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转帖]专业分析:剥开日本车省油又安全的画皮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松鼠    时间: 2005-11-10 23:02
标题: [转帖]专业分析:剥开日本车省油又安全的画皮
消息来源:生活通讯 http://www.popyard.org 

提到日本车,大家都说日本车省油,碰撞实验又安全,做工也不差;现在是商业社会,没有人不爱惜自己钱袋子。因此,尽管国人对日本人大摇其头,可日本车仍风行中华,都快烂街了。

可大家有没有仔细想一下:日本车为什么省油?

是日本车的发动机的效率高出其他国家产品一大块吗?显然不是,世界著名车用发动机虽各有所长,但性能相差无几,就是中国的国产发动机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是日本车采用了某种其他车都没有的新技术,致使其节油显著,一年可省出“跑一趟万里长征”的油?显然也不是!众所周知,造车作为一项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术,本质的改变几不可能,剩下的只有细节。

其实,日本车省油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车轻!

以中级车为例,1.8的日本车一般车重在1100KG左右,而德系和国内品牌车一般在1300KG左右,车重差别200KG,相当于3个成年男子的重量,比率接近20%。

车轻自然省油,当年德国人为了在省油上与日本车竞争,也在车轻上作过文章,采用了大量铝合金配件,但因车价的大幅度提高而作罢,可日本车却毫不犹豫的减薄了钢板厚度。

车外壳和结构的钢板厚度减薄了,车的总体重量降下来了,于是车就省油了,多简单!还有碰撞实验的数据为证,安全也没问题。两全其美,面面俱到,日本车自然热销。

可天下有这样的好事吗?不要迷信所谓日本的设计技术,没有物质的支撑,全是无米之炊,1.0的钢板减为0.8厚度,强度降低决不止质量相差上的20%。

还是让我们看看碰撞实验吧:一辆车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在一堵重达数百吨的墙上,车头部分结构溃缩吸能,从而保护车内人员。合格的便贴上安全标签。

我们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这项实验的局限性,做一个很小的实验就能明了日本人钻了一个什么样的漏洞。

拿一个鸽蛋和一个鸡蛋,从相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在石板上,高度相同速度也相同,落下后鸽蛋鸡蛋全破,内部蛋黄破碎程度相同,因此碰撞实验数据表明两蛋安全性相同。鸽蛋也拿到了上路许可证(小孩子都知道,鸡蛋比鸽蛋结实的多)。于是在一个鸡蛋、鸽蛋混合运动的公路上,发生了两蛋相撞,结果……..

在这里,日本车就是那个鸽蛋,当然差别没有这么大,但道理完全相同。

假设日本车重为M,速度为V,车前溃缩吸能行程为S,达到溃缩的平均力为F1,那么:在碰撞实验时:车子总动能W1=M*V*V,

碰撞后溃缩吸能,车停止,车子总动能=F1*S

即:F1=M*V*V/S

其他车重20%为:1.2M,其他条件相同,则:车子总动能W2=1.2M*V*V,F2=1.2M*V*V/S

可以得知:W2=1.2*W1F1:F2=1:1.2

从上述测算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碰撞实验的结果是在不同碰撞动能的水平上得出的结论,二是在日本车与其他同等级车相撞时,碰撞力已达车体溃缩的程度,开始溃缩时,对方仍有20%的余力,实际上日本车起到对方缓冲软垫子的作用,如此高风格,让人敬佩,但车是别人坐的,日本人只管赚钱,就用心险恶,其心可诛了!

汽车出行,安全第一,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交通事故,没有什么比我们的生命更宝贵的,开车中,类似于碰撞实验中的情况毕竟太少,我想来想去,只有我们的车撞上桥墩时,才能与几百吨的撞击墙相比,可我们周围,最多的交通事故其实是车与车、车与路边设施的碰撞,这些车和设施,相对于本车来说,都是带有柔性的物体,与带有柔性的物体相撞,自身车的刚度就非常重要了。因为自身的刚度能使碰撞的能量更多的被对方的溃退所分担,从而保护自身的安全。

两车相撞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的,非弹性碰撞的结果,车身轻、车身刚度低的日本车明显要分担大部分能量,多出的那部分,可能就是车主宝贵的生命。其实很好理解,通俗的说就是一辆轻且软的车与一辆重且刚度大的车相撞,后果会如何呢?试着驾车去撞沙堆和水泥墙吧,如果你开的是日本车,与别的同级车相撞,你撞上的就是一堵水泥墙,而对方撞上的却是一堆沙。

这就是日本车省油的真相!

这就是日本车隐藏在省油卖点画皮下的东西。

碰撞实验是检验汽车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它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一是它未能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上来模拟车与柔性物体的撞击;二是在碰撞实验时只考虑了该车车体结构溃缩吸能的被动安全方式,而没有考虑到碰撞对方溃退缓冲所分担的能量,从而给了一些不良商人偷工减料的漏洞。

建议修改碰撞实验方法,按经济型车、中级车、高档车分级,分别以1吨、1.5吨、2吨重量设定碰撞模拟车,并给模拟车标准的车体刚度,让实验车与同等级碰撞模拟车相对行进碰撞,来检定车的安全程度。

如果非要卖中级车的价格、以中级车的排量、速度自居,却只敢以经济型标准衡量,那就老老实实的告诉大家,我只有经济型车的安全。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不要明明知道外强中干,仍去大吹特吹安全,然后还给配备一个能开到把铁人摔成碎片的速度。,

如果你想省油,我劝你还是去开QQ吧,省油之外,起码车主知道:我很小,不要欺负我,我撞不过别人,开不快,也不敢开快;增加主观上安全。

如果你真想省钱,也别买日本车,干脆把保险省了,省的多,也直接;万一撞车了安全性在,总比为省两油钱,把小命丢了好。

如果你想安全,更别买日本车,给别人当软垫子,滋味不好受。

我已不想再去辩论钢板厚薄对车的影响了,如果你注重外观,去看看今年北京冰雹中日本车的表现吧,如果你注重生命,不妨去交通队或网上查一查日本车在车祸中的表现吧,对了,看看日本车与其他车系之间的碰撞,否则又有人搅混水啦,看看车里的人,看看车的铁皮,看看车内隐藏部分的东西。

哎!日本车,你怎么能这样……
作者: B&B Z    时间: 2005-11-10 23:18
致敬!!!

既懂车又精通数学,佩服!!!!

祝你一切顺利!
作者: 亲善派    时间: 2005-11-10 23:55
ting
作者: alanhui    时间: 2005-11-11 00:19
Great
作者: 小心为上    时间: 2005-11-11 10:56
强烈要求LZ去买一辆 M1A2, 标准美国货, 符合任何安全标准, 可通过所有撞击测试.
作者: jf_y    时间: 2005-11-12 11:52
hehe
作者: Hongye168    时间: 2005-11-20 19:14
日本车到底有多省油

大多数的日本车的价格比欧美车的价格高同时不省油,只有一少部分省油车是因为这款车很小,如丰田威驰,如果同排量车相撞的话,小车要比大车的安全性差。另外要值得一提的是本田的VTEC发动机是可变气门发动机,在低速时省油,而在高速时比目前的所有同排量的不可变气门发动机都要费油,并且噪音大、震动大,所以就会存在本田的说明书省油而实际费油的现象,以及人们在本田车上加装静音或隔音装置的现象,因此我说的是用欧美车不仅结实耐用,而且当你的车比日本车费一点油时,你是在为你的生命和安全在买保险,如:林肯车与丰田车相撞,林肯车要安全得多,同时地位和档次也不一样。以下我再通过实例和事实来说明不买日本车的理由。
  有些人说日本车在美国和欧洲卖得都特别好,要让我说这是一种误解,我来向你们说一说为什么日本车在美国卖得还可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是美国有很大的购买群体是留学生和外来移民,以及美国的穷困人群(因为美国也有穷困人),由于他们只有很少一部分的钱,不考虑身份和地位,但是作为一名美国人又离不开车,而欧洲车贵且名牌多,所以只能首选日本车,等待以后地位和身份改变了之后再换美国车或欧洲车,要知道真正的美国人以开美国车而自豪,再加上美国政府又大力地给予了日本汽车业的特殊照顾,从而成全了当今的日本汽车业,要知道日本丰田汽车的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美国。另外我要说的是美国的三大汽车厂的产品大部分还是销售在美国本土,同时销量也远远超过所有日本汽车在美国销量的总和。让我们再说说日本车在欧洲的表现,据统计在欧洲日本的所有汽车在上世纪80、90年代之间有一个销售高峰,后来一直至今业绩不佳,并且欧洲的汽车市场也是所有日本汽车厂商最头痛的地方,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车以价廉物美的广告和造型打动了一些欧洲客户,结果欧洲用户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日本的汽车虽然比欧洲车便宜,但是性能和耐久性却比欧洲车差了许多(因为欧洲人用过太多的汽车也能知道汽车的好与坏,日本车是蒙不了欧洲人的),就连欧洲汽车协会的主席都在说,日本生产的汽车质量正在接近我们欧洲汽车的质量,我想对于他来说他绝对能够知道哪个国家生产的汽车好与坏,为什么中国人对日本车情有独钟呢,原因是中国人早期生产的汽车质量太差,最早让中国人看到的所谓好车是大批量进入中国的日本汽车,这让中国人大开眼界,有些人无知的说日本车世界第一,让我打个比喻解释一下这一现象,我们国家的用户就像小学生,而日本车就像是小学老师,而欧美车是我们的大学老师,小学生在上小学时会认为我们的小学老师最伟大,直到他们上大学之后,才发现小学老师并不是知道得最多的,当小学老师把一个字写错或读错时小学生也是认为对的。
  据有关资料统计,日本的所有品牌(包括丰田、日产、三菱、本田、马自达、五十铃、大发等)2001年在欧洲的销量不如德国大众一家在欧洲的销量,只与法国的百年品牌雷诺的销量的10.4%相当,其原因主要是世界名车尽在欧洲,所以日本车蒙不了欧洲人,欧洲车是各具特色,并且欧洲没有美国那么多的外来移民,以及欧洲各地也不像美国政府那样照顾日本汽车业。让我们再讲个真实的笑话,以前我家门口有一条马路的支线,有一天有一列结婚的车队从门前路过,邻居们就在路旁观看,其中一个带小孩的邻居也在看,当这一队婚车慢慢开过之后(全部是各种轿车),后面跟着一辆运货的拖拉机,孩子的母亲问小孩说:"儿子,哪个车好?"就看那个小孩用手一指那个拖拉机说:"这个车好。"逗的大伙是哈哈大笑。我们笑小孩的无知,是因为我们这些大人知道拖拉机和轿车的价格,但是小孩不知道它们的价格,他只知道他喜欢拖拉机的外型和它的声音,这说明了这些大人们能从外型来分辨车的种类和等级,如果让他们更进一步地来分辨汽车的品牌,他们也会分辨不出好坏和等级,这也说明了我们不要被日本汽车的外型所迷惑。
  从质量来说,我们从夏利与桑塔纳、富康或捷达比,夏利比桑塔纳的质量差多了,这说明日本车比欧洲(德国)车差多了。因为夏利的原型车(厂商)是日本的大发汽车公司,而捷达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往下就不用我说,只要略懂一点车的人都说:夏利车是特别囊,而捷达却是特别耐用,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夏利的质量时,我与一位正在修理夏利的二佰伍修理工闲谈,我试着问他夏利好还是桑塔纳好,这位换件工(所谓的修理工)说夏利好,我问为什么,他说夏利是日本车(言外之意,日本车比德国车好)。可见人们盲目崇拜日本车到达什么程度,修理工都如此,何况老百姓了。以下用例证和实事来说明日本车的质量。日本三菱的帕杰罗的刹车油管事件(设计问题),帕杰罗挡风玻璃在高速时破碎把人吓死事件(质量问题),美国的消费杂志做过的试验证明,帕杰罗在高速转弯时容易翻车以及中国很多帕杰罗翻车的事实(设计问题),原因是三菱帕杰罗为了追求造型美,把它设计得比其它越野车车身高而忽略了安全性。我们知道,越高的物体运动时越重心不稳。各位朋友可以看看切诺基和雪佛兰SUV以及越野车中的劳斯莱斯、英国的陆虎都不把车身设计得很高的主要原因,还有丰田的霸道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后车轴断裂事件(质量问题),还有五十铃的转向部件磨车体事件(设计问题),三菱大货T850的后桥断裂和发动机易损等各种事实(质量问题),丰田跑车在沈阳撞墙之后安全气囊并未打开事件(质量问题),以及早期的本田雅阁不叫雅阁而叫阿科德,早期的阿科德在欧美人们把它叫做事故车,因为这款车常常翻车,原因是本田公司把这款车的速度提上来了,但是稳定性和安全性他们却做不到,所以常发生翻车事故。再就是本田汽车的VTEC发动机所带来的噪音是世人皆知的,有些外行人把本田汽车加装了隔音装置,还无知的说自己的车有隔音装置,他哪里知道他的本田车再加装了隔音装置之后,才能达到如别克和奥迪没有加装隔音装置的静音效果,真是外行如"大头"。据本人了解,中国人对待本田汽车还情有独钟,主要原因来源于人们早期使用的本田摩托车。
  我想说的是本田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商,他们每年投入的广告费用要比美国的通用投入的广告费用还要多,如本田公司会跳舞的机器人以及本田公司的太阳能汽车以及世界摩托车大赛的冠军夺取,其目的就是让人们误认为本田公司拥有最尖端的高科技领域,能够领导汽车技术新潮,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日本汽车公司不像欧美汽车公司那样卖车就是卖车,他们在卖车的同时还创造出一种气氛,就是让人们误认为他们的车快还省油,这个部门只有日本本土的厂方设有的部门俗称(蒙人部)。本田公司经常会花巨资购买其它厂家或某研究部门生产出来的尖端产品,经过交易打上自己的HONDA来骗取民众,同时还经常发布虚假信息。有证据如下,在德国大众生产出三升路波的柴油轿车时,本田和丰田几乎同时向全世界发布他们生产出来了百公里油耗三升的汽油轿车,其目的就是让中国人认为只有日本的车才是最省油的,这个地位不能让别的厂家取代和改变,否则他们的销量将会大减,另外日本丰田和本田为了提高自己的档次,竟然让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加了他们的蒙人行列,如本田生产的燃料电池SUV车则是"小泉"的专用车,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本田汽车没有豪门使用的历史,因为日本首相坐尼桑(如德国总统坐大众、法国总统坐标志、美国总统坐凯迪拉克、英国女王坐宾利或劳斯莱斯等现象)。我们国家以前的国宾开路摩托车竟用的是本田650,要知道宝马摩托车才是世界很多国家元首的真正开路车(除本国有能力生产国宾开道车),这种现象是给本田做的最好的免费广告,我认为就是本田公司白给摩托车和给钱的情况下都不能这么做的,这可真让外国元首笑话,几年之后换了宝马850摩托车。另外还有在中国北京某国家重要机关竟然采购100辆广州本田作为迎接宾客的专用车,再次为本田做了免费的广告,我认为就是白送也轮不到广州本田的头上,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本田的一贯作法是把美国的哈雷或意大利的度卡迪摩托车打上自己的本田商标去参加世界摩托车大赛,采用一群狼的方式来夺取世界冠军,通过夺冠来骗取民众的购买力,要知道经典摩托车已成定局,如太子车是美国的哈雷,开路车是德国的宝马,赛车是意大利的度卡迪,旅行摩托车是英国的凯旋(日本的直列四缸也是仿照此车),我警告日本本田公司,你们现在摩托车世界老大的地位是捡来的,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二战以后和80年代以前的摩托车行业是强国家不愿意干,穷国家干不了的行业,所以让你这个亚洲的日本国捡个便宜,但是你们要想拿F-1的老大,那你们是做梦,因为这个行业强手如林,你小日本车再想捡这方面的便宜那是不可能,他们不会给这个机会,有可能你们偶尔会捡个冠军,但是你们不会也不可能像摩托车那样别无对手,本田的最终结果是露馅,并且落得身败名裂,如在2003年的F-1的大赛中本田的F-1赛车出现了12次的爆缸现象,有人说本田摩托车某某人用了多少年从来也没有坏过,而国产车不知修过多少回,我承认日本摩托早期时确实比国产车质量好得多,但是这只能说明,日本车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如ISO9001,另一方面,也是这些人保养的好,例如他们换好得机油,换好的零件,坏路不跑等,曾经有这么一个人把日本摩托车保养得确实好,就像新车一样,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就是借媳妇也不能借别人摩托,可见保养和爱护是日本车耐用的主要原因,另外本田汽车还会选时机发布虚假信息,有一次奔驰刹车油管事件之后,奔驰不同意换车,而本田却在这时发布了召回广本汽车点火有缺点的新闻,其目的就是让人们认为我们比奔驰的服务还要好,为什么说他是骗子,本田比奔驰更可恨,因为本田的点火毛病他们本田自己早就知道,只是不对外公布,为什么早不召回,晚不召回,偏偏在奔驰事件出现之后他们才召回,其用意可想而知,本田汽车骗人的技术已经达到把狗屎打上本田商标,中国的傻子消费者也会排队购买的,很少有人知道本田汽车在欧美是最没有地位和没有钱的人才去购买,而一些中国人却把它当"宝"开,我认为本田雅阁应该与中华是同一档次和价位,因为汽车是艺术品,既然是艺术品就应该讲究个名人设计,中华是意大利名人设计的,而且中华的造型比本田美,中华的速度与本田差不多,中华的油耗比本田(手动)省,中华的安全性比本田好,中华的发动机是日本三菱的发动机,与本田雅阁的本田发动机属于同一档次,本田虽然是日本品牌,但它不是世界名牌,它是日本本田设计的,远不如世界顶级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设计的好,中华虽然是中国品牌,但却是出自名人之手,而且二者都是采用日本发动机,所以他俩的档次和价位应该相当。从造型来说,现在的欧美车已经着手汽车的外型设计,并且实力要比日本车强,如通用的别克,福特的蒙迪欧,大众的帕萨特、宝来和奥迪,而本田的新雅阁和日产阳光像个乌龟壳,而本田的飞度和夏利2000像个大头鞋。另外日本汽车常常以专为中国人设计来蒙骗中国人,如本田的飞度、雅阁以及丰田的威驰等,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其产品在中国卖高价,想一想,朋友们,如果不是打着专为中国人设计这一旗号,而是把在日本就有的车型引进到中国来再卖高价,中国人就会发现在中国生产的日本车比来自日本的原装车的价格还要贵,所以骗人的日本车常常把汽车略加修改,加一点所谓的配置,再在中国高价销售,再打上专为中国人设计的旗号来欺骗中国人,这是日本人的一贯做法,所以从以上各个例子来看,日本车造型不美,价格不便宜,质量不耐用,也不省油,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日本车的价格会暴跌。因此为了您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利益,请各位朋友不要盲目跟风。
  本田汽车的利润最大、骗局最多,就连美国某企业的一位高官也曾经说过:日本的汽车要数本田汽车最有个性。什么是个性?我看就是变相的骗人!举个例子,如本田摩托车100S,当人们挂上一档,猛加油门时,这个车加速特别好,如果车后面再坐个人,摩托车有可能站起来,而到了四档后这个车的加速和极速就很一般了。本田雅阁也是如此,在0~100公里/小时的表现很好,而到了三四档的速度时,表现就不那么优越,他们为什么这么设计,就是让人们认为本田车有力、速度好,说白了他们把车低速的变速比加大,顾此失彼,所以高速时就表现一般了。因为他们知道,人们经常进行低速行驶和进行急加速,而高速时人们都很少有机会用,就像有两个人分100元钱一样,如果一个人分多了钱,另外一个人肯定要少分钱是同一个道理。另外我要说的是宝来1.8T,它的加速比任何一款2.0~3.0的广本雅阁的加速性都要快,还比它们省油,极限速度也比他们高,质量也比它们强。还有一个有力的事实说明,日本车的设计水准并不行。因为日本目前最好的车是凌志汽车,而它是由意大利人设计的,我要问一问日本的汽车技术人员,你们的技术力量这么强,怎么最好、最高级的车是意大利人设计。有一个现象是在高速公路上日本本田和丰田车常常是超过其它车,这不能说明它们的车快,只能说明这些司机常常把油门踩到底了,如果开欧洲车的司机你们也把油门踩到底,速度不比他们差,我认为同排量的欧洲车几乎可以超越所有同排量的日本车,而且安全性要高于日本车,如捷达王1.8、帕萨特1.8T、宝来1.8T、奥迪1.8T、和塞纳2.0的极限速度都高于本田雅阁2.0,而且本田雅阁还是可变气门的VTEC发动机。
  第三个问题我们再谈一谈日本车到底省不省油。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就出现日本车省油这一错误的观点,原因是中国的所谓汽车专家不懂车。我们知道决定汽车省油有四大因素:第一,车的重量;第二,排量;第三,设计先进;第四,进排气的开启时间和点火时间。当时的日本车省油的原因是他们设计不出大排量的豪华轿车,普遍为小排量车,如夏利、奥拓等车型,他们与美国的凯迪拉克和奔驰车比肯定省油,原因不是他们车设计先进,而是他们的车小、排量低,如今同排量、同等重量的日本车与欧美车(1.6升以上)相比不但不省油而且费油。另外我们通过下面的实例来说明即使个别日本小排量车比欧美车省油也不能买的道理(省的油钱不够修车)。以赛欧、羚羊和夏利2000为例,它们的油耗分别为百公里5.1、5.0和4.9,即百公里的油耗相差为0.1升、每千公里差1升、每万公里差10升、每十万公里差100升,我们知道轿车如果开到10万公里就得大修,而10万公里相差的油钱为100×3.26=326元钱,想一想,朋友们,如果你们选的车省油而质量不行,326元钱远远不够修车的,如夏利10万公里早已零散了,远不够修车的,而捷达和富康这种车虽然费一点油,但是人家这种车10万公里几乎不用修,我的观点是省的油钱不够修车的,所以这种车是不能购买的。另外汽车的安全性也不一样,也就是开日本车的司机被撞死的几率要大,此外档次、地位和挣钱额也不如欧美车,使用寿命也不如人家,到最后汽车报废时夏利的价格为2~3千元,而捷达却是1.5~2.0万元,算来算去怎么也是使用欧洲车划算。另外汽车百公里油耗的60公里/小时与90公里/小时的等速油耗是不一样的,日本车往往把60公里而不是90公里的等速写上,让人们误认为它们省油,例如雅阁2.0在60公里/小时为6.9升/100公里、90公里/小时为7.4升/100公里。
  另外要说的是,欧美汽车更新换代速度慢的原因是他们设计出汽车后并不是马上推向市场,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多少万公里的测试,发现毛病后再修改,直到完美之后才推向市场,如奔驰和宝马车,而日本的汽车只要设计出来就会马上推向市场,所以他们的更新速度快,而中国的百姓却成了日本车的牺牲品,而当你们发现他们的车有一定缺陷时,他们已经生产出第二代,可见坑人不浅。忠告中国民众不要成为日本汽车厂商的"大头"消费者。
  如今有些日本厂家自己已经活不下去,纷纷黄了或投靠了其它的厂家,如大发(生产夏利的)和日野让丰田收购,富士投靠尼桑,而尼桑却投靠了法国雷诺,三菱投靠了美国的克莱斯勒,五十铃和马自达投靠了美国福特,原来的日本十几大汽车公司,如今只剩下丰田和本田,丰田还可以活一段时间,而本田的好时光只有十几年,主要原因是捡来的和骗来的不会长久。可能有人说:你的目的是什么?我说:我的最大目的就是让中国民众不要过了十年以后才发现日本车不过如此,如果再给日本车十年机会,那么中国民众的损失也太大了,不要把日本汽车神化了,试想一下,如果日本汽车垮台了,日本的钢铁业,机械加工业、电子业、化工业等将受到重创,从而将给中国带来机会,到那时日本的经济将严重滑坡(有可能因为我的这篇文章日本的汽车相关产业十年之后失业近10万人,中国的汽车相关产业有可能上岗百万人,中国的经济将特别繁荣)。如果日本的经济像朝鲜那样,到那时再有十个小泉纯一郎他也不敢再去参拜靖国神社,把日本的经济搞垮是防止日本人猖狂和发动战争(一个不承认错误的民族早晚还会犯错误)的最有力办法。
  建议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广告要统一。例如"德国技术、德国品质、一汽制造或上海制造。"下面是一些地方的歇后语:本田雅阁,地位打折。本田、本田,唬不了几年。奔驰、奔驰,物有所值。宝马、宝马,英俊潇洒。本田、本田,最能骗钱。丰田佳美,买了后悔。雷诺、雷诺,质量不错。标志、标志,真够档次。拥有雪铁龙,生活乐无穷。派利奥、派利奥,质量性能都可靠。
作者: 陈师傅    时间: 2005-11-21 22:18
顶!
作者: jiabin    时间: 2005-11-24 10:45
晕,嫉妒?吃不到葡萄的家伙.
作者: afywla    时间: 2005-11-25 01:29
从发动机的性能来讲:日本车再好,能比欧洲的奔驰、宝马好吗?
从汽车的发展史来讲:汽车是美国人发明的,美国车再差,能比日本车差多少?

正像楼主的帖所说,日本车之所以省油,完全是靠减轻车重而省油。那么欧美人是不是笨的不懂减重省油呢?当然不是了!这是个设计理念问题:

在欧美人心目中,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而当出现车祸时,只有尽可能地做到车子不毁,才有可能保住人的性命,所以欧美车的设计宗旨是“车不毁,人不亡”;

日本车为了省油和降低成本,减轻车重,材料强度相应降低。之所以也能通过碰撞试验,完全是靠车子变形来吸收能量(当然试验只看结果,只要人没事,不管车子烂到如何),所以日本车的设计宗旨是“车毁,人不亡”。(毁的越多它赚的越多,因为许多人只看重它省油)

但“车毁,人不亡”毕竟听起来有点儿悬,既便命保住了,几万块买的车,谁也不想撞一下就变成废铁吧?(只有日本车厂商喜欢)更何况能否保住命还很难说?

本人买车的下一个目标是: 坦克  (只要口袋里的钱和政府允许,而且是中国造-98式)
作者: xiakexing    时间: 2005-11-27 19:23
真是好文!
作者: 厮混在北美    时间: 2005-11-28 13:08
标题: 顶!一针见血!!

作者: 小心为上    时间: 2005-11-28 13:43
最初由[afywla]发布
从发动机的性能来讲:日本车再好,能比欧洲的奔驰、宝马好吗?
从汽车的发展史来讲:汽车是美国人发明的,美国车再差,能比日本车差多少?

正像楼主的帖所说,日本车之所以省油,完全是靠减轻车重而省油。那么欧美人是不是笨的不懂减重省油呢?当然不是了!这是个设计理念问题:

在欧美人心目中,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而当出现车祸时,只有尽可能地做到车子不毁,才有可能保住人的性命,所以欧美车的设计宗旨是“车不毁,人不亡”;

日本车为了省油和降低成本,减轻车重,材料强度相应降低。之所以也能通过碰撞试验,完全是靠车子变形来吸收能量(当然试验只看结果,只要人没事,不管车子烂到如何),所以日本车的设计宗旨是“车毁,人不亡”。(毁的越多它赚的越多,因为许多人只看重它省油)

但“车毁,人不亡”毕竟听起来有点儿悬,既便命保住了,几万块买的车,谁也不想撞一下就变成废铁吧?(只有日本车厂商喜欢)更何况能否保住命还很难说?

本人买车的下一个目标是: 坦克  (只要口袋里的钱和政府允许,而且是中国造-98式)

老兄, 高速碰撞时, 车子吸能或不吸能对成员的伤害可是大不一样滴, 基本高中物理.
在轿车日益普及, 价格每况愈下的今天, 应该说吸能式设计是轿车发展的趋势. 在这一点上, 日本人又走在了前面.

有空还是多向日本人学学吧, 光YY没啥大用!
作者: afywla    时间: 2005-11-28 23:25
最初由[小心为上]发布


老兄, 高速碰撞时, 车子吸能或不吸能对成员的伤害可是大不一样滴, 基本高中物理.
在轿车日益普及, 价格每况愈下的今天, 应该说吸能式设计是轿车发展的趋势. 在这一点上, 日本人又走在了前面.

有空还是多向日本人学学吧, 光YY没啥大用!
当车子高速碰撞时,如何保住驾驶者的生命,这里的学问很深奥,不是简单的高中物理可以解决的,难怪你理解不了,看来你还要继续深造呦~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高速碰撞时纸皮箱也可吸能,但你坐里面试试看......?  另外,既使轿车价格每况愈下,也还没便宜到撞一下就丢掉的“一次性轿车”的程度吧? 还是小心为上吧!“金兄”
作者: 小心为上    时间: 2005-11-29 10:14
最初由[afywla]发布

当车子高速碰撞时,如何保住驾驶者的生命,这里的学问很深奥,不是简单的高中物理可以解决的,难怪你理解不了,看来你还要继续深造呦~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高速碰撞时纸皮箱也可吸能,但你坐里面试试看......?  另外,既使轿车价格每况愈下,也还没便宜到撞一下就丢掉的“一次性轿车”的程度吧? 还是小心为上吧!“金兄”

其实没你想得那么复杂:  人和车子不是一体的, 就好象你在游乐场开碰碰车碰碰船, 为什么车身周围都有一层橡胶垫? 在高速碰撞时如果车子刚性好的话自然乘客要承受的冲击力要大一些. 也许你会说那还有安全气袋呢! 现在的轿车基本上都有气袋, 除此之外再多一层保护又有何不好?

至于你说的"纸皮箱也可吸能", 如果你能用纸皮箱做出汽车并能通过北美的高速公路撞击测试的话, 估计你也会变成亿万富翁的

至于小碰撞, 同等级日车的变形绝对是比美车大,但也绝到不了“一次性轿车”的地步, 只是维修费用高一些罢了.  

日车和美车是基于不同的设计理念, 日车强调经济, 实用和可靠性, 有较好的零件质量和装配质量; 美车注重舒适, 动力和驾驶乐趣, 通常零件和装配质量会差一些. 对做同样等级维护的新车, 日车大概可以使用7-10年不出很多问题. 而美车大概5年后就小毛病不断了,也有人说这是美国车厂蓄意而为, 来促使消费者更换车辆, 购买新的车子.  这也是为什么近十几年来二手日车价格比美车高的主要原因. 同时也促成了追求"性价比"的中国人偏好日车的潮流.

所以说对于那些不愿动手, 买车只为代步的人来说, 日车比较合适; 而那些动手能力较强, 又喜欢驾驶乐趣的人, 美车更好一些. 买车因人而异, 何必厚此薄彼! 如果日车真的像你所说有那么多缺点, 为何在北美这个最成熟的汽车市场, 日车的销量节节上升, 而GM却要濒临破产边缘, 难道开了几十年车的美国人加拿大人都是傻子?
作者: afywla    时间: 2005-12-1 02:39
最初由[小心为上]发布


其实没你想得那么复杂:  人和车子不是一体的, 就好象你在游乐场开碰碰车碰碰船, 为什么车身周围都有一层橡胶垫? 在高速碰撞时如果车子刚性好的话自然乘客要承受的冲击力要大一些. 也许你会说那还有安全气袋呢! 现在的轿车基本上都有气袋, 除此之外再多一层保护又有何不好?

至于你说的"纸皮箱也可吸能", 如果你能用纸皮箱做出汽车并能通过北美的高速公路撞击测试的话, 估计你也会变成亿万富翁的

至于小碰撞, 同等级日车的变形绝对是比美车大,但也绝到不了“一次性轿车”的地步, 只是维修费用高一些罢了.  

日车和美车是基于不同的设计理念, 日车强调经济, 实用和可靠性, 有较好的零件质量和装配质量; 美车注重舒适, 动力和驾驶乐趣, 通常零件和装配质量会差一些. 对做同样等级维护的新车, 日车大概可以使用7-10年不出很多问题. 而美车大概5年后就小毛病不断了,也有人说这是美国车厂蓄意而为, 来促使消费者更换车辆, 购买新的车子.  这也是为什么近十几年来二手日车价格比美车高的主要原因. 同时也促成了追求"性价比"的中国人偏好日车的潮流.

所以说对于那些不愿动手, 买车只为代步的人来说, 日车比较合适; 而那些动手能力较强, 又喜欢驾驶乐趣的人, 美车更好一些. 买车因人而异, 何必厚此薄彼! 如果日车真的像你所说有那么多缺点, 为何在北美这个最成熟的汽车市场, 日车的销量节节上升, 而GM却要濒临破产边缘, 难道开了几十年车的美国人加拿大人都是傻子?
造汽车虽然没有造飞船那样复杂,但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汽车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注重的是它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已不是最初的简单代步工具。仅车子的结构设计,就已涉及到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材料动力学等等,决不是高中物理可以应付的来的。在气车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强度的选择上,如何做到既安全又经济,始终是设计者不断探讨的课题。对于我们使用者来讲,也是希望既安全又经济,当然还是安全第一了。

日本车小毛病是少,但不等于安全性好,很多人只看到了日本车省油、小毛病少,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安全性。你也认同:‘小碰撞时,同等级日车的变形绝对是比美车大 ’,但大碰撞时,甚至严重碰撞时结果会如何呢?这个疑问不应该忽略吧?

你提到:‘为何在北美这个最成熟的汽车市场, 日车的销量节节上升, 而GM却要濒临破产边缘, 难道开了几十年车的美国人加拿大人都是傻子? ’  这个问题使我联想到前几年欧洲的名牌车厂,积架、奔驰先后被其他公司吞并的现象,现在又快轮到GM了。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思考和产生疑问:为什么?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如果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必须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有好的产品外,还需具有较低的成本,两者缺一不可。不用说,以上三家公司都是经济效益出了问题,那么是不是他们的产品不好呢?抛开GM不谈,积架、奔驰肯定不是,个中原由不言而喻。为什么在欧美公司相继出现困境下,日本车反而销量上升?一是由于燃油价格不断上涨;二是由于日本车在“省油”上下功夫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那么在发动机性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如何省油呢?正像上面提到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减低材料重量;而不可避免的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强度降低;反而减重的另一个益处就是降低成本。由此我们不能不惊呼:日本车的省油和日本公司的经济效益,是靠牺牲安全性换来的!

从北美汽车市场的历史来看,凡是油价曲线处于上升期,小型车及日本车销量就好,这也是人们无奈之举;一但油价处于下降期,安全性较好的大型车、SUV及PICKUP就走俏了。由此可见,北美人并不傻,心底偏爱的还是安全的“壳”。另外,大家多留意一下,真正有钱人开的都是什么车就明白了。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本人的帖,也只是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作者: 小心为上    时间: 2005-12-1 10:04
最初由[afywla]发布

造汽车虽然没有造飞船那样复杂,但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汽车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注重的是它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已不是最初的简单代步工具。仅车子的结构设计,就已涉及到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材料动力学等等,决不是高中物理可以应付的来的。在气车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强度的选择上,如何做到既安全又经济,始终是设计者不断探讨的课题。对于我们使用者来讲,也是希望既安全又经济,当然还是安全第一了。

日本车小毛病是少,但不等于安全性好,很多人只看到了日本车省油、小毛病少,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安全性。你也认同:‘小碰撞时,同等级日车的变形绝对是比美车大 ’,但大碰撞时,甚至严重碰撞时结果会如何呢?这个疑问不应该忽略吧?

你提到:‘为何在北美这个最成熟的汽车市场, 日车的销量节节上升, 而GM却要濒临破产边缘, 难道开了几十年车的美国人加拿大人都是傻子? ’  这个问题使我联想到前几年欧洲的名牌车厂,积架、奔驰先后被其他公司吞并的现象,现在又快轮到GM了。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思考和产生疑问:为什么?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如果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必须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有好的产品外,还需具有较低的成本,两者缺一不可。不用说,以上三家公司都是经济效益出了问题,那么是不是他们的产品不好呢?抛开GM不谈,积架、奔驰肯定不是,个中原由不言而喻。为什么在欧美公司相继出现困境下,日本车反而销量上升?一是由于燃油价格不断上涨;二是由于日本车在“省油”上下功夫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那么在发动机性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如何省油呢?正像上面提到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减低材料重量;而不可避免的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强度降低;反而减重的另一个益处就是降低成本。由此我们不能不惊呼:日本车的省油和日本公司的经济效益,是靠牺牲安全性换来的!

从北美汽车市场的历史来看,凡是油价曲线处于上升期,小型车及日本车销量就好,这也是人们无奈之举;一但油价处于下降期,安全性较好的大型车、SUV及PICKUP就走俏了。由此可见,北美人并不傻,心底偏爱的还是安全的“壳”。另外,大家多留意一下,真正有钱人开的都是什么车就明白了。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本人的帖,也只是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既然是探讨, 俺就再说几点:

1. 汽车的安全性好, 是以能否保护乘客生命安全为标准的, 而不是以车身的强度为基准. 并不一定车身的变形小乘客就一定安全, 就好象把一个人从楼上扔下来, 装在铁笼子里和装在橡胶球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所以汽车业才有这样那样的碰撞测试, 你可以去查历年的结果, 日车的安全性一目了然.

2. 谈到市场竞争, Jaguar, Benz 和 GM的用户群不同, 自然竞争对象就不一样. Jaguar, Benz是败给了LEXUS和ACURA, 其主要原因都是因为日系豪华车在较低价位上其质量达到甚至超过了老牌欧洲豪华房车的水平, 而并不是所谓"油耗". 这在历年LEXUS的评测和用户反馈上可以得到证明; 而在普及型房车市场上, GM, FORD& CHRYSLER则败给了TOYOTA和HONDA, 车子的质量也是主要原因, 这从二手车的销售价格上也能等到印证.

3. 对于汽车制造业来讲, 减轻材料重量并不意味着强度降低和降低成本, 而省油也并不是只有通过减轻重量才可以达到.--- 大量采用铝合金的汽车发动机就是一例, 而日车在发动机进气,燃烧控制和变速系统上所作的革新也是革命性的. 而像三段式底盘, 发动机室移位控制等先进的安全技术, 更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和测试才能最终化为产品.
    汽车上每一个部件的变动都要有相应的研究成果和测试以作为后盾, 这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更不要提生产中模具夹具的变化以及相关的调整. 只要车子卖的好, 这些费用最终都会收回来. 而美车输就输在固步自封上.

4. 当然豪华车的安全性会比大众车型要好, 价钱在那里摆着, 自然安全设施就多一些, 但有钱人选择车子并不是安全性为基准的, 要不然亿万富翁都该开坦克上街了   何况有钱人毕竟是少数, 并不真正代表普通人的看法
同样大多数北美人选择SUV, PICKUP TRUCK也不是出于安全考虑的, 而是因为其功能和实用性以及个人喜好,  现在PICKUP市场美车的处境相对还好,SUV只有CHEROKEE还在苦苦支撑, 其他也是日车的天下了.


总而言之, 汽车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日本车能有今天, 并不是仅仅靠薄钢板"省油"就可以达到的, 民族感情固然重要, 但不能正视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 才是最致命的.
作者: afywla    时间: 2005-12-2 22:46
最初由[小心为上]发布


既然是探讨, 俺就再说几点:

1. 汽车的安全性好, 是以能否保护乘客生命安全为标准的, 而不是以车身的强度为基准. 并不一定车身的变形小乘客就一定安全, 就好象把一个人从楼上扔下来, 装在铁笼子里和装在橡胶球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所以汽车业才有这样那样的碰撞测试, 你可以去查历年的结果, 日车的安全性一目了然.

2. 谈到市场竞争, Jaguar, Benz 和 GM的用户群不同, 自然竞争对象就不一样. Jaguar, Benz是败给了LEXUS和ACURA, 其主要原因都是因为日系豪华车在较低价位上其质量达到甚至超过了老牌欧洲豪华房车的水平, 而并不是所谓"油耗". 这在历年LEXUS的评测和用户反馈上可以得到证明; 而在普及型房车市场上, GM, FORD& CHRYSLER则败给了TOYOTA和HONDA, 车子的质量也是主要原因, 这从二手车的销售价格上也能等到印证.

3. 对于汽车制造业来讲, 减轻材料重量并不意味着强度降低和降低成本, 而省油也并不是只有通过减轻重量才可以达到.--- 大量采用铝合金的汽车发动机就是一例, 而日车在发动机进气,燃烧控制和变速系统上所作的革新也是革命性的. 而像三段式底盘, 发动机室移位控制等先进的安全技术, 更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和测试才能最终化为产品.
    汽车上每一个部件的变动都要有相应的研究成果和测试以作为后盾, 这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更不要提生产中模具夹具的变化以及相关的调整. 只要车子卖的好, 这些费用最终都会收回来. 而美车输就输在固步自封上.

4. 当然豪华车的安全性会比大众车型要好, 价钱在那里摆着, 自然安全设施就多一些, 但有钱人选择车子并不是安全性为基准的, 要不然亿万富翁都该开坦克上街了   何况有钱人毕竟是少数, 并不真正代表普通人的看法
同样大多数北美人选择SUV, PICKUP TRUCK也不是出于安全考虑的, 而是因为其功能和实用性以及个人喜好,  现在PICKUP市场美车的处境相对还好,SUV只有CHEROKEE还在苦苦支撑, 其他也是日车的天下了.


总而言之, 汽车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日本车能有今天, 并不是仅仅靠薄钢板"省油"就可以达到的, 民族感情固然重要, 但不能正视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 才是最致命的.
你所提到的几点,在楼主的帖以及Talkme和本人的回帖中都有说明,本人在此没必要重复解释,请重温一下吧。

至于你提到了民族感情,我倒要说上几句:如果从民族感情角度来讲,日本车根本就不能买!既使日本车好的能当飞机开也坚决不能买!不但日本车,全部日货都要坚决抵制!如果你还是个爱国者的话,请不要为了一点点个人利益而忘了家仇国恨!

也许人们会问:“中国政府不是也在大量采购日货、大量引进日本技术吗?” 不错,这正是中国对日的经济大战略和取其之长补己之短的明智之举。我国几十年来,韬光养晦,与日本修好外交。一方面大量进口日货,另一方面大量引进日本先进技术,使我国的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从战略上造成日本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将来一旦中日交恶,经济往来中断的话,日本经济必将受到沉重打击;而中国由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易于形成自产自销的格局,相对损失要小得多。

而身在海外的华人买日货能说是府和中国的经济战略吗?当然不是,只能是为日本的经济添砖加瓦,壮大日本的实力而养虎为患;而海外华人买日本车能说是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吗?当然也不是,如果说是的话,也只是取日本车省油之长,补个人荷包之短而以。

最令本人感到奇怪的是:“金兄”由最早认为‘汽车防撞设计并不复杂,简单高中物理既可解决’,到后来为了说明‘日本车能有今天, 并不是仅仅靠薄钢板"省油"就可以达到的’之观点,而一改先前之观念,竟也认同了‘汽车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种天地之差的变化,不知是“金兄”认识上起了飞跃性的进步?还是媚日情节在作怪呢?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人没有兴趣与媚日派讨论任何问题,到此为止!

最后奉劝媚日份子:当开着你们的日本车时,还是小心为上吧!
作者: Hongye168    时间: 2005-12-3 08:52
标题: 美国统计的各型轿车事故伤亡率排名:
美国HLDI (highway loss data institute) 统计的各型轿车事故伤亡率排名:
  年份2001-2003
  100 代表平均值
  车型 事故伤亡率 评价
  中大型
  Buick century  64  很好
  Audi A4 Quattro  64  很好
  Volkswagen Passat 4WD  66  很好
  Volkswagen Passat  79  好
  Audi A4  89  良

  Toyota Camry  92  中
  Honda Accord  103  中

   小型
  Volkswagen Golf  87  良

  Volvo S40  92  良

  Volkswagen Jetta (宝来)  101  中
  Honda Civic (思域)  127  差

  Mazda Protégé(福美来)  134  很差

  Toyota Corolla (花冠)  150  很差

  Toyota Echo  152  很差
  Hyundai Accent  176  很差
  Kia Rio  187  很差
作者: 小心为上    时间: 2005-12-3 14:40
  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 的车辆安全性研究报告出炉,报告综合了车辆碰撞测试结果,车辆安全装备,以及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操控,避让能力等因素。推荐的车型为:
  
  小型车:
  最好: 本田Civic EX, 大众Jetta GLS TDI, 福特 Focus ZX4, Mini Cooper and 大众 甲壳虫Turbo 5.
  最差: 现代 Elantra GLS , 雪弗莱Cavalier LS.
  
  中型家庭轿车:
  最好: 马自达 6s and I, 大众 Passant GLX, 尼桑 Maxima 3.5 SE, 本田 Accord EX ,大众 Passant GLS TDI.
  最差: 启亚 Optima EX , 福特 Taurus SES/Mercury Sable LS.
  
  豪华轿车:
  最好: 凌志 IS300, 奔驰E320, 本田阿库拉 TL 和TSX, 沃尔沃 S80 T6, 奔驰 C320.
  最差: 卡迪拉克 CTS, 沃尔沃 S60 2.5T.
  
  大型轿车:
  最好: 福特 Crown Victoria LX/Mercury Grand Marquis LSE, 丰田Avalon XLS, 林肯Town Car Signature,别克 Park Avenue Ultra.
  最差: 旁迪亚克 Bonneville SE,别克 LeSabre Limited.
  
  面包车:
  最好: 福特 Freestar SEL/Mercury Monterey, 尼桑 Quest 3.5 SL, 丰田 Sienna LE , 马自达 MPV ES.
  
  最差: 启亚 Sedona EX , 克莱斯勒 Town & Country SXT/道奇 Grand Caravan SXT.
  
  小型SUVs
  最好: Subaru Forester 2.5x, 本田 Element EX, 本田 CR-V EX and 土星 Vue.
  最差: 启亚 Sorento LX, 吉普Liberty Sport , Pontiac Aztek.
  
  中型 SUVs
  最好: 尼桑无限 FX35, 凌志 RX330, 克莱斯勒 Pacifica, 丰田 Highlander Limited, 卡迪拉克 SRX , 尼桑 Murano 3.5 SE.
  最差: 福特Explorer XLT 4WD, 别克 Rendezvous CL,雪弗莱 TrailBlazer SLT/通用 Envoy SLE.
  
  大型皮卡:
  最好: 福特 F-150 XLT, 丰田 Tundra SR5, 道奇 Ram 150SLT (5.7 and 4.7).
  最差: 雪弗莱 Silverado 1500 Z71/通用 Sierra 1500.
  
作者: 小心为上    时间: 2005-12-3 14:45
ZT----------------------------------------------------------------------
早就说要谈这个问题,一直在等一个数据。以前有碰撞试验的结果,FQ们说反映不了实际情况,不算数。那什么算数呢?一起广本车祸或断了辆帕萨特也不说明问题,真正管用得着是统计数据。美国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的报告刚出炉,报告统计了2000到2003年间各车型的事故死亡率(按每百万辆注册车的事故死亡人数计)。这个应该是车辆安全性的终极指标了。报告可以在这里下载:
  http://www.iihs.org/srpdfs/sr4003.pdf
  
  报告很长,看着费劲,俺来捡点大家感兴趣的说:
  1。车越大越安全,这个没错。
  2。3年里,最安全的是E级的大奔,指数是10,名不虚传呀!第二名丰田4Runner SUV, 12,第3名大众PASSAT, 16。在此对PASSAT提出严重表扬!第4名凌志RX300 SUV, 17,第5名丰田RAV4,18! 俺都怀疑是搞错了!第6名本田奥德赛19。其他上榜的还有S系列大奔,25。
  
  3。最不安全的车里,第一名雪弗莱BLAZER 308!好像咱们沈阳引进了这个东东?美国人不地道!最不安全的14种车里,只有一个日本车,三菱MIRAGE(一种很小的车)209。3种韩国车,其它全是美国车。
  
  4。挑些大家关心的车型:本田雅格 58,丰田佳美56,类似的美车,福特TAURUS 82, 雪弗莱MALIBU 94, 本田CIVIC 67,大众捷达76,大众甲壳虫94, 沃尔沃S40 88,丰田花冠93,BMW 3系 34,5系 38,SAAB 9-5 47, 沃尔沃S80 45,本田ACURA TL 47, 别克世纪84,别克君威88。
  
  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1。德国车名不虚传!BMW, BENZ的确不错,PASSAT的表现出色,值得表扬。如果质量能好点,值得考虑。不过,上海的PASSAT是加长,减重版,表现不一定相同。对捷达(国内叫宝莱?)要提出批评,居然输给了CIVIC! 两外,沃尔沃可以走下神坛了,安全性并不出色,尤其是S40还不如CIVIC。实际上,沃尔沃的安全神话也来源于90年代初的类似统计,当时,沃尔沃240的死亡率是0,神话由此产生。
  
  2。日本车里,轿车的安全性普遍中等偏上,在SUV和MINI-VAN里占据优势。
  
  3。美国车,不提也罢,真是烂泥糊不上墙,做工粗造,技术落后不说,现在连安全性也输给日本车,形势不妙呀。所以,开别克的千万不要有虚假的安全感。
作者: 小心为上    时间: 2005-12-3 14:49
最初由[afywla]发布


最令本人感到奇怪的是:“金兄”由最早认为‘汽车防撞设计并不复杂,简单高中物理既可解决’,到后来为了说明‘日本车能有今天, 并不是仅仅靠薄钢板"省油"就可以达到的’之观点,而一改先前之观念,竟也认同了‘汽车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种天地之差的变化,不知是“金兄”认识上起了飞跃性的进步?还是媚日情节在作怪呢?



批评他人的话时, 最好回头看一看人家到底说了些什么
随意理解别人的话可不是好孩子

最初由[小心为上]发布


老兄, 高速碰撞时, 车子吸能或不吸能对成员的伤害可是大不一样滴, 基本高中物理.
在轿车日益普及, 价格每况愈下的今天, 应该说吸能式设计是轿车发展的趋势. 在这一点上, 日本人又走在了前面.

有空还是多向日本人学学吧, 光YY没啥大用!
作者: Hongye168    时间: 2005-12-3 22:52
标题: 美国统计的各型轿车事故伤亡率排名原文
喜欢日车,可以理解,但说日车什么都好,没有说服力。如果钢铁多不能说明安全,那坦克为什么要那么多钢铁?

原文
LEGEND

substantially better than average

worse than average

better than average

substantially worse than average

average

insufficient data to compute a reliable result
Loss results for 2001-03 models are stated in relative terms (100 represents average result for all cars in each loss category). Colors indicate results in relation to the average for all cars.
ALL VERY LARGE
Injury
Collision
Theft

56
70
31
Mercury Grand Marquis
52
74
112


ALL LARGE
Injury
Collision
Theft

74
74
73
Pontiac Bonneville
45
62
49
Oldsmobile Aurora
47
75
80
Buick LeSabre
50
60
10
Buick Regal
61
68
45
Buick Century
64
63
18
Chrysler 300M
72
98
154
Chevrolet Impala
76
70
54
Pontiac Grand Prix
77
78
70
Mercury Sable
83
75
57
Chrysler Concorde
83
84
163
Ford Taurus
84
76
57
Hyundai XG350
102
96

Dodge Intrepid
102
88
291

Injury
Collision
Theft
104
96
113
Audi A4 Quattro
64
128
43
Volkswagen Passat 4WD
66
120
103
Toyota Avalon
68
82
54
Infiniti I35
71
107
107
Infiniti G35
77
108
67
Volkswagen Passat
79
104
73
Subaru Legacy/Outback 4WD
83
79
60
Saturn LS
87
69
29
Audi A4
89
116

Nissan Maxima
89
102
283
Toyota Camry
92
83
87
Acura TL
92
100
145
Oldsmobile Alero
98
91
72
Chevrolet Malibu
99
84
80
Chrysler Sebring
101
94
270
Honda Accord
103
85
73
Pontiac Grand Am
110
101
134
Dodge Stratus
117
103
349
Nissan Altima
119
103
104
Mazda 6
129
112

Hyundai Sonata
129
101
74
Mitsubishi Diamante
133
130
254
Kia Optima
160
107
118
Mitsubishi Galant
181
126
181

Injury
Collision
Theft

136
113
82
Volkswagen Golf
87
99
63
Volvo S40
92
122
70
Volkswagen Jetta
101
108
75
Subaru Impreza WRX 4WD
107
244

Saturn ION
111
91
61
Honda Civic
127
109
59
Ford Focus
134
115
71
Mazda Protege
134
109
65
Hyundai Elantra
146
102
51
Nissan Sentra
148
132
90
Chevrolet Cavalier
149
104
76
Toyota Corolla
150
110
96
Dodge Neon
167
130
151
Suzuki Aerio
188
156

Mitsubishi Lancer
190
159
157
Kia Spectra sedan/hatchback
196
126
78

ALL MINI
Injury
Collision
Theft

178
121
72
Toyota Echo
152
106
43
Hyundai Accent
176
123
79
Kia Rio
187
125
80
作者: 小心为上    时间: 2005-12-4 10:16
标题: 回复:美国统计的各型轿车事故伤亡率排名原文
最初由[talkme]发布
美国统计的各型轿车事故伤亡率排名原文

喜欢日车,可以理解,但说日车什么都好,没有说服力。如果钢铁多不能说明安全,那坦克为什么要那么多钢铁?



坦克的装甲是为了防止炮弹和子弹等小质量高速运动的物体的, 即便如此近年来复合装甲, 反应装甲也逐渐开始取代钢质装甲. 如果两辆以时速130KM+(纯粹假设, 实际上无法实现)坦克发生碰撞的话, 可以保证成员会更惨

日车不是什么都好, 至少同级别里比美车要好一点, 只是让大家有个清醒的认识.
作者: 小心为上    时间: 2005-12-5 08:55
WASHINGTON - Ten 2006 passenger cars won praise from the insurance industry Sunday for offering top-of-the-line protection to passengers in front, side and rear crashes.

The 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 announced a new designation, the Top Safety Pick award,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vehicles in their crash tests.

Winners of the institute’s gold award included the Ford Five Hundred and Mercury Montego with optional side air bags; the Saab 9-3; the Subaru Legacy; and the Honda Civic four-door .  The Five Hundred and Montego are corporate twins and were considered by the institute to be the same car, for award purposes.

Story continues below ↓

They earned top scores in frontal offset and side impact tests, and a test that reviews seat and head restraints in rear crashes.

The silver award went to the Audi A6, Audi A3 and Audi A4; the Chevrolet Malibu with optional side air bags; and the Volkswagen Jetta and Passat.

The institute recognized vehicles that won top marks in front and side crash tests, plus the second-highest mark in seat and head restraint ratings.

No awards were given to minivans. Tests for pickups and sport utility vehicles were still being conducted.
作者: tjgwx    时间: 2006-7-31 14:52
great!
作者: 小川的爹    时间: 2006-8-3 02:02
标题: 错了吧。那是普通物理学的概念。
虽然,物理学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但两者还是有区别。

最初由[B&B Z]发布
致敬!!!

既懂车又精通数学,佩服!!!!

祝你一切顺利!
作者: 柳成荫    时间: 2006-9-18 23:45
标题: 不买日本车
真恨你们这些买日车的中国人,不是阿Q,就是犯贱
作者: 谦虚谨慎    时间: 2006-9-19 15:56
标题: 好帖!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非常感谢楼主。我一直觉得应该买日本车,现在知道了,打死也不买日本车。 :mad:
作者: 小心为上    时间: 2006-9-22 14:06
俺决定去TOYOTA打工, 没准还能买辆员工折扣的LEXUS泥!
作者: 独自离开    时间: 2006-9-26 09:00
最初由[小心为上]发布
强烈要求LZ去买一辆 M1A2, 标准美国货, 符合任何安全标准, 可通过所有撞击测试. 而且不怕和车撞,除了事故,也不用停车那么麻烦,走就是了
作者: szbeginner    时间: 2006-9-28 15:13
标题: 看了半天也看不懂
到底是日本车好还是美国车好?只想知道有没有车队车对撞测试?把各类车对撞一下,这样我们开车的也好知道看到什么车应该躲远点,什么车可以冲过去干掉他。
作者: 小心为上    时间: 2006-9-29 07:46
标题: 回复:看了半天也看不懂
最初由[szbeginner]发布
看了半天也看不懂

到底是日本车好还是美国车好?只想知道有没有车队车对撞测试?把各类车对撞一下,这样我们开车的也好知道看到什么车应该躲远点,什么车可以冲过去干掉他。

有钱的话买个坦克或装甲车最安全, 美日的都行, 中国产的也不差
作者: szbeginner    时间: 2006-9-29 08:20
标题: 回复:回复:看了半天也看不懂
最初由[小心为上]发布
回复:看了半天也看不懂



有钱的话买个坦克或装甲车最安全, 美日的都行, 中国产的也不差

您确定坦克和装甲车可以在公路上开吗?
作者: 谦虚谨慎    时间: 2006-9-29 09:02
标题: 不要太跑题哟
如果车碰车的话,我还是相信日本车比较不安全。所以我倾向于美国车。我们还是聊车比较实用一些,不要把话题扩展到坦克之类的。
作者: 小心为上    时间: 2006-9-29 09:15
标题: 回复:回复:回复:看了半天也看不懂
最初由[szbeginner]发布
回复:回复:看了半天也看不懂



您确定坦克和装甲车可以在公路上开吗?

只要没有超过1米的垂直路障和超过40度的陡坡, 我想坦克可以在任何路面上开
作者: 小心为上    时间: 2006-9-29 09:17
标题: 回复:不要太跑题哟
最初由[谦虚谨慎]发布
不要太跑题哟

如果车碰车的话,我还是相信日本车比较不安全。所以我倾向于美国车。我们还是聊车比较实用一些,不要把话题扩展到坦克之类的。

在同等级车的条件下, 日本车相对比较不结实,
所以有钱就要买LEXUS
作者: 车狂    时间: 2006-10-8 10:33
标题: 好文章
日本车有好也坏处.我的honda一场冰雹,外壳添了五六十个凹坑.可见铁皮太薄.2000年的新车,现在己开始绣了,可见小日本在油柒上偷工减科.我有一位朋友,开一辆ford taurus 被一辆toyota corrola 冲红灯撞在车腰上,他和夫人休息了二个月就去上班了,换一下,如果他开的是toyota,被 Ford taurus 撞上二个门的中间,那肯定我要去参加他们夫妻的追悼会了.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bbs.51.ca/)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