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麻雷子 原创】曾经的涂鸦(四):知青岁月 [打印本页]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0:36
标题: 曾经的涂鸦(四):知青岁月
作为“新三届”一员,我,下乡了。虽说没“修理几天地球”,但做为那个年代千千万万由城里去农村的一员我有过那段经历。在那“广阔天地”里,吃过苦,流过汗,迷茫过憧憬过,也消沉放任颓废过。也正是经过了这段日子,我对组成中国最为草根阶层的普通农民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知道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没有那段经历任你怎么说,对占有多数农业人口的中国的农村也不会有那么直接的感性认知,以至于现在每一说起中国农村中国农民我总要拿那段日子得出的认识来比照。

后来“集体户同学”回去过,我们发现很多城里的用品那里也有了,砖瓦房基本取代了原来的土坯草顶房,更还通上了电话。要知道我们刚去时那里居然没有电,也就是我们在时才通的电(埋电线杆,扛电线,装配电盘的事还真干过),但那电也是说停就停,晚上照明基本处于油灯与电灯的“双轨制”状态。说起现在的农村大家谈感想时别的还好唯一颇有微词的就是那“厕所”太恐怖。

这部分虽说叫做“知青岁月”,但从画面角度来讲对那日子的描述相当苍白。由于画这点东西本来就是一种随心所欲,所以有的仅仅是知青的日常生活点滴场面。没有田间劳作,鲜有农业机械与工具,没有作物,没有碾子没有地。但无论如何好赖不济这算是那段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无论从个人经历来讲还是从背景舞台来说都有理由独立成章。如能勾起有过那段特殊经历的朋友的哪怕是点滴的感慨,也算是无憾了。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0:39
先来个群鸡图

ScannedImage-3.jpg (160.93 KB, 下载次数: 64)

ScannedImage-3.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0:40
再来个吃草的小毛驴儿

ScannedImage-5.jpg (469.06 KB, 下载次数: 65)

ScannedImage-5.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0:43
装肥料的大马车

从图可见,我的视角很高,但俺们那旮瘩是平原,难道我是上了房子顶画的?实在记不起了。

ScannedImage-13.jpg (422.56 KB, 下载次数: 66)

ScannedImage-13.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0:45
装了木料的大马车

ScannedImage-18.jpg (402.67 KB, 下载次数: 70)

ScannedImage-18.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0:48
开始干活了

冬天,天寒地冻,我们在野外刨大地。有时真的累的不行,可一想人家旁边的女生也在干着,看着,于是心底里的自尊与体内窜起的那么一股子荷尔蒙硬是使自己坚持了下来。

ScannedImage-38.jpg (319.43 KB, 下载次数: 66)

ScannedImage-38.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0:59
铡草图

那大铡刀很是骇人,那续草的活非常危险,每每看到都感到眼晕。那按刀的伙计则需要有身蛮力才可。

ScannedImage-36.jpg (529.38 KB, 下载次数: 64)

ScannedImage-36.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1:01
好不容易见到个小四轮子,还没等画完它就跑了

ScannedImage.jpg (185.31 KB, 下载次数: 70)

ScannedImage.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1:06
一幅“老贫农”肖像

我们到那去就是为了接受他们的“再教育”。

ScannedImage-30.jpg (465.91 KB, 下载次数: 65)

ScannedImage-30.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1:08
家书抵万金

ScannedImage-31.jpg (206.89 KB, 下载次数: 63)

ScannedImage-31.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1:18
从左上起顺时针

织毛衣的“老生(比我们早来的都叫老生)“漂亮的于姐;
”冬战三九“洗头的老冯;
吹口琴的小什么来着;
村里放羊的老周头

ScannedImage-39.jpg (332.6 KB, 下载次数: 65)

ScannedImage-39.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2:09
“家里”是指“五。七办”,那时应运而生的那么一个机构。有时开着这大越野车给我们送点燃料,用品什么的。

小黄爱好无线电,总在那捅鼓收音机。

ScannedImage-8.jpg (498.8 KB, 下载次数: 63)

ScannedImage-8.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2:12
在油灯下用功

过段时间一抠鼻孔是黑的,因为那灯烧的是煤油。

ScannedImage.jpg (130.28 KB, 下载次数: 62)

ScannedImage.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2:15
给家里写信

ScannedImage-26.jpg (323.64 KB, 下载次数: 62)

ScannedImage-26.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2:23
从图上看是坐着箱子,怎么当年户内连个凳子都没有?

桌子下塞着柳条箱,如果留到现在估计要成古董了。

不知谁的“墨宝”,美其名曰“在看马列。。。。”

ScannedImage-4.jpg (367.61 KB, 下载次数: 61)

ScannedImage-4.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7 22:38
这位仁兄,看来是手受了伤在挤药膏。

隐约可见,那报纸是“参考消息”。

坐在炕桌上,那可是我们平时用来吃饭的。但大家都这样,随便惯了。

穿着大棉袄,回家后姐见了我说:我弟弟越来越像老农了。

对了,说起装束想起了那时编的埋汰农民的顺口溜,大概这样:

老农进城,一身趟绒。
狗皮帽子,腰扎麻绳。
先进饭馆,后进剃头棚。
刮的锃亮,喝的通红。
买瓶汽水,不知退瓶。
看个电影,不知啥名。
=====,=====。
挨个电泡,不知哪疼。
=====,=====。
=====,=====。

ScannedImage-33.jpg (241.98 KB, 下载次数: 44)

ScannedImage-33.jpg

作者: 浪石    时间: 2008-12-7 22:53
真的很有意思的说。 赞!

:smile:    :smile:    :smile: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0 22:07
干活累了,来个午觉

回想起那时候啥时最舒坦?睡个好觉最舒坦。吃的差点,可以将就,本来在城里也吃不着啥好东西。干活累点,三岁牤牛十八岁汉,力气有的是休息一下就好了。唯独这觉睡不好是最为难受的了。
不管寒暑,每天天不亮带工的就来砸门,大家在热被窝里一个个无不恨得咬牙切齿,真是恨不得“把他拽进来把敲门的那个爪子给剁了”。
那时每天至少要睡上两个觉,有时早上起来干了一两个小时活后回来还能加上个回笼觉,那一小会儿回笼觉真的是最过瘾的了。难怪老农心目中的四大香是:开河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

ScannedImage-2.jpg (729.95 KB, 下载次数: 44)

ScannedImage-2.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0 22:18
上:午睡图之二

下:互助

我也不知道为啥顺手写下互助二字,女的帮男的缝补这肯定是在“助”了,而那哥们手拿着烟卷,也没“助”人家啥呀,也许在用那电池电唱机给人家放歌听?话说回来,他俩那阵的确挺好,也不忌讳,要不然我这大电灯泡在那照着不说,还描着画着,要搁一般人早就毛了。后来他俩并没成,唉,集体户这事多了去了,你想啊,都处于脸上长满壮疙瘩的多情怀春之年,加上同吃,同住,同劳动能消停吗,因此三天两头不是谁谁好了就是谁谁臭了。


炕下面有一排窝窝,那是放鞋用的。

ScannedImage-22.jpg (687.45 KB, 下载次数: 40)

ScannedImage-22.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0 22:24
打毛衣图

这些个姐姐,也不知哪来那么多活,一天到晚总在打毛衣。
说着,笑着,甚至有的一边看书一边在织。

ScannedImage-27.jpg (251.98 KB, 下载次数: 42)

ScannedImage-27.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2 23:32
看点:北方农村的大炕

画不咋样,主要是介绍一下这大炕。炕下面是曲里拐弯的出烟道,灶间生火做饭时,那烟,火及热量就经由这炕下排出顺带着供了热。和灶间隔着一堵墙的一边叫炕头,最热,反之最远端叫炕稍,自然最凉。有人怕热,有人怕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位置。冬天天寒地冻时在这热炕上睡觉真是既舒服又解乏,以前人们这样形容小康日子: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ScannedImage-11.jpg (295.49 KB, 下载次数: 44)

ScannedImage-11.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2 23:46
也不知是这位飞针走线的动作过于夸张还是我画的有些夸张,反正看着有些“过”。大小伙子在家娇生惯养,在外独立生活啥都得自己干,不容易啊。其实我们那时最常用的补衣材料就是“伤湿止痛膏”,一般的三角口子都能处理,而且那玩意粘力还特强,粘上后还在那局部多加了一层布加了固。

ScannedImage-9.jpg (252.39 KB, 下载次数: 42)

ScannedImage-9.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2 23:50
洗衣男

后面那一排柜子,是“五。七”办订的,每人一个,放着我们的全部家当。

ScannedImage-24.jpg (495.23 KB, 下载次数: 38)

ScannedImage-24.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2 23:52
“铁姑娘”浣纱图

ScannedImage-21.jpg (664.86 KB, 下载次数: 49)

ScannedImage-21.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3 00:00
男知青没有几个不抽烟的,而女知青则没有抽烟的。

而农民就不一样了,很多女的抽烟,年青的抽和我们一样的卷烟,而那些老太太们则抽烟袋。关东几大怪中就有这“老太太叼着大烟袋”。

ScannedImage-19.jpg (331.97 KB, 下载次数: 52)

ScannedImage-19.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3 00:04
帖完干活,生活的了,该娱乐娱乐了。

打扑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环境。

坐在炕上打扑克,我们那时很随便,一阵阵有点地炕不分。
绳子上挂着衣服,墙上挂着棉手套。

ScannedImage-32.jpg (179.64 KB, 下载次数: 46)

ScannedImage-32.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3 00:07
我们那户其实是个知青点,有五十多人,女多男少(肉多狼少),大概比例是三笔二,还有模有样的分成班建制。

ScannedImage-28.jpg (524.74 KB, 下载次数: 46)

ScannedImage-28.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3 22:55
我以为所有速写中最难者当属舞台速写,与之相比运动速写虽然速度要快,但基本有一定规律可循,服饰又相对简单。舞台则不然,速度的变化,肢体语汇的变化,服饰的变化,人物的总体态势及各人物间相对空间位置和造型的变化太多太多。没两把刷子是绝对不好照量的。
在画此种速写时人在瞬间捕抓方面要优于照相机(因为相机是人控制的,从观察捕捉到按下快门要有所延时),而在信息的处理与存储方面人与相机相比则要差上个十万八千里。人在观察那千变万化的动作时大脑是在高度集中高效的工作着,说不上哪一瞬间就看到了自己想画的动态,在眼睛这快门拍下的同时手就要有所动了,也就是说脑-眼-手的动作必须有机协调一气呵成。可遗憾的是此时的手实在是低效,所能做的仅仅是根据脑中那瞬间的记忆快速勾勒出头躯干四肢的动态位置。至于说面部表情,服饰乃至于手势道具等细部那完全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以及画者日积月累的本领后期加工的。相比之下相机就厉害多了,快门一按,分毫毕现。

ScannedImage-12.jpg (682.89 KB, 下载次数: 47)

ScannedImage-12.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3 23:02
切不要以为真的在弹什么钢琴,那时候见过的真的钢琴是在城里的乐器店,贵的吓人,要一千多块呢。
说老实话我也忘了那是在弹什么了,反正啥好听啥贵重就往上攀啥,用现在网络上常用的语言来形容就叫YY。

ScannedImage-23.jpg (401.47 KB, 下载次数: 51)

ScannedImage-23.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3 23:04
其实那时二胡才是主要乐器。

ScannedImage-25.jpg (663.42 KB, 下载次数: 48)

ScannedImage-25.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3 23:11
其实这位才是真正的玩家
从他那我知道了良宵,烛影摇红等经典名曲。但这老兄很少拉曲子,绝大多数时间在那拉练习曲,把人烦得不行。上地铲地时也把那二胡背去放在地头,别人休息时抽烟或闭目养神,而他则在那自我陶醉。

ScannedImage-17.jpg (307.98 KB, 下载次数: 48)

ScannedImage-17.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3 23:27
一个屋内,有拉二胡的,有写字的。

还有一个当时户里最高档的音响—一台电池驱动留声机,给画那拉二胡的腿上去了。一共就那么几张彩色薄膜唱片,就那么几首歌颠来倒去的听。有李双江的“五指山,万泉河”,有张振富耿莲凤的“山也笑,水也笑,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方向形式一片好哇”(到我们嘴里就变成了“虱子咬,跳蚤咬,咬的满身上下是大包起来还得挠哇”),还有一张有着独特嗓音的寇加伦的“阿尔巴尼亚,我亲密的同志和弟兄。。。。。“

迎着阳光,穿过云层,
有一只矫健勇敢的山鹰。
它不怕天塌地倾,
它不怕海啸山崩,
高高地飞翔在亚得里亚海上空。
啊--
英雄的阿尔巴尼亚,
我亲密的同志和弟兄。
天地越动志越坚,
山海越险心越红,
我亲密的同志和弟兄。

透过烟云,穿过夜空,
有一盏光辉灿烂的明灯。
它不怕云摧雾卷,
它不怕暴雨狂风,
高高地照耀在欧洲大陆上空。
啊--
英雄的阿尔巴尼亚,
我亲密的同志和弟兄。
云雾越重光越亮,
风雨越猛心越红,
我亲密的同志和弟兄。

烈火锤炼了我们的友谊,
我们紧密团结战无不胜。
为了共同反对帝、修、反,
我们去进行伟大的斗争。
光荣,毛泽东、恩维尔!
光荣,恩维尔、毛泽东!

ScannedImage-37.jpg (197.36 KB, 下载次数: 43)

ScannedImage-37.jpg

作者: 第二次握手    时间: 2008-12-14 01:00
这种涂鸦越多越好,非常珍贵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5 22:24
政治学习

我们那时那形势跟得贼紧,上面有啥事都不带拉下的。其实所谓“政治学习”基本上就是读报纸。我那时是几名主要读报员之一,长句能不打贲儿一口气念完。有时文章太长,大伙听的累,自己读的也口干舌燥,实践出真知的就想出了偷工减料的招数。一段文章就读开头几句,感到意思差不多了到个句号了就跳过读下段。下段不愿读了也如法炮制,不想读就往下跳,有时甚至整段跳过不读,只要想结束五八分钟就可搞定。当然这也要掌握个技术,要让听者听不出来。话说回来,梁效,池恒,罗思鼎(前两天还看到了记述‘御用笔杆’梁效现在生活的网文)的文章写得云山雾罩就我们那点水能听出来那才见了鬼了。


76年初,老毛新诗发表“念奴娇 鸟儿问答”,读到“不须放屁”时听者有些发笑,我心里也感到有些发怪:这‘伟大领袖’咋还能把这话写诗里呢?

 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百度一下
  〔订了三家条约〕指苏、美、英三国六三年在莫斯科签订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赫鲁晓夫访问匈牙利时曾在一次演说中说“福利共产主义”就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

ScannedImage-20.jpg (351.26 KB, 下载次数: 46)

ScannedImage-20.jpg

作者: 麻雷子    时间: 2008-12-15 22:33
行了,看点自己的书吧,这才是真功夫,是正事。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是得靠这,别的啥都白扯。
从日期上看‘四人帮’还没倒台,更不可能知道靠考试能上大学。但“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好各的道,好学的人什么情况下都能找点东西看看,真到用得着的那天就少了些那“方恨少”的感觉那是不奇怪的。

本部分完

ScannedImage-14.jpg (715.1 KB, 下载次数: 42)

ScannedImage-14.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2-16 19:52
政治学习

我们那时那形势跟得贼紧,上面有啥事都不带拉下的。其实所谓“政治学习”基本上就是读报纸。我那时是几名主要读报员之一,长句能不打贲儿一口气念完。有时文章太长,大伙听的累,自己读的也口干舌燥,实践出真知的就想出了偷工减料的招数。一段文章就读开头几句,感到意思差不多了到个句号了就跳过读下段。下段不愿读了也如法炮制,不想读就往下跳,有时甚至整段跳过不读,只要想结束五八分钟就可搞定。当然这也要掌握个技术,要让听者听不出来。话说回来,梁效,池恒,罗思鼎(前两天还看到了记述‘御用笔杆’梁效现在生活的网文)的文章写得云山雾罩就我们那点水能听出来那才见了鬼了。


76年初,老毛新诗发表“念奴娇 鸟儿问答”,读到“不须放屁”时听者有些发笑,我心里也感到有些发怪:这‘伟大领袖’咋还能把这话写诗里呢?

 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百度一下
  〔订了三家条约〕指苏、美、英三国六三年在莫斯科签订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赫鲁晓夫访问匈牙利时曾在一次演说中说“福利共产主义”就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


(1)【麻雷子】先生 辛苦了!!!
为了不打烂您的思路和气氛,一直都不敢跟帖。。。

(2)这一集 虽然 完了,但不能停啊。。。
看这些 图文并茂的东东,既轻松,又怀旧,上瘾了。。。
说良心话,像您这样有才华的人可能有一些, 但像您这样的有心人,肯定不多见!!!

(3) 关于 大陆的 “政治学习”, 俺从 大学到工作, 好像都是 雷打不动的 星期四 下午 2:00 到 4:00.

记不得什么时候废除的。。。

xin_1306021017318752488642.jpg (69.69 KB, 下载次数: 65)

xin_1306021017318752488642.jpg

作者: mahu    时间: 2008-12-17 08:47
最喜欢最后这张夜读,光线特点捕捉得好,形象刻画“夜”的特点,和儿子仔细分析了一哈这张速写。

受到您这个帖子的启发,我也开始把儿子以前的涂鸦扫描进了电脑,虽然是很幼稚的儿童画,但是也是做妈妈的一点心意,让他长大了以后看看一定很有意思! :smile: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bbs.51.ca/) Powered by Discuz! X3.2