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来加拿大快一年了 我真的想回去 [打印本页]

作者: 白映雪    时间: 2005-2-25 16:42
标题: [讨论]我真的想回去了
来加拿大快一年了, 还没有找到工作. 我真的坚持不住了, 想回去了.

肯定又有人说, 要回去就回去吧, 在这里说什么废话. 可是这些话我憋在心理很不舒服, 一定要说出来.

在国内的时候, 我不算生活很好, 有单位分的房子, 但是是旧的, 而且面积不大, 所以心理很不满意; 有一个工作, 专业对口, 还是学术性的, 但是工资不高, 也够一家三口人生活, 但是没有外企白领金领的收入高, 没有什么权利也没有人向我行贿, 所以也心理不平衡. 总之, 心理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大的发展前途, 生活应该更好, 所以申请移民加拿大, 批准了, 就来了.

其实来之前, 我也很犹豫, 因为自己年龄不小了, 经不起折腾, 奋斗的空间也小了. 同学, 同事和朋友也都含蓄的告诫我, 加拿大不容易, 最好不要去了. 可是我还是来了. 可能真像很多人说的一样, 加拿大移民是个鸡肋, 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 我真希望当初没有申请, 也就没有烦恼了.

来了以后, 多伦多远没有我想象的好. 高楼, 大厦,MALL, 什么的, 国内的北京, 上海, 广州这样的城市都有; 好像这里的市容还没有上海好, DOWNTOWN的破房子真让我很失望. 我原来也去过美国和日本出差, 也去过泰国旅游. 看来, 原来是估计过高了. 也许因为出差和旅游的时候都是住星级宾馆, 现在在这里生活是平民公寓, 不好比. 当然, 多伦多的公交, 城市规划, 市区环境肯定比国内的城市都好.

前一段时间, 有人在网上发帖说回国好, 在国内年薪几十万, 有房, 有车, 有保姆, 中国如何的好, 如何的发展迅速. 这些我相信, 但是对我不适用. 我刚从国内来, 知道国内的情况, 问题很多:  民工, 下岗, 腐败, 不民主, 社会治安, 台湾危机等. 高收入, 高消费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我以前也没有那么高的收入, 如果有的话, 我也不会来加拿大了. 直到出国前, 我都没有买车. 买不起, 也养不起. 如果现在回去的话, 如果找到工作, 我的工资也不会更多, 也许更少. 如果能有年薪五万我就满意了. 我也没有什么后台, 自己也没有什么过硬的技术和能力, 所以也做不了生意, 创不了业.

前几天又有人发帖, 说自己在加拿大打LABOUR工都可以养活一家人, 可以买HOUSE, 可以资助国内的兄弟姐妹创业, 可以救济父母治病. 这些我也相信.  我也认识一些这样的人. 但是这些对我也不适用, 我身体健康, 但是没有什么过人的力气, 干不了很重的活, 打LABOUR工也赚不了什么钱, 可能仅够糊口, 更别说什么HOUSE了. 而且, 我的性格不适应跟那些与自己经历相差很大的人相处, 很难交流. 我怕自己与那些阿富汗, 东南亚, 印度的移民或者福建的难民在一起打工我会疯掉的. 我怕自己会像前一阵的几个中国移民一样自杀. 那就太对不起我的父母和儿子了. 说到底, 还是一个面子问题, 我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也过不了朋友, 家人, 旧同事的那几关. 我不能说我读了那么多年的书, 又工作了那么多年, 现在到加拿大就是为了在工厂做包装工, 为了买一个三四十年的旧房子. 我说服不了自己. 就像一些农村女人, 到城市来, 被人挑剔, 评价, 漂亮年轻的可能嫁一个普通的城市人, 而那些外貌普通的女人, 有些就委曲求全嫁一个又老又丑又穷还可能残疾的男人, 凑合过一辈子城市. 有些人只好又回到农村,  她们也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资色平平的农村女人.

我知道加拿大有很多好处, 社会福利, 比较好的社会治安, 比较民主的政治, 稳定的社会制度. 原来也以为这些很重要. 可是来了以后才觉得, 那些是对生长在这里的白人说的, 这些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就说福利吧, 如果到了要靠社会救济的地步了, 可能在加拿大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值得人羡慕的了, 我现在还不需要加拿大政府救济, 靠自己在中国赚的钱还可以生活一阵子, 可是这也不时长久之计. 可能谁(除了福建偷渡的难民)都没有开始就打算到加拿大来靠社会救济过日子吧? 我也不打算从政, 所以那些民主制度好像也离我很远, 即使他们给我机会, 我的英语找工作都有困难, 能到议会去辩论吗? 中国的社会治安肯定比加拿大坏, 但是我在中国的时候晚上就很少出门, 也从来没有碰到什么杀人, 抢劫的事情; 在加拿大也一样, 也有杀人, 抢劫的, 当然比中国要少很多. 多和少对我都一样, 因为跟我没有关系. 又比如说腐败和下岗, 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中, 没有人掌什么权, 所以与腐败粘不上边; 但是也人人都有一份工作, 工资可以维持比较一般的生活, 衣食无忧, 所以下岗事业也与我没有关系. 而且, 说句心理话, 就民主和治安而言, 在中国我可以跟人吵架, 理直气壮; 但是好像在这里什么道理都在白人那里, 如果你有什么不满, 就是不了解, 不适应加拿大的CULTURE; 另外在这里, 看到黑人和印巴人我就害怕, 好像他们是杀人抢劫没商量, 在中国我都没有这种恐惧感, 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 光天化日之下你敢把我怎么样? (当然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很害怕遇到一个湖南贵州的民工和一个东北大汉).

说一千, 道一万, 加拿大的好不是我们可以拥有的; (当然有不少的移民有了专业工作, 也过的不错; 他们--还有那些家境优越的年轻留学生--肯定要说我是LOSER了;)  加拿大的好还没有好到让我甘心在这里打LABOUR工过一辈子. 我该怎么办呢?
作者: 指路明灯    时间: 2005-2-25 16:44
是原创吗?
作者: 白映雪    时间: 2005-2-25 16:47
标题: 当然是原创的
我花了半天时间写的.
作者: 指路明灯    时间: 2005-2-25 16:50
标题: 回复:当然是原创的
最初由[白映雪]发布
当然是原创的

我花了半天时间写的. 写了这么多不容易先加一分。看看其他兄弟都怎么说!

写的很好,我帮你顶。

另外建议版主置顶。
作者: liu12345    时间: 2005-2-25 16:55
标题: 同感
我相信很多人都这样。
作者: 育婴亲子    时间: 2005-2-25 16:57
标题: 坚持就是胜利,英语极重要,早点把该吃的苦都尝一遍,别再吃老本了,情况随后会好转。

作者: 荒原    时间: 2005-2-25 16:59
弓虽!
作者: 远见卓识    时间: 2005-2-25 17:01
标题: 好好把握自己的未来,应该是快刀斩乱麻的时候了!

作者: 告诉你    时间: 2005-2-25 17:22
外国必竟是国外,不像在国内时像在家一样,即使在穷也有种主人公的感觉。不过待时间长点就会好些,渐渐地也知道如何适应这里的生活。往往是头一两年难过,五六年后你也就不想回去了,而且那时你也许有了别的出路,不再打Labour工了。路是人走出来的。
作者: 指路明灯    时间: 2005-2-25 17:30
我说他文章写的好,是指他的文笔和叙述能力。不代表我赞成他的观点,更不代表我赞成他的为人。

老实讲,满篇文字,我只看到了两个字---软弱。就象他的名字一样,有丝丝女人味。请原谅,我没有贬义,只是一种形容!
作者: 透明心    时间: 2005-2-25 17:36
标题: [评论]来加拿大快一年了 我真的想回去
回国吧,同样是贫困,但那是你的家,你是主人.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或者别的原因,又何必远走他乡呢?世上永远没有免费的晚餐.人要学会否定自己,回头是岸,没什麽大不了的.
作者: 晓华    时间: 2005-2-25 17:36
不想说你是懦夫都不行
作者: canachin    时间: 2005-2-25 17:38
标题: please cheer up
cheer up yourself, find a job, no matter what kind of job, once it is not too tough, you might be better. Try to do more when you settle down.
作者: pick3    时间: 2005-2-25 17:42
标题: 生活在中国就象做贼
什么都得防
作者: 远见卓识    时间: 2005-2-25 17:47
标题: make up something:
After reading the above information, I think you shall make a tough decision immediately, otherwise you may lose anything. Additionally according to your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d, not aggressive, it is more promising for you to live in China rather than in Canada, as here the person with good preparation for struggling from the bottom of society is more welcome. Cherish what you have possessed, and walk carefullly every step ahead!

good luck for your future!
作者: ttg88516    时间: 2005-2-25 17:47
I like your honest, I have been in Toronto 5 years, I still miss the life I had in China which was not that perfect, sometimes I want to leave too. I have a job here since I landed, not perfect but not bad, about 50000 CAD a year. I bought a house one year ago and my son(the second) was born two years ago. By no reason, I just miss the life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earth. It is hard for me to choice.
作者: 枫哥    时间: 2005-2-25 17:50
同感同感!
我现在来了也一年了,还像有点麻木了。不知前途何在?
作者: smallto    时间: 2005-2-25 18:05
我来到加拿大时是晚上11点多,第二天天一亮就想回去,可是,也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我希望能有机会回去,但是,我也不知道机会什么时候来临!
作者: rabbit lover    时间: 2005-2-25 18:08
标题: 回复:[讨论]我真的想回去了
最初由[白映雪]发布
[讨论]我真的想回去了


来了以后, 多伦多远没有我想象的好. 高楼, 大厦,MALL, 什么的, 国内的北京, 上海, 广州这样的城市都有; 好像这里的市容还没有上海好, DOWNTOWN的破房子真让我很失望. 我原来也去过美国和日本出差, 也去过泰国旅游. 看来, 原来是估计过高了. 也许因为出差和旅游的时候都是住星级宾馆, 现在在这里生活是平民公寓, 不好比. 当然, 多伦多的公交, 城市规划, 市区环境肯定比国内的城市都好.



你找不到工作是你没本事, 加拿大的经济相对来讲比中国好多了,
你有本事上美国 new york city  chicago or LA. or even your beloved shanghei!!!!

learn your english , learn your profession  .

  DO NOT BLAME CANADA!!!!!!!!!
作者: rabbit lover    时间: 2005-2-25 18:12
标题: DING
最初由[晓华]发布
不想说你是懦夫都不行
DING
DING
DING
作者: rabbit lover    时间: 2005-2-25 18:19
标题: COWARD
最初由[指路明灯]发布
我说他文章写的好,是指他的文笔和叙述能力。不代表我赞成他的观点,更不代表我赞成他的为人。

老实讲,满篇文字,我只看到了两个字---软弱。就象他的名字一样,有丝丝女人味。请原谅,我没有贬义,只是一种形容!

你找不到工作是你没本事, 加拿大的经济相对来讲比中国好多了,
你有本事上美国 new york city chicago or LA. or even your beloved shanghei!!!!

learn your english , learn your profession .

DO NOT BLAME CANADA!!!!!!!!!
作者: 斯芬克斯    时间: 2005-2-25 18:22
最初由[晓华]发布
不想说你是懦夫都不行

做人还是厚道点好。楼主写的毕竟都是真情实感。说实话就是正在从事专业工作,在这里想要成为经理也很困难。

另外文化的差异,对我们来说确实太大了,需要不断适应,做梦的时候都是中国的事。

来了一年找不到工作,不想打工,如果也没有打算创业的话,觉得还是回去得好。一年的时间增加这么多人生阅历,毕竟也值得。回去就回去了,千万不要为当初移民的决定太后悔,就当出国旅游一趟算了。
作者: SUPERFAN    时间: 2005-2-25 18:23
像你这样既没本事,有没有良好的心态的人到哪里都好不到哪去,我觉得如果你还没成家,可以去跳楼,一了百了多好。
如果你觉得好死还不如赖活着,就不要在这里怨天尤人,每个新移民都是从零开始的,你不要以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摆正心态,确立一个积极可行的目标,不要和别人比,和自己比,经过每天的努力,自己的明天就会更好。
作者: 指路明灯    时间: 2005-2-25 18:38
最初由[supperfan]发布
像你这样既没本事,有没有良好的心态的人到哪里都好不到哪去,我觉得如果你还没成家,可以去跳楼,一了百了多好。
如果你觉得好死还不如赖活着,就不要在这里怨天尤人,每个新移民都是从零开始的,你不要以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摆正心态,确立一个积极可行的目标,不要和别人比,和自己比,经过每天的努力,自己的明天就会更好。 虽然言语尖刻,但也不无道理!
作者: Prosperity    时间: 2005-2-25 18:45
标题: 可悲!!!
读了此文, 感受作者这个人是: " 重的干不了, 轻的不愿干". 心比天高,命比......天底下有免费的晚餐吗? 有耕耘才有收获, 整天坐吃山空,是长久之计吗?  不知到你给儿子树立的是什么榜样?怎样为人父母?


软弱 + 无能 + 懒惰. 可悲!!!    对不住,说实话,得罪你了.
作者: 育婴亲子    时间: 2005-2-25 18:55
标题: 也不知道楼主吃过苦没有?

作者: Hunag    时间: 2005-2-25 19:03
朋友,
  你好!你现在似乎有一些气馁。我不知道你的专业。如果你的专业能马上帮助老板解决困难和赚钱。你会马上找到工作。如果你缺少某些方面的信心,赶快补上。
  我相信你会马上克服现在的困境。振作起来,加油!!
作者: Janson08    时间: 2005-2-25 19:06
千万别消沉,努力奋斗,吃点苦算什么!?为了你儿子.即来之则安之吧.
祝你好运!
作者: 无边无涯    时间: 2005-2-25 19:15
标题: 帮助
看了你的文章,我不想说太多,打个电话给我,也许我可以帮助你一点点,416-302-8029,解群
作者: 海狮    时间: 2005-2-25 19:31
告诉我你的电话,我想我能帮你。我住小城, 你打电话是长途,发E-mail 到 [email protected][/email], 我给你打电话。

真想帮你!
作者: 月满西楼    时间: 2005-2-25 19:33
看你文章觉得你应该是个男人但是看你的名字我觉得你是个女人。所以如果你是个女人想法可以原谅,如果你是个男人那么我只能说你软弱无能了。请原谅我的坦白。其实无论在那个社会里都是适者生存。你在国内都生活那么长的时间了当然比较适应,你来这里才多长时间呀?而且你最不可取的是你所谓的面子。如果你太介意你的那张脸,每迈出一步都觉得有千万双眼睛在盯着你,那我敢说你这辈子也无法成功!!成功的人大多数都不要脸,你不觉得吗?因为他们意志坚强只想成功。现在如果你想回国就回去,别怕别人说你,本来你就没有成功难道你不应该为此付出点代价吗?想留下就努力拼搏适应社会,为后来者树立榜样。
作者: wenrong    时间: 2005-2-25 19:36
如果是为了孩子,就认了,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发展,建议回去,既然能吃这里的苦,回国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
作者: rxltor    时间: 2005-2-25 20:22
24楼说得对,你到哪里都不会成功,还觉得和打工的混一起埋没了你,就你这点适应能力,死了算了,回国干吗。

PS:印巴人,福建人就不是人啦?
作者: lecy    时间: 2005-2-25 20:43
标题: 孙子,你快熬出头

作者: mapodoufu    时间: 2005-2-25 21:07
标题: 实在不行就回去.
我很理解你此时此刻的心情, 看光明的一面能增强你的信心. nothing is perfect in the world, 加拿大也是一样,当然也有不好的一面. 知道吗?你也将成为这里的主人. 整天徘徊犹豫,只能让你颓废. 4年前的我和你类似, 但今天我已经很满意自己了.
实在不行就回去,算是一次长途旅行,没什么了不起的.心态放宽.....
作者: lecy    时间: 2005-2-25 21:09
标题: 孙子,你快熬出头了
(对不起,上文不小心按下回车,尚未完成)
这个称呼虽然不雅,却能放映实情。我与你有同感。实际上有一点你没有说到:来加至少感受与国内不同的东西,包括不同的心态。在国内不曾想到的不曾经历的,在这里会见到不少。能重新梳理人生,肯定有更深的人生观升华。坐地不谈今后你如何幡然悔悟,奋发努力飞黄腾达。就你目前情况再退一步说,随便学点什么拿个license,找个技术不拉的活计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毕竟这里什么都缺。就算你不愿学,开个店什么的也能过上上等生活。退百步说,因为加拿大是高福利社会,许多即使是难民的人享受社会救济,几年,十几年有房有车,老婆孩子一大队,动辄开个趴提,不亦乐乎,肥得流油。真想回去也得学点真功夫,否则哪都难。真想混,还得加拿大。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5-2-25 21:19
最初由[大米仔仔]发布
走吧,走吧, 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走吧,走吧, 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
敢问楼主,您多大年纪了?


Hi, ........
Living in such a world is too tired. But where is the exit? We only have two choices. No body can help, except for your self. Do not affect others.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5-2-25 21:22
最初由[rxltor]发布
24楼说得对,你到哪里都不会成功,还觉得和打工的混一起埋没了你,就你这点适应能力,死了算了,回国干吗。

PS:印巴人,福建人就不是人啦?

I agree 100% with you!
作者: 胖鱼    时间: 2005-2-25 21:32
最初由[rxltor]发布
24楼说得对,你到哪里都不会成功,还觉得和打工的混一起埋没了你,就你这点适应能力,死了算了,回国干吗。

PS:印巴人,福建人就不是人啦?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但我觉得加拿大在大多数地方还是比中国强的。只有一点就是大陆“垃圾”移民太多,比如楼上动不动就咒人去死的几位,如果天天跟这群远远不如民工的低素质的人混,那还真不如在国内。您也千万别把这些l垃圾的话放心里,他们绝不是那些有高尚工作的移民,他们多半都是些呆得不如意的loser,拼命给自己找理由说加拿大来对了,不幸您等着瞧,跟帖里不是吹自己能挣多少,就是又骂开了。混得好的移民哪有闲工夫来这咒人死啊,他们至少都是用脑子来思考问题的。
再坚持坚持吧!如果实在不行,回中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您至少有了一个理由:就是加拿大的垃圾“环境难民”(这个词是在文学城上看到的)太多,俺不屑和他们混了。 :O
作者: 白映雪    时间: 2005-2-25 21:33
标题: 真抱歉, 真困惑
不知道有些人听见别人说加拿大不好就要骂人, 这么积极要维护加拿大的声誉, 我不理解.

我并没有说加拿大有什么不好, 我只是觉得加拿大的好离我们太远了. 或者说离我太远了. 我够不着.

看那么多人骂我没用, 我真想去自杀了算了. 可是我不会. 可能我生来就不是一个好斗争, 好奋斗的人. 读书, 工作, 都是顺其自然. 就联移民加拿大, 都是自己办的, 没有找中介, 也没有去刻意做什么准备. 就是考了一个IELTS.

我很困惑, 不是说加拿大是一个宽松的社会吗? 怎么大家说的好像比中国还困难, 还要花更多的精力去争? 大家不是厌倦了在中国的激烈竞争才来加拿大的吗? 如果有那么多抱负, 有那么多本事, 为什么不回中国奋斗呢? 中国可是现在公认的发财的好地方.

我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大的本事, 想过一点平稳, 幸福的生活才来加拿大的, 可没有梦想到加拿大来发什么大财.

另外, 我是一个男人. 快四十了. 我用这么名字是因为我在上中学的时候看武侠小说, 为自己取的笔名. 我很想写小说的. 也许, 等我老了的时候, 加拿大的生活经历会成为一本小说的素材.
作者: iceman2000    时间: 2005-2-25 21:36
希望楼主能挺起腰,坚持你的路,不行,就在网上多发点牢骚,骂骂人也好,但是生活中的路,要有自己坚定的目标,要坚持走下去,回国按你的情况,我觉得不是最好的办法,加拿大,我觉得按你的情况,比国内发展的潜力要大的多。
作者: bilingual    时间: 2005-2-25 21:41
标题: 回复:当然是原创的
最初由[白映雪]发布
当然是原创的

我花了半天时间写的.
The first year is the toughest. If you are sure you can master English in 2 years, you can have a good job. Like me, I am now a public school teacher (I have been here for 3 years now). If you are sure you can not master English within 3 years, you had better back to China.
作者: 白映雪    时间: 2005-2-25 21:46
标题: 谢谢
最初由[iceman2000]发布
希望楼主能挺起腰,坚持你的路,不行,就在网上多发点牢骚,骂骂人也好,但是生活中的路,要有自己坚定的目标,要坚持走下去,回国按你的情况,我觉得不是最好的办法,加拿大,我觉得按你的情况,比国内发展的潜力要大的多。

谢谢你的好意和鼓励. 其实道理谁都明白, 我是经常好为人师的, 为别人指点迷津非常在行. 但是自己的事情, 就很难说了. 可能我是太明白自己的弱点了. 太自责了. 以我的年龄, 也经历过很多事情了. 也真是这样, 我在国内的时候也折腾过不少, 经历过好些地方, 但是奋斗总是很辛苦的. 那些骂我的人, 可能还没有经历过那么困难的事.
作者: 指路明灯    时间: 2005-2-25 21:48
标题: 回复:谢谢
最初由[白映雪]发布
谢谢



谢谢你的好意和鼓励. 其实道理谁都明白, 我是经常好为人师的, 为别人指点迷津非常在行. 但是自己的事情, 就很难说了. 可能我是太明白自己的弱点了. 太自责了. 以我的年龄, 也经历过很多事情了. 也真是这样, 我在国内的时候也折腾过不少, 经历过好些地方, 但是奋斗总是很辛苦的. 那些骂我的人, 可能还没有经历过那么困难的事. 真的很遗憾。我没骂过你,但从你的文字中,我看不出你受过什么磨难!真的!看不出!
作者: ccccccccccc    时间: 2005-2-25 21:55
标题: 其实我一直都不赞成年纪大的人出来
过了40真的不要再出来,年轻一点的有本钱,输个10年还输的起,什么事都可以从来,过了40考虑的事可能太多了!不管怎么想,都没什么丢人的!别人都没有权利去评论你的生活!自己想好该怎么做,面子根本不是问题!
作者: condition zero    时间: 2005-2-25 22:02
看到黑人和印巴人我就害怕, 好像他们是杀人抢劫没商量, 当然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很害怕遇到一个湖南贵州的民工和一个东北大汉)。 怎么整个一GAY.是男人吗?
作者: 慧星    时间: 2005-2-25 22:22
我是从福建移民加拿大的.当年是45岁.出来时是博士学位高级职称.

来加后,为了生计,什么活都尝试,什么苦都忍受.中加两国各有长短优劣.出来之后才看清楚.

但是我坚持自己的选择.现在我还是喜欢加拿大更多些.因为这里的一切比较干净.
作者: jiuweimao    时间: 2005-2-25 22:36
你写的很实在。根据你写的你的心里状态情况,如果不能改变的话,我强烈建议你回国。
作者: frank777    时间: 2005-2-25 22:37
你这个人的心胸太软落.不能说你无知吧?也不能说你傻x,我想你是一个上海人,看外地人都不好,就自己好,我想告诉你一句;论成败,人身毫迈,大不了从头在来.     一个东北大汉
作者: jasony    时间: 2005-2-25 22:55
再坚持一年看.
作者: 爱心幼儿园    时间: 2005-2-25 22:57
你想回去,孩子怎么办。
我真的是很爱惜每一个孩子,你们这样奔来奔去的,只考虑自己这样不适应,那样苦闷。孩子呢?一年的学业,一年的艰苦适应,也随着你们的翻来覆去起落?
首先,你已经成了家,有了孩子,你的生活就不是你一个人的,是整个家的一部分,考虑事情要包括孩子和妻子的利益。
其次,你是一个家里的男人,是孩子他爸。你有责任在生活里扮演一个强者,即使不太成功,也要屡败屡战。这个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在其中孩子会受益非浅。
再者,你离开国内已经快一年了。你真的是很想回去的话,就自己先回去看看,看国内的生活是否如你在加国思念的那样好,冷静的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
希望,楼主走出困扰,走出消沉。一个人的士气很重要,对健康也是很有利。总是消沉会影响健康。其实,打工的种类很多。如果体力不好,去考个开叉车的执照,开叉车不是很累。如果安下心来,安排生活,是不会很难的,必有一件工作适合你。
其实也不是说留在加国才好,但要想到回去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影响,和全家人是否会有失落和一点沮丧,这些对你们生活的影响不得不考虑。
作者: jiuweimao    时间: 2005-2-25 23:06
标题: 看了有些网友的有些讨论感动
关于楼主论题的讨论,有的网友提出建议和主动提出帮助,甚至还留下联系电话很让人感动,我觉得这才是我们同跑应该做的。
作者: 坏男人    时间: 2005-2-25 23:17
如果你感到在加拿大不快乐,而在中国很快乐,则建议你回去.人生短促,要为自己而活,不要理别人的非议.
作者: balu    时间: 2005-2-25 23:19
Improve your english. Chinese is not an official language in Canada.
作者: 白映雪    时间: 2005-2-25 23:24
标题: 不要这么武断
最初由[frank777]发布
你这个人的心胸太软落.不能说你无知吧?也不能说你傻x,我想你是一个上海人,看外地人都不好,就自己好,我想告诉你一句;论成败,人身毫迈,大不了从头在来.     一个东北大汉

我不是上海人, 但是在上海生活过几年. 不过我对上海人没什么成见. 哪里都有好人和坏人, 哪里的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我也有很多东北的朋友和同学, 很不错的. 我那么说并不表示我歧视东北人, 只是表示东北人在我心理比较膘悍.
作者: Fluidpower    时间: 2005-2-25 23:31
回中国还有你的位子吗?你在中国过去是强者,现在已时过境迁,你未必就是强者。而在加拿大,就算是当不了强者,当个弱者,也照样衣食无忧。我不是甘心当弱者。但我深知,强者是短暂的,弱者是永恒的。去还是留,首先要看那里更适合弱者生活,其次再看那里更有机会成为强者。
作者: 胡硕士    时间: 2005-2-25 23:49
快回去吧,真的不想再看到又一位同胞从高楼跳下来.如果还在犹豫,最好先从高楼搬出来,租个HAUSE.保证没有生命之忧.至于有网友说:国内再穷,可是主人.这话更别信.国内只有领导才是主人.除非,你具有十二分的阿Q精神.才能感受到领导们施舍给你的"主人"感.
作者: 白映雪    时间: 2005-2-25 23:52
标题: 很佩服你
最初由[慧星]发布
我是从福建移民加拿大的.当年是45岁.出来时是博士学位高级职称.

来加后,为了生计,什么活都尝试,什么苦都忍受.中加两国各有长短优劣.出来之后才看清楚.

但是我坚持自己的选择.现在我还是喜欢加拿大更多些.因为这里的一切比较干净.

很谢谢你的意见, 我觉得你很有耐力, 很坚持. 真难得.
作者: watertube    时间: 2005-2-25 23:52
楼主文笔不错,可惜思路不清.
作者: 白映雪    时间: 2005-2-25 23:55
标题: 不要你瞎操心
最初由[胡硕士]发布
快回去吧,真的不想再看到又一位同胞从高楼跳下来.如果还在犹豫,最好先从高楼搬出来,租个HAUSE.保证没有生命之忧.至于有网友说:国内再穷,可是主人.这话更别信.国内只有领导才是主人.除非,你具有十二分的阿Q精神.才能感受到领导们施舍给你的"主人"感.

我不会跳楼的啦. 我也不想做什么主人, 因为有主人就有客人(或者仆人). 我只想有一个安定的生活.
作者: 指路明灯    时间: 2005-2-25 23:58
标题: 回复:不要你瞎操心
最初由[白映雪]发布
不要你瞎操心



我不会跳楼的啦. 我也不想做什么主人, 因为有主人就有客人(或者仆人). 我只想有一个安定的生活. 我算看出来,你是啥道理都懂呀。

你是吃饱了没事干了是不是?拿大家开心?
作者: 白映雪    时间: 2005-2-25 23:59
标题: 难道你不害怕?
最初由[condition zero]发布
看到黑人和印巴人我就害怕, 好像他们是杀人抢劫没商量, 当然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很害怕遇到一个湖南贵州的民工和一个东北大汉)。 怎么整个一GAY.是男人吗?

好像每天看电视新闻, 总有抢劫杀人的案子, 疑犯不是黑人就是印巴人, 当然也偶尔有我们中国同胞, 但好像都是贩毒或者卖淫之类的非暴力犯罪.

另外, 在加拿大好像不可以歧视GAY的吧?
作者: 南山秀才    时间: 2005-2-26 00:00
标题: 真诚的表述
网友白映雪,你的文章是真诚的表述。我很感动。

多数网友很同情你,积极支持你,很好。少数人语气不好,恐怕只是怒其不争,不要太在意。

我觉得以楼主的性格而言,必然是面临去留两难的境地。不管最后选择去还是留,你都会感到极其难以定夺。回国,要面临丢面子、重新找工作的压力;留下来,又必然要忍受几年艰辛的苦日子,或读书、或打工,或半工半读。

不过,只要你勇敢一些、坚强一些,脸皮厚一些,不管是回国、还是留下来,几年后的生活还是会不错的。不要灰心。路是你自己选择的,世上没有后悔药。

请你仔细思考,做出抉择,一旦决定,勇往直前。祝你好运。

:bye:
作者: 白映雪    时间: 2005-2-26 00:02
标题: 回复:回复:不要你瞎操心
最初由[指路明灯]发布
回复:不要你瞎操心

我算看出来,你是啥道理都懂呀。

你是吃饱了没事干了是不是?拿大家开心?

我可没有拿别人开心, 我只是说说我心理的一些想法. 我从开头就没有说我想不开, 是你自己理解的问题.

我只是想把我的苦闷与大家诉说一下, 减压的一种方法吧. 我想肯定有不少人跟我有相同的感受和想法, 说出来不更好吗? 至少不会想不开, 跳楼吧?
作者: 白映雪    时间: 2005-2-26 00:05
标题: 回复:真诚的表述
最初由[南山秀才]发布
真诚的表述

网友白映雪,你的文章是真诚的表述。我很感动。

多数网友很同情你,积极支持你,很好。少数人语气不好,恐怕只是怒其不争,不要太在意。

我觉得以楼主的性格而言,必然是面临去留两难的境地。不管最后选择去还是留,你都会感到极其难以定夺。回国,要面临丢面子、重新找工作的压力;留下来,又必然要忍受几年艰辛的苦日子,或读书、或打工,或半工半读。

不过,只要你勇敢一些、坚强一些,脸皮厚一些,不管是回国、还是留下来,几年后的生活还是会不错的。不要灰心。路是你自己选择的,世上没有后悔药。

请你仔细思考,做出抉择,一旦决定,勇往直前。祝你好运。

:bye:

谢谢你, 这才是我希望听到的话.
作者: 令狐冲在加拿大    时间: 2005-2-26 00:12
标题: 别急
其实许多人都有你一样的经历,现在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看待,如何去杀出一条血路。如果你有钱,到哪里你都会满意。每个人都会经历起伏,取得一点就得预先付出许多(有关系例外)。套用一句话“这里是热带原始森林,有狮子,有老虎,你是想做猴子呢还是想作绵羊?”
如果国内有很好的工作在等你,当然立即回去。否则安心在这里拼搏,专业工作一时找不着就先从技术工人开始,就钱的角度来说,这里好的labour工赚得不比专业工少。许多事是要时间的,你是否200%的付出了?(当然哪里都有幸运的人)。
作者: sss99    时间: 2005-2-26 00:15
写的实在, 看来谁都有段低潮.

让大家一起努力,掐住命运的喉咙.
作者: 蚯蚓    时间: 2005-2-26 01:08
标题: 海龟吧,女人们在等着你们
http://www.51.ca/bbs/showthread.php?threadid=57167
作者: 小川的爹    时间: 2005-2-26 01:19
标题: 为“白映雪”知错就该的勇气,鼓掌。

作者: 冰原贵公子    时间: 2005-2-26 01:21
楼主大哥,我能理解你的苦恼,你是实在人,说的都是实话,上面有人回贴言语难听,你拜和他们一般见识。
我觉得象你这样的人如果出生在加拿大就好了,加拿大这样的社会适合你这样的脾性,可惜你快40才来这边,你已经很难和这里磨合了。
不过,想想你的孩子吧,如果他们在这里长大,相比国内,会有快乐的生活。其实新移民苦恼的人很多,比你更苦恼的人肯定大有人在!有多少人是为了下一代在苦苦地奋斗呢!
加油吧!不能具体告诉你怎么做才能摆脱目前的状况,只能对你讲一句加油了!
作者: Paul Pal    时间: 2005-2-26 02:16
如果这位兄弟说的是心里话, 我就为你担心了.
你赶快回中国去,要在这里呆下去的话, 建议你赶快去看心理医生.
不然你在3年内就会成为耿朝晖第二.
看看你说的这些话吧:
"我怕自己与那些阿富汗, 东南亚, 印度的移民或者福建的难民在一起打工我会疯掉的"
既然来了这里, (如果你头脑正常), 你至少应该知道在加拿大如果需要赚钱养家,你就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 这个社会虽然不是绝对平等的, 但是至少在人格上,人家难民也是人. 他们来这里的时候借了好几万美元的偷渡债务; 进来以后三两年他们就可以还完债务,再过三两年他们就开个餐馆,装修公司什么的, 每年也收入好几万.
你的文笔很不错, 可惜你的文章里还有很多让人看了不可理解的观念/观点. 在这里, 你要开始的话, 首先要忘记你以前是什么.
作者: 野驰    时间: 2005-2-26 02:23
最初由[Fluidpower]发布
回中国还有你的位子吗?你在中国过去是强者,现在已时过境迁,你未必就是强者。而在加拿大,就算是当不了强者,当个弱者,也照样衣食无忧。我不是甘心当弱者。但我深知,强者是短暂的,弱者是永恒的。去还是留,首先要看那里更适合弱者生活,其次再看那里更有机会成为强者。


坚持一段时间,心情就会好些。
作者: chenxi    时间: 2005-2-26 07:08
最初由[frank777]发布
你这个人的心胸太软落.不能说你无知吧?也不能说你傻x,我想你是一个上海人,看外地人都不好,就自己好,我想告诉你一句;论成败,人身毫迈,大不了从头在来.     一个东北大汉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到了加拿大还要分什么上海人,福建人。
作者: chenxi    时间: 2005-2-26 07:47
白映雪,你好,原本不想写些什么,因为我的文笔很拙. 但我还是希望可以给你些鼓励.
人人都爱听好听的话, 我想来自中国的人可能更甚, 来自中国做官的可能一点不好听的话都不爱听,因为在媒体控制的国家, 只有赞歌,没有反对声.
到加拿大, 必须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学会倾听被骂. 若你觉得被骂,可能伤害了自己,那就准备证据,把骂你的人告上法庭.我在加拿大没有被老外当面骂过, 但却被自己的同胞当面臭骂,还被同胞威胁欠揍. 不过我不把这些当成一会事, 那些人不值得我交往.
说了那么多废话,就是想说, 若有网友骂你, 看过算过,不值得一辩.

我本身没有什么经过奋斗而成功的经历. 但我看到可以激励我的文章,我还是会把它保存下来,时刻鼓励. 下面转贴的文章也许你看过,也许没有看过, 希望可以给你力量.

華裔警官陳楚標12 年奮鬥有成
42歲讀中學 45歲考入警隊成為華人社區與警隊間橋樑

 陳楚標在多倫多警察總局的辦公室。(蕭躍瓏攝)

【本報記者蕭躍瓏多倫多報導】多倫多華裔警官陳楚標,移民加拿大12 年來,通過自己不斷奮鬥,在華人入職不多的警察行業,闖出自己一片天。在警察局華人社區聯絡主任的崗位上,利用其語言優勢和多年警務工作經驗,成為華人社區與當地警方的橋樑。
隨著多倫多華人移民不斷增加,警民之間聯繫的重要性日漸凸顯。然而,對於大多數新移民而言,並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與警察完全溝通,因此,在警察局有警員「同聲同氣」,給和警察打交道的新移民一顆定心丸。
從 42 歲開始修讀當地中學課程,45 歲入職多倫多警隊,到現任多倫多警察總局華人社區聯絡主任,陳楚標服務社區的同時,其本身的移民路,對希望在加拿大有所作為的新移民,也是一種鼓勵和鞭策。
92年溫莎落腳做工人餐館侍應
在香港警隊服務 20 年的陳楚標,1992 年移民來到加拿大,在安省南部的小鎮 --- 溫莎落腳。他說,當時之所以選擇溫莎落腳,主要是因為有熟悉的朋友住在那裡,而且當地房屋也比較便宜,但沒想到在溫莎找工作那麼難,為了生活,他到工廠當工人,到餐館做侍應,但不論做哪一行,語言始終是個難關。
為此他下定決心學英語,在 ELS 班「泡」了一年多後,終於有機會進入當地一所賭場當保安。
可以說,保安工作成為他人生的一個轉捩點,因為這給他提供了了解加拿大當地執法系統的契機。兩年後,他動了報考警察的念頭,於是經屆中年的他,一面工作養家活口,一面開始修讀中學課程,希望可以通過努力,攻克語言關,成為警隊的一員。陳楚標回憶,為了這張中學文憑,當時他夜裡在賭場值 12 小時班,白天則到學校上 5 小時課,不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
1998 年,陳楚標終於獲得中學畢業證書。但因為沒能通過警察英文書寫能力考試,使他再披警服的理想不能實現。但陳楚標並沒有氣餒,為了事業上的更高追求,他告別妻兒,離開溫莎,隻身來到多倫多,在活拜馬場的老虎機場任保安主任。
儘管保安主任職位給他提供了一份安穩的生活,但夙願未償的陳楚標還是難以抑制重操警察舊業的願望,他在工作之餘,加緊訓練體能以達到入職警隊的標準,同時繼續提高英語寫作能力。
兩年時間從「新丁」到聯絡主任
皇天不負苦心人,2000 年 12 月,陳楚標終於以 45 歲的「高齡」,成為多倫多警隊的一員「新丁」。
入職之初,陳楚標在 14 分局工作,由於他英語流暢,又通曉國語、粵語,不但是其所在分局,其他分局許多與華人有關的案件和事務都由他充當翻譯。
2003 年走馬上任多倫多警察總局華人社區聯絡主任後,陳楚標就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如何幫助新移民更多了解加拿大的有關法規和警察的內部運作、向他們介紹警察服務、指導他們在發生意外時如何更好保護自我等方面。
為更好宣傳有關如何報案、如何處理家庭糾紛、看顧小朋友、交通條例等和移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陳楚標與多個中文媒體合作,每週在電台以國語和粵語舉辦 8 次講座,在「世界日報」發表專欄講座。
最讓陳楚標津津樂道的是今年和八寶商場等機構合作,為加拿大癌症基金會籌款,當時陳楚標為籌得更多款項,不惜當場剃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光頭,他說這是警察華人社區聯絡組第一次參與這一活動,代表了華人社區對主流活動的支持,非常有意義。
陳楚標並認為,移民對大多數人都是一種巨大的衝擊,新移民在新的國家、新的生活環境下,要面對現實,不斷進取,提高自己以適應社會,只要自己努力拼博,一定得到回報,生活不會辜負任何人。
作者: Haha09    时间: 2005-2-26 09:00
标题: Think who you are first
People from Fujian and Northeast **** or not ?
Your status here is worse than a refugee .
You like " GET" , not "GIVE" . Go to food bank to get some free lunch for yourself .But I have have you that people(Including those from Fujian and Northeast ) donate the food.
作者: 老猫钓鱼    时间: 2005-2-26 09:18
标题: 回复:[讨论]我真的想回去了
在中国我可以跟人吵架, 理直气壮; 但是好像在这里什么道理都在白人那里, 如果你有什么不满, 就是不了解, 不适应加拿大的CULTURE; 另外在这里, 看到黑人和印巴人我就害怕, 好像他们是杀人抢劫没商量, 在中国我都没有这种恐惧感, 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 光天化日之下你敢把我怎么样? (当然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很害怕遇到一个湖南贵州的民工和一个东北大汉).
----------------------------------------------------------------
兄弟,我被你的偏见和歧视 深深的震撼了。
赶快回国。真的,一天也不要在这里多呆了。
四年前我用大专文凭 - 你可以想象我在国内是什么处境 - 自己在加拿大大使馆申请来了这里,现在我申请一流大公司Senior的职位也有面谈的机会。我没有撒谎,没有吹牛,不论在简历上还是在这个帖子里。
为了你的老婆孩子,赶快回去。
作者: 老猫钓鱼    时间: 2005-2-26 09:28
在中国我可以跟人吵架, 理直气壮; 但是好像在这里什么道理都在白人那里, 如果你有什么不满, 就是不了解, 不适应加拿大的CULTURE; 另外在这里, 看到黑人和印巴人我就害怕, 好像他们是杀人抢劫没商量, 在中国我都没有这种恐惧感, 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 光天化日之下你敢把我怎么样? (当然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很害怕遇到一个湖南贵州的民工和一个东北大汉).
----------------------------------------------------------------
兄弟,我被你的偏见和歧视  深深的震撼了。
赶快回国。真的,一天也不要在这里多呆了。
四年前我用大专文凭 - 你可以想象我在国内是什么处境 - 自己在加拿大大使馆申请来了这里,现在我申请一流大公司Senior的职位也有面谈的机会。我没有撒谎,没有吹牛,不论在简历上还是在这个帖子里。
为了你的老婆孩子,赶快回去。
作者: 无心出蚰    时间: 2005-2-26 09:37
人总是处在十字路口

我来加拿大已经5年有余.个中经历很是苦涩.情况与你其实有些类似.关键是要过第一关:从新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定位自己.随后才有可能从这个状态中退出来.最后,苦和乐会伴随你一生.心里也会感觉平和.当然,这种状态还会出现,只不过频率要底得多.
作者: Haha09    时间: 2005-2-26 09:41
标题: you

作者: 陈999    时间: 2005-2-26 09:41
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除了愚蠢,你还是一个懦夫! 骨子里还要歧视别人.

幸亏你在国内混得不好! 要是你有个官帽儿,即便是屁点,也要刮去几层民脂民膏.
作者: tianxingzhe    时间: 2005-2-26 09:43
要回去,要快下决心.不要等.如果你有小孩,他或她不一定更得上国内的课程,你带过来的钱越花越少,而且国内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你也就越回不去.国内不比加拿大差,我们出国前对国外了解太少,多数都是从媒体和想象的,就象我妈一到多伦多就不停的说,国外是这样的,和电视,挂历,照片的不一样.国内的丑恶现象这里都有,只不过人少,行不成大气候.回去也没什么,当旅游了.
最后,不管留下还是回去,都要仔细安排今后的未来,不可优柔寡断和冒然从事了.
作者: 小丫丫头    时间: 2005-2-26 09:47
标题: 象你这样的心态,活着太累
请你不要口口声声地贬低福建难民,他们都是勤劳和自强不息的一群人,开一家家华人超市的都是这一群人,如果他们都象你那样,高不成低不就,能有今天吗?如果他们是靠社会福利生活,能开超市吗?所以,我劝你,自己心态不对,不要枉加评论别人。
作者: xzjhh    时间: 2005-2-26 10:22
很理解你的心情,也许我的经历能对你有些帮助,如果你也愿意聊一聊,请email[email protected]
作者: 白映雪    时间: 2005-2-26 10:23
标题: 回复:象你这样的心态,活着太累
最初由[小丫丫头]发布
象你这样的心态,活着太累

请你不要口口声声地贬低福建难民,他们都是勤劳和自强不息的一群人,开一家家华人超市的都是这一群人,如果他们都象你那样,高不成低不就,能有今天吗?如果他们是靠社会福利生活,能开超市吗?所以,我劝你,自己心态不对,不要枉加评论别人。

我没有看不起任何人, 可是我不想过那样的生活, 可以吗?

问一声:你是福建来的吗?我很佩服那些飘洋过海来创荡的福建人.
作者: xzjhh    时间: 2005-2-26 10:28
my email is [email protected]
作者: 坏男人    时间: 2005-2-26 10:29
今天移民加拿大的专业人士会讨论去留的问题,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照中国目前的发展,10年后还能有几多中国专业人士移民加拿大?!
作者: SUPERFAN    时间: 2005-2-26 10:41
有道理,一个不想自食其力的人,一个心里充满歧视和怨恨的人,一个自私和势利的人,一个愚蠢和懦弱的小人,即使在中国也不会有什么机会,更不要说在这里,想你这样的人就应该去跳楼,免得影响下一代


最初由[陈999]发布
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除了愚蠢,你还是一个懦夫! 骨子里还要歧视别人.

幸亏你在国内混得不好! 要是你有个官帽儿,即便是屁点,也要刮去几层民脂民膏.
作者: Jolly Zhu    时间: 2005-2-26 10:41
YOU ARE A LOSER ~~~
ABSOLUTELY~~
作者: chenxi    时间: 2005-2-26 10:47
标题: 也谈关于种族歧视,地域歧视的问题
最初由[小丫丫头]发布
象你这样的心态,活着太累

请你不要口口声声地贬低福建难民,他们都是勤劳和自强不息的一群人,开一家家华人超市的都是这一群人,如果他们都象你那样,高不成低不就,能有今天吗?如果他们是靠社会福利生活,能开超市吗?所以,我劝你,自己心态不对,不要枉加评论别人。

我想只要有人的地方必然有歧视。举些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是在中国中部的一个城市长大的,但因为父母是上海人,所以就被当地人歧视,叫我小上海佬。长大后到广东工作,因为不会说广东话,被当地人歧视,害得我不敢一个人上街购物。
歧视者一般来自经济发达的地区,被歧视者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因为广播电视新闻的宣传。
再说福建难民,因为福建偷渡成风,所以各国大使馆给福建人的签证就查得很严,你也可以说这是种歧视,但这是谁造成的呢?我认识一些福建人,从难民到教授,但起码有一半人给我留下了很坏的印象,但其中几个福建人还成为i我朋友了。
以前在国内很少看到黑人和印巴人, 谈不上反感,但起码不喜欢。这大概也算是歧视吧。但到了这里,认识很多黑人和印巴人,其中些人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我想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 或多或少有些不习惯其他地方的人,但不能就说人家有歧视倾向。

关于这个议题太敏感,可以写长篇大论了。可以指出作者的问题,但请不要破口大骂,你骂来我骂去,没完没了了,偏离了主题。
作者: mimi120    时间: 2005-2-26 11:01
看了你的文章,我想问你个问题:你不是很富有,但是你在加拿大有一年的时间,有没有打过工?我想无论你生活在哪,第一步是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之后静下来好好想一想,你想要什么?订个目标或方向,然后去努力。看过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么>?那里有一句话说的还好,“纽约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我认为,加拿大也一样。不要把她(他)想的太好,但也没有那么坏。这里是公平竟争,不用靠关系,只有靠自己。
作者: ffuunn    时间: 2005-2-26 11:08
其实人和人不同,有的人适合这里,有的人适合那里,不要拿自己的经验去衡量别人。更不要贬低,加拿大是个宽容的国家,如果你自己都没有一个宽容的心态,无论你的工作多顺利,你都不是一个合格的移民
作者: JUS~    时间: 2005-2-26 11:50
楼上这些骂楼主的人, 不知道你们的年纪都是多大的? 如果是留学生小朋友的话, 我表示理解!  

如果是老移民的话, 我强烈鄙视你们. 楼主不过现在是处于人生的低谷而已, 写一些感慨. 什么叫LOSER? 人的一生的成败与否要在他死去的那一天才能说清楚, 中国话叫盖棺论定.
作者: 白桦林    时间: 2005-2-26 11:58
标题: 相望两茫茫
他们也是这么过来的
                                               读传记Sisters in the Wilderness
我是从加拿大广播公司的文献片Sisters in the Bush才知道苏珊娜(Susanna Moodie)和凯瑟琳(Catharine Parr Traill)是二位在19世纪加拿大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的作家,并通过该片得知了她们的传记Sisters in the Wilderness。于是我从多伦多公共图书馆借来了该书,希望从中看到150年前这两位受过教育的英国妇女是为什么要移民到加拿大的,并在这片土地上是如何生活的。
        要探究苏珊娜和凯瑟琳二姐妹移民加拿大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她们的家庭,和她们本人的生存状态。19世纪初的英国正处在一种热水即将沸腾之前的状态,在国内乔治三世是国家的统治者,但国家权力正从世袭贵族手中向民选代表过渡,由蒸汽机的发明而催生的工业革命即将到来,这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国内各社会阶层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在国际上,法国的拿破仑在陆地和海上和英国对峙着,英国在印度确立了它的统治地位,而北美独立战争却结束了英国对其13个殖民地的统治。
苏珊娜(1803-85)和凯瑟琳(1802-99)出生在伦敦一个成功地经营着一个码头和若干地产的有钱家庭。作为咋富起来的新贵,苏珊娜和凯瑟琳的父亲,托马斯• 斯垂克兰(Thomas Strickland)并不喜欢忙忙碌碌的都市生活,而向往成为一个悠闲的乡绅;他的心思也并不在经营上,而在他的个人图书馆里。这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几个女儿,她们后来都成为在英国和北美有影响的作家。1803年斯垂克兰一家搬到了富人云集的伦敦北面的一个小镇,开始了他们舒适的,而又刻板的乡村生活。斯垂克兰夫妇是一对严厉的父母,他们要求孩子们要在历史,地理,数学和神学上有坚实的基础,并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孩子们在父亲的指导下,演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片断。这种田园牧歌般的生活终于在1818年,苏珊娜15岁,凯瑟琳16岁时嘎然中止了。
1815年法国拿破仑在滑铁鲁战败,而英国确立了在欧洲和整个世界上的霸主地位。随着长达23年的英法战争的结束,英国国内却陷入了经济大萧条之中。斯垂克兰一家也因此几乎破产,家庭的衰败导致了斯垂克兰先生在1818年的病逝,留下孤儿寡母一家9口。他们开始了既要维持上流人家的面子,又要锱铢必较,减少一切开支的破落贵族生活。厨师,佣人,花匠都打发回家,华丽的马车也不用了。苏珊娜,凯瑟琳,及她们的姐姐们,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和家庭都充满着不安的环境中成长的,在天份和后天的努力之下,她们都先后出版了自己的儿童文学作品和诗歌,在伦敦的文学沙龙中初露头角。而姐妹们出版读物的收入也多少可以改善她们的家庭经济状况。
        就在苏珊娜,凯瑟琳在自己钟爱的文学道路上进一步寻求发展的时候,二个男人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她们二姐妹的人生道路。退伍军人,33岁的中尉张• 伍迪(John Moodie)1830年5月从南非回到英国找对象,他乐观的性格很快就赢得了苏珊娜的芳心,而他曾为国从军的经历,也让斯垂克兰家族感到了上流人家应该有的荣誉感。与此同时托马斯• 崔尔 (Thomas Traill),张• 伍迪的朋友,一位出身于穷困贵族家庭的退伍军人,也和凯瑟琳走到了一起。
张• 伍迪靠拿着国家发给退伍军人的养老金(每年一百英镑)过活,即没有什么前途,又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要保持他们英国绅士们渴望的生活方式,即使是住在伦敦郊外,每年也需要一千英镑。而靠他那点儿养老金,和夫人的写作收入,要达到那个数量是不可能的。而托马斯• 崔尔先生则视自己为一位学者,他可以说多种语言,喜欢和知识分子在一起高谈阔论,虽然他早已债台高筑。
张• 伍迪和托马斯• 崔尔要在英国继续他们那优裕的贵族生活是不可能的,他们已经吃空了祖上留下的遗产,自己既没有在政府中有个一官半职,可以轻松地吃国家俸禄,又没有什么资本或本事可以自食其力。在大萧条的社会剧烈变动中,他们是日渐衰落,在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中,他们是被蒸蒸日上的新生的企业家阶级所挤出社会舞台的没落贵族。
当然大萧条最大的受害者是那些农民:从1812~1830年英国的小麦和大麦的价格下降了一半,成千上万的自耕农,租种别人土地的佃农破产了,而原本就是为他人打工的农工也大批地失业。这些人都在寻找生存的出路&shy;&shy;&shy;进工厂矿山去做苦工,或是移民到海外去。在19世纪初离开英伦三岛而移民海外的人们看来,移民就意味着新的和更好的生活,他们摆脱了吞噬着英国劳工阶级的毫无希望的挣扎。
为了抗衡日益强大的美国人的北进,英国政府希望有大量的英国人能移民到广阔的,少人居住的上加拿大,并保卫这片疆域。英国政府为此出台了一个吸引人的政策:英国的退伍军人可以在上加拿大无偿地得到土地,还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在英国招募人员,和在上加拿大分配土地。
而那块可以无偿得到的土地对张• 伍迪和托马斯• 崔尔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他们希望那块无偿得到的土地可以作为他们在北美的第一桶金,在经历几年的艰苦奋斗之后,他们就可以在加拿大享受田园牧歌般的生活,继续他们在英国不能够维持的中产阶级生活。苏珊娜和凯瑟琳也并不是为了逃避饥荒,相反他们离开了舒适,和日渐明朗的文学事业。她们是为了家庭,确切地说是为了他们的丈夫,而选择了移民加拿大。当然在1832年8月他们和亲朋好友们靠别,和横渡大西洋的时候,她们的脑海中浮现的是甜蜜的梦想,和查尔斯• 迪更斯的话:“我想,以我的头脑,双手,双腿和健康到新殖民地去,我一定能把自己放在这块社会的蛋糕的顶端,并生活在奶油中。”
        1832年时的上加拿大人口不到25万人,稀稀拉拉地散布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约克,上加拿大的行政中心,后来更名为多伦多,还只是一个人口不足9千的水边定居点。从安大略湖岸向北,即是所谓的backwoods, 只有测量者的足迹才留在了那沼泽地,和密不透风的丛林中。在这寂静的森林中散落着稀疏的几个丛林农场,小木屋,畜棚,人工开垦的小片荒地,新近种植的果园,和那一望无边的,砍去了树干的树桩子。
张• 伍迪和托马斯• 崔尔二家可以无偿地分配到的土地,并不是在风景如画的圣劳伦斯河岸边,而是在今天的Peterborough 以北的Lakefield的丛林中。他们沿着圣劳伦斯河一路逆流而上,途经魁北克城,蒙特列尔,金斯顿,最后在Cobourg弃船登岸,又乘马车辗转来到了他们的目的地。一路上所见所闻都让他们感到陌生和不愉快。尽管上加拿大是按英国的法律和传统而建立的,总督是英国皇室任命的,律师是在英国大学里培养的,任何重大的决策都是由在西斯敏的英国政府做出的,但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几代的保皇党人,已经是羽毛丰满的,富有个人主义色彩的北美人了,他们对初来乍到的英国绅士们并未表现出一丝的在意,这多少触动了他们有着阶级敏感性的英国神经,失落和不满在他们的心中浅生暗长。

这二对英国中产阶级夫妇来到加拿大的丛林中,所面临的生存问题大大地超出了他们当初的想象。在这里生存就是一场累弯了腰,和摧残灵魂(soul destroying)的挣命。他们是无偿地得到了一块土地,但清理这片林地的费用可得自己掏腰包。他们得买工具,费力地将参天大树一颗一颗地伐倒,并耐心地等上7年,让那些巨大的树根在地下充分地腐烂,然后才可以将树桩拔出来;而将这千百年来从未翻动过的土地犁成可以耕种的良田也是非常费力和费钱。移民中的绅士们,如果想雇人来清理林地和耕种粮食,那他们得准备拿出比英国多二倍的工钱来雇人,因为加拿大可是劳动力短缺。
        我们的英国绅士们不得不拿起了他们从来就没有摸过的斧子和锯子,到丛林中去伐木垦荒;我们的英国淑女们也操事起了她们从来没有干过的,在她们原来认为是粗俗的做饭洗衣。书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妇女们日常劳作的文字:每天早晨她们首先起床,生炉子,喂鸡,收集鸡蛋,喂尚不能自理的孩子和给他们穿衣服,然后坐麦片粥,烤制一家人的,和为他们家干活的帮工们的面包,然后是一盆接一盆底洗衣服; 下午妇女们聚在一起喝下午茶,而她们总是弯着头做针线,她们得缝制全家人的衣服。
        张和托马斯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象其他的劳工移民那样,他们没有在自己土地上耕种的劳动技能,他们并不年轻和健壮的身体也实在不能胜任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不得不花钱雇人来为自己种地,这样就加大了花销。费了千辛万苦才收获的小麦,多数时候还不够他们自己吃的,伐倒的木材在市场上也卖不了个好价钱,经济拮据得有时都买不起茶叶和咖啡。他们在丛林中维持温饱都困难,就更不要想什么中产阶级生活了。她们苦恼而又无望地困在了这茫茫丛林之中。
        张和托马斯本不是会耕种的农工,他们是在城市沙龙中高谈阔论的有闲阶级。当他们鲁莽地出现在上加拿大的丛林中的时候,无论是他们本人,还是那个有着太多诱惑的时代都让人有一种怪诞感:演员和舞台的不协调。
        现在的加拿大移民也同样有着某种滑稽感,加拿大真正需要的是有手艺的技术工人,却把一大批只能纸上谈兵的家伙找了来。当技术移民们伸出细皮嫩肉的手不得不去工厂打工的时候,就像150多年前张和托马斯,二位英国绅士拎着斧子,扛着锯子钻进丛林去开荒一样的可笑,又可悲。
1837年一次短命的改革派起义,让曾是军人的张和托马斯又摸了几天枪杆子,他们又重新看到了自己,有了想法:在丛林中挣命是没有希望的,必须在自己熟悉的军队和政府中某个差事才行。通过多方联系和疏通,张终于在军队中谋了个临时的军需官位子,年薪325英磅。这笔收入对于在丛林中苦苦挣命的苏珊娜一家可是救命钱啊。但张的这个职位仅是临时的,他只能只身前往Belleville任职,而把妻子孩子一大家子都留在了丛林里。苏珊娜不得不一个人面对家里地里的劳作,和离开丈夫的孤独。在苏珊娜一家移民上加拿大7年以后,张终于搞定了一份正式的政府工作,苏珊娜也才得以从丛林中搬出来,和丈夫一起住在了Belleville城里。
        从一般意义上讲,繁重的体力劳动是可以耗尽人的精力,钝化人的思想,并消磨人的意志的。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二姐妹在这近乎是原始的为生存而劳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泯灭她们对生活的思考,相反这苦难倒是激发了她们写作的冲动,用那支鹅毛笔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都一一记录了下来。1852年苏珊娜在伦敦出版了她的代表作:Roughing It in the Bush。该书和Uncle Tom’s Cabin并称为19世纪北美文学的二部扛鼎之作。
        苏珊娜用她的笔记录下了欧洲移民在加拿大垦荒开拓的史诗般的生活画卷,本且也在加拿大文学中有了一席之地,但她本人始终对加拿大没有太好的评价。在那留下痛苦回忆的丛林生活已经过去10年,她本人也已经从切肤之痛中走出来之后,苏珊娜说道:“加拿大适合于勤奋的劳动人民,他们知道如何在土地上劳作,并且能够忍耐那在缓慢的财富积累和社会地位提高中的种种艰苦... ...没有体力劳动经验的,又身无分文的绅士是没有前途的。为了在加拿大重建他们在自己国家失去的社会地位,而横渡大西洋的绅士们是注定要失败和失望的。(Canada was he country for the industrious working man, who knew how to work the land and could tolerate hardship as he slowly acquired property and prestige that were out of his reach back home. A penniless gentleman with no experience of manual labour could never prosper. Any gentlemen who crossed the Atlantic in order to re-establish social position lost at home would be ruined and disappointed.)”
我们这些在加拿大也混了几年的移民们,现在读到苏珊娜的这句话会感到一种心悸:这不就是对我们说的嘛。20世纪90年代从中国出来的移民,大多数都是苏珊娜所说的,没有体力劳动经验的,又身无分文的,并怀着要在加拿大如何如何的中国的绅士和淑女们(中国的小资产阶级,或是中产阶级)。而这些人在加拿大是注定要失败和失望的。苏珊娜早在150多年前就冷峻地告诫了后来人,可我们却没有听到她的声音,或许我们当初就不愿去理会她的声音。历史永远是这么惊人地相似,令人心碎地轮回。
        我在阅读二姐妹的传记时,窗外马路上公共汽车发出的轰鸣声,不时把我从久远的岁月中拉回到现实中来。想她们当年不就生活在离多伦多不远的Peterborough和Belleville嘛,我何不在周末时候去拜谒一下她们生活过,并留下不朽文字的地方哪,我也好多少沾点儿她们的灵气啊。我在互联网上没有寻找到二姐妹故居的信息,在Peterborough的旅游小册子中也没有他们故居的说明,看来亲眼看看她们当年的生活情景是不可能的了。当年二位英国少妇在丛林中苦苦挣命的身影,那凝聚着她们苦恼和痛苦的小木屋,都已经悄无声息地淹没在了不断向前流淌的历史溪流之中了,只有她们留下的文字还在向后人们低声地述说着什么。我感到一阵颤栗袭上我的心头&shy;&shy;&shy;历史的沧桑感,和文字比石头更不朽的永恒。


2004年8月15日完成于西窗枫叶室

参考书:
Charlotte Gray, Sisters in the Wilderness The Lives of Susanna Moodie and Catharine Parr Traill, The Penguin Group, 1999
作者: 白桦林    时间: 2005-2-26 12:05
标题: 希望白映雪先生能读到上篇文章
我的个人移民感受可见:http://blog.wenxuecity.com/searc ... &orderby=blogid
作者: theone    时间: 2005-2-26 12:18
Sister, 做个底层小老百姓----还是在加拿大好得多。

Now you are in the worst period after landing which most of us had ever been. Take it easy. If you keep up 努力ing to适应, someday you will find life in Canada is so different than what you presently think if you find a $30K permanent job. If I were you, I would not expect 50K a year for saticfaction. That should not be what you should be expecting now based on your 能力 and 见识。

Forgive my strong words. Cheer up. Prepare for harder effort, and then you normally get better than that.
作者: theone    时间: 2005-2-26 12:22
标题: Sorry. 请版主删除上面的回复
I put at wrong place. Sorry.
作者: theone    时间: 2005-2-26 12:23
Sister, 做个底层小老百姓----还是在加拿大好得多。

Now you are in the worst period after landing which most of us had ever been. Take it easy. If you keep up 努力ing to适应, someday you will find life in Canada is so different than what you presently think if you find a $30K permanent job. If I were you, I would not expect 50K a year for saticfaction. That should not be what you should be expecting now based on your 能力 and 见识。

Forgive my strong words. Cheer up. Prepare for harder effort, and then you normally get better than that.
作者: angus_ho    时间: 2005-2-26 12:43
标题: 你算什厶东西呀
自己是一个垃圾
作者: tianxingzhe    时间: 2005-2-26 12:46
强烈鄙视动不动就开口闭口LOSER的一些人,你有什么资格给别人定义,你知道楼主的经历吗?来加的每个移民家庭背景和经历不同,感受不同,抱怨一下有什么不可以,这里的加拿大人不抱怨?一个样.
加拿大的人际关系不复杂?比中国一点都不差,你之所以没感受到,是你没做到那个位置,中国人的工作多数是技术工作,白人很少,我门的竞争是东欧人,来自台湾和香港,和大陆的自己人,印巴人.公司上层管理层也在斗,只不过这些人不把你当为竞争对手而已.公司工作多数是内部消化,有人介绍和没人介绍差别大了,公司老总的儿子或女儿到关系单位来实习,那个不是招待好好的.有工会的可以动不动罢工,移民能吗,大家的声音政府听到了吗?很多技术要求不高,语言要求不高,工资待遇高的工作为什么被一些族裔和工会把持,什么时候看到省政府和联邦政府里关键位置有我们中国人.
举个例子,我认识一家,鞍山的,女的下岗几年了,男的是工程师挣工资也不高,来加拿大后,都打8元的LABOR,很满足,比国内强多了.
另一个家庭,南京的,两口子都在一个合资电信公司上班,家庭收入一年30几万,听信移民公司的胡吹,辞职来加,找了一年工作,都在电子厂12元一小时,大呼上当,年前回流了(没孩子).情况不同嘛

还有,如果大家是八十年代出来的,你打6元的工都不回去,信不信,为什么,那时国内挣几十元人民币一个月,买东西还凭票呢,超市你都没见过,高速公路还没呢,你问问楼主回不回,什么活他都干,你信不.八十年代谁出国都带电器和衣服,小工艺品啊,中国没有,现在你回国带个东西都发愁,中国在进步吗!!!我们应该为次高兴,现在移民的人少了,不仅是门槛高了,而是很都消息反馈回去了,更了解这里的情况了,其实年龄超过35岁,国内事业家庭比价稳定,根本用不着折腾了.
真心希望我们的这些海外的移民们工作稳定合家欢乐.
希望楼主快下决心是留还是走,最终决定权在自己手里,人生苦短,珍惜吧.
作者: 或者    时间: 2005-2-26 12:56
标题: 人各有志
人各有志。加拿大的确比中国好,但却不一定适合每个中国人生活,因为个人情况不同。

建议:多和家人、朋友商量,仔细分析自身的特点,早日定夺!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bbs.51.ca/)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