hurt(开枪后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是否有人受伤)”这样的话形容他,换言之,梁彼得没有尽到一个警察应有的Duty(责任)和Responsibility(义务)。
  陪审团之所以裁决梁所有罪名成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认为梁的诚信有问题。在事发几天后,纽约警局举行过一次内部交叉聆讯,而梁和他搭档Landau在被隔离的情况下,对整件事经过的描述是有出入的,而这份聆讯报告最终交给了陪审团,Landau后来还上庭指证了梁,这对于梁彼得的证词可信度来说非常致命。
  更不要说梁一直否认他把手指放在扳机上,他的证词在弹道鉴定和枪械分析面前根本站不住脚。梁还说他事发后有通过警察无线电叫急救车,但检察官出示了当时的无线电录音,而梁并没有叫急救车。再加上他一直坚持表示没有听到声响,没有意识射到人等等,这些都给陪审团留下了极坏的印象。
  我看到有人拿梁彼得和之前白人警察过失导致死亡却没有被起诉的案例比较。首先,很多被拿来比较的案例,在发生的时间上比梁彼得案要晚,涉事警察并不是没有被起诉,而是还在等待检方起诉中(提醒:梁彼得案发生在2014年)。其次,梁彼得案中的Akai Gurley是完全清白无辜,而很多被拿来比较的案例,例如Ferguson案中的黑人的确有袭警的企图,两者完全不具可比性。

我搜索了一下类似的案例,目前最接近梁彼得案的是同样发生在纽约的2004年「Richard S. Neri Killed Timothy Stansbury Jr.」,那个案子中的警察确实没有被起诉。

  但那个警察做了一件梁彼得没有做的事,那就是在陪审团决定是否起诉前,亲自出席了听证会,在陪审团面前解释和作证。要知道在很多极具争议性的案件中,涉事警察都会选择出席听证会,因为这不仅仅是解释和作证,更是一个展示忏悔和道歉,取得陪审团和公众谅解的绝好机会。试想下一个健壮的男性警察,在公众和陪审团面前因为误杀平民而痛哭流涕泣不成声,那是非常有震撼力很能让人同情的。而梁彼得却很罕见地拒绝了在陪审团面前作证,他给人一种很没诚意和害怕被质询的感觉。我个人的猜测是,梁彼得当时还不知道检方掌握了多少事实和证据,他担心在陪审团面前作证,一不小心会自相矛盾,所以他选择放弃了这个机会。

  五
  这两天看了无数的报道和文章,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立场决定了叙述(Narrative),而叙述引导修辞」。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只是想补充在绝大多数中文媒体上缺失的一些细节,希望能帮助不清楚内情的人更好地去判断。在写的过程中,我也小心翼翼尽量不偏向任一边。
  我认为梁彼得一案要切割成两部分来看:事发时的失误开枪和事发后的抢救缺乏。梁彼得被裁定所有罪名成立,更多是因为后半部分的缘故。但各大中文媒体几乎避而不谈,只一味强调前半部分梁彼得的失误开枪,实际上有误导的嫌疑(这里传授点私货,多年经验告诉我中文媒体不可信,特别是海外各大留学和移民的公众号)。从我自己的角度看,我认为这个误杀确实是个意外,梁并不是有意犯错;但考虑到他事发时的作为和后来的态度,他被判二级误杀罪和渎职罪并不能说是无辜。

另外补充一下,目前,此案只刚完成裁决部分,具体的量刑要等到4月14日,网上流传的15年只是可能的最高刑期,实际量刑范围在5到15年间。

  有人说梁很可怜,年纪轻轻大好前途就这么断送了,但最可怜的难道不是因梁的失误和不作为,遭射杀的无辜路人Akai Gurley吗?而Akai Gurley还是两个刚出世小孩的父亲,如果梁彼得量刑过轻甚至无罪释放,那才叫真正的司法不公吧?梁的失误是他犯错的原因,而不是他犯错的理由。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警察因为感到有危险就可以随意掏枪乱指,误杀了人惩罚很轻,那还有几个人敢上街?再换位想一下,如果当时从8楼推门而进的是Akai Gurley,他因为感到危险提前拿出手枪,然后误开枪射杀了刚从7楼巡逻出来的梁彼得,那陪审团会怎么判?恐怕就不是误杀罪那么简单,估计Akai Gurley牢底都得坐穿。我要提醒一下,警察的身份并不代表在道义上就天然正确,作为执法力量的象征,他们更多时候承担比普通人还要严厉的标准。我也很同情梁彼得,但他应该为他的所作所为受到惩罚,真的不能用”失误”这样轻描淡写的字眼一笔带过,那可是一条无辜人命。(作者:LeMcDull)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0: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冬临城堡 发表于 2016-2-22 10:22
还有我没搞清楚挺梁警官的华人同胞诉求是什么,是说梁纯属被诬陷,所有控罪应该撤销,应该无罪开释;还是 ...

游行的辫子有三点误区-----
1,坚称走火(但已经证明这是谎言)
2,现在判15年刑期太重(但要等4月14日法官才公布刑期,)
3,过往类似案件中的警察都无罪,所以梁也应无罪。否则就是种族歧视(问题是:梁案在法律上看与前案几乎无相同之处)

现在,我们不禁要问:辫子的脑子里是如何产生这些误解的?

大致也有三原因:1,媒体误导;2,辫子不了解情况就轻率下结论,即无知而无畏;3,种(民)族主义情绪作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2: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2-22 12:53 编辑
8号 发表于 2016-2-22 12:21
唉,华人,真蠢,无文化可怕。
华人这次反应跟上次陈旺事件反应一个蠢样。
你想不想一个小店老板随便说你是 ...

所以,当你无专业知识又不了解细节时,如果辫子集体对某一件事群情振奋而有所行动时,我建议以下两条路为最佳选择------
1,站在少数那边;
2,若双方势均力敌,难以判断谁是多数,那就保持沉默和中立,当逍遥派。

只有这样,你才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只有这样,你才不会随波逐流地集体犯错、犯罪。远的比如说文革,近的比如说FLG和刘晓波,还有钓鱼岛、南海诸岛争议,还有眼前的梁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21: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2-22 22:02 编辑

http://static3.depositphotos.com/1005342/200/i/950/depositphotos_2003028-One-arrow-direct-hit-bulls-eye.jpg

辫子辩论就像站在飞镖靶子前,永远都是绕着靶心转,不直入主题,东拉西扯,天南地北,就是不就事论事地瞄准靶心分析探讨。
西人辩论正相反,不管怎么旁征博引,始终对准靶心辩论。

永远不要和辫子辩论,只需专注弹你的琴就是了。他们看你演奏时,耳朵根本就没听琴声;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分散在你脚下的地板质量、鞋子的光泽、发型、服装、乐谱印刷质量、钢琴的牌子,钢琴的价格、演奏的动机和目的、你毕业的学校,你导师姓名、你头晃动的幅度是否恰当、、、、、、。

辫子是世界上最不懂辩论的辫族,无逻辑、无耐心、无教养、无良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22: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2-23 08:48 编辑

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能力,这已经是很多人的共识。

中国人自古以来缺乏科学和制度方面的创造,他们的大脑普遍缺乏思辨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方面的事实举不胜举,不再多用篇幅。

问题在哪里?是中国人的脑子天生有问题吗?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吗?都不是。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两千年中央集权大一统的政治制度。这个政治制度的严密控制,规范和限制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方面,这个制度在教育学术上限制发展,只要学习者的智力发展到接近掌握逻辑推理的水平,就禁止继续,并令其僵化。这主要表现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另一方面,用暴力惩罚思考过了头的知识分子,凡是违背圣意,亵渎圣灵的思想言论,统统以杀头论处。这表现在文字狱。

人的思考能力和其它的机体能力一样,必须持续活跃演练,否则就要退化。而当社会规范强迫人们只准使用一种教条,超过了就会被杀头,便阻止了活跃。严格执行的信息审查和过滤制度,删除了大部分带思想闪光的文化知识遗产,也导致思维枯竭。中国古代的教育和学术是在很狭窄的一条缝隙里进行的,主要是读经和释经。这方面历史学界已有定论。这种读经和释经,很少用得着逻辑推理和思辨,因为先圣已拟定好了,只要背下来就行。这种教育模式一直沿用到今天。

世界各地学校都注意到,中国学生的学习吸收能力很强,但自由推创能力很弱。逻辑思辨和论证的最大作用就是去伪识真。它通过客观实在的考察和思维演绎,发现现实的原本状态和规律,告别传统教条,进行新的创造。这种思维方式最怕人为设置的障碍和禁区,否则一旦在哪个环节上被阻,思维就立刻停止。

思维的生命在于自由。问题是,自由一来,纯学术领域倒还不很要紧,一涉及到社会领域,集权统治的政治权力的源头就将被发现,天赋皇权的理论就会受到威胁,这可是最要命的命根子。历代统治者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于是,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就当了殉葬品。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用来应付日常生活。即使大多数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马照跑,舞照跳,地球照样转。但是,最大的区别在于,如果一个社会里的核心精英,以及社会的主要阶层代表,有许多人辨不清真假是非,搞不清东西南北,这样的社会注定进入不了现代社会。

逻辑思维只是一个工具。但是这个工具在一个人判断客观外界的真实状况的时候,非常重要,必不可少。受过一般中等教育的人都知道,逻辑思维包括认知,抽象,判断,推理,排除,选择,证伪等等。通过复杂的思辨过程,将外部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综合起来分析出脉络,发现和找到其中的主要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关键。

与传统社会不同,现代民主社会的重大决策,比如决定由哪一个集团执政,是否宣布对外战争等,是由多数选民决定的。尤其是这些选民中具有威望的代表性人物。如果这些选民和代表性人物毫无主见,昏头昏脑,既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实际状况,又不知道作何种选择才符合自己的长远利益,那么所谓的民主程序一步也无法进行。最后不得不把最终决定权交给头脑特别灵光,手腕特别高超的人。这些人就成了新的主宰或帝王。他们的决策也许会照顾一下某些阶层的利益,但最终照顾的是自己集团的利益。

中国领导人不止一次地对世界说,中国人的素质太差,所以不适合搞民主。这种说法只反映了一部分事实,也是本文前面所讨论的事实。另一部分藏在后面的事实是: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有意压制民众的智力开化,用忽视教育投资,限制教材内容,钳制言论自由,阻碍信息流通等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制造愚民。

有人说,经济发展将会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两千年来,中国出现过好几个盛世,经济实力几度领先世界,但政治制度并没有变革。变革一般是在政治制度宽松的时候发生。可是,在大一统的政治体制下,最高权力只要一看见变革有危及自身的可能,就会立刻自激反应式地收缩,强化镇压,依然推行愚民政策。不要以为这个死循 环,可以无限制地循环下去。大一统的高度集权统治,最致命的症结是不可持久。

首先,社会生命力创造力备受压抑,极大缺乏,迟早会被强悍外族入侵或被市场经济淘汰。如果只在一个封闭系统里,集权也许可以延续较长时间,但是现代世界不允许。一旦对外开放,内外一比较,弊端马上显现。自由社会的生命力总是处处显出强大,把封闭社会远远甩在后面。尽管一再用奥运金牌或载人航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仍然力不从心。最近,国家领导层意识到,必须大力提倡自主创新。这个口号的提出,是现实的要求。但是,不从制度上去考虑变革调整,口号仅仅不过是口号。

其次,这个政权本身非常脆弱。一般来讲,高度集权的政权是凭靠强人控制的,如果没有一个强人压得住局面,整体立刻开始分崩离析。请看一下中国历史上频繁的诸侯称霸和军阀割据。即使老天有眼,再送来一个毛式强人,当他生命终结的那一天,也就是政权危机的那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22: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2-22 22:26 编辑

鲁迅发明了象形的阿Q,我直言之为辫子,有何不可?
况且,我很以脑后的大辫子自豪呢!
想当年,我大清帝国、、、、
想当年,我康熙爷乾隆爷功德圆满,威震九州、、、
想当年,我八旗骑兵横扫长城内外、、、
想当年,我满族血性男儿用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就把你们这些辫子服服帖帖地玩了250多年、、、

嘻嘻嘻,哈哈哈,当初是我们喊:“不留发,则不留头”,最后是你们自己喊:“宁可留发,也不留头”。

辫子,怎一个贱字了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22: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2-22 22:37 编辑

辫子眼里无是非,一切以小圈子的利益为出发点;
在家,则我自己利益为大;
在社区,则我家利益为大;
在省内,则我家乡利益为大;
在外省,则我省利益为大;
在国外,则我祖国利益为大。

辫子只有小爱(亲朋好友),顶多有中爱(同胞),而极少有大爱(天下苍生)。

辫子文化不以求真为高尚,而以不撕破脸皮,维护虚荣的面子(和谐)为最高人生哲学。凡求真者,必被求和谐者群起咬死;凡爱作和事佬者,必被后世推崇。

在辫子圈子中,逢人三分笑,王顾左右而言他,必不招祸。若爱较真,必遭唾弃,挫骨扬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08: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2-23 10:00 编辑
共产党 发表于 2016-2-23 07:55
我们总可以评论我们亲身经历的事,这种资料已经足够。

罗素于1920年(48岁)到北京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一年后离开,隔年写成《中国问题》一书。孙中山看了这本书后,称其为“唯一真正了解中国的西方人”。以下为罗素《中国问题》的摘录


1.中国人不能产生廉洁干练的政府官员,是咎由自取,这是不能否认的。中国人的伦理历来不注重公共义务,而家族观念却很重。当官的必须供养他的亲属,如果要为官清廉,肯定要放弃孝道。这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所以,中国要进步,家族制度必须打破。

2.将中国改造为现代国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外国人应该静待中国人自行解决。只有中国人才最了解中国,我们并不了解。如果任其自由发展,最终必然会有一种适合于他们性格的解决办法,我们不应该越俎代庖。只有他们自己慢慢摸索出的解决办法才是长久之计,而外部势力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强加给他们的必然是不自然的,因而也不会是长久的。

3.当然,中国并不是没有雄心勃勃的人,但比我们要少得多。他们的雄心(与我们形式不同)不是好事,而是有贪恋权力的偏好。这种偏好造成的自然结果是:贪婪成了中国人的特点。金钱是享乐的途径,因而,金钱受到狂热的追求。对我们来说,金钱主要是权力的途径,西方政治家可以没有金钱但一定得有权力,并满足于贫穷。而在中国,督军们握有实权,几乎常常把权力用作发财的唯一途径。其目的是在适当时候逃到日本,用足够的掠夺物使他们在接下去的日子里享受平静的生活。至于逃跑意味着失去权力,这个事实他们根本就无所谓。

4.在我离开中国之际,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请我指出中国人主要的弱点,我推辞不过,说了三点:贪婪、怯懦、冷漠。

5,中国文化中的大部分内容在希腊文化中也可以找到,但我们文明中的另外两个元素:犹太教和科学,中国文明中没有。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骄傲到不屑于(对外)打仗的民族,那就是中国。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要面子觉得很可笑,殊不知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形成互相尊敬的风气。
中国人的思考不是以十年为单位,而是万年,他们曾经被征服过,但几代人之后,征服者比中国人还中国人。中国人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笃信智慧比红宝石更宝贵的人民,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认为他们不开化的原因。
如果中国误入迷途,以蛮横的霸权为无上的光荣,那么即使表面上看能击退仇敌,但实质已经为仇敌所屈服了。

6,中日两国虽然都是黄种人,但他们在政治上、文化上的相似之处却很少。日本人是懂得尝试的民族,他们能把大多数欧洲人认为水火不容的东西糅合在一起。他们虽然表面上希望白人能将自己视为平等的民族,但实际上,他们却自以为远胜于所有白人国家。他们真正的愿望不仅是与白人平起平坐,而且要超越白人。

7,当政者往往视金钱与权力为国家的根本,而置文化于不顾。
中国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长避短,再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而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是全盘西化,一个是闭关自守。
中国的孝道再怎么过分,也及不上西方人的爱国,卫国尽忠的最好方法就是杀人,而孝道利家的最好方法则是受贿和耍阴谋。
中国有一种思想极为根深蒂固,即正确的道德品质比细致的科学知识更重要,而西方人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中国人,即使是最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在向欧美寻求道德格言以代替孔子的语录,他们还没认识到一般人的道德都是差不多的,我们可以教中国人的并不是我们的道德,也不是治国箴言,而是科学技术,中国的知识分子所真正面临的问题是学习西方人的知识而不要染上西方人机械的人生观。

8,布尔什维克主义(马列主义)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作为一种信仰在中国不可能有大发展,但作为一种政治力量情况就可能有所不同。布尔什维克主义在亚洲的壮大并非是一种特殊的布尔什维克现象,而是沙俄时代遗留下来的延续政策——不仅推崇帝国主义的扩张,还标榜以解放全人类为天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0: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已经无法继续,现在沦落到鸡同鸭讲,自言自语,抬杠狡辩阶段。我对梁案的评论到此为止,一切交给时间老人来裁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1: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5 past 6 发表于 2016-2-24 09:25
姐你既然看准了有什么表示嘛,
准备当本人丈母娘还是准备以身相许?
http://d.hiphotos.baidu.com/baike/c0%3Dbaike72%2C5%2C5%2C72%2C24/sign=d032e3767ef0f736ccf344536b3cd87c/e850352ac65c103828151bcbb4119313b07e8954.jpg
人中黄,中药名,也偶尔用于人名(克生猪专用)。
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的制成品,遍及全国。
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天行热病,温病发斑,大热烦渴,痘疮血热,丹毒,疮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1: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5 past 6 发表于 2016-2-24 11:49
文章提交者:guanggong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今天我差点喝尿!

http://h.hiphotos.baidu.com/baike/w%3D268/sign=ca55b1e387cb39dbc1c06050e81709a7/0b55b319ebc4b7455438621fc9fc1e178a82150e.jpg
人中白,中药名。为人科健康人尿自然沉淀结成的固体物,遍及全国。
具有清热降火,止血化瘀之功效。常用于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