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孩子的想象力是如何丧失的——东西方教育杂谈 [打印本页]

作者: 二师兄    时间: 2001-11-16 12:33
标题: 孩子的想象力是如何丧失的——东西方教育杂谈
孩子的想象力是如何丧失的——东西方教育杂谈

胡东芳


--------------------------------------------------------------------------------


  国外有个教育代表团访问我们的一所小学后,对我们的试卷中出现过的“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学生作答“雪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却被判错大惑不解,我们的老师告诉来访者:“标准答案应该是‘水’。”采访者表示异议:学生作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更说明这个学生想象力丰富,要是在我们学校,肯定会得到更多的表扬。然而,在我们的中小学里,孩子是不允许有这种丰富的想象力的。
  有人说,标准化既客观又公正。但我想反问一句:要那么客观干什么?真的就那么公正吗?太多的一锤定音的答案,会不会把学生的脑袋锤成铁砣般坚硬?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习的很多东西,特别是人文学科的东西本身就有很强的主观性。我们不仅不应该用某种僵化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且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同一内容。标准化考题的设计者只考虑到课本上出现的知识点这个小客观,忽略了客观世界存在的大客观。在大客观世界中,一个问题可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答案。如今,在中小学,以参考资料为依据,以标准答案为准绳的现象太常见了。教师已变成了由一批躲在书斋里的专家学者编撰出来的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而学生则成了教师嘴巴里的标准答案的静电复印机
——静静地不加思索地把答案抄到自己的练习本上去。

  对于公正,我想,难道在标准化考试之前,考试就不公正?对写了与标准答案相符的学生而言,给他判个满分是公正,对写了与标准答案不相符,但仍然是正确答案的学生而言,不给分是否就公正?殊不知,在我们大谈特谈标准化好处的时候,往往遮蔽其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现在就再举几个例子看看标准化到底干了些什么,也许这更能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以警省。
  例 1 .集体“失语症”说明了什么? 1996 年 7 月 5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分析文章,题为《别让孩子患上集体的“失语症”》。该文写道:如今的孩子有集体患上“失语症”的危险。而这危险又是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学校教育一步步怂恿下渐次加重的,且看事实:某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黑板上写着一个“云”字。一个小男孩被老师叫了起来:“这是什么字?”小男孩清脆地答道:“是‘云’字。”老师的脸沉了下来:“他说错了,谁来纠正?”一个小
女孩站了起来,背书般地大声说:“云云云,这个字我认识,横、横、撇、折、点,这个字念‘云’。”老师笑了:“对了,老师不是教过吗?每个小朋友都要这样说,才算对。”
  例 2 .在一次小学语文考试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进”的反义词是什么?至少有一半的人写出的答案会被判为错的。因为标准答案是“退”,答“出”的只能算错。  例 3 .请你用给出的字及词组,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这些字及词组有:“萝卜、小白兔、青菜、爱吃、和。”如果你把它组成“小白兔爱吃青菜和萝卜”,你会被判为错的。因为标准的答案是“小白兔爱吃萝卜和青菜。”实在难以想象,如此机械地组句子,会把学生的思维禁锢成什么样子?


  与上述例子类似的还有很多很多,这种做法已经是流传极广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孩子们正处在接受能力最强、学习语言最快的年龄,却长年累月地被这样机械地“栽培”着,后果只能是磨蚀他们的创造力,患上集体“失语症”,即是一种不会用流畅而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会写信,不会写文章,严重缺乏想象力,头脑中只剩下几篇虚张声势又绝对标准的、规范的“范文”或标准答案。长此以往,学生便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思想,更不可能应付各种挑战和人生选择。回想在加拿大读书时所见所闻的课堂教学,教师从不制止,更不会批评任何一个学生的、在我们看来是可笑甚至荒谬的答案,总是想方设法发掘他们的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学生也总是乐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我常常惊诧于他们的异想天开。而我国的教育则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力求理性的冷静思考,以致学生在“标准答案”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生怕一不小心便被老师打了个“ x ”。学习变得呆板、枯燥,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点儿灵活的理解都没有,只能死记硬背“标准答案”,以求万无一失。久而久之,一个个学生经过严格规范的学校教育后,变得呆头呆脑、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台学习的机器,哪里还有半点想象力、创造力可言!其实,只要我们稍稍深究一下,不难发现,对标准化的强调与厚爱恐怕一方面与传统教育中所提倡的“为所有人的教育”这一思想密不可分。实际上,提倡“为所有人的教育”是抽象的和不切实际的。因为学生的天赋、素质、兴趣、志向各不相同,对教育的需求也就有差异。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的知识、个性的发展都得到完善。另一方面又与我们的教育现实密切相关,学校如果被当
成了工厂,学生自然就是产品了,当检验的手段只是升学率的话,那么学校只会朝着标准化、模式化更进一步。

  我们必须明白:孩子的思维之所以格外富有创造性与不同寻常,不就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最少清规戒律吗?他们的答案之所以那么丰富多彩,不就因为他们的想象天马行空似地能展翅高飞吗?今天,无论是对中小学还是大学生的教育,都已不能再局限于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更多的是培养他们充满想象地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今天的教育者似乎有必要思考:难道一个问题(尤其是人文学科的问题)只能有一个标准答案?为何不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何妨仁者见智。智者见仁?我们还必须回答这一问题,即什么
是正常的、合乎科学、符合人文精神的考试(从形式到内容到答案)?我们更需要对诸多习以为常的“标准化”进行反思,需要对一些不科学、不合理、不符合人文精神、不符合学生天性、不利于下一代发展的。使学生丧失想象力的“标准化”进行彻底的改革。

  生动活泼的教育需要更多活的答案!也许打开标准化的枷锁之日,就是放飞学生想象力之时,让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作者: 小西天    时间: 2001-11-26 20:10
这篇文章看得让我觉得害怕,看来让孩子回国去念书变成了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了。我一直以为国内的中、小学的教育水平要比这边高,基本功扎实,要是象上面文章里讲的那样,以牺牲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代价,那还是不要把孩子送回去的好。
作者: seed    时间: 2001-11-26 22:20
最初由 [ 小西天 ] 发布
这篇文章看得让我觉得害怕,看来让孩子回国去念书变成了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了。我一直以为国内的中、小学的教育水平要比这边高,基本功扎实,要是象上面文章里讲的那样,以牺牲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代价,那还是不要把孩子送回去的好。  

你真想把孩子送回去读书?  :confused:
作者: fofor    时间: 2001-11-26 22:21
朋友的孩子在这上小学,造了个句子“苹果跳到桌子上”老师竟判他对,班里同学写的稀奇古怪的句子全都对了。有华人家长找老师说这不是误导学生吗,可老师认为这门课是教语法,而不是逻辑,主谓宾对了就行。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知道苹果不会跳了,没必要现在打击他们。
看看这些幸福的下一代,真想对父母说,你们怎么不早点移民过来  
作者: seed    时间: 2001-11-26 22:33
我大女儿写了篇文章,回来说得了班里唯一的 A ,拿回来我一看,嗨!比我们小时候写的作文差远了,我就不明白那其它的文章就更没法看了,不过再一看作文前面还有一堆预备工作确实不易,要画出人物线路图,事件发生过程图,原始草稿等等,反正是一大堆,看来是教育方法不同,难怪老外什么事都做个象模象样的 PAPER WORK ,那真是从小培养的。
作者: 小西天    时间: 2001-11-26 23:41
最初由 [seed] 发布


你真想把孩子送回去读书?   :confused:

有这个想法。我不想让孩子一句中国话都说不利落,再说回去文化课的底子能打得好。
我有个朋友的儿子,上中学了,是半截儿从国内转过来的,他可以给高他一、两班的小老外讲作业回答问题,但是动手能力就明显不如班上的孩子,因为国内从来没这么干过。在这里念了几年下来,已经很有进步了。
还有个朋友的孩子,除了英语别的都不会说,听也只能多听懂一个上海话,在这里上学前班,会的东西还不如我们宝贝多 ( 大快三岁哦 ) ,你说是不是愁人。
所以我真是很矛盾,虽然各有利弊,但是谁的利大一些呢?
作者: seed    时间: 2001-11-27 00:00
我觉得看你怎么想,是想叫孩子将来在国外发展还是回国发展,如果重心在国外,那还是尽早接受这边的教育,毕竟他的竞争对手在这里 , 多知道一些中国的东西只是可以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但如果将来要回国发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也希望能听听大家的看法。
作者: sonet    时间: 2001-11-27 00:18
原来你是第 2 代移民

最初由 [fofor] 发布
看看这些幸福的下一代,真想对父母说,你们怎么不早点移民过来   
作者: fofor    时间: 2001-11-27 11:19
误会误会
我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不是在生我前就过来,现在是我过来他们也不肯来  
作者: sz648    时间: 2001-11-27 15:05
标题: I lik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s more
after my kids grow I will send them to china study.
at least some time.
absolutely.
作者: 小西天    时间: 2001-11-27 15:32
标题: 回复:I lik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s more
最初由 [sz648] 发布
I lik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s more

after my kids grow I will send them to china study.
at least some time.
absolutely.

可以替我们做个比较吗?愿意听听你的看法。
作者: 二师兄    时间: 2001-11-27 16:06
老婆本来是坚决的国内教育派 , 最好的证明就是高中毕业考的前几名全是大陆来的 . 很多在大陆的普通小孩到这里后都成为尖子了 .

老婆的想法现在正在改变 .

下面有几件事曾和西天谈起过 .

第一 , 是发生在我儿子身上的 , 他在国内读小学二年级 . 考试时候有道应用题 , 答案是 9X7=63, 儿子写 7x9=63. 整道题据说都被算判为错的 .

第二 , 国内学校说要给学生减压 , 但是老师的考核里指标包括了学生成绩 , 你说怎么样减压 ? 老师让家长去买参考书 , 让同学做了以后一个星期交一次 , 还不让告诉校长 . 你说学生该做还是不该做 ?

第三 , 儿子现在每天抄课文 , 永远抄不完的课文 , 一遍又一遍的

第四 , 在多伦多上一年及时候 , 儿子每天只有三行回家作业 ( 很多学校连三行都没有 ). 但是 , 在这一年里 , 他读了近四百本书 . 从早期的全图连环画 , 到后来喜欢看没有或很少图的故事书 , 介绍恐龙和火山等等的知识书 . 我们常常要和他一起去图书管 , 由他自己挑书看 . 而他如今在国内 , 连功课都做不完 , 哪来时间看书 ?

第五 , 儿子在多伦多时 , 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免费 , 收费的活动 . 比如游泳 , 弹琴 , 空手道 , 画画 , 手工 ( 还不包括上课时的画画 , 手工在内 ), 他在这里时 , 画画方面在中游 ( 甚至偏下 ) 水平 , 但是现在在国内画图老拿优 . 是他有进步了 ? 可能 , 更多的是那里的孩子没有他那么多机会学过 .

第六 , 儿子在多伦多时 , 一年内 , 从不敢下水 , 到通过安省游泳五级 . 回国之后 , 根本没有时间去游泳 . 署假里参加唯一的一个游泳班 , 全是比他大的孩子 , 没有一个人游得比他好的 , 老师根本就不教他的 .

第七 . 儿子在多伦多 , 学校里组织很多活动 , 去看过音乐会 , 去过果园 , 动物园 , 好象过一两个月就会有这钟活动 , 学校还请各种各样的人来学校和学生们谈各种知识 . 象建筑啊 , 救火啊的 . 在国内 , 学校在一年里可能只组织去两次公园 .

第八 , 国内现在什么都有 , 私人学校啊 , 住宿学校啊都有 . 但是他们的收费比这里的私人学校还要贵多了 . 举个例子 , 我们去问了个不太贵的学校 , 他们的伙什费一个月就要 1500RMB. 每天都吃什么了 ? 要那么多钱 ? 我们算了一下 , 再怎么样托人通路子 , 也要 100,000 一年 .
( 这样比较其实没有道理 , 这里的私校的价钱是 9-3 的 , 更不要谈留宿 )

第九 . 国内学校好的地方在于基础扎实 . 没有错 . 在这里你的孩子都在玩 , 在学各种各样的不同知识 . 而在国内 , 你的孩子在背乘法口诀 .
作者: seed    时间: 2001-11-27 16:41
正如二师兄所言,我觉得所说的大陆基础知识扎实是让孩子读死书,死读书换来的,而这边的教育更注重教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把结果放在首要,在老师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好学生,他们注重发现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因才施教,即使是在一个班上课,老师也会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来变换教学方式,不然为什么大陆过来的孩子很容易喜欢上这里的学校,就是因为没有压力,孩子是在快乐中学习成长,说到这我想起昨天我大女儿班里进行单词测验, 20 个词不算简单,班里有一个刚从大陆来的女孩几乎不会英文,但测验结果全部正确,把老师惊讶的嘴都合不上,我想她肯定难以置信这个孩子回去背了整个晚上,这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在大陆要背比这多太多的东西,早就炼出来了。

这的确是一个好的话题,希望听到更多的声音。
作者: 水晶奶茶    时间: 2001-11-27 16:44
标题: 听下来还是这里的教育适合小孩多方面健康发展
我在国内死记硬背的历史,地理早就忘光了。  :mad: 唯一将小孩留在国内好处就是加强中文教育,在这里小孩都不愿意学中文。   

二师兄,还是赶快将你宝贝儿子接回来吧  
作者: seed    时间: 2001-11-27 16:56
我大女儿现在游泳已经到第九极了,也是最后的一级,去年回国,表哥表姐带他去游泳,很多人都惊讶的不得了,可在这太平常不过了,你原意学什么,有什么兴趣可以尽管去学,去年小种子去参加一个舞蹈班,有的白人孩子很胖,孩子的奶奶就觉得奇怪,这样的孩子还叫她学跳舞,在大陆是不可能的,老师也不愿意收啊,在这就可以,只要你有兴趣,没人可以干涉你。
作者: 二师兄    时间: 2001-11-27 17:27
最初由 [seed] 发布
我大女儿现在游泳已经到第九极了,也是最后的一级,去年回国,表哥表姐带他去游泳,很多人都惊讶的不得了,可在这太平常不过了,你原意学什么,有什么兴趣可以尽管去学,去年小种子去参加一个舞蹈班,有的白人孩子很胖,孩子的奶奶就觉得奇怪,这样的孩子还叫她学跳舞,在大陆是不可能的,老师也不愿意收啊,在这就可以,只要你有兴趣,没人可以干涉你。  


新的级别是不是和过去的不同了 ? 你大女儿好历害啊
作者: seed    时间: 2001-11-27 18:15
对,过去共 12 级,现在变成 9 级了,你儿子在的话也差不多到 9 级了,小种子该上 4 级。
作者: 老土    时间: 2001-11-27 20:55
孩子 , 在这边 , 太幸福 , 在那边 , 太辛苦 .

我的感觉 , 也许不对 .
作者: sonet    时间: 2001-11-27 22:07
孩子在这里受教育,    但是他们能象接收同样教育的本地白人那样在所谓的主流社会中闯出自己的事业吗?为什么在   TORONTO 很多人为了好的学校要搬到那些房价   / 或租房价贵的地区去?    为什么   TORONTO 的公校的教育水平没有几个是名列前矛的?     在中国孩子念书的目的是上大学,    在这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上大学,    CANADA 劳动力最缺的是   LABOR ,    大家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只中学毕业吗?    恕我直言,    游泳游的好是不错,    让人羡慕   ( 我很喜欢游泳,但从小没有专业人士教,    至今耿耿于怀   ) ,    但是游的好也没法混饭吃,    尤其在   CANADA 这个社会中,    再说,    也许   CANADA 的孩子游泳都很好啊。   

个人感觉,    小学这里好,    中学还是国内好,    但是如果在这里受完小学教育,    肯定是没法在国内上好的中学的。此题无解???!!!
作者: seed    时间: 2001-11-28 10:17
" 孩子在这里受教育,  但是他们能象接收同样教育的本地白人那样在所谓的主流社会中闯出自己的事业吗? "

这个问题应该是在你作移民决定的时候就应该考虑的,是属于社会问题,即使在国内乡下的孩子想进入上层社会也不是一样,谈何容易?歧视在那里都存在。和我们谈教育是另一个话题。

我没有觉得这边上大学难啊,你可以有很多选择。再说当 LABOR 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国内大部份人不也是作一辈子 LABOR 吗,我觉得是观念问题,因为大部份新移民在国内都有了很好的社会经济基础,又都是专业技术人士,到这边一时难以接受作 LABOR 的事实,但你要想的是你到了这里,一切都是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如同在这里刚出生的孩子,很多东西要从头学起。而些这里的价值观与国内也有很大的不同。

至于学游泳也真不是想用它混饭吃,但孩子有兴趣,这里有这个条件为什么不利用呢,不蛮你说,女儿过了 12 岁,可以有资格考 INSTRCTOR 时,我会支持她去,这也是她进入社会了解社会的好机会,其实那些教游泳的老师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也是一些在校的学生,多是义工,但首先你要有资格作这份义工,这也是你要让孩子多学些其他的目的。
作者: sonet    时间: 2001-11-28 13:11
如果都像你的想法那么开通 , 让孩子自己发展 , 就不存在哪接受教育的问题 , 哪都能教育出好的人才 , 就像不管什么种族都有美女一样 .  ;)

因为我看到的多数朋友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 , 将来能上个很好的大学 . 他们限制孩子看电视 , 上网 , 玩电脑游戏 . 不是我看不起 LABOR, 我也做过 LABOR. 而是他们不希望他们的孩子做 LABOR.

最初由 [seed] 发布
我们谈教育是另一个话题。
作者: fofor    时间: 2001-11-28 16:36
对比一下两边的教育,最主要的区别是这里更重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怕你有和别人不同的想法,而这正是国内教育系统所缺少的。我承认在国内学的知识比这边多,但是知识并不是唯一要学的东西,数量也不和质量成正比。我想在这的技术移民都能体会,中国人总是最聪明最能干,但一到表现自己的时候总少点底气,这是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孩子得到的关爱比苛求要多,是他们从小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待人平和诚恳,不会功利心那么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当然啦中国人口多资源少也没办法)。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bbs.51.ca/)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